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3题)
1.
下面的叙述与大陆漂移学说不相符合的是( )
A.大陆漂移学说是由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来的 |
B.两亿年前,地球上各大洲是相互连接的一块大陆 |
C.原始大陆分裂漂移,逐渐形成了现在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状况 |
D.现在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状况以后将不再变化了 |
2.填空题- (共1题)
4.
读世界海陆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4分)

(1)写出图中字母所表示的大洲名称:
B________ C________
D________ E________
(2)写出图中数字所表示的大洋名称:
①________ ②________
③________ ④________
(3)七大洲中,纬度最高的是 洲,面积最大的是 洲。
(4)北美洲与南美洲的分界线名称: 运河,非洲与亚洲的分界线是 运河。
(5)跨经度最广的大洲和大洋分别是 、 。

(1)写出图中字母所表示的大洲名称:
B________ C________
D________ E________
(2)写出图中数字所表示的大洋名称:
①________ ②________
③________ ④________
(3)七大洲中,纬度最高的是 洲,面积最大的是 洲。
(4)北美洲与南美洲的分界线名称: 运河,非洲与亚洲的分界线是 运河。
(5)跨经度最广的大洲和大洋分别是 、 。
3.解答题- (共1题)
5.
读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数字式比例尺转化成文字式比例尺为: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 米,如果量得甲、乙两山顶之间的图上距离是2厘米,那么甲乙两地的实地距离是__________米。
(2)写出图中字母所在部位的地形名称:
A____ B____ C____ D_____
(3)在图上用箭头标出小河E的流向(标在答题卡上)。
(4)小明从甲山头穿过A地到达乙山头,放眼一望,一时难以确定方向,图上没有指向标也没有经纬网,但你一定能告诉小明,乙山头就在甲山头的________方向。
(5)山顶甲与山顶乙的相对高度是__________米
(6)图中A、B两处,适合攀岩的是_____处。

(1)图中数字式比例尺转化成文字式比例尺为: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 米,如果量得甲、乙两山顶之间的图上距离是2厘米,那么甲乙两地的实地距离是__________米。
(2)写出图中字母所在部位的地形名称:
A____ B____ C____ D_____
(3)在图上用箭头标出小河E的流向(标在答题卡上)。
(4)小明从甲山头穿过A地到达乙山头,放眼一望,一时难以确定方向,图上没有指向标也没有经纬网,但你一定能告诉小明,乙山头就在甲山头的________方向。
(5)山顶甲与山顶乙的相对高度是__________米
(6)图中A、B两处,适合攀岩的是_____处。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3道)
填空题:(1道)
解答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