1.选择题- (共12题)
2.

【小题1】“三极”的共同特点是( )
【小题2】图中四地,位于北极地区的是( )
【小题3】全球变暖对“三极”共同的影响是( )
【小题4】图中丁地的经纬度是( )
【小题5】从图中推断地球表面海、陆面积所占比例约为( )
电视纪录片《第三极》将南极、北极、珠穆朗玛峰合称“世界三极”。此次拍摄活动的宗旨是:关注全球气候变化,提倡全球节能减排、让我们更爱、更珍惜我们共同的绿色家园。
据图文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1】“三极”的共同特点是( )
A.气候严寒 | B.海拔最高 | C.纬度最高 | D.人口较多 |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A.雨林破坏 | B.滑坡频发 | C.冰川融化 | D.海面下降 |
A.105°E,60°N | B.105°E,30°N |
C.105°W,60°S | D.105°W,30°S |
A.2:8 | B.7:3 | C.1:9 | D.4:6 |
3.
(题文)亚洲和欧洲的大陆部分连为一体,称为亚欧大陆,面积达5000多万平方千米。据此并结合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小题1)图中位于亚、欧两洲分界线上的山脉和湖泊有( )
【小题2】(小题2)与亚洲相比,欧洲显著的地理特征是( )

【小题1】(小题1)图中位于亚、欧两洲分界线上的山脉和湖泊有( )
A.乌拉尔山脉、红海 | B.乌拉尔山脉、里海 |
C.阿尔卑斯山脉、黑海 | D.大高加索山脉、地中海 |
A.水系结构呈辐射状 | B.温带海洋性气候典型 |
C.地势起伏大,高低悬殊 | D.几乎全部为发展中国家 |
5.
圣劳伦斯河是一条著名的“冰冻之河”。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蒙特利尔附近河段结冰期大致为()
【小题2】城市多沿圣劳伦斯河分布的原因是()
①气候常年温和多雨 ②水源充足 ③水运便利 ④多平坦开阔的地形

【小题1】蒙特利尔附近河段结冰期大致为()
A.2个月 | B.4个月 | C.6个月 | D.8个月 |
①气候常年温和多雨 ②水源充足 ③水运便利 ④多平坦开阔的地形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8.
读我国主要河流分布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河孕育了我国著名的“塞上江南” |
B.乙河中下游平原是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 |
C.丙河流域是我国最大的玉米产区 |
D.丁河谷地是我国重要的河谷农业区 |
9.
读图,分析南、北方耕地和水资源的对比匹配,得出的结论,叙述正确的是( )


A.我国耕地资源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 | B.我国南、北方水土资源匹配合理 |
C.我国北方人口众多,水资源丰富 | D.我国人地矛盾最突出的是南方地区 |
10.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①—④代表的各地中,地势最低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小题2】对图中①—④代表的各地发展方向的叙述,正确的是
A. ①地科学种田,大力发展商品粮基地
B. ②地依托原有工业基础,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C. ③地优化草场,重点发展原畜牧业
D. ④地保护天然林区,边采伐边补种

【小题1】图中①—④代表的各地中,地势最低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小题2】对图中①—④代表的各地发展方向的叙述,正确的是
A. ①地科学种田,大力发展商品粮基地
B. ②地依托原有工业基础,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C. ③地优化草场,重点发展原畜牧业
D. ④地保护天然林区,边采伐边补种
11.
玲玲在朋友圈分享“四月的早晨,广阔的田野一望无际,船儿在密如蛛网的河流中穿梭,田野翠绿的稻秧迎风起舞,采桑姑娘欢歌笑语,塘基蔗苗茁壮。”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1】玲玲描述的景象在我国哪个地区( )
【小题2】有关该区域地理特征,不正确的是( )
【小题1】玲玲描述的景象在我国哪个地区( )
A.东北平原 | B.华北平原 | C.黄土高原 | D.珠江三角洲 |
A.外向型经济发达 | B.城市化发展迅速 | C.地处长江经济带 | D.与港澳联系紧密 |
2.解答题- (共3题)
13.
阅读材料和地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考察的区域大部分位于___________带,①一④地人口最稀疏的地区是_______________。
(2)简述东南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___________
(3)根据图示信息判断澳大利亚煤、铁矿的分布特点,这种分布特点有何优越性?___________
(4)考察队野外考察时拍摄了景观照片,请把“A-D景观照片”与相应的“拍摄地①~④”正确配对。
A.平原一望无际,太阳懒懒地从地平线上升起,但见平原上草类一片枯黄
B.深山峡谷中,河流深切,河水暴涨,向南汹涌奔流
C.茂密的热带雨林,大雨滂沱,没入广袤的绿色海洋
D.大河两岸,平原辽阔、水田连绵,成熟的水稻随风泛起金色的波浪
A.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
材料 某考察队于7月份对世界某地区进行了野外考察,线路如图所示。

(1)图中考察的区域大部分位于___________带,①一④地人口最稀疏的地区是_______________。
(2)简述东南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___________
(3)根据图示信息判断澳大利亚煤、铁矿的分布特点,这种分布特点有何优越性?___________
(4)考察队野外考察时拍摄了景观照片,请把“A-D景观照片”与相应的“拍摄地①~④”正确配对。
A.平原一望无际,太阳懒懒地从地平线上升起,但见平原上草类一片枯黄
B.深山峡谷中,河流深切,河水暴涨,向南汹涌奔流
C.茂密的热带雨林,大雨滂沱,没入广袤的绿色海洋
D.大河两岸,平原辽阔、水田连绵,成熟的水稻随风泛起金色的波浪
A.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
14.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2月1日某中国商船队沿“海上丝绸之路”开始了商贸之旅:在途经甲地补给物资时,遇到了很多中国游客,该地吸引中国游客的优势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船队行至乙地____________运河补给时,看到当地居民多穿白色长袍,他们大多信仰___________教,当地“水比油贵”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连云港通往鹿特丹的“新亚欧大陆桥”这一陆上通道,在国内段从连云港至阿拉山口的铁路干线是____________,在开往鹿特丹的途中经过的A和B两地气候差异显著,它们分别是__________气候和_________________气候,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陆上丝绸之路”的“中欧班列”也从国内出发了:满载藏毯、枸杞、青稞酒的集装箱整装待发,这批货物最有可能从哈尔滨、苏州、西宁三个城市中的___________出发运往欧洲,说出你的判断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月1日某中国商船队沿“海上丝绸之路”开始了商贸之旅:在途经甲地补给物资时,遇到了很多中国游客,该地吸引中国游客的优势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船队行至乙地____________运河补给时,看到当地居民多穿白色长袍,他们大多信仰___________教,当地“水比油贵”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连云港通往鹿特丹的“新亚欧大陆桥”这一陆上通道,在国内段从连云港至阿拉山口的铁路干线是____________,在开往鹿特丹的途中经过的A和B两地气候差异显著,它们分别是__________气候和_________________气候,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陆上丝绸之路”的“中欧班列”也从国内出发了:满载藏毯、枸杞、青稞酒的集装箱整装待发,这批货物最有可能从哈尔滨、苏州、西宁三个城市中的___________出发运往欧洲,说出你的判断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12道)
解答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