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贵州省贵阳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模拟试题三语文试卷(带解析)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42497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3/4/24

1.选择题(共13题)

1.
下列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彷徨:想来想去,难于平静。B.愕然:吃惊的样子。
C.化为乌有:变得什么都没有。D.好高骛远:不切实际地追求过高目标。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图为我国某时期的工业建设成就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

经济形态

1952年

1956年

全民所有制经济

19.1%

32.2%

集体所有制经济

1.5%

53.4%

公私合营经济

0.7%

7.3%

个体经济

71.8%

7.1%

私营资本主义经济

6.9%

0

材料三:《共和国重大事件纪实﹣艰难探索》一文指出:以钢为钢的“大跃进”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其中重工业畸形发展,从1957﹣1960年产值增长2.3倍,而农业产值下降22.8%……到1960年,粮棉的产量政落到1951年的水平。

3.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2分)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这句话告诉我们,只有 地努力,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获得事业的成功。 没有对工作的热爱, 不可能勤奋地探索和实践,就不会有事业的成功。
A.坚持不懈如果就B.孜孜不倦只有才
C.废寝忘食只要就D.精益求精即使也
4.
下列知识判断错误的一项是:(2分)
A.“大雁归来”、“云南的歌会”、“中国石拱桥”都是偏正短语。
B.“联合国宣布今年国际和平日的主题是‘青年与和平和发展’,口号是‘和平等于未来’。”这是一个复句。
C.“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具有不可复制和不可替代性。”这个句子中的“世界自然和文化”是定语。
D.“如果脱离实际,这个方案就是一纸空文,无法解决问题。”是假设复句。
5.
下列知识判断错误的一项是:(2分)
A.“碧绿”、“重视”、“精神”分别是形容词、动词、名词。
B.“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这句话中的“高傲”是褒义词。
C.“惊讶”、“惊奇”、“惊喜”是一组近义词,都是形容意外、喜悦的心情。
D.“土地是人类活动的舞台。”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6.化学使我们的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下列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
7.化学使我们的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下列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
8.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2分)
A.《风筝》选自《朝花夕拾》。作者是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我国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B.《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C.《傅雷家书两则》选自《傅雷家书》,作者傅雷,我国当代翻译家,文艺评论家。
D.刘禹锡,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其名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出自《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深寓哲理,脍炙人口。
9.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
10.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
11.自然界的水因含有许多杂质而需要净化,下列操作不能使水得到净化的是(   )
12.自然界的水因含有许多杂质而需要净化,下列操作不能使水得到净化的是(   )
13.我国古代书法家、画家用主要成分为炭黑的墨汁书写或绘制的字画能很长时间不褪色,这是因为墨汁中的炭黑具有(   )

2.现代文阅读(共2题)

14.
文段(一)剥豆
  一天,我与儿子相对坐着剥豌豆,当翠绿的豆快将白瓷盆的底铺满时,儿子忽地离位新拿一个瓷碗放在自己面前,将瓷盆朝我面前推推。
  看他碗里粒粒可数的豆,我问:“想比赛?”
  “对”。儿子眼动手剥,利索地回答。
  “可这不公平,我盆里已不少了,你才刚开始。”我说着顺手抓一把豆想放在他碗里。
  “不,”他按住我的手:“就这样,我才能试出自己的速度。”
一些喜悦悄悄在我心里散开
  一时,原本很随意的家务劳动有了节奏,只见手起豆落,母子皆敛声息语。
  “让儿子赢,使他以后对自己多一些自信。”如是想,手不知不觉就慢了下来,俯拾豆的机会稍停一下。
  “在外面竞争是靠实力。谁会让你?让他知道,失败成功皆是常事。”剥豆的速度分明快了。
  小儿手不停,眼却时时在两个容器中睃。见他如此投入,我心生怜爱:学校的考试名次,够他累的了……剥豆的动作不觉中又缓了下来。
  “不要给孩子虚假的胜利。”节奏自然又紧了许多。
  一大袋豌豆很快剥光。一盆一碗、一大一小不同的容器难以比较,凭常识,我知道儿子肯定输了,正想淡化结果,他却极认真地新拿来了碗,先将他的豆倒进去,正好满一碗,然后又用同样的碗来量我的豆,也是一碗,只是凸出了,像隆起的土丘。
  “你赢了。”他朝我笑笑,很轻松,全没有剥豆时的认真和执著。
  “是平局。我本来有底子。”我纠正他。
  “我少,我就是输。”没有赌气,没有沮丧,儿子认真和我争。脸上仍是那如山泉般清澈的笑容。
细想起来,自己瞻前顾后,小心翼翼,实在是多余了。
【小题1】文中划线句说“一些喜悦悄悄在我心里散开”,作者“喜”的是什么?(2分)
【小题2】文中母亲剥豆的速度时快时慢,请简要分析原因。(3分)
【小题3】本文刻画人物采用的主要描写方法有哪几种。(3分)
【小题4】儿子的性格特征表现得十分鲜明,其中最突出的两个特征是什么?(2分)
【小题5】阅读本文,用简要的语言归纳本文的主题思想。(3分)
15.
文段(二)路面上的新科技
长期以来,我国城市路面非“黑”即“白”(黑色沥青和白色水泥两种颜色),而在欧洲,如英国、德国、荷兰等国,彩色路面已较为普及。通过道路颜色的不同,如红、绿、蓝、黄等,提示不同车辆的驾驶者在规定的路面上行驶,从而避免了车辆的混行,大大增强了安全性。
现在,国内一些城市也开始采用彩色路面。以北京为例,当汽车行驶到二环路雍和宫到东直门转弯处时会发现此处路面与别处不同,一是呈暗红色,原来此处为事故多发地,改变路面颜色以引起司机注意;二是路面加铺了一层颗粒状防滑材料。在上海的局部地区还出现了碧绿色、橘黄色的路面,各种车辆“各行其道”。这种彩色路面不仅美化了市容,还能起到防滑、提示司机减速以减少交通事故发生,方便交通管理等作用。

透水路面采用的是在普通沥青中加入了强化纤维的混合料,使路面孔隙率由普通沥青路面的4%左右提高到15%—25%,有的甚至高达30%,大大提高了路面吸收雨水的能力。这种材料的特点还决定了其使用寿命要高于传统路面,因为它能避免冬季道路冻结对路面材料结构造成的破坏。另外,下雨时,这种路面不积水,不溅水,汽车行驶时不易打滑,有利于交通安全。
目前在欧洲,透水路面的普及率已达15%一18%。德国计划到2010年,把全国城市90%的路面改造为透水路面。在我国普遍缺水的城市也应大力推广这项技术。
【小题1】第2段中“此处路面与别处不同”中的“不同”指哪两个方面?“(2分)
【小题2】第2段中说彩色路面有哪三个作用?分别概括是什么作用。(3分)
【小题3】第3段中所说的透水路面分为三层,每层各有什么功能?请分别用两个字加以概括。(3分)
【小题4】最后两段主要说明了什么内容?请简要概括。(2分)
【小题5】根据文章提供的信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目前在我国,北京、上海等一些大城市已基本铺设了彩色路面。
B.普通沥青路面的孔隙率不足4%,而透水路面的孔隙率大多为15%一30%。
C.采用彩色路面和透水路面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提高了交通的安全性能。
D.由于透水路面优越性多,德国已把全国90%的路面改造为透水路面。

3.名著阅读(共1题)

16.
名著阅读考查。(4分)
真诚是第一把艺术的钥匙。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真诚的“不懂”,比不真诚的“懂”,还叫人好受些。最可厌的莫如自以为是,自作解人。有了真诚,才会有虚心,有了虚心,才肯丢开自己去了解别人,也才能放下虚伪的自尊心去了解自己。建筑在了解自己了解别人上面的爱,才不是盲目的爱。
【小题1】以上文字是《傅雷家书》的一段节选文字,谈到了艺术修养的内容。除了艺术修养以外,《傅雷家书》的其他篇目中还谈到了哪些方面的内容。(2分)
【小题2】傅雷认为从事艺术应具备怎样的态度?(2分)

4.作文(共1题)

17.
写作能力考查
初中三年的体验和学习,相信你一定会有许多的改变吧!
读文学,《雨说》是否改变了你的关爱之心;《陈涉世家》是否改变了你的拼搏之志;《观刈麦》是否让你改变了对社会的思考之意……;品人情,是否让你改变了对待父母唠唠叨叨的感触。是否让你改变了对待师长严格要求的不解,是否让你改变了对待友人积极竞争的怒气……;总之,人生的体验一定会使你有所改变的,一定会使你更深的感触人生……
请以“_________改变了____________”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将题目在答题卡上补充完整。2.文体不限,诗歌除外。3.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学校名或人名。4.字数在600-650之间。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13道)

    现代文阅读:(2道)

    名著阅读:(1道)

    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