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般阳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24245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9/11/4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明代以后士风颓靡。诸多士大夫狂荡不羁,沉溺声色,其中一个主要表现就是迷恋戏曲。《旷园杂志》说,嘉靖四年(1525年)有一位解元周诗,当乡试发榜时,别人都争去省门看榜,他却在戏园里演戏,“门外呼周解元者声百沸,周若弗闻,歌竟下场,始归”。

材料二 戏曲通过参与祭祀社火等民俗活动,成为一种与民众的宗教仪式、年节庆典、春祈秋报、红白喜事浑融一体的民俗艺术,成为民间文化娱乐方式的主要承载物。清人焦循说:“郭外各村,于二八月间,递相演唱,农樵渔夫,聚以为欢,由来久矣。”这是对当时平民戏曲生活的生动写照。

材料三 乾隆五十五年,三庆徽班进京,逐渐吸收了京、秦二腔,独擅梨园,因此京剧的前身即为徽剧。道光年间汉调进京,于是形成徽、汉合流,促成湖北的汉调与安徽的徽调融合,京剧逐渐形成。京剧艺术在文学、表演、音乐、唱腔、化装、脸谱等各个方面,经过几辈优秀艺人的长期舞台实践,执着探索,最终成为代表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

材料四 京剧被称为“国剧”“国粹”,逐渐走向世界。被世界认可,但有人认为,京剧发展到今天,已不适应现代人的欣赏口味,任其衰亡就是了;另一种观点认为,京剧是原汁原叶的国粹,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应该原封不动地加以保存。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归纳明清时期戏曲艺术繁荣的原因及京剧形成的条件。
(2)结合材料四,你认为应该怎样看待当前的京剧艺术?简要说明理由。
2.
儒家学说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论语》

材料二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朱熹生活的南宋时代,统治阶级生活奢侈无度,官员以“受贿为生,往往致富”,朝野上下普遍信奉佛教禅宗。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之说。朱熹区分了“欲”和“人欲”,以为“饮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他认可“饥而欲食”“渴而欲饮”的正常的“欲”,他要灭的是“物欲”或“嗜欲”。朱熹还根据当时国家和朝野的现实状况提出了“格物致知”和“正心诚意”之说。

——摘编自洪映萱《另一种声音——对朱熹“存天理、灭人欲”等理学观念的反思》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孔子与董仲舒的思想核心,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两种主张在当时的遭遇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三,分析理学思想的进步之处。
(3)综合以上材料,说明儒家思想能长期居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地位的原因。

2.单选题(共21题)

3.
“存天理,灭人欲”是宋代理学大师朱熹的核心主张,同时他还强调指出“官无大小,凡事只是一个公。若公时,做得来也精彩。便若小官,人也望风畏服。若不公,便是宰相,做来做去,也只得个没下梢。”在这里,朱熹是要求国家工作人员要
A.自我克制,公正廉奉
B.有所为有所不为
C.格物致知,自我修行
D.不畏权贵,忠君爱国
4.
汉字发展演变的基本脉络是
A.甲骨文~篆书~隶书~楷书
B.甲骨文~篆书~楷书~隶书
C.篆书~隶书~楷书~草书
D.隶书~草书~行书~楷书
5.
角色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艺术手段包括唱、念、做、打等形式,这种艺术被誉为“国粹”。“这种艺术”指的是
A.京剧
B.昆曲
C.川剧
D.越剧
6.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持此观点的是
A.道家
B.儒家
C.墨家
D.法家
7.
“京剧的形成是清以来最为重要的文化现象。清代戏曲一方面是各种声腔纷纷兴起,互相争胜;另一方面又彼此交流,实行新的综合。没有新的综合,就不会有曲调丰富、艺术表现力强大的大型新剧种的出现。”材料反映了
A.京剧已成为“百戏之祖”
B.京剧艺术经融合而推陈出新
C.京剧是古代戏曲的高峰
D.京剧标志着古代戏曲的成熟
8.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其中被称为“水手之友”的是
A.指南针
B.印刷术
C.造纸术
D.火药
9.
马克思认为:“……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项伟大发明。 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 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 却变成新教的工具,并且一般地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创造精神发展的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推动力。”“ ”上面横线依次应填入的是
A.罗盘、印刷术、火药
B.火药、罗盘、印刷术
C.罗盘、火药、印刷术
D.火药、印刷术、罗盘
10.
从汉赋、唐诗、宋词到明清小说,文学表达由词藻华丽、对仗工整到句式灵活,这种现象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学
A.世俗化的发展趋势
B.写意性的创作风格
C.儒学化的精神追求
D.大一统的时代背景
11.
历史探究性学习中,小明同学要了解西周劳动人民的生活情况,应查阅的资料是
A.《诗经》
B.《离骚》
C.《水浒传》
D.《红楼梦》
12.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从远古时期的刻面陶符,到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和行书,汉字沿着它自己的文化脉络成为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传遍了世界。其中,甲骨文盛行于
A.商朝时期
B.春秋时期
C.隋唐时期
D.宋元时期
13.
有学者认为唐代的文学和艺术具有多元化的特点,在诗、书、画各方面涌现了大量名家。下列名家能代表唐朝文学和艺术成就的是
A.李白、柳永
B.王羲之、杜甫
C.颜真卿、王维
D.关汉卿、怀素
14.
唐朝时候,中央政府选拔官员的标准之一是:“三曰书,楷法遒美”。按照当时这一规定,下列哪位书法家擅长的书法不属于这一标准
A.张旭
B.颜真卿
C.柳公权
D.欧阳询
15.
元朝王祯为官“惠民有为”,其所著《农书》中绘制有100多种农具,《农器图谱》占全书的4/5。结合所学判断,该书
A.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
B.关注民生,注重生产工具的推广
C.首先提出了“重农抑商”的思想
D.标志着中国古代科技发展顶峰
16.
对中国古代绘画发展历程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绘画艺术的源头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
B.魏晋南北朝时期顾恺之的绘画理论是中国古代绘画的开创之作
C.宋代绘画只有单一的山水画较为著名
D.明清时期,既有正统画风,也有奇特不拘一格的绘画风格
17.
邓小平在一次参观文物展览时,指着一幅名画说:“我们的祖先早已熟知商品经济了。”这幅画最有可能是
A.唐朝吴道子的《送子天王图》
B.东晋顾恺之的《洛神赋图》
C.宋朝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D.唐朝阎立本的《步辇图》
18.
中国古代的科技思想,从成果上可以总结的特点是
①重视总结实践经验丰富
②重视理论概括和抽象规律
③重视实用技术的发展
④重视科学的抽象分类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
19.
“曹孟德、赵子龙、诸葛孔明、周公瑾”等人物,应出现在
A.《三国演义》
B.《水浒传》
C.《西游记》
D.《封神演义》
20.
秦汉时期,科技、文化迅速发展的原因有
①国家的大一统
②社会经济的发展
③民族联系的加强
④中外交流的影响
A.①②④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21.
中国古代文艺异彩纷呈,绚丽多姿,众多的作品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风尚、时代风貌,是中华民族奉献给世界文化宝库的瑰宝。下列关于中国古代文艺的表述正确的是
A.《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奠定古典文学浪漫主义的基础
B.由于唐朝开放与繁荣的社会环境,创造出半诗半文的综合文体——赋
C.书法艺术以隋唐时期为分水岭,分为自发和自觉两个阶段
D.清道光年间,在“徽汉合流”的基础上形成了京剧
22.
唐代诗人名家辈出,流派众多。“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首诗不能说明诗人
A.强烈的忧患意识
B.鲜明的人道主义色彩
C.荡人心魄的浪漫情怀
D.悲壮激昂的沉痛之情
23.
战国时期,屈原采用楚国方言,利用民歌形式,创立了新的诗歌体裁“楚辞”。“楚辞”的代表作是
A.《诗经》
B.《春秋》
C.《论语》
D.《离骚》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2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