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史记•孔子世家》记载,许多同时代的隐士对于“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孔子极尽嘲笑之能事,或讽刺他“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或嘲笑他“自要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丧家之狗”等。
材料二 臣谨案《春秋》之文,求王道之端,得之于正。正次王,王次春。春者,天之所为也;正者,王之所为也。其意曰,上承天之所为,而下以正其所为,正王道之端云尔。然则王者欲有所为,宜求其端于天。天道之大者在阴阳。阳为德,阴为刑;刑主杀而德主生。以此见天之任德不任刑也。……终阳以成岁为名,此天意也。王者承天意以从事,故任德教而不任刑。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李贽虽在麻城,但有无数来自各地的追随者,几使麻城一境如狂,他的“异端”思想由此广泛传播。与此同时,麻城乃至京城的保守势力对李贽的迫害也逐渐升级……最终经神宗御批,以“敢倡乱道、惑世诬民”的罪名逮捕下狱,并焚毁其著作。不愿屈服的李贽在狱中赋诗:“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我今不死更何待,愿早一命归黄泉。”随后自杀身亡。
——《中华文明史》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许多与孔子同时代的人嘲笑孔子为“丧家之狗”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说明董仲舒发展儒学的表现。
(3)有学者认为,李贽尽管在当时影响很大,但其思想并没能在历史上开拓新路。结合明清之际中国社会的实际状况,从政治、经济和思想三方面予以说明。
材料一 《史记•孔子世家》记载,许多同时代的隐士对于“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孔子极尽嘲笑之能事,或讽刺他“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或嘲笑他“自要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丧家之狗”等。
材料二 臣谨案《春秋》之文,求王道之端,得之于正。正次王,王次春。春者,天之所为也;正者,王之所为也。其意曰,上承天之所为,而下以正其所为,正王道之端云尔。然则王者欲有所为,宜求其端于天。天道之大者在阴阳。阳为德,阴为刑;刑主杀而德主生。以此见天之任德不任刑也。……终阳以成岁为名,此天意也。王者承天意以从事,故任德教而不任刑。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李贽虽在麻城,但有无数来自各地的追随者,几使麻城一境如狂,他的“异端”思想由此广泛传播。与此同时,麻城乃至京城的保守势力对李贽的迫害也逐渐升级……最终经神宗御批,以“敢倡乱道、惑世诬民”的罪名逮捕下狱,并焚毁其著作。不愿屈服的李贽在狱中赋诗:“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我今不死更何待,愿早一命归黄泉。”随后自杀身亡。
——《中华文明史》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许多与孔子同时代的人嘲笑孔子为“丧家之狗”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说明董仲舒发展儒学的表现。
(3)有学者认为,李贽尽管在当时影响很大,但其思想并没能在历史上开拓新路。结合明清之际中国社会的实际状况,从政治、经济和思想三方面予以说明。
2.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伏尔泰对英国政治制度这样描述:“一个受人尊敬而富裕的国王,有无限的权力做好事,却无力为非作歹,当了一个自由、强盛、擅长经商、又很开明的国家的首领。一边是贵族重臣,一边是城市代表,与国君立法之权。”卢梭提出人民应当推翻暴君,重建符合人民利益的契约,创立民主共和国;坚持“主权在民”的原则,认为国家最高权力属于人民。
材料二 伏尔泰一生发表了大量著作,其著作涉及哲学、文学、历史学甚至自然科学等许多领域。他的影响之大,甚至连欧洲很多王公贵族都以能够与他结识为荣。1791年,伏尔泰的骨灰迁葬巴黎先贤祠之日,10万人为他送葬,伫立街头迎送灵柩的人更是多达60万。
材料三 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描述道: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孟德斯鸠、卢梭们则拿出了“三权分立”的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这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两位思想家关于国家政体方面的主张各是什么?在以后的欧美资产阶级革命中,这两种主张有何具体实践?请各举一例说明。
(2)材料二描述了伏尔泰的巨大影响,这反映了什么?
(3)根据材料三法国的启蒙思想则被称为“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材料一 伏尔泰对英国政治制度这样描述:“一个受人尊敬而富裕的国王,有无限的权力做好事,却无力为非作歹,当了一个自由、强盛、擅长经商、又很开明的国家的首领。一边是贵族重臣,一边是城市代表,与国君立法之权。”卢梭提出人民应当推翻暴君,重建符合人民利益的契约,创立民主共和国;坚持“主权在民”的原则,认为国家最高权力属于人民。
材料二 伏尔泰一生发表了大量著作,其著作涉及哲学、文学、历史学甚至自然科学等许多领域。他的影响之大,甚至连欧洲很多王公贵族都以能够与他结识为荣。1791年,伏尔泰的骨灰迁葬巴黎先贤祠之日,10万人为他送葬,伫立街头迎送灵柩的人更是多达60万。
材料三 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描述道: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孟德斯鸠、卢梭们则拿出了“三权分立”的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这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两位思想家关于国家政体方面的主张各是什么?在以后的欧美资产阶级革命中,这两种主张有何具体实践?请各举一例说明。
(2)材料二描述了伏尔泰的巨大影响,这反映了什么?
(3)根据材料三法国的启蒙思想则被称为“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2.单选题- (共12题)
3.
《时宪历》系明末徐光启等以“西洋新法”编制而成,清顺治元年由传教士汤若望上呈清廷,被定名为“时宪”,予以颁行。后引起中国儒生和钦天监旧官员的不满,导致理学与西学之争,《时宪历》遭到废除,传教士也受到打击。材料反映了
A.文化冲突阻碍社会进步 |
B.西方对中国进行文化侵略 |
C.程朱理学思想日益僵化 |
D.中国的传统历法更加精确 |
4.
“智者们关心的是如何运用他们精彩美妙的演讲来使他们的听众获得实际的效用,他们的演讲并非真理性的,而是效用性的,在他们光辉伟大的形象背后,却埋藏着深刻的危机。”“埋藏着深刻的危机”主要指
A.脱离实际的宣传 |
B.混淆是非,迷惑民众 |
C.突出个人作用,形成个人崇拜 |
D.没有是非,导致主观随意性和极端个人主义的产生 |
5.
有学者认为:朱熹生活的南宋时代,整个社会统治阶级寡廉鲜耻,生活奢侈无度。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朱熹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之说。朱熹认为当时国之大患根在君王心术已受蒙蔽。针对当时朝野上下普遍信奉佛教禅宗思想,他提出了“格物致知”,即要求人“推究事物的原理,以获得知识”。这说明程朱理学
A.重在经世致用 |
B.蔑视君主权威 |
C.追求普遍真理 |
D.实质虚伪教条 |
6.
薄伽丘的小说集《十日谈》中有个《裁判官的故事》。故事讲述一个财主在酒后说了句“我正在喝的美酒,就连耶稣都可以喝”,结果被宗教裁判所判处火刑。后来他疏通关系,还“献上一大块‘肥膏’,让神父涂在眼上,也好医治修士见钱眼红的毛病”。最后他被释放回家。该故事意在
A.提出以“人的学问”代替“神的学问” |
B.倡导人生及时行乐并崇尚理性与科学 |
C.反对教会的专制并讽刺教会的腐败 |
D.抨击教会的贪婪和灵魂获救的骗局 |
7.
对于美国《独立宣言》在大革命前法国的反响,有学者评论说:宣言中的学说来自哪里并不重要,无论是来自卢梭,还是洛克(英国启蒙思想家),法国读者一定能在《独立宣言》的下述文字中看到法国哲人们的思想:“人人生而平等,他们都被造物主赋予了某些不可转让的权利……”结合所学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有
①法国读者不了解洛克和卢梭的学说
②《独立宣言》与洛克和卢梭的思想无关
③法国社会中的等级观念已经动摇
④天赋人权思想已在大西洋两岸传播
①法国读者不了解洛克和卢梭的学说
②《独立宣言》与洛克和卢梭的思想无关
③法国社会中的等级观念已经动摇
④天赋人权思想已在大西洋两岸传播
A.①③ |
B.②③ |
C.①④ |
D.③④ |
8.
启蒙运动时期,启蒙思想家试图限制君主的权力,剥夺君主及其政府干预司法事务的权力,以保障人民的政治自由和生命财产的安全。为此,启蒙思想家主张
A.分权制衡必须成为建制原则 |
B.君主立宪制是最好的政府形式 |
C.权力的运用须体现人民意志 |
D.人民有权反抗和改变违约政府 |
9.
马丁·路德在《九十五条论纲》中阐述了基督徒有权读《圣经》和理解《圣经》,人们都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的思想。这种思想产生的社会效果是()
A.将人们从宗教迷信中解放出来 |
B.从宗教角度论证了人的自由性和独立性 |
C.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
D.使基督徒在上帝面前实现了人人平等 |
11.
《爱日斋丛抄》载:“大概唐末渐有印书,特未盛行,遂以为始于蜀也。当五季乱离之际,经籍方有托而流布于四方,天之不绝斯文,信矣!”据此可知
A.活字印刷术在唐末开始使用 |
B.造纸技术出现了重大的改进 |
C.刻板印刷技术已经传入西方 |
D.雕版印刷术推动了文化发展 |
12.
中国山水画往往通过对自然界的赞美来表现出人的理想心态及人格。许多画家在创作中刻意表现人与自然的依存关系,并对人类心意与自然物性的对应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分析。画家们在作画时力求简单、随意,把画作为纯粹的内心直觉体验。这表明中国山水画
A.注重营造温馨的气氛 |
B.力求再现客观真实世界 |
C.都用于表达政治观念 |
D.体现出儒道思想的影响 |
13.
《孙子算经》记载:“凡算之法,先识其位,一纵十横,百立千僵,千十相望,万百相当。……六不积五不只。”与此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开始使用十进位值制记数法
②马克思说“这是人类最美妙的发明之一”
③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十进位值制记数法的国家
④十进位值制记数法起源于军事活动
①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开始使用十进位值制记数法
②马克思说“这是人类最美妙的发明之一”
③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十进位值制记数法的国家
④十进位值制记数法起源于军事活动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①③ |
D.②③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