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平阴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24983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7/10/27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在“百家争鸣’’的景观中,“儒法之争”引人注目。事实上,“儒法之争”不仅存在于春秋战国时代,也不止于秦汉帝国创立过程之中,其根本原因在于儒法之争的实质关涉到“如何立国”和“如何治国竹两个重大政治问题……不过,汉帝圃时期儒家在立国问题上政治意识已趋于成熟,儒法之争因此而走向消歇……儒法合流最终成就了泱泱中华帝国文明。  
——摘自赵明《儒法之争与帝国政治意识的诞生》
材料二 李贽的悲观不仅属于个人,也属于他所生活的时代。传统的政治已经凝固,类似西欧宗教改革或者文艺复兴的新生命无法在这样的环境中孕育。社会环境把个人理智上的自由压缩在极小的限度之内,……只能长为灌木,不能形成丛林.
——黄仁宇《万历十五年》
材料三 《神曲》的形式及许多内容无法摆脱宗教的影响。甚至于书中充满了宗教神学说教,仍然披上宗教的外衣。在中世纪的沼泽中跋涉过来的但丁,脚上仍然带着旧时代的污泥,但是他已经踏上了新时代的彼岸,文艺复兴的第一缕曙光在他的眼中,在他的笔下铺陈了一片绚烂的朝霞,这正是《神曲》的不朽与伟大。
——宗教的外衣下文艺复兴的第一缕曙光  ——《神曲》的交杂
材料四  马丁·路德的政治思想烙有文艺复兴的印记,又休体现了对文艺复兴的深化。他提出“唯信称义”“平信徒(普通信徒)皆为教士”??鼓吹俗权至上,主张各国教会应与罗马切断联系而由各国的政府来管理,则鲜明地反映了他对民族自由含义的一种更深刻的理解。
——摘编自马克鑫《世界文明史》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先秦儒法在“治国”问题上的具体分歧,分析从儒法之争到儒法合流背后的时代变化。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李贽的思想跟文艺复兴在“个人理智上的自由”方面有何相似之处?二者在促进社会制度进步方面起的作用有何不同?
(3)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为什么明清时期“个人理智上的自由……只能长为灌木,不能形成丛林”?
(4)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脚上仍然带着新时代的污泥,但是他已经踏上新时代的彼岸”的含义。
(5)据材料四,从人文主义角度分析宗教改革怎样体现了对文艺复兴的深化。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各时期不同类型科技成果所占比重表(部分)(%)
朝代
北宋
南宋
明朝
清朝
理论类
4
9
16
30
实验类
12
10
3
1
技术类
84
81
81
69
 
材料二

宋朝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生产力最高和最发达的国家”,但是“由于种种不利因素的影响,使这一发展势头未能继续下去”。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两宋与明清时期中国古代科学发展的特征。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代的文化现象。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归纳导致宋朝“发展势头未能继续下去”的“不利因素”。

2.单选题(共14题)

3.
《汉书·董仲舒传》中说:“天道之大者在阴阳,阳为德,阴为刑,刑主杀而德主生。是故阳常居大夏而以生育养长为事,阴常居大冬而积于虚空不用之处。”由此可看出董仲舒主张
A.思想统一
B.三纲五常
C.君权神授
D.以刑辅德
4.
《说文解字·序》载:“秦书有八体,一曰大篆,二曰小篆,……八曰隶书”。《汉书·艺文志》亦载:“是时始建隶书矣,起于官狱多事,苟趋省易,施之于徒隶也。”以上材料反映了
A.隶书是秦代八大篆书字体之一
B.隶书是在楷书基础上发展而来
C.隶书是汉代狱官为书写方便而创
D.隶书的创建与抄录公文狱事有关
5.
古代中国的空子和古希腊的苏格拉底都是大思想家,两人思想的共同之处是
A.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判断社会道德的标准
B.不符合礼的事,就不看、不听、不说、不做
C.用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使人向善
D.通过教育手段回复和扩充人的善性
6.
“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基本上局限于社会上层,参与其中和直接受其影响的多半是文化人、城市富有者以及几任教皇、红衣主教等高级神职人员……”这主要表明
A.意大利的封建专制势力强大
B.资本主义萌芽还未出现
C.文艺复兴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
D.文艺复兴运动刚刚开始
7.
“随着奥斯曼土耳其的兴起和15---16世纪的大航海运动,古老的地中海贸易路线被土耳其人破坏和新的贸易路线产生,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运动开始衰落。”造成这一现象最重要的原因是
A.文艺复兴的经济基础不复存在
B.文艺复兴运动扩张到欧洲其他国家
C.意大利天主教会的极力压制
D.文艺复兴运动在意大利大功告成。
8.
赫乔威尔斯认为:“他们反对教皇不是因为他是世界的宗教领袖,而是因为他不是这样的领袖;因为他本应该是他们的精神领袖,而他却是一个富有的世俗君主。”由此可见,宗教改革从本质上说是
A.反教皇的宗教斗争
B.反君主的民主革命
C.反宗教的民族革命
D.反封建的政治斗争
9.
马克思在评价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时说:“他打破了对权威的信仰,是因为他树立了信仰的权威。他把僧侣(神职人员)变成了俗人,是因为他把俗人变成了僧侣。”据此判断以下关于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评述,错误的是
A.打破了罗马天主教会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
B.把信仰本身树立为权威,只要虔诚信仰,灵魂即可得救
C.改变了过去通过神职人员与上帝沟通的惯例,开始人自己同上帝直接对话
D.试图清除宗教对个人生活的影响,开启了人类理性的光芒
10.
观察下图,图一文学作品(《十日谈》)的内容与图二(《红楼梦》)的内容相比,最突出的特点是
A.反专制王权
B.反教会压迫
C.反殖民侵略
D.反封建礼教
11.
马丁·路德主张“君权神授”(君权直接来自于上帝),提出“国家的存在是神的旨意和命令,而君主的权力则是神的意志的体现”。这体现了马丁·路德:
A.否定教皇的权威B.思想出现了倒退
C.主张教会高于国家D.与其因信称义的思想相矛盾
12.
在楚汉之争中,有这样一个故事:韩信投靠刘邦后,被派去管理杂乱无章的粮仓。但很快韩信就把新谷、陈粮分开,而且新谷、陈粮的多少统计的非常清楚。他的这些智慧最可能记载于
A.《石氏星表》B.《黄帝内经》
C.《齐民要术》D.《九章算术》
13.
郑绩在《人物画论·肖品》中评论道:“写其人不徒写其貌,要肖其品。何谓肖品?绘出古人平素性情品质也。”下列与郑绩所评论的绘画风格一致的是
A.“振笔直遂”,“追其所见”
B.“胸有成竹”,“差之丝毫而失之千里”
C.“写其形必传其神,传其神必写其心”
D.“钩勒工细,良工苦心”,“九朽一罢”
14.
以下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思想文化成就体现“墙内开花墙外香”这一特点的有(  )
①印刷术 ②指南针 ③火药 ④《授时历》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15.
余秋雨说:“中华文明的长寿秘密是汉字,……它是活着的图腾,永恒的星辰。”在下列汉字字体中,出现在先秦时期的是:(   )
A.B.C.D.
16.
长期以来,儒学是一种士大夫之学。明代思想家李贽则提出要正视“世间惟下下人最多”的现实,强调“我为下下人说,不为上上人说”。这说明李贽
A.反对儒家的正统思想
B.倡导只为下下人说
C.批判地发展传统儒学
D.抨击君主专制制度

3.选择题(共7题)

17.下列四组函数中,表示同一个函数的是(   )
18.下列四组函数中,表示同一个函数的是(   )
19.下列四组函数中,表示同一个函数的是(   )
20.

图为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几种动物,请回答下列问题:

21.商业的发展与人们的文化生活密不可分。中国古代商业不断发展,城市走向繁荣,市民阶层壮大,与此相适应,思想文化领域也成就非凡。这些成就不包括(    )
22.商业的发展与人们的文化生活密不可分。中国古代商业不断发展,城市走向繁荣,市民阶层壮大,与此相适应,思想文化领域也成就非凡。这些成就不包括(    )
23.商业的发展与人们的文化生活密不可分。中国古代商业不断发展,城市走向繁荣,市民阶层壮大,与此相适应,思想文化领域也成就非凡。这些成就不包括(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4道)

    选择题:(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