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1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 材料二中“文化大环境又进行了一次更新”指什么事件?概述其兴起的背景。
(3)启蒙运动的思想武器是什么?请列举三位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并概括其主要学说。
材料一 16~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 西方的七百年文化启蒙运动是在一个逐渐形成、形成后又不断更新最终得到强化的文化大环境中展开的……到17、18世纪,文化大环境又进行了一次更新。17世纪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启蒙运动率先为构筑一个新的理性主义文化大环境开辟了道路。到18世纪则出现了西方“三大革命合力并举”的形势,这一切终于催化着酝酿已久的理性主义文化大环境蒸蒸而生。
——王贤仙《近代中西文化启蒙之浅析》
材料三 17~18世纪的欧洲启蒙运动为资产阶级取得统治地位提供了思想和理论上的准备。
(1)请列出中国明清时期“早期启蒙思想家们”的代表人物。他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 材料二中“文化大环境又进行了一次更新”指什么事件?概述其兴起的背景。
(3)启蒙运动的思想武器是什么?请列举三位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并概括其主要学说。
2.单选题- (共21题)
2.
李平晔教授在评价近代某事件时指出:“使基督教世俗化,或使西欧人民的世俗生活神圣化,把人们的精神和潜能从封建桎梏下解放出来……人们的心灵从追求天国的虚幻,转向现实的生活和劳作……”此“事件”是
A.文艺复兴 |
B.宗教改革 |
C.启蒙运动 |
D.工业革命 |
3.
苏格拉底被誉为“智慧”的化身,下列关于苏格拉底的说法错误的是
A.他的哲学追求主要认识人自身这一命题上 |
B.他强调知识的作用,认为无知是一切罪恶的根源 |
C.他认为好坏优劣取决于个人的尺度 |
D.他使哲学开始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
4.
“存天理,灭人欲”是宋代理学大师朱熹的核心主张,同时他还强调指出“官无大小,凡事只是一个公。若公时,做得来也精彩。便若小官,人也望风畏服。若不公,便是宰相,做来做去,也只得个没下梢。”在这里,朱熹是要求国家工作人员要
A.自我克制,公正廉奉 |
B.有所为有所不为 |
C.格物致知,自我修行 |
D.不畏权贵,忠君爱国 |
5.
对于16世纪宗教改革,有人曾这样比喻:“教会原本是教徒与上帝的接线员,于是借助这个电信垄断地位大发横财。自此之后,人人自带直拨上帝的‘热线’了。”材料反映了这场宗教改革
A.主张废除教阶制度与宗教仪式 | B.否定信仰上帝 |
C.宣扬《圣经》至高无上 | D.挑战天主教会权威 |
6.
在伦理观上孟子主张“性本善”,苏格拉底也认为“善是人内在的灵魂”。为了扩充人的善性,他们认为最重要的方式分别是
A.王道和民主政治 |
B.仁政和道德教育 |
C.加强专制和自我节制 |
D.实行人治和法治 |
7.
法国的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在《论孔子》中写道:“没有任何立法者比孔夫子曾对世界宣布了更有用的真理。”在伏尔泰和一大批思想家的推动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被写入《法兰西共和国宪法》。这从本质上说明
A.法国启蒙思想家和孔子思想一脉相承 |
B.中国传统儒家思想对法国大革命产生了根本性影响 |
C.法国大革命时期中法之间文化交流频繁 |
D.启蒙思想家借用孔子宣传资产阶级思想 |
9.
“西洋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年,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来,引到光明世界。”西洋人在思想领域里拥护德、赛两先生的重大事件是指
A.文艺复兴运动 |
B.宗教改革运动 |
C.启蒙运动 |
D.新文化运动 |
10.
一位法国思想家说:“《圣经》上声称,妇女触犯上帝遭到惩罚,所以分娩时必遭痛苦。但是,母猪生崽的时候也无一个不痛,不知道它们为何事也得罪了上帝呢?”由此可以看出他的主张是()
A.虔诚信仰上帝 | B.妇女解放 |
C.实行三权分立 | D.反对盲目信仰 |
11.
普罗泰格拉有一句名言,“至于神,我既不知道他们是否存在,也不知道他们像什么东西。有许多东西我们认识不了的,问题是晦涩的,人生是短促的”。对此言论内涵的理解,准确的是
A.否定神的意志,反思人类自己 | B.希望知道神是否存在 |
C.人要在自己的灵魂中发现神 | D.慨叹人生短暂认识有限 |
12.
明末清初产生的早期民主启蒙思想与欧洲启蒙思想的共同点是
A.以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为前提 | B.反映了商品经济发展的时期要求 |
C.反对君主专制和传统守旧思想 | D.提出了完整的近代民主政体构想 |
13.
启蒙运动最重大的价值和意义在于它对人本身的彻底解放。它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所作出的重要贡献有
①提出尊崇理性
②呼唤人思想的彻底解放
③要使人获得人身自由
④歌颂自然的人性
①提出尊崇理性
②呼唤人思想的彻底解放
③要使人获得人身自由
④歌颂自然的人性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14.
“中国古代文明的灿烂之花没有在中国结果,相反却在欧洲结出了划时代意义的果实。”对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A.中国的四大发明对中国毫无意义 |
B.中国的古代文明是欧洲资本主义产生的根本原因 |
C.中国的四大发明对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
D.中国的四大发明传入欧洲,标志着欧洲近代化的开端 |
15.
1900年,在甘肃敦煌发现的木刻印刷物《金刚经》,末尾题有唐“咸通九年四月十五日”等字样。扉页上是释迦牟尼说法图。印品雕刻精美,图文浑朴凝重,印刷浓厚匀称,清晰显明。由此判断正确的是
A.印刷术推动佛教在中国传播 |
B.唐代雕版印刷进入黄金时代 |
C.此经书是我国最早的印刷品 |
D.活字印刷术提高了印刷效率 |
16.
中国古代科技成就中天文、历法、数学、医学等尤为突出,而科学理论方面的成果却较少。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以小农经济为主的农耕经济的需要 |
B.封建统治者不重视科学理论研究 |
C.中国科学家不注重理论研究 |
D.科举考试只考儒家学说 |
17.
南宋陆游曾作诗云:“野人无历日,鸟啼知四时;二月闻子规,春耕不可迟;三月闻黄鹂,幼妇悯蚕饥;四月鸣布谷,家家蚕上簇;五月鸣鸦舅,苗稚忧草茂。”这说明
A.农业发展与传统历法结合 |
B.文学创作与生活相联系 |
C.文学作品呈现贵族化趋势 |
D.农业生态环境开始关注 |
18.
鲁迅先生就中国古代科技的发明与应用有一段论述:“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外国用鸦片医病,中国却拿来当饭吃。”鲁迅先生所说状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文化的封闭性 |
B.中西不同的社会环境 |
C.中西对外开放的程度不同 |
D.中国古代应用技术落后于西方 |
19.
有学者认为:宋元以后,中华文明开始早现出复杂的二元性:一是商品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文化世俗化倾向:二是理学和文化专制强化以后表现出的高雅文化倾向。他最可能选择的依据分别是
A.风俗画和文人画 |
B.话本和小说 |
C.汉赋和唐诗 |
D.元曲和京剧 |
20.
中国古代的一部作品,以神游天地、上下求索的幻想境界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大量运用“美人芳草”的比兴手法和瑰丽的语言,闪耀着南方楚文化的奇丽色彩。该作品是
A.《诗经》 | B.《老子》 |
C.《庄子》 | D.《离骚》 |
22.
我们生活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对于传统文化应抱有怎样的态度?不妨听听当今学者的意见,他们普遍认为(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关系应该是
A.传统与现代是互不相容的抽象观念,追求现代即需抛弃传统 |
B.认识传统,深入检讨,方有助于现代的发展 |
C.否定传统,勇于舍弃,方有助于现代的发展 |
D.传统与现代只是时间前后的划分,从内容上看并无不同 |
3.选择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21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