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靖远县第四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25006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8/12/18

1.材料分析题(共1题)

1.
近代中国社会认识和汲取西学的历程充满艰辛曲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请于广东虎门外之沙角、大角二处,置造船厂一,火器局一。行取佛兰西、弥利坚二国各来一二人,分携西洋工匠至粤,司造船械,并延西洋柁师,司教行船演炮之法,……必使中国水师,可以驶楼船于海外,可以战洋夷于海中。

——魏源《海国图志》

材料二 中国驻法大使郭嵩焘的翻译马建忠,于1877年写信给李鸿章汇报来欧洲的思想认识,指出欧洲各国“求强者以得民心为要。……学校建而智士日多,议院立而下情可达。其制造、军旅、水师诸大端,皆其末焉者也”。

——摘编自郑大华《晚清思想家对民主与科学的追求》

材料三 新事物在旧体内总是较有活力的因素,人们虽想把它限制在原先许可的范围内,是很难如愿的。……以后向西方学习的发展历程,是在“中体西用”宗旨引导下迈开步伐的,又徐徐地总冲击着“中体西用”的宗旨。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四 中国的启蒙运动具有与欧洲启蒙运动迥异的特点。如果说欧洲启蒙运动是一场以个性自由为主的人文启蒙运动,那么中国启蒙运动则是一场旨在国家富强的现代化启蒙运动。这是中西启蒙运动的最基本差异。关于启蒙与现代化的关系,西方与中国适成倒置:在欧洲,是由启蒙而现代化;在中国,则是为现代化而启蒙。欧洲由启蒙而现代化是一个水到渠成的文化和社会转型过程……中国启蒙运动则是救亡的现代化运动的步骤。

——郑大华主编《民国思想史论》

请回答:
(1)材料一体现了魏源的核心思想是什么?有何重要影响?
(2)19世纪晚期,洋务思想家对西方的认识不断深化,请根据材料二加以说明。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以后向西方学习的发展历程”冲击“中体西用”的宗旨的思想。
(4)据材料四,概括中国思想启蒙的特点,并指出导致这一特点的主要原因。综合上述材料,概括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在“改变中国”中的作用。

2.单选题(共18题)

2.
马丁·路德指出,教士们和其他基督徒之间“并无不同之处,并非自成团体,或是高于其他教徒之上的”。这一观点
A.强调世俗权力应高于教权
B.有利于冲击教会权威
C.确立上帝的最高权威地位
D.推动民族意识的觉醒
3.
董仲舒称:“天之生民,非为王也,而天立王,以为民也,故其德足以安乐民者,天予之;其恶足以贼害民者,天夺之。”这反映出董仲舒
A.为封建专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B.把道家、法家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
C.继承发展了先秦儒家的“民本”思想
D.将“无为”思想提升到了天意的高度
4.
“一切享有各种天然能力的人,显然都是平等的;当他们发挥各种动物机能的时候,以及运用他们的理智的时候,他们是平等的。”这一言论体现的启蒙思想包括
①天赋人权
②理性主义
③主权在民
④社会契约
A.①②④
B.③④
C.①②
D.①②③④
5.
他断言“每个人的感觉都是可靠的,人们对一切事物都根据各自的感觉作出不同的判断,无所谓真假是非之分”,与此观点一致的是
A.人是万物的尺度
B.有思想里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C.心外无佛,即心是佛
D.美德即知识
6.
苏格拉底提出“美德即知识”,孟子提出道德规范有四种,即仁、义、礼、智,其共同点是
A.关注理性
B.注重修养
C.重视智慧
D.强调等级
7.
康天意在《文明的狂飙疾进时代》中评价道:它“高举人文主义这面思想解放的旗帜,打破中世纪神学桎梏,使文化的各个领域,从蒙昧主义、禁欲主义和神秘主义的枷锁中解放出来”。这里评价的是
A.智者运动
B.启蒙运动
C.宗教改革
D.文艺复兴
8.
法国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提出了立法权、司法权和行政权三权分立的原则,这一原则的思想核心是
A.反对封建专制制度
B.实行“开明”君主统治
C.实行三权之间的制衡
D.重视公共意志
9.
在戏曲舞台上,演员轻扬马鞭表示骑马,划桨表示行船,绕场一圈表示日行千里。这些舞台表现形式体现了戏曲表演艺术的
A.综合性
B.虚拟化
C.程式化
D.现实性
10.
《三国演义》中有华佗为关羽“刮骨疗毒”的故事,下列哪一项不可能是当时的史实:
A.查阅了《黄帝内经》
B.用四诊法为其号脉
C.使用了外科手术
D.参考了《本草纲目》
11.
物理学是一门探索自然奥秘的学问,“使人类的认识由低速领域扩大到高速领域,由宏观领域延伸到微观领域,人们第一次深刻地认识到时间、空间和物质的运动相互依赖。”这句话评价的科学理论是:
A.牛顿的经典力学
B.普朗克的量子理论
C.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D.哥白尼的日心说
12.
据新华社电:“神舟六号尚在太空遨游,很多‘搭车’企业就已开始计算收益。航天领域每投入1元钱,将会产生7元至12元的回报。……航天,将为国民经济发展带来多大动力?……”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航天业将成为主要的经济行业
B.中国成为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C.体现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D.中国开始打破大国对空间技术的垄断
13.
新文化运动健将钱玄同如此批判儒学:“孔经里所讲的什么三纲、五伦、礼乐、刑政,是和共和国绝对不能共存的东西。”这反映出
A.共和政体不断发展完善
B.封建礼教受到强烈批判
C.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儒家思想神圣地位终结
14.
关于新文化运动,《重说中国近代史》一书中指出:“中国人没有语法不科学,书写说话都不科学,太不像话,因此要用科学的方法来书写。当然最激进的方式就是把汉字废了算了,干脆用拼音字母。”该言论表明新文化运动
A.偏离了反封建专制的初衷B.实现了中西文化合理交融
C.具有强烈的全盘西化色彩D.过分强调文学内容的改良
15.
史学界有人评价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是“跪着向封建制度造反”。主要是由于康有为在这里
A.纯粹考证儒学经典的真伪
B.不敢从正面批判君主专制制度
C.借助儒学外衣宣传西方政治学说
D.大力倡导“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16.
刘亚洲将军说,鸦片战争后中日两国同时学习西洋文明,一个从内心革新变化,一个则止于外形。一个把外来的东西当饭吃,一个把外来的东西当衣穿。当饭吃的消化了,强身健体;当衣服穿的只撑起一个模样。作者意在
A.对洋务运动失败痛彻反思
B.肯定西学东渐思潮
C.肯定发展近代工业的重要性
D.指出明治维新成功之道
17.
20世纪20年代,孙中山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主要“新”在
A.符合社会主义革命的要求
B.具有鲜明反帝反封建的内涵
C.代表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
D.提出“平均地权”、“家给人足”
18.
下列著作及理论反映了***思想形成、发展的历程,其先后顺序是
①“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②《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③《新民主主义论》
④《论人民民主专政》
A.②①③④
B.②①④③
C.①③②④
D.①②③④
19.
“今革命虽告成功,然亦只可指种族主义而言,而政治革命之目的尚未达到也。推翻专制政体,为政治革命着手之第一步,而尤要在建设共和政体。”根据材料判断,当时主要实现了
A.三民主义
B.创立民国
C.平均地权
D.驱除鞑虏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1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10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