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林芝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23992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8/12/23

1.论述题(共1题)

1.
在年届七旬之际,孔子与苏格拉底的人生都出现了一个重大的转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大约在70岁左右,孔子终于回到了鲁国。三年后,73岁的孔子告别了这个世界。……在最后的三年时间里,“鲁终不能用孔子,孔子亦不求仕”,……根据《史记·孔子世家》中的记述,孔子在这个时期的文化活动主要包括:
(1)整理古代的典籍:《诗》、《礼》、《乐》、《书》、《易》、《春秋》;
(2)晚年孔子还在教育方面花费了较多的精力。《史记》上说:“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
那是公元前399年的春天,70岁的苏格拉底被人控告。原告……控告苏格拉底犯有两项罪行:一是渎神或慢神,二是蛊惑败坏青年。为了审理这个案件,雅典城邦依法组织了一个包括501人的审判官团队。……对苏格拉底做出了有罪判决。……判处苏格拉底死刑。……按照当时的惯例,苏格拉底原本可以免除一死。……这位70岁的老人没有做出其他选择,而是选择了死亡。
——喻中《七旬圣贤的境遇——自由的孔子与不自由的苏格拉底》
阅读上述材料,从中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2.材料分析题(共4题)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白寿彝教授说:“过去,我们对于这样重要的历史问题,也说了,说的不够。比方说在北京的历史博物馆,有一个通史展览,这个通史展览,就把这四大发明放在一个不太重要的地位。其实我看,要从教育上讲,都应该有专门展览。四大发明是我们对人类史上的贡献,是我们民族的骄傲。”
——《四大发明对世界文化的影响》
材料二与西方相比,中国古代虽是建筑,水利、机械、纺织大国,但物理成就不多;作为发明造纸水,火药的国家,可化学并不突出;农业技术高度发达,而生物学理论却相当薄弱。
——中津《中国古代科技简史》
(1)材料中的四大发明指的是什么?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四大发明是如何促进人类历史发展的?
3.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昨)
材料 隋朝统一后,对监察体制进行了重大调整。隋炀帝仿照汉武帝的做法,颁布了新的“大条证书”。汉武帝的“六条”是“专纠郡国二千石”,即郡守国相,精炀帝所纠则是地方上有品级的所有朝庭命官。汉武帝特别强调对地方上“豪强”监视(一条、六条),隋场帝则强调要“穷逐”部内“盗贼”
对豪强的纠检由第一条退居第三条。汉武帝“六条诏书”的第四条是指监察纠举郡守选任属佐的不法之举,而隋朝既无地方行政长官自辟(任命)僚属之制,也就没有必要将此专门提出来作为监察事项。此外,隋朝新六条增加了“察水旱虫灾,不以实言,枉征赋役,及无灾妄蠲免者”,而汉代则无此项。隋炀帝的这些改制为唐所沿袭,影响深远。
——摘编自袁刚《隋朝监察制度述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至隋“六条诏书”的内容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上述变化的原因。
4.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二战后,苏联对东欧的政策可以概括成为“安全带政策”,这种政策1943—1953年的斯大林执政时期是苏联对外政策的主要内容。它是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在当时特殊的战争环境下形成的,同时又与传统的沙皇俄罗斯扩张主义又是一脉相承的。二战后苏联在东欧建立缓冲地带,经历了这样的过程:首先,苏联帮助解放其领土并驻军在东欧;其次,帮助建立联合政府;第三,使东欧各国的政治发展符合苏联的战略需要。为此,1948年苏联把南斯拉夫从情报局开除;1944—1945年间苏联把捷克斯洛伐克、波兰和歹马尼亚的部分领土划入了苏联的领土。总之,这一政策对当时和以后的苏联历史具有重要的影响和深远的意义。

——摘编自毕元辉《论1943年——1953年苏联对东欧的安全带政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安全带政策”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全面评价苏联的“安全带政策”。
5.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陆贽(754—805年),唐代政治家。德宗即位,陆贽被召为翰林学士,参与机谋。
针对德宗的“国家兴衰皆由天命”的思想,陆贽指出把国家兴衰说成由于天命是荒谬的,得出了“天命在人”的结论;又进一步阐发了“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传统儒家思想,反复强调人心的作用。针对藩镇割据的局面,他吸取了西汉贾谊在《治安策》中所阐述的加强皇权集权的思想,要求加强关中实力以巩固皇权,逐渐削弱藩镇势力。关于吏治,提出了“求才贵广,考课贵精”的重要原则;他还十分赞赏唐太宗从谏如流的政治风度,认为只有虚受广纳,勤与接下,才能使下情上达,上情下知,君臣一致,政权巩固。这些主张虽未能完全被采纳,但影响深远。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陆贽的政治主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陆贽的政治主张。

3.单选题(共10题)

6.
春秋战国到秦汉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呈。有的学者将它们分别描述为:“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按顺序它们分别代表的流派是
A.儒家、道家、墨家、法家
B.墨家、儒家、法家、道家
C.道家、儒家、法家、墨家
D.道家、法家、墨家、儒家
7.
李贽推崇反礼教的《西厢记》和《拜月亭》,欣赏不受儒学束缚的司马迁、李白和苏轼。此外,他还提倡以鄙俗浅白的口语反映百姓生活。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李贽的离经叛道的个性
B.商品经济的发展
C.理学对人们思想的束缚
D.抑商政策的松动
8.
下列属于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的代表作品是
A.《神曲》
B.《十日谈》
C.《哈姆雷特》
D.《社会契约论》
9.
斯塔夫里阿诺斯说,这个运动就是一群知识分子在科学化或理性化的世界观指引下,试图在人类事务中发现一些类似于自然规律的“永恒法则”的努力。据此,“这个运动”指的是
A.智者运动
B.文艺复兴
C.启蒙运动
D.工业革命
10.
某班学习小组以“十八世纪的欧洲进步思想”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他们搜集的资料应包括
①《论法的精神》
②《社会契约论》
③《共产党宣言》
④《物种起源》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1.
我国古代文学从汉赋、唐诗、宋词、元曲到明清小说体现出逐渐平民化和通俗化的趋势,其主要原因是
A.统治者重视文学发展
B.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壮大
C.文人表达个人感情的需要
D.外来文化的影响
12.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这是北宋著名词人苏轼《念奴娇亦壁怀古》中的名句。它反映出作者的词风是
A.刚健豪放
B.清新婉约
C.通俗易懂
D.沉郁悲壮
13.
农史学家称赞它使中国农学第一次形成精耕细作的完整的结构体系。食品史学家认为它在农产品加工、酿造、烹调、果蔬贮藏等方面也给出了很好的技巧。达尔文研究进化论时,在《物种起源》中认为它是“中国古代百科全书”。它是
A.《汜胜之书》
B.《齐民要术》
C.《农书》
D.《农政全书》
14.
英国学者皮尔森认为:“(他)将物竞天择说应用到了物种的变异上,并且掌握了足够的证据说服了全球的科学家,因此他获得了成功。”“他”的主要贡献是(  )
A.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B.创立了生物进化论
C.创立了相对论D.建立了量子力学理论
15.
“他的发现,为制造发电机提供了基本原理,从此,打开了电能宝库的大门。”这里的“他”是指
A.法拉第
B.西门子
C.马可尼
D.爱迪生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论述题:(1道)

    材料分析题:(4道)

    单选题:(1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