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晋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 3.2海陆变迁 同步练习

适用年级:初一
试卷号:425074

试卷类型:课时练习
试卷考试时间:2018/10/8

1.选择题(共16题)

1.
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有    (   )
①气候变化 ② 人类活动  ③ 地壳的变动 ④ 海平面的升降
A.②④B.③④C.①②D.①③
2.
红海不断扩大的原因是
A.处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B.处于亚欧板块和美洲板块交界处
C.处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D.处于印度洋板块和非洲板块交界处
3.

感动中国2016年度人物支月英坚守在偏远的山村讲台,教育了大山深处的两代人。对于支老师坚守山村讲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4.
世界上的火山、地震集中分布在地球表面的
A.板块内部B.板块交界地带C.板块的上部D.板块的深处
5.
依据板块运动的观点,如图中碰撞挤压形成安第斯山脉的两个板块是(  )
A.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B.美洲板块与亚欧板块
C.非洲板块与美洲板块D.美洲板块与南极洲板块
6.
4月25日,尼泊尔发生8.1级地震,该国地处()
A.欧亚板块与非洲板块交界地带
B.欧亚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地带
C.欧亚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地带
D.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地带
7.
如图三幅图是表示地球演变过程中海陆分布的变化情况,根据大陆漂移的假说,由早到晚的排列顺序是(  )
A.①②③B.①③②C.②③①D.③②①
8.
“沧海桑田”这个成语说明()
A.地形是静止不动的B.地形是不断发生变化的
C.农田不能变成大海D.高山是永恒不变的
9.
读板块分布图,找出正确选项:
A.印度主体位于亚欧板块B.安第斯山处在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
C.东南亚与澳大利亚同在亚欧板块之内D.美国西部沿海地区地壳稳定
10.下列图形中,既是中心对称,又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11.
读“六大板块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图中①所在板块是()
A.太平洋板块B.印度洋板块
C.欧亚板块D.非洲板块
【小题2】(小题2)喜马拉雅山是由以下哪两个板块相互作用而形成()
A.欧亚板块和非洲板块B.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
C.欧亚板块和印度洋板块D.南极洲板块和美洲板块
12.
2004年12月26日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发生了8.9级强烈地震,并引发了巨大的海啸,给当地造成了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据此回答问题。
【小题1】印度尼西亚地震频繁多发,是因为该国
A.位于大陆的边缘B.位于大陆和大陆的交界处
C.位于海洋和海洋的交界处D.位于板块和板块的交界处
【小题2】此次海啸主要波及的地区是
A.印度洋北部的沿岸国家和地区B.印度洋南部的沿岸国家和地区
C.太平洋沿岸国家和地区D.大西洋沿岸国家和地区
13.
阿尔卑斯山脉是由以下哪两个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   )
①亚欧板块  ②太平洋板块  ③印度洋板块  ④非洲板块.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14.
提出“大陆漂移假说”的科学家是(   )
A.哥伦布B.魏格纳C.牛顿D.哥白尼
15.
下列有关板块学说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全球大致划分为六大板块和若干小板块。B.板块在不断运动着。
C.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活跃,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稳定。D.世界上的火山和地震,也集中分布在板块交界的地带。
16.
印度洋海啸是由哪两个板块碰撞造成的(   )
A.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B.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
C.印度洋板块和非洲板块D.太平洋板块和美洲板块

2.填空题(共4题)

17.
全球的两大火山地震带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
18.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表面是由________大板块构成,板块是在不断________的.一般来说,板块的内部地壳比较________ , 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________ , 多________和________发生.
19.
(题文)现代科学研究表明,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有三种: _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_  .
20.
板块交界地带的地壳比较活跃,易发生地震和________ 现象.

3.解答题(共3题)

21.
(题文)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时间: 4月25日14时11分
震中:尼泊尔(北纬28.2度,东经84.7度)
余震:26日午后再次发生7.1级余震
伤亡:最终遇难人数可能达万人以上.
救援:中国国际救援队最早抵达尼泊尔,展开救人.

(1)这次地震是________板块和________ 板块相互________ (拉伸或挤压)运动的结果.南亚的________ 国家影响较重.位于________ 地震带上.   
(2)我国的________(省区)也受到严重影响,该省区位于四大区域的________地区.   
(3)中国国际救援队迅速抵达尼泊尔,从北京出发沿________ 方向,选择最快的交通工具乘坐________ 抵达加德满都.乘坐________ 铁路也可抵达救援地.   
(4)中尼边界________山峰最高,带必要的________ 等设备进行攀登.   
(5)当地居民信仰________ 和________宗教.该地气候类型是________ .特征是________    
(6) 中尼合作属于________(“南北对话”或“南南合作”)震中位于________ 山脉南侧.
22.

   读六大板块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六大板块中,基本为大洋板块的是:________,非洲板块包括非洲大陆及________洋和________洋的一部分。   
(2)世界主要的火山、地震分布在板块的________。
23.

   阅读图与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991年6月15日位于120.35°E、15.13°N的皮纳图博山发生了一场灾难。虽然此次灾害发生前,科学家们做出了比较准确的预测,但仍然导致10万人无家可归, 100万人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胁。此次灾害对全球气候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减少了地球上10%的阳光。

(1)1991年6月15日的皮纳图博山发生了什么?   
(2)皮纳图博山可能位于图中A,B,C,D中的________处。   
(3)依据________ 学说,该地位于________火山地震带上,是________板块与________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比较________(活跃或者稳定)。   
(4)请例举灾害发生对该地自然环境的影响(不少于两个)。   
(5)有人说:“未来的地中海会消失在亚欧大陆的肚子底下,欧洲与非洲将连成一块大陆。”你认同这个说法吗?说明你的理由。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16道)

    填空题:(4道)

    解答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2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