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现代文阅读- (共3题)
「甲」人们曾经认为父母与孩子之间必定有着代沟,他们所想的必不相同。(A)可事实也常证明这是个很片面的。嘘寒问暖,这些事太过平常,但却是生活中最常见的。有些事,存在也太过自然。(B)自然得让我们忽略了去问为什么?临行前,父母那句“走路、行车注意安全”“一定要多多保重身体”……孩子很自然的“爸爸,您别太劳累”“妈妈,再见”却能温暖父母的心,也让子女自信地踏上人生的征途……这就是心灵的呼应,家庭和谐最朴素的篇章。
「乙」家,是一盏不灭的明灯,永久地照亮我生命的黑暗;家,是一叶不歇的扁舟,永久地摆渡在我生命的渡口; ,我愿用世上最美最温暖的词汇来赞美家。
【小题1】「甲」文画线句(A)有语病,应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甲」文画线句(B)标点符号使用不当,应改为________________。
【小题3】在「乙」文中,请根据语境,仿写一句。要求:内容相应,句式相同。
【小题4】期中考试你的成绩不很理想,爸爸妈妈因此互相责备,闹起了矛盾,几天未说话,请你开动脑筋,给父母写一张字条(不超过100字),尽可能争取在他们看到字条后能重归于好。
大地的一次颤抖,遥远的岛国坍蹋成一片废xū,出生入死,异国救援,有一双安徽儿女。多少个震后的日子,他们折叠起对家乡的思念,以同胞之情,在动荡贫困的土地培植橄榄与希望,以维和警察的中国品质,用大爱谱写世界上最美丽的语言。
【小题1】给划线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汉字。颤(__________)抖 废xū(____________)
【小题2】文中有个错别字的词语是_________,其正确的写法是_____________。
【小题3】画线两处的文字,运用了一种相同的修辞手法________。其中“折叠”意为________;“橄榄”象征__________。
反省精神
孤岛
①有一位年轻文人曾慷慨激昂地对我说:“中国的传统文化缺少批判精神,不能进行自我反省。”好像他是一位外国人——而且是一位“中国通”的外国人。
②其实不然。中国传统思想是有着自我反省与批评文化精神的。
③孔子《论语》中借曾子之口说出的“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就是一种自省内修的写照。在这里,孔子和曾子等反身拷问自己:应他人之求为他人办事尽心竭力了吗?与朋友来来往往,自己做到诚实无虚了吗?老师(各种老师)教授我的知识,我及时温习了吗?
④一个人,无论他有多么聪明,他的记忆力有多好,如果只会一味地埋头做事,一味地应酬和享受,而不能进行自我反省,那么,他始终浮在外在的事物上面,浮在社会的物质层面,不会拥有宽阔的内心世界,不会有真正的智慧,不会明白世界和人生的本来面目,甚至可以说,他不会有内心深处真正的快乐。
⑤古希腊哲学家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的确是一种自在自为的人生状态。
⑥如今,我看到了物质的泛滥,交往的频繁,事物的冗杂,时间被挤扁了,精神受到轻视,就像一位磨菜刀的农村老汉所感叹的那样:“不知道你们城里人一天到晚都在忙些什么?”其实农村也彼此彼此。
⑦忙些什么?我想是“生计”二字。
⑧人类从孔子至今发展了两千年,人人还在只忙着“生计”?两千多年以前,孔子和他的弟子已经能够在忙完“生计”之后,不仅留有学习和互相探讨学问的时间,而且还留下了自我反省的时间。
⑨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那个枪林弹雨的战争时候,中国共产党还提出了“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一优良传统。而现在,世风却将它脱变成了“表扬与自我表扬”。
⑩是现代退步了?还是现代的人退步了?我想,就某些现代的中国人来说,是他们的精神空间——的的确确缩小了,真真实实退步了!
【小题1】本文先摆出了“_________________”的反面观点,接着对其予以了否定,并提出了“___________”的正面论点,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最后得出了“______________”的结论。【小题2】第③段和第⑧段两次提到孔子的言行,分别有什么作用?
【小题3】如果将第⑩段中划线的词分别换成“的确”“真实”,在表达效果上有什么区别?
【小题4】根据下列材料,联系本文内容,任选一个角度,谈谈你对“自省”价值的思考和认识。
材料一: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有一句名言:“认识错误是拯救自己的第一步。”
材料二:德国人正是以审视和自省的方式看待本国历史,在不断的自我批评与忏悔中改正错误,终于赢得了邻国的尊敬和信任,成功地治疗了战争创伤,走出了战争带来的困境和阴霾,重新融入到欧洲社会之中。
2.作文- (共1题)
-
【1】题量占比
现代文阅读:(3道)
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