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太原市第二实验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24315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9/11/2

1.材料分析题(共1题)

1.
自汉代起,儒家思想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他们的政权合法性寻找某种原则,对于他们是至关重要的。……汉朝皇帝的高招是,延揽始终坚持封建制度的学派来支持中央集权的国家……他们最大成就是,使这个从未亲身经历封建时代的新文人阶层相信,孔子的学说能够应用于新的政治体制……中央集权国家的理念逐渐与这个文人阶层和儒家信徒紧密结合起来。这个文人阶层原来捍卫的是旧封建制度,但是在此之后,他们一直反对任何分裂活动。

——菲茨杰拉德《中国简明文化史》

材料二 朱熹编著《四书集注》,用理学思想重新解释《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使理学透过四书而深入人心。他编《小学集注》,教育青少年遵循三纲五常的道德规范,他编《论语训蒙口义》《童蒙须知》,对儿童的衣着、语言、读书、写字、饮食都作了道德规定。

——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三 贽书皆狂悖乖谬,非圣无法,惟此书抨击孔子,另立褒贬,凡千古相传之善恶,无不颠倒易位,尤以罪不容诛者。其书可毁,其名亦不足以污简牍,特以贽大言欺世,至今乡曲陋儒,震其虚名,如置之不论恐贻害人心,故特存其目,以深曝其罪。

——清《四库全书总目·别史类存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时儒学为支持中央集权提供的理论主张。这些理论主张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朱熹在推广理学方面所做的努力
(3)根据材料三,结合李贽的思想主张说明“其书可毁”的理由,并分析统治者“毁书存目”的目的。

2.单选题(共5题)

2.
费孝通先生曾有“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名言。这四句话反映了中国古代哲学中的哪一思想
A.“和而不同”
B.“克已复礼”
C.“仁者爱人”
D.“周而不比”
3.
汉唐时期,孟子被视为一般的儒家学者,《孟子》只能归入“子部”一类;中唐以后,孟子的地位逐渐上升。及至宋代,《孟子》超越“五经”而跻身“四书”,成为中国士人必读的官方教科书。宋代孟子地位提高的根本原因是
A.朱熹欲借孟子思想完善自己的学说体系
B.孟子思想契合了宋儒的政治和理论诉求
C.宋代儒学与道教佛教思想逐渐走向融合
D.孟子在儒学发展中发挥了至关重要作用
4.
两宋时期,雕版印刷有汴京、临安、成都、建阳(福建)四大中心。据史书记载,形成了“以杭州为上,蜀本次之,福建最下。京师比岁印版,殆不减杭州,但纸不佳”,“宋时蜀刻甲天下”,“自宋到明六百年间,建阳书林擅天下之富”的局面。据此可知
A.毕昇改进印刷术促进了印刷业的发展
B.印刷业的格局反映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C.四川制版技术精良导致了交子的出现
D.宋代印刷业发展推动了程朱理学兴起
5.
下表是关于中国古代科技发明世界地位变化的统计表
年代
科技发明(件)
中国
世界其他国家

%

%
公元1-400年
45
28
62
17
38
公元401-1000年
45
32
71
13
29
公元1001-1500年
67
38
57
29
43
公元1501-1900年
975
39
4
936
96
 
下列对中国古代科技分析正确的是
A.是在农业生产中发明的
B.是世界科技的中心
C.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D.均为实用技术
6.
下表为先秦思想家的相关论述。
思想家
名句
出处
老子
“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
《老子》
管仲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
《管子牧民》
孟子
“得其民,斯得天下矣……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
《孟子离娄上》
 
据此可知,我国古代
A.思想家关注民众政治权利
B.儒学逐渐占据正统地位
C.民本思想植根于历史传统
D.社会崇尚人文理性精神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