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十堰市2017-2018学年度上学期高二年级历史期末调研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24543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8/2/11

1.材料分析题(共3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清之际在意识形态领域掀起了带有早期启蒙性质的进步思潮,尤以王夫之、黄宗羲、顾炎武三大思想家影响最大。他们倡言“私欲之中,天理所窝”,“天理正从人欲中见,人欲恰好处即天理也”。黄宗羲提出了“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的观点,王夫之提出了“不以天下私一人”的“均天下”主张和顾炎武提出的以“众治”取代“独治”的要求。这些思想为古代中世纪的漫漫长夜带来一股清新的气息。

―摘编自晃福林《中国古代史》下

材料二
西方的启蒙运动通常表现为古今之争,它最初表现为一种复古主义~~~人文主义者和宗教改革家都试图用古代的权威来取代岁马天主教会的权威;到了17世纪以后,随着理性的振兴和科学的崛起,进步观念开始出现,启蒙思想家们才把眼光投向未来,用一个不断进步的未来图景来超越现实苦难的社会进化主义,批判的矛头也从岁马天主教会转向了基督教信仰本身,但是启蒙思想家的努力说到底都是为了寻求理性与信仰的协调和互补。参照西方的启蒙运动,反观中国的启蒙历程,应当领悟出某些共性的东西。

―摘编自赵林《理性与信仰在西方启蒙运动中的张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明末清初思想家们的主要思想,并分析其产生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明末清初思想与西方启蒙思想的共性与不同。
2.
(历史―选修3:2O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1945年,美国总统面临的地缘政治一如既往的复杂。即使备受战争蹂确,苏联还是对建立战后国际秋序造成了两个障碍。它的国土面积及其占领的范围破坏了欧洲的均势,它的意识形态挑战着西方制度架构的合法性。共产主义指责所有现存制度是各种形式的非法剥削制度,号召进行世界革命,推翻统治阶级。
斯大林的全球战略非常复杂。他深信资本主义制度必然导致战争,因此“二战”结束顶多是休战。他认为希特勒是资本主义制度的特殊代表,而不是这一制度的异类。希特勒战败后,不管西方领导人怎么说或怎么想,资本主义国家依然是敌人。苏联的战略目标是最大限度地实现安全,为不可避免的摊牌做好准备。这意味着把苏联的安全边界尽量向西推进,并通过各国共产党和特工行动削弱安全边界之外的国家。
―摘编自亨利・基辛格《世界秋序》
(1)根据材料,概括基辛格关于苏联对战后国际政治秩序影响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美苏两国对抗对国际局势产生的影响。
3.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时清政府筹议兴办洋务方略,郭嵩焘慨然命笔,将自己办洋务的主张和观点写成《条陈海防事宜》上奏。他认为将西方强盛归结于船坚炮利是非常错误的,中国如果单纯学习西方兵学“末技”,“如是以求自强,恐适足以自敞”。郭嵩焘因此名噪朝野。恰在此时,云南发生“马嘉理案”,英国籍此要抉中国,要求中国派遣大员亲往英国道歉,清政府最后指派郭嵩焘赴英“通好谢罪”。1875年8月,清廷正式加授郭嵩焘为出使英国大臣。
当他答应出使英国之后,朝野的卫道士们简直视之为卖国贼,朋友们也为之惋惜,他家乡的秀才们竟然集会商议要捣毁他的住宅。他根据朝廷的规定,报送出使日记,如实记录自己的见闻,却激起轩然大波。一些信守只能“以夏变夷”的官僚认为日记不但没有痛诋西方,反而“谓其法度严明”,“富强未艾”“嵩焘之为此言,诚不知是何肺肝”在他们争相攻击下,清政府竟下令毁版。其后,又为副使刘锡鸿奏参十大罪,包括“披洋人衣”“握手为礼”,议论以三角旗为国旗不妥,等等。他的许多安邦治国大计自然无法见用,最终只能赍志而殁。
-摘编自袁伟时《帝国落日:晚清大变局》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郭嵩焘赴任驻英公使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郭嵩焘被朝野攻击的原因。

2.论述题(共1题)

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建国初期到1978年,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基础教育,同时也适度发展高等教育。1978年以后,教育事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摘编自《新中国成立6O周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的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3.单选题(共24题)

5.
下面是19世纪中期西方某刊物上登载的一幅有关机器人的想象画。此想象画客观上反映了
A.西方已经实现农业机械化
B.人们对动力革命的探索与向往
C.工业革命在英国已经完成
D.工业化导致了劳动力缺乏
6.
意大利人文主义者阿尔贝蒂在其《论家庭》一书中说:“人的欢乐不在于过闲散的、无所事事的生活,而在于进行工作和活动。”他还宣称一个人应当有三样东西:房子、土地和商店。据此可知,阿尔贝蒂
A.大力宣扬了理性主义
B.追求俗世生活的幸福
C.希望实现财富的均等
D.改变了城市的消费观
7.
路德认为,基督教徒之所以是自由的,是因为他们“因信称义”,不再受善功律的支配,他们通过自己的信仰而与基督建立了新的关系,信徒不必依靠教会极其繁琐的宗教礼仪,只凭对上帝的虔诚的信仰即可得救。路德的这些思想
A.否定了宗教并推动社会进步
B.强调信奉上帝的必要性
C.有利于打破宗教思想的束缚
D.有助于民族教会的创建
8.
在普罗泰戈拉看来,人并没有天赋的知识,而知识只是从人们的感觉中获得的,也就是说,他承认认识始于人的感觉,源于人的感觉。这说明普罗泰戈拉
A.强调认识的相对性
B.承认知识的先验性
C.认为人是万物的本源
D.重视人的理性思维
9.
伏尔泰说:“公民能够使用自己的笔就像使用自己的声音那样,我们中的每一员都拥有这些好处,即用自己的笔向全民族发出声音”可见,伏尔泰
A.强调思想自由
B.反对封建专制
C.主张社会契约
D.提倡人人平等
10.
孟德斯鸠的思想成为大洋彼岸的美国的立国指南,他的思想之花在美洲大陆结出宪政的硕果。这里的“宪政的硕果”是指
A.系统地提出了其分权制衡学说
B.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
C.美洲普遍建立起民主政治制度
D.成功实践了权力制衡的原则
11.
在文艺复兴期间,“放弃文雅听众而向下层民众演讲,就不被视为一种真正的博学者”。这一观点
A.净化了当时社会风气
B.制约人文精神的传播
C.强调人文主义的复兴
D.引发文艺复兴的衰落
12.
观察下表,对表中信息理解正确的是,古代中国科技
思想
传统科技思想
君为臣纲
臣子研究天文历法是尽“忠”
父为子纲
子女从事医学等活动是尽“孝”
夫为妻纲
专心学习纺织技术,不好言笑是守“节”
 
A.体现了实用性这一特点
B.缓和了社会矛盾
C.有向多元化发展的趋势
D.受儒家伦理思想的影响
13.
米带评价苏轼的《枯木怪石图》时说:它简洁明了的画面上,怪石盘踞左下角,石后冒出几枝竹叶,而石右之枯木,屈曲盘折,气势雄强。这表明苏轼的画作
A.以形写神,形神兼备
B.贴近自然,注重写实
C.以景为主,表达意境
D.托物言志,抒发情怀
14.
战国时期,被称为南蛮的楚国日益强大,它在问鼎中原、诸侯争霸的过程中与北方各国频繁接触,孕育出了《楚辞》这样伟大的诗篇。材料表明
A.楚辞具有文化融合的痕迹
B.文化发展必须要地域交流
C.楚辞改变了中国文化走向
D.文化发展成就了楚国霸业
15.
达尔文发表的《物种起源》,这是向上帝创造万物论的宣战书,它像一把利剑刺向上帝的心脏,又如一颗重型炮弹,打向了被宗教神学长期盘剿的顽固堡垒。据此可知,生物进化论
A.改变了人们的宗教信仰
B.揭开了反对封建神学的序幕
C.促进了欧洲的思想解放
D.推动了欧洲宗教改革的兴起
16.
“如果一个苹果砸到牛顿的头上,使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那么这个苹果树就是伽利略栽的。”材料中的“苹果树”实际上是指伽利略
A.最初探究了万有引力
B.开创了以实验为根据的近代科学
C.发现了运动的惯性定律
D.建立起完整的力学理论体系
17.
20世纪初陈独秀说:“所谓国民政治,果能实现与否,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自觉其居于主人的自动的地位为唯一根本之条件。”据此可知其
A.主张实行人民民主政治
B.主张唤醒国民的政治觉悟
C.极力宣扬西方工业文明
D.全面地否定了传统儒学
18.
“中体西用”是对中西文化的一种重新审视,企图化解中西文化的冲突,实现一种中西文化的结合模式。此“模式”
A.冲击了儒家思想主导地位
B.消除了中西文化的差异
C.最初宣扬了西方科技思想
D.意在建立君主立宪制度
19.
刊登在《新青年》上的某文章指出,十月革命是20世纪世界革命的先声,时人赞其是“使天下惊秋的一片桐叶”。此文最有可能是
A.《狂人日记》
B.《布尔什维克主义的胜利》
C.《敬告青年》
D.《文学革命论》
20.
朱维铮先生对《孔子改制考》《新学伪经考》等书做了校注,对康有为的整个思想脉络非常清楚。但他却说他不是因为喜欢才研究康有为,而是不喜欢才研究。其“不喜欢”可能是因为康有为
A.恪守祖训,尊孔复古
B.力师西法,倡导共和
C.抨击专制,鼓吹革命
D.微言大义,托古改制
21.
从1949年到1978年的将近三十年间,人民生活水平并没有大的提高。这是由于人们误把“一大、二公、三纯”的平均主义当成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从这个角度看,邓小平理论着眼于
A.“怎样建设中国共产党”
B.“怎样管好中国共产党”
C.学习资本主义社会制度
D.“什么是社会主义”
22.
1926年,***认识到“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1927年6月下旬,他又提出“拿起武器,山区的上山,滨湖的上船,坚决与敌人作斗争”的主张。这些主张
A.说明苏俄革命道路已不适合中国国情
B.是对国民革命运动失败教训的总结
C.成为“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思想来源
D.较全面地阐述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23.
孙中山认为,中国“断难行其君主立宪政体,故非实行革命、建立共和国家不可也”。其得出这样结论的依据是
A.君主观念在中国已失去土壤
B.西方文化制度均优于中国
C.民族主义成为三民主义核心
D.清政府拒绝变法并镇压革命
24.
下面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内容,材料反映出我国载人航天工程
步骤
第一步
第二步
第三步
内容
发射载人飞船,建成初步配套的试验性载人飞船工程,开展空间应用实验
突破载人飞船和空间飞行器的交会对接技术,并利用载人飞船技术改装、发射一个空间实验室,解决有一定规模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建造载人空间站,
解决有较大规模的、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
结果
已完成
第一阶段的七次飞行任务完成
计划
 
A.逐步推进
B.发展迅速
C.规模强大
D.自主研发
25.
1956年以后,诗歌不再仅仅表现重大题材,讴歌爱情、友谊、山川景物的作品开始增多,诗的主题也不断深化。一些诗人面对现实,大胆探索,对我们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给予揭示,对一些社会人生问题给予积极的思考。这段描述说明
A.新旧创作理念存在冲突
B.国家经济建设进入高潮
C.当时艺术氛围相对自由
D.社会上出现“左”倾思潮
26.
音乐史学家布卢默认为:“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在音乐史上形成了一个统一体。它们是同一音乐现象的两个方面,就像它们是同一历史时期的两个阶段。”这段话
A.强调了世界音乐发展的继承性
B.说明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无区别
C.说明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音乐同时形成
D.突出说明浪漫主义优于古典主义
27.
19世纪后期的波兰处于帝国主义瓜分的铁蹄之下。显克微支创作《十字军骑士》,这部小说热情讴歌一批波兰贵族骑士在保家卫国过程中立下的赫赫功勋。其意图在于
A.鼓动民族仇恨,宣泄个人情绪
B.鼓舞人民摆脱困境反抗侵略
C.宣传民主革命,推翻波兰政府
D.继承古代的骑士精神和制度
28.
法国电影史家乔治・萨杜尔写道:“192O年还只有少数专家知道洛杉矶近郊有一个叫好莱坞的小镇,而现在这个小镇已成为一个无形帝国的首都和电影新的创作中心,争拍影片的热潮使好莱坞变成一个新兴的城市。”这反映了电影艺术
A.是商业与艺术的结合
B.如实反映社会现实
C.丰富了美国民众生活
D.有巨大的经济价值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论述题:(1道)

    单选题:(2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6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