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4题)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他们所非难本志的,无非破坏礼教,破坏贞节,破坏旧伦理﹙忠、孝、节﹚,破坏旧艺术﹙中国戏﹚,破坏旧宗教﹙鬼神﹚,破坏旧文学,破坏旧政治﹙特权人治﹚,这几条罪案。
这几条罪案,本志同人当然直认不讳。但是追本溯源,本志同人本来无罪,只因为拥护德先生和赛先生,才犯了这几条滔天大罪。要爱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爱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那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和赛先生就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学术、思想上的一切黑暗
材料二意大利是古代罗马的故乡,能够接触到大量的古代希腊罗马文化遗存,还有机会得到拜占庭帝国保留的古代罗马文化典籍。于是,一些对宗教文化钳制思想不满的先进知识分子,在古希腊罗马文化中找到了共鸣。他们通过欣赏、阐释古典文化充满人性的美,表达他们对现实生活的希望,从而掀起了一场思想解放运动。
(1)依据材料一、二分析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在本质上有何相同之处?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又有何不同?
(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产生这些不同的原因。
(3)这两场运动产生的共同影响是什么?
材料一他们所非难本志的,无非破坏礼教,破坏贞节,破坏旧伦理﹙忠、孝、节﹚,破坏旧艺术﹙中国戏﹚,破坏旧宗教﹙鬼神﹚,破坏旧文学,破坏旧政治﹙特权人治﹚,这几条罪案。
这几条罪案,本志同人当然直认不讳。但是追本溯源,本志同人本来无罪,只因为拥护德先生和赛先生,才犯了这几条滔天大罪。要爱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爱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那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和赛先生就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学术、思想上的一切黑暗
材料二意大利是古代罗马的故乡,能够接触到大量的古代希腊罗马文化遗存,还有机会得到拜占庭帝国保留的古代罗马文化典籍。于是,一些对宗教文化钳制思想不满的先进知识分子,在古希腊罗马文化中找到了共鸣。他们通过欣赏、阐释古典文化充满人性的美,表达他们对现实生活的希望,从而掀起了一场思想解放运动。
(1)依据材料一、二分析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在本质上有何相同之处?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又有何不同?
(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产生这些不同的原因。
(3)这两场运动产生的共同影响是什么?
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韩非子.有度》载:“先王立司南以端朝夕。”﹙朝夕,指东西方向﹚《鬼谷子.谋》称:“郑﹙国人﹚人之取玉也,载司南之车。为其不惑也。”﹙惑,指迷失方向﹚
材料二:据《苹洲可谈》载,北宋时有人在广州看到“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隐晦则观指南针”。
材料三鲁迅在《电的利弊》中说:“外国人用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炮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人却用它航海;外国用鸦片医病,中国人却拿来当饭吃。”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指出司南和指南针在哪些方面发挥了辨别方向的功能。
(2)材料三中,鲁迅揭露了当时中国社会的什么问题。
(3)指南针在近代西欧和中国的不同用途说明了什么?
材料一:《韩非子.有度》载:“先王立司南以端朝夕。”﹙朝夕,指东西方向﹚《鬼谷子.谋》称:“郑﹙国人﹚人之取玉也,载司南之车。为其不惑也。”﹙惑,指迷失方向﹚
材料二:据《苹洲可谈》载,北宋时有人在广州看到“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隐晦则观指南针”。
材料三鲁迅在《电的利弊》中说:“外国人用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炮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人却用它航海;外国用鸦片医病,中国人却拿来当饭吃。”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指出司南和指南针在哪些方面发挥了辨别方向的功能。
(2)材料三中,鲁迅揭露了当时中国社会的什么问题。
(3)指南针在近代西欧和中国的不同用途说明了什么?
3.
近期我校拟举办“18世纪以来文明的对话”主题展览,请你参与展览的筹备与宣传。以下是展览文字的节选:1840年后中华文明面临新旧变。中国人为救亡图存,吸收西方成果,先后提出各种主张。如:①“师夷长技以制夷”②“中学为体,西学为用”③“托尧舜以行民主之太平。﹙《孔子改制考》﹚”④“只有德先生和赛先生才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你对上述主张归类,并概述各种主张的社会实践及特点。
(2)指出这些主张的共同之处及影响。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你对上述主张归类,并概述各种主张的社会实践及特点。
(2)指出这些主张的共同之处及影响。
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政府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公举,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
——孙中山
材料二在《遗嘱》中,孙中山总结数十年的革命经验:“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
材料三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思想,作为自己一切工作的指针,反对任何教条主义或经验主义的偏向。
——中共七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
材料四在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用邓小平理论来指导我们的整个事业和各项工作。邓小平理论是当代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江泽民在党的十五大上的讲话
材料五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中共十六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
(1)材料一体现的是三民主义中哪一项内容?在三民主义的指导下,制定了哪一步宪法?该宪法确立了怎样的资产阶级政体?
(2)根据材料二回答,孙中山晚年的思想和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出现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共同点。材料五与材料三和四相比有何变化?结合材料三、四、五,谈谈你对党章的修改的认识。
材料一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政府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公举,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
——孙中山
材料二在《遗嘱》中,孙中山总结数十年的革命经验:“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
材料三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思想,作为自己一切工作的指针,反对任何教条主义或经验主义的偏向。
——中共七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
材料四在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用邓小平理论来指导我们的整个事业和各项工作。邓小平理论是当代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江泽民在党的十五大上的讲话
材料五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中共十六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
(1)材料一体现的是三民主义中哪一项内容?在三民主义的指导下,制定了哪一步宪法?该宪法确立了怎样的资产阶级政体?
(2)根据材料二回答,孙中山晚年的思想和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出现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共同点。材料五与材料三和四相比有何变化?结合材料三、四、五,谈谈你对党章的修改的认识。
2.单选题- (共21题)
7.
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理性”精神引导、彰显了人们对世界和人类的思考。下列各项中,最符合17~18世纪时期之“理性”内涵的是
A.“人是万物的尺度” |
B.“美德即知识” |
C.“只有品德才是区分人类的标准” |
D.“主权在民” |
8.
有人认为,杜甫之所以成为诗圣,关键是他有宽广、伟大的“诗圣的襟怀”。这在“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南国旱无雨,今朝江出云”等诗句中得到了明显的体现。据此分析,“诗圣的襟怀”的含义是
A.对社会动乱的感伤 |
B.爱国忧民的情怀 |
C.对农业生产的关心 |
D.热爱和平的态度 |
9.
京剧是中华民族的国粹。它是在18世纪下半叶经徽戏、秦腔、汉调的交融,并借鉴吸收昆曲、京腔之长而形成的。京剧的形成体现了
A.各具特色的文化艺术异彩缤纷 |
B.中华文化薪火相传和一脉相承 |
C.中华传统文化所具有的兼容性 |
D.不同文化都能够实现融会贯通 |
10.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这首词反映出作者的创作特点是
A.风格气象万千,语言平实而精练 |
B.思想感情豪迈奔放,景物雄浑壮观 |
C.善于运用口语,显得清新自然 |
D.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
11.
改良蒸汽机投入使用后,在欧洲出现了一大批相对集中的工业城市。所以有人说“蒸汽机是工业城市之母”,这主要是因为蒸汽机
A.大大提高了工业生产的效率 |
B.使工厂摆脱了自然条件的限制 |
C.促进了相关行业机器的发明和改进 |
D.推动了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型 |
13.
“牛顿的发现,给人类带来从未有过的自信。曾经匍匐在上帝脚下的人类,终于大胆地抬起头来,开始用自己理性的眼光打量世界。”而达尔文被当时的支持者称为“生物学领域的牛顿”。这说明二者的学说都
①成为了宗教改革的指导思想 ②否定了基督教神学的权威
③促进了人类的思想解放 ④反映了工业资产阶级的要求
①成为了宗教改革的指导思想 ②否定了基督教神学的权威
③促进了人类的思想解放 ④反映了工业资产阶级的要求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③ | D.②④ |
15.
17世纪是人类在自然科学领域取得重大突破的时期,如近代数学兴起、牛顿力学体系创立等。其取得重大突破的原因不包括
A.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 |
B.科学家艰苦的实验钻研 |
C.人文主义的推动 |
D.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要求 |
16.
19世纪初,一位学者通过对自然现象的观察,肯定了环境对物种变化的影响:经常使用的器官就会发达,不用就会退化;后天获得的新特性有可能遗传下去。这位学者是
A.拉马克 |
B.施莱登 |
C.胡克 |
D.达尔文 |
17.
1727年牛顿病逝,英国政府为他举行了隆重的国葬。它的墓碑上镌刻着:让人们欢呼吧,这样一位伟大的人类荣耀者曾经来过。牛顿的伟大之处在于其理论
A.揭示了时空的可变性 |
B.对量子论的诞生创造了条件 |
C.提出了日心说 |
D.奠定了近代力学体系的基础 |
18.
前期新文化运动和资产阶级改良派、革命派的思想相比,就其作用而言主要“新”在
A.传播了资产阶级民主平等思想 |
B.深入研究和传播了马克思主义 |
C.较为彻底地批判了封建思想 |
D.绝对肯定了西方文化的进步性 |
19.
杨宁一在《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中提出:“1895年甲午战争失败,民族危机迫在眉睫。朝野士大夫不得不放弃洋务制器兴国的迷梦,开始了更深层次的思考。”这次“思考”的“层次”变化是
A.从技术到器物 |
B.从制度到思想 |
C.从制度到文化 |
D.从器物到制度 |
20.
19世纪末的中国面临瓜分豆剖的危机,应当如何自救?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对这一艰深的时代课题做出的最符合时代潮流的回答是( )
A.“师夷长技以制夷” |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
C.“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
D.“师夷长技以自强” |
21.
魏源在19世纪50年代写到,“西方人讲礼貌、正直、有知识,根本不应该称之为‘夷’”。四五十年代的许多著作把西方人称为“夷”,但在七八十年代这些著作再版时都改作“洋”了。该变化反映了
A.中国人由仇视西方到崇拜西方 | B.中国人对西方认识的逐步深入 |
C.由中国中心到西方中心的变化 | D.对西方外交政策由对抗到和解 |
22.
在捍卫民主共和的一系列斗争失败后,孙中山认识到过去的办法行不通了,为了挽救国家,必须寻求新途径,新力量。后来他找到的“新力量”是
A.地主阶级 |
B.西方列强 |
C.共产党与工农阶级 |
D.国民党 |
24.
1992年春,邓小平视察深圳,珠海等地并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这些讲话
A.揭开了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序幕 |
B.系统的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总路线 |
C.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
D.提出了“三个有利于”的工作判断标准 |
25.
1964年10月16日,寓居美国的李宗仁向来访者说:“西方人终于将我们视为一个智慧的民族了。”导致西方人观念发生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A.中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
B.中国建成了大亚湾核电站 |
C.中国掌握了载人航天技术 |
D.中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
3.选择题- (共4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4道)
单选题:(21道)
选择题:(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3
7星难题:0
8星难题:8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