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1.
科学的发展有着明显的时代烙印。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对动物的分类基本上是按照从低级到高级的生物进化顺序排列的,还注意到环境对生物的影响,记载了一些遗传和变异的现象。但他的认识没有得到重视,也没有人沿着他的道路继续研究下去。1859年,达尔文的《物种起源》正式出版。该书用大量事实论证了自然界生物是不断进化的,是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这就是震撼世界并对人类社会产生巨大影响的进化论。
(1)依据材料一,指出李时珍和达尔文在生物进化方面研究方法上的差异。
材料二这次卫星发射成功,是我国发展空间技术的一个良好开端,是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伟大胜利,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又一丰硕成果……中国人民这一伟大胜利,给正在坚持武装斗争的亚、非、拉各国人民和全世界革命人民以巨大的鼓舞,给反革命的美帝国主义和社会帝国主义以沉重的打击,粉碎了他们垄断空间技术的迷梦
——据新华社电
材料三神舟六号尚在太空遨游,很多“搭车”企业就已经开始计算收益。航天领域每投入1元钱,将会产生7元至12元的回报。航天,将为国民经济发展带来多大动力……中国将继续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入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上。崇尚科学、爱好和平的中国,一定会和平利用太空资源、让太空真正为人类造福
——据新华社电
(2)材料二、三在阐述不同时期中国空间技术发展的主导思想侧重点有何不同?结合历史背景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一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对动物的分类基本上是按照从低级到高级的生物进化顺序排列的,还注意到环境对生物的影响,记载了一些遗传和变异的现象。但他的认识没有得到重视,也没有人沿着他的道路继续研究下去。1859年,达尔文的《物种起源》正式出版。该书用大量事实论证了自然界生物是不断进化的,是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这就是震撼世界并对人类社会产生巨大影响的进化论。
(1)依据材料一,指出李时珍和达尔文在生物进化方面研究方法上的差异。
材料二这次卫星发射成功,是我国发展空间技术的一个良好开端,是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伟大胜利,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又一丰硕成果……中国人民这一伟大胜利,给正在坚持武装斗争的亚、非、拉各国人民和全世界革命人民以巨大的鼓舞,给反革命的美帝国主义和社会帝国主义以沉重的打击,粉碎了他们垄断空间技术的迷梦
——据新华社电
材料三神舟六号尚在太空遨游,很多“搭车”企业就已经开始计算收益。航天领域每投入1元钱,将会产生7元至12元的回报。航天,将为国民经济发展带来多大动力……中国将继续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入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上。崇尚科学、爱好和平的中国,一定会和平利用太空资源、让太空真正为人类造福
——据新华社电
(2)材料二、三在阐述不同时期中国空间技术发展的主导思想侧重点有何不同?结合历史背景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2.
教育具有时代性和阶级性。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1862年6月11日英文馆正式开课。不久学馆定名为“同文馆”,亦称“京师同文馆”。1876年正式规定除了英、法、俄、德等外语,学生还要兼习数学、物理、化学、天文、航海测算、万国公法、政治学、世界历史、世界地理以及译书等课程。后又添设格致馆、翻译处、东文馆。这样,同文馆变成了一所以外语为主,兼习多门西学的综合性学校。同时一批军事学堂也迅速建立和发展起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回答洋务时期的教育从哪些方面突破了封建教育桎梏?
材料二袁世凯出于复辟帝制的需要,极力推崇孔孟之道,恢复封建教育的核心—尊孔读经。1919年4月,教育部教育调查会议决了“养成健全人格,发展共和精神”的国民教育宗旨,毫无保留地提出了资产阶级共和政治下的教育思想,此教育思想完全符合资产阶级的政治要求。新文化运动以民主和科学为旗帜,这种社会思想促使中国现代教育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西方民主科学的社会思想进入中国后,与传统专制主义形成截然对立,提倡“个性解放”,人人平等,直接促使教育个性化、平民化的发展
——近代中国教育思想史》舒新城编
(2)根据材料二分析,新文化运动提倡“养成健全人格,发展共和精神”的教育宗旨产生的影响。
材料三1952年6月至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大规模调整了全国高等学校的院系设置,把中华民国时期效仿英、美式构建的高校体系改造成效仿苏联式的高校体系。大力发展独立建制的工科院校,综合性院校则明显减少。这场教育体制改革,史称“院系调整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书》
(3)根据材料归纳50年代初新中国“院系调整”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此特点的主要原因。
材料一1862年6月11日英文馆正式开课。不久学馆定名为“同文馆”,亦称“京师同文馆”。1876年正式规定除了英、法、俄、德等外语,学生还要兼习数学、物理、化学、天文、航海测算、万国公法、政治学、世界历史、世界地理以及译书等课程。后又添设格致馆、翻译处、东文馆。这样,同文馆变成了一所以外语为主,兼习多门西学的综合性学校。同时一批军事学堂也迅速建立和发展起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回答洋务时期的教育从哪些方面突破了封建教育桎梏?
材料二袁世凯出于复辟帝制的需要,极力推崇孔孟之道,恢复封建教育的核心—尊孔读经。1919年4月,教育部教育调查会议决了“养成健全人格,发展共和精神”的国民教育宗旨,毫无保留地提出了资产阶级共和政治下的教育思想,此教育思想完全符合资产阶级的政治要求。新文化运动以民主和科学为旗帜,这种社会思想促使中国现代教育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西方民主科学的社会思想进入中国后,与传统专制主义形成截然对立,提倡“个性解放”,人人平等,直接促使教育个性化、平民化的发展
——近代中国教育思想史》舒新城编
(2)根据材料二分析,新文化运动提倡“养成健全人格,发展共和精神”的教育宗旨产生的影响。
材料三1952年6月至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大规模调整了全国高等学校的院系设置,把中华民国时期效仿英、美式构建的高校体系改造成效仿苏联式的高校体系。大力发展独立建制的工科院校,综合性院校则明显减少。这场教育体制改革,史称“院系调整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书》
(3)根据材料归纳50年代初新中国“院系调整”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此特点的主要原因。
2.单选题- (共18题)
3.
顾炎武认为:“朝廷有教化,则士人有廉耻;士人有廉耻,则天下有风俗。是故有人伦,然后有风俗;有风俗,然后有政事;有政事,然后有国家。”这一观点反映了
A.儒学“天下为公”的正统思想 |
B.重视人心风俗的社会作用 |
C.儒家思想统治地位发生动摇 |
D.君主专制统治受到质疑 |
4.
康熙时期完成的《数理精蕴》,号称御制,其中说:“汤若望、南怀仁、安多(西方传教士)相继治理历法,间明算学,而度数之理渐加详备。然询其所自,皆云本中土流传。”材料表明
A.明确区分西方科学与西方宗教 |
B.认可西方科学,排斥西方宗教 |
C.清朝官方认为西学中源 |
D.中国应该全面学习西方先进文明 |
5.
柏拉图为说明“理念”曾这样描述过“美德”:“借人东西要还是种美德,可是如果借了朋友一把剑,如果你还给他,他正想用这把剑去杀人,那么这种情况下还借剑还是不是美德呢?”该材料表明柏拉图
A.认为内心深处的道德知识是最高知识 |
B.鼓励人们要进行独立的理性思考 |
C.以人的感觉而不是以神的意志为尺度 |
D.认为“理念”存在于人类的感性世界里 |
6.
马文.佩里在《西方文明史》一书中说:“如果说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和人文主义者们开创了一种趋势的话,那么启蒙思想就是这种趋势的最高峰”。其中最高峰的突出表现在
A.批判宗教神权统治 |
B.构画理性王国蓝图 |
C.极力宣扬人性解放 |
D.充分肯定人的价值 |
7.
古希腊智者学派认为“至于神,我既不知道他们是否存在,也不知道他们像什么东西。有许多东西是我们认识不了的;问题是晦涩的,人生是短促的。”这说明智者学派主张
A.重视知识美德的重要意义 |
B.充分发扬公民的民主精神 |
C.致力于研究探索自然之谜 |
D.关注反思人的地位和作用 |
8.
宗教改革从更广泛的社会层面和更内在的心灵角度,传播和发展了文艺复兴以来的人文主义。在宗教改革的过程中形成许多新教派,它们的最重要的共同之处是
A.反对宗教禁欲主义 |
B.矛头直指教皇 |
C.推动资本主义发展 |
D.借助古典文化 |
9.
这一发现使工业几乎彻底摆脱地方条件所规定的一切限制,并且使极遥远的水利的利用成为可能”。下列叙述与“这一发现”相符的是
A.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对自然规律进行理论性概括和总结 |
B.使工厂开始摆脱自然条件限制,推动了城市化的进程 |
C.使人类的经济活动由传统农业经济过渡到近代工业经济 |
D.引起了世界交通和通讯领域的革命 |
10.
诗人亚历山大·波普赞颂道:“自然界和自然界的规律隐藏在黑暗中,上帝说,让牛顿去吧,于是一切成为光明。”19世纪末,科学界普遍认为物理学的主要框架已经一劳永逸地构成了,以后需要做的就是把小数点后面的数字再推进一位。这反映出
A.牛顿力学体系解决了物理学领域的一切问题 |
B.牛顿力学体系被固化,对科学的发展产生阻碍作用 |
C.经典物理学已经发展比较完整 |
D.牛顿力学体系还没有从神学中解放出来 |
11.
达尔文和进化论的贡献,就像牛顿对物理学和天文学的贡献一样,将有机生命从宗教制度中解放出来.“现在,上帝只是一个旁观者……人类的思想和创造愈发重要了。”据材料判断,达尔文和进化论的贡献是
A.否定了教会关于生命起源的学说 |
B.促进了物理学和天文学发展 |
C.打破了教会对生物学研究的垄断 |
D.确立了理性主义的思想观念 |
12.
孙中山曾说:“中国亦素自尊大,目无他国,习惯自然,遂成孤立之性,故从来若欲有改革,其采法惟有本国,其取资亦尽于本国而已,其外则无可取材借助之处。”孙中山反思后的做法是:
A.完全推翻中国传统文化 |
B.借鉴和学习西方文化 |
C.挖掘传统文化改良政治 |
D.吸取中西文化共性 |
13.
“它因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而异于传统,又因其主事者‘以新卫旧’的本来意愿而难以挣脱传统。结果是‘东一块西一块的进步’,零零碎碎的。”与上述评价相符的历史主张是
A.“师夷长技以制夷” |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
C.伸民权、设议院、变法图存 |
D.民主与科学 |
14.
1898年6月11日清廷颁布《明定国是诏》,其中说:“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这说明戊戌变法
A.利用儒家思想宣扬变法 |
B.兼具改良与革命的色彩 |
C.侧重提倡务实之风 |
D.对“中体西用”的继承 |
15.
新文化运动前期陈独秀指出:“所谓立宪政体,所谓国民政治,果能实现与否,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自觉其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为唯一根本之条件。……共和立宪而不出于多数国民之自觉与自动,皆伪共和也,伪立宪也。”为此,他主张:
A.反对文化领域的复古逆流 |
B.发动人民群众参与国民革命. |
C.对国民进行思想启蒙教育 |
D.利用马克思主义改造国家 |
16.
下图为某同学学习***思想时查阅资料的笔记(残缺不全),那他研究的内容最有可能是:
xxxx | 半自耕农 | 五千万 | 参加 |
贫农 | 六千万 | 勇敢奋斗 | |
手工业工人 | 二千四百万 | ...... | |
店员 | ...... | 同贫农 | |
xxxx | ...... | 三百万 | 主力军 |
农业无产者 | 二千万 | 勇敢奋斗 | |
...... | 二千万 | 可引为革命的力量 |
A.《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
B.《新民主主义论》 |
C.《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
D.《论联合政府》 |
17.
特派记者山田礼三北京十七日电:对中国来说,不依靠苏联而依靠自己的力量取得成功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如此,还具有这样重要的意义,即向迄今由美、英、苏、法四国组成的垄断体制打进了一个楔子,进一步提高了中国的发言权。该电讯评论的消息可能是
A.“神舟五号”载人航天 |
B.导弹发射成功 |
C.原子弹爆炸成功 |
D.银河I号计算机 |
18.
1965年11月,上海《文汇报》刊出由江青、张春桥等共同策划,姚文元执笔的批判文章《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捕风捉影地把《海瑞罢官》中所写的“退田”、“平冤狱”同“单干风”、“翻案风”联系在一起。对此事件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文艺战线出现“百家争鸣” |
B.新中国的文艺成就被完全抹杀 |
C.新中国文化事业万象更新 |
D.文艺批评蒙上浓厚的政治色彩 |
19.
20世纪中期有作家认为文学作品应该把“普通人头脑中接受着千千万万个印象——细小的、奇异的、倏忽即逝的或者用锋利钢刀刻下来的”、“主观性、随意性强,常打破时空限制,跳跃性较大,从心理结构组织流程,而传统小说多在时空的推移中展开情节”。这种主张
A.揭示了现代主义文学的某些特征 |
B.描绘了作家对浪漫主义的追寻 |
C.体现了现实主义文学的批判精神 |
D.反映了文学多元化格局下的融合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8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