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新余市第一中学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段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25333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9/12/9

1.论述题(共1题)

1.
   材料:
表一:

表二:

从材料信息中提取观点,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材料分析题(共1题)

2.
近代中国仁人志士为挽救民族危亡高举思想解放的大旗。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国家者,由人民之合意结契约而成立者也,故人民当有无限之权,而政府不可不顺从民意。……其为效也,能确立法治之主格,以保团体之利益。

——梁启超《国家思想变迁异同论》

材料二 余游欧美,深究其政治、法律之得失,知选举之弊,决不可无以救之。而中国相传考试之制、纠察之制,实有其精义,足以济欧美法律、政治之穷。故主张以考试、纠察二权,与立法、司法、行政之权并立,合为五权宪法;更采直接民权之制,以现主权在民之实,如是余之民权主义,遂圆满而无憾。

——见孙中山《中国革命史》

材料三 若是决计守旧,一切都应该采用中国的老法子,不必白费金钱派什么留学生,办什么学校,来研究西洋学问。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用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什么国情的鬼话来捣乱。……因为新旧两种法子,好象(像)水火冰炭,断然不能相容,要想两样并行,必至弄得非牛非马,一样不成。

——陈独秀《今日中国之政治问题》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梁启超的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政治实践。
(2)据材料二概括孙中山民权主义的特点。
(3)据材料三,概括陈独秀的思想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其思想观点作出简要评价。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特点。

3.单选题(共28题)

3.
不断推进理论创新是中国共产党先进性和创造性的源泉。下方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理论成果示意图,空白处应填入
A.《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B.《论人民民主专政》
C.《新民主主义论》
D.《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4.
有一种科学理论在诞生之初受到宗教界的敌视,但初醒的民族主义者对其大声喝彩,中产阶级以此为依据反对国家为促进社会平等而作出的任何干预,殖民主义者则用它来为自己的行为辩护。这一科学理论应是
A.普朗克的量子假说
B.达尔文的进化论
C.牛顿的力学体系
D.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5.
某一时期,“世俗主义和个人主义反映在学术研究和教育中,……课程强调学习古典艺术和体育锻炼,目的是教育学生健康、快乐地生活,做一个合格的市民。”该时期的主流社会思潮是
A.禁欲主义
B.人文主义
C.理性主义
D.自由主义
6.
《韩非子·五蠹》中记载了这样一则故事: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这则故事表明,韩非子主张
A.加强君主集权
B.厉行赏罚,奖励耕战
C.“事异则备变”
D.勤劳耕作,不要好高骛远
7.
余秋雨说:“在我看起来,中国人在古代最重要的创造发明一定不在于那四项。我认为,一个精耕细作的农耕文明,天文历法肯定是它的第一发明;一个人口最多的民族,中医中药肯定是它的第二发明。”对材料的解读最准确的是:
A.四大发明谈不上是重要的发明
B.重要发明必须服务于小农经济
C.认为中国古代总共有六大发明
D.认为重要性与实用性关联度高
8.
冯友兰在《中国哲学史》一书中写道:(明清)在这个时期,在某些方面,中国的文化有了重大进展。……,官方方面,程朱学派的地位甚至比前朝更为巩固。非官方方面,程朱学派和陆王学派在明末清初都发生了重大的反动。这里的“反动”是指:
A.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
B.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丧失
C.对传统儒学地位的彻底否定
D.倡导“自由”“平等”思想
9.
学者将唐诗与宋诗的区别概括为“唐诗多以丰神情韵擅长,宋诗多以筋骨思理见胜。”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封建君主喜好的改变
B.中枢权力重心的转移
C.传统经济政策的瓦解
D.社会思潮变动的影响
10.
孟德斯鸠认为民主制腐化,就会产生极端平等的精神,导致“多数人的专制”;贵族制腐化,贵族的权力就会变得专横;君主制腐化,会导致“一个人的专制”。其观点的核心是
A.没有完美的政体形式
B.强调权力的制约平衡
C.提倡社会契约论思想
D.主张实行人民的自治
11.
唐传奇、宋话本、明清小说中都大量出现一种才子遇佳人的故事套路。多以才子偶遇佳人,私定终身遭遇阻碍,待才子科举及第,两人结为秦晋之好的大团圆结局。该现象集中反映了(  )
A.统治阶级垄断教育的特权被打破
B.世俗文化瓦解了封建等级观念
C.市民阶层社会价值取向逐渐改变
D.民众同情才子佳人的悲惨遭遇
12.
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对世界的一大贡献,历经三千多年演化与进步,形成的主要字体是
①甲骨文
②行书
③小篆
④金文
⑤隶书
⑥草书
⑦楷书
A.②⑤⑦
B.②③⑤⑥⑦
C.①②③⑤⑦
D.①②③④⑤⑥⑦
13.
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一书中提及:宋朝是一个科技进步的时代,但宋朝的经济不能用以改革社会,导致发明不能有系统增进,从西方的经验看来,必须商业的影响力远超过农业生产,上述的突破才能实现。宋朝的商业平铺在亿万农民头上,就为效至微了。该材料旨在说明
A.农耕经济历来阻碍文明进步B.商业的影响力小,科技发明难以推广
C.理学思潮使科技发展势头未能继续D.封建政治体制束缚经济发展
14.
下表是《中国的世界记录》收录的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统计数据,由此可以得出
类别
数学
天文
地学
化学
农学
机械
水利
轻工
兵器
项数
22
25
25
 
25
7
7
8
9
 
A.儒家思想重人伦轻科技
B.科举制度推动科技发展
C.中国古代科技领先世界
D.中国古代农业科技发达
15.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主流表达形式从诗、词转变到散曲、小说。这主要反映了
A.城市经济逐渐繁荣
B.自然经济缓慢解体
C.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D.儒家地位逐步提高
16.
18世纪60年代,牛顿物理学等新兴课程已经通过各种方式成为多数大学的标准课程。尽管学生在早期教育中被灌输进顺从和正统的观念,但对于学过这些新兴课程的人来说,他们完全可以用同样的标准来衡量人类事务。这段材料突出的表现了
A.启蒙运动具有广泛社会基础
B.近代自然科学知识逐渐普及
C.近代教育促进了科学发展
D.科学观念推动了人文精神
17.
普朗克曾回忆说:“当时,我已经为辐射和物质的问题奋斗了6年,但无所获,但我知道这个问题对于整个物理学来说至关重要,我也已经找到了确定能量分布的那个公式,所以不论付出什么代价,我必须找到它在理论上的解释。”最终普朗克的“解释”
A.使人类认识深到微观世界
B.完善了牛顿经典力学体系
C.成功建立了量子力学体系
D.改变了物理学的发展方向
18.
美国历史学家帕尔默在其著作中指出:“新世纪开始之际,因特网使用者几乎半数在美国……芬兰的一个公司主导了移动电话市场,印度的计算机专家开发出创新型软件。但是与此同时,在那些有办法接触计算机新技术的国家和不能接触新技术的国家之间,划开了一条鸿沟。”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A.因特网技术的应用加速了全球化的进程
B.美国成为因特网世界的统治者和垄断者
C.各国之间技术创新的竞争日益激烈
D.技术差距进一步加剧了贫富分化
19.
著名史学家陈旭麓在《论“中体西用”》中说,“用”在“体”中会发酵,势必不断促进事物的新陈代谢。因此洋务运动中的好些人,觉察到桎梏与荆棘,寝寝乎要以“西体”为法,去改变中国的某些旧制。作者意在说明
A.戊戌维新是对洋务运动的否定
B.洋务派“中体西用”思想根深蒂固
C.洋务派学习西方的历程障碍重重
D.“体用”言论为引进“西体”开路
20.
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写道:“君权日益尊,民权日益衰,为中国致弱之根源。今日策中国者,必曰兴民权。”材料表明中国近代思想启蒙
A.追求个人价值和自由
B.凸显以国家主义为中心
C.受到西方民主思想的影响
D.是西方国家侵略所致
21.
史学家陈旭麓指出,19世纪40年代、60年代和90年代是中国社会从古代到近代变革过程中前后相接的三个历史环节。贯穿这三个历史环节的主题是
A.反抗封建专制与建立君主立宪的统一
B.批判传统与全面引进西方文化的统一
C.发展资本主义与建立民主共和的统一
D.反抗西方侵略与学习西方文化的统一
22.
陈独秀指出,“孔教与帝制,有不可离散之因缘”,“非独不能以孔教为国教,定入未来之宪法,且应毁全国已有之孔庙而罢其祀”。这反映出
A.民主科学地位得以确立
B.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终结
C.传统礼教受到猛烈冲击
D.科学知识已经得到普及
23.
有学者指出,尽管维新变法运动中的思想激荡之势包含各种各样的思想,但他对国家富强的广泛要求,呈现出一种激进的倾向,打击了传统政治秩序的思想基础。这显示出维新思想
A.内部存在着严重分歧
B.具有思想启蒙的特征
C.因激进而难以被接受
D.打破了传统政治秩序
24.
近代中国人的观念不断更新:“师夷长技”更新了“华夏变夷”的观念;“维新变法”更新了“尊王法祖”的观念;民主、民权更新了“君权神授”的观念;理智、务实更新了偏颇、尚虚的观念;男女平等更新了男尊女卑观念。这主要体现了
A.传统文化的渐趋衰落
B.民主宪政的艰苦探索
C.对独立富强的不懈追求
D.中国人性的逐渐解放
25.
19世纪末,清王朝的钳口禁忌(限制言论自由)进一步被突破,知识分子在许多地区创办学会、报馆、学堂。学会多达百余个,报纸也由19种增至70种。这反映了当时中国
A.社会启蒙的不断深入
B.中学西学间矛盾的解决
C.中体西用观念的流行
D.民主共和思想逐渐普及
26.
1923年底,孙中山认为,“俄革命六年成功,而我则十二年尚未成功,何以故?则由于我党组织之方法不善,前此因无可仿效。法国革命八十年成功,美国革命血战八年而始得独立,因均无一定成功之方法,惟今俄国有之,殊可为我党师法。”其意在
A.走苏俄革命的道路
B.放弃资产阶级代议制
C.加强革命的领导核心
D.改变反封建的斗争目标
27.
有学者说:“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政治思想在20世纪初成为中国先进政治思想的主流。”这是因为三民主义
A.顺应了中国政治民主化潮流
B.成为了国家的主流意识形态
C.全面反映了中国社会的矛盾
D.完整地表达了西方政治理念
28.
上个世纪20年代开始,列宁就在苏维埃俄国提出“新经济政策”,***创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民主革命道路”,30年代罗斯福在美国推行“新政”,90年代邓小平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人类思想文明角度思考,上述四位政治家有共同之处,表明
A.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没有优劣之分
B.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可以相互学习借鉴
C.历史发展主要是由历史巨人推动
D.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具有世界性
29.
“社会主义实行市场经济是为了有效地发展社会生产力,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之间不存在根本的矛盾。实践证明,社会主义搞市场经济更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邓小平这论断的意义在于
A.纠正了长期“左”倾错误B.实现了国家工作重心转移
C.推动了改革开放深入发展D.指出了社会主义本质内涵
30.
“他们面临着双重使命:既要把人从禁欲主义的禁锢中解放出来,又要避免滑向纵欲主义;既要声张自我牟利的正当性,又要将社会引向公序良俗;既要正视古典美德共同体一去不复返,又要展示现代社会是一个‘全民嘉年华’的年代”。“他们”(   )
A.开启了人文主义精神的先河B.打破了民众对罗马教会的迷信
C.恢复了被基督教泯灭的人性D.开辟了否定权威的理性新时代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论述题:(1道)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2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18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