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阜阳市第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25373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9/10/16

1.材料分析题(共1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下图反映了古代中国儒家思想的发展趋势。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及在当时的社会地位。

材料二 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治国理论的核心。“民本”二宇出自《尚书·五子之歌》:“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中国古代民本思想萌芽于西周,形成于春秋时期,在战国时期臻于成熟。孔子主张“因民之所利而利之”;盂子认为民貴君轻;《荀子》中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我舟,水则覆舟。”战国之后,民本思想不断得到充实与发展,到明清之际达到巅峰。

——摘编自丁伟民《论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的现代借鉴意义》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的内涵,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中国古代“民本思想”进行评价。

材料三 柳永可以说是一个文学的革命者,他开拓了一种新的题材,就是对于繁荣的都市生活的描绘,当然,这和当时的时代背景是分不开的。这一类题材在很多阶级之间都有了很大的接受度。柳永长期浪迹社会下层,因而能用当时的口语来进行创作,一扫晚唐五代词人的雕琢习气。他悲叹自己的遭遇,同时也把自己对人生的理解,融入到了对其他人群的同情之中。《雨霖铃》中所道,“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是爱情在“别离”这一特殊条件下的表现。当时连市井村妇差不多都会吟唱柳词。   

——摘编自文章《北大国学课》

(3)根据材料三概括柳永词的特色,并分析这一特色形成的主要原因。

2.论述题(共1题)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摘编自罗荣渠《现代化新论》

上述材料反映了学界对晚清以来中国思想现代化演变进程的认识,请围绕“思想现代化”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结合所学的中国近现代史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3.单选题(共18题)

3.
意大利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马基雅维利说:“我们意大利人较之其他国家的人更不信奉宗教,更腐败,都是些不择手段的利己主义者。”在莎士比亚的笔下,意大利人多为坏蛋,比如伊阿古(《奥赛罗》)夏洛克(《威尼斯商人》)之流。这反映了当时意大利
A.资产阶级追求现实世界的享乐
B.出现人文主义过于泛滥的弊端
C.经济发展导致两极分化严重
D.天主教会势力遭到严重打击
4.
故宫天安门外的那对华表上面的蹲兽名“孔”,又名“望君归”,每当君王外出不归,这两只狃就劝诫他回宫。这一设计其实正代表了传统文化力量对于君王言行劝喻式的限制。这与董仲舒的哪一主张相近
A.君权神授
B.大一统
C.正君心
D.天人感应
5.
学者将唐诗与宋诗的区别概括为“唐诗多以丰神情韵擅长,宋诗多以筋骨思理见胜。”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封建君主喜好的改变
B.中枢权力重心的转移
C.传统经济政策的瓦解
D.社会思潮变动的影响
6.
马克思·韦伯认为:宗教改革并不意味着解除教会对日常生活的控制,相反却只是用一种新型的控制取代先前的控制。这里“新型的控制”指的是
A.虔诚的信仰
B.教会的仪式
C.真诚的善行
D.神父的指引
7.
与同时期法国相比,18世纪早期英国的启蒙思想家较少对现实政治进行批判,而更多的是对社会问题的研究和对未知科学领域的探索。英法启蒙思想家出现上述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水平的差异B.国际地位的差异
C.文化环境的差异D.政治制度的差异
8.
苏格拉底主张用一问一答的方式考查一切已有见解,从而确立普遍公认的、绝对的真善美。他的这种认识基于
A.美德即知识,无知即罪恶
B.雅典道德沦丧,政治腐败
C.教育可以发现人的内在美德
D.辨证的逻辑方式具有科学性
9.
徽班初入京时,唱白纯用方言乡语,仅五十一多年,许多艺人“念字口音皆北京化了。”他们还根据百姓兴趣编了三十六本连台轴子“三国戏”,广受欢迎。这些都促成了京剧的形成。这表明京剧形成过程中(  )
A.满足了统治阶级的需要B.实现了社会教化的功能
C.融合了其他剧种的特长D.适应了市民阶层的需求
10.
据《旧唐书》记载,唐朝后期民间多私自印制历书。在四川、淮南等地,官方历书尚未颁布,私印者已大量贩卖于市,故朝廷专门下令予以禁止。这反映出
A.活字印刷术在民间的应用逐渐广泛
B.民间所印历书比官方更受欢迎
C.印刷术促进了天文历法知识的进步
D.政府对民间私印书籍加强管理
11.
《窦娥冤》揭露封建统治的黑暗,《水浒传》颂扬农民起义英雄杀富济贫。这反映了
A.封建社会的腐朽没落B.“异端”思想影响广泛
C.普通民众的理想与愿望D.商业发展冲击传统观念
12.
《农政全书》全书分12目:农本3卷,田制2卷,农事6卷,水利9卷,农器4卷,树艺6卷,蚕桑4卷,蚕桑广类2卷,种植4卷,牧养1卷,制造1卷,荒政18卷。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A.全面揭示了古代农学的本质和规律
B.反映了农学具有独立的学科体系
C.是总结工农业科技进步的百科全书
D.是当时农耕经济高度繁荣的表现
13.
受牛顿力学体系的影响,洛克提出了天赋人权和社会契约的主张;受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斯宾塞提出了证明白人殖民扩张合理性的理论。这说明近代自然科学
A.适应了西欧早期殖民扩张的需要
B.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C.客观上推动资产阶级价值观发展
D.有利于西欧理性精神传播
14.
“能量的释放和被吸收,是以特定的不连续的单位或束的形式进行的,而并非像先前所想象的那样以平衡和连续不断的方式释放。”这一理论的提出:
A.挑战了天主教会宣扬的神创论B.否定了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观
C.深化了人们对微观世界的认识D.奠定了研制蒸汽机的理论基础
15.
20世纪30年代中期,《新中华》载文:“现在你随便拉住一个稍稍留心中国经济问题的人,问他中国经济性质如何,他就毫不犹豫地答复你:中国经济是半殖民地性半封建性经济。”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知识界对中国社会性质的认识相同
B.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迅速膨胀
C.经济理论问题引起民众的普遍关注
D.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得到传播
16.
有学者认为,康有为在文化方面的变革摧毁了儒家的经典,中国政治权力就此失去了正当的来源,在社会基础上失去了连续性。此认识主要是基于康有为的维新思想
A.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B.推动了社会的深刻变革
C.否定了君主专制的合法性
D.推动了革命思想的传播
17.
有学者研究新文化运动时注意到: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时,以为可以轰动一时,但是第一年,并不如所想象,销行无多,每期仅印一千份。1917年起,为数渐增,日后达一万五六千份,大专学校及中学学生争先购阅,才算真正轰动一时,这种状况与其反对旧道德的言论固然有关,但更与引起青年“新鲜的趣味”因素直接关联。这种因素是
A.“自强求富”
B.“实业救国”
C.“民主共和”
D.“文学革命”
18.
著名历史学者王安庆指出,在西方文化的挑战和民族危机的双重压力下,中国传统文化出现了危机,于是探求伦理思想,从思想改革入手,这就是五四以前的新文化运动。这反映出新文化运动
A.有贯通中西文化之倾向
B.积极应对西方挑战实现文化自强
C.对传统文化持否定态度
D.希望改造传统文化挽救民族危亡
19.
在《民报》发刊词中孙中山明确表示:中国不能重走欧美资本主义老路,近时“志士舌敝唇焦,惟企强中国以比欧美,然而欧美强矣,其民实困。观大同盟罢工与无政府党、社会党日炽,尤不能免于第二次革命”,这表明孙中山
A.反对仿效欧美资产阶级革命
B.主张政治革命与社会革命并举
C.反对渐进式的资产阶级革命
D.主张建立贫富均等的大同社会
20.
***思想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重要历史地位。以下对***著作贡献的对应连线不正确的是
A.《新民主主义论》——描绘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蓝图及前景
B.《论人民民主专政》——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
C.《论十大关系》——提出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理论
D.《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提出了坚持无产阶级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的主张

4.选择题(共2题)

21.某温度时,在一个2L恒容的密闭容器中,X、Y、Z三种物质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根据图中数据,试填写下列空白:

22.某温度时,在一个2L恒容的密闭容器中,X、Y、Z三种物质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根据图中数据,试填写下列空白: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论述题:(1道)

    单选题:(18道)

    选择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5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