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1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2分)
材料一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并认为“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材料二曾国藩说:“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制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
材料三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主张:“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材料四钱玄同的文章号召说:“青年啊,如果你还想在二十世纪做个人,你还想中国在二十世纪算个国,那么,赶紧鼓起你的勇气,奋发你的毅力,剿灭这种最野蛮的邪教和这班兴妖作怪胡说八道的妖魔!”
材料五鲁迅发表文章指出:“现在有一班好讲鬼话的人,最恨科学,因为科学能教道理明白,能教人思路清楚,不许鬼混,所以自然而然的成了讲鬼论的人的对头。”又说:“据我看来,要救治这几至国亡种灭的中国,那种孔圣人、张天师传言由东来的方法,是全不对症的,只有这鬼话的对头科学,不是皮毛的真正科学。” ——采选自《百年中国史话》
请回答:
(1)从材料一看,魏源对“夷”有何认识?“制夷”的含义是什么?(4分)
(2)根据材料二,曾国藩提出的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具体方法是什么?其目的是什么?(4分)
(3)根据材料三,说明梁启超认为变法最重要的什么?(2分)比起魏源、曾国藩,梁启超在学习西方问题上有什么进步?(4分)
(4)材料四中的“最野蛮的邪教”指的是什么?从材料五看提倡科学的根本目的是什么?你认为这些文章发表于什么时期?(6分)
(5)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西学东渐”的演变过程是怎样?(2分)
材料一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并认为“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材料二曾国藩说:“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制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
材料三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主张:“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材料四钱玄同的文章号召说:“青年啊,如果你还想在二十世纪做个人,你还想中国在二十世纪算个国,那么,赶紧鼓起你的勇气,奋发你的毅力,剿灭这种最野蛮的邪教和这班兴妖作怪胡说八道的妖魔!”
材料五鲁迅发表文章指出:“现在有一班好讲鬼话的人,最恨科学,因为科学能教道理明白,能教人思路清楚,不许鬼混,所以自然而然的成了讲鬼论的人的对头。”又说:“据我看来,要救治这几至国亡种灭的中国,那种孔圣人、张天师传言由东来的方法,是全不对症的,只有这鬼话的对头科学,不是皮毛的真正科学。” ——采选自《百年中国史话》
请回答:
(1)从材料一看,魏源对“夷”有何认识?“制夷”的含义是什么?(4分)
(2)根据材料二,曾国藩提出的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具体方法是什么?其目的是什么?(4分)
(3)根据材料三,说明梁启超认为变法最重要的什么?(2分)比起魏源、曾国藩,梁启超在学习西方问题上有什么进步?(4分)
(4)材料四中的“最野蛮的邪教”指的是什么?从材料五看提倡科学的根本目的是什么?你认为这些文章发表于什么时期?(6分)
(5)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西学东渐”的演变过程是怎样?(2分)
2.单选题- (共25题)
2.
春秋战国到秦汉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呈。有的学者将它们分别描述为:“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按顺序它们分别代表的流派是
A.儒家、道家、墨家、法家 |
B.墨家、儒家、法家、道家 |
C.道家、儒家、法家、墨家 |
D.道家、法家、墨家、儒家 |
3.
古人常用“学富五车”来形容学问渊博,但也反映出当时书写工具的落后,那么在古代中国,最早从什么时候开始,读书人外出游学时,不用带五大车的竹简,也可以达到“学富五车”呢?
A.西周 | B.秦朝 | C.汉代 | D.唐代 |
4.
美国学者罗伯特·坦普尔通过比较研究认为“近代世界赖于建立的种种基本发明与发现,可能有一半来源于中国”。下列宋朝时传入欧洲且对“近代世界”的建立产生深远影响的发明是
A.造纸术 | B.指南针 | C.火药 | D.印刷术 |
6.
余秋雨说:“汉字是第一项中华文明长寿的秘密,……它是活着的图腾,永恒的星辰”。请欣赏下列四种文字:




① ② ③ ④
上述四种字体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 ② ③ ④
上述四种字体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A.①③②④ | B.①②④③ | C.①②③④ | D.①④③② |
8.
阅读以下当时人对某一著述的评论。评论一:“百年喜读樽前兆,万里惊看海外文”;评论二:“其书罗列甚远之国,指掌形势可谓奇书”;评论三:“欲制夷患,比筹夷情,尤为有用之书”。据上述评论推断此书应该是:
A.《海国图志》 |
B.《资政新篇》 |
C.《天演论》 |
D.《变法通议》 |
9.
“在新文化潮流的冲击下……有的女生已经开始觉悟,抵制学校开设的‘烈女传’(他们)以实际行动反抗旧礼教,争取女性婚姻自由。”这种现象的出现说明新文化运动。
A.动摇了传统礼教思想统治地位 |
B.促进了科学文化的普及和繁荣 |
C.树立了积极进取的科学精神 |
D.出现了比较偏激的社会思潮 |
10.
维新派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兴民权、设议院,其根本目的是( )
A.挽救民族危机,发展资本主义 |
B.用西方的政治体制维护清朝统治 |
C.鼓励广大民众参与政治 |
D.利用西方的政治学说说明儒家的合理性 |
18.
中国近代思想主要经历了“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维新变法”“民主共和”“民主与科学”及“马克思主义”的演进过程。这些思想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发展资本主义 |
B.反对专制统治 |
C.救亡图存 |
D.反抗外来侵略 |
3.选择题- (共17题)
40.工厂用铁铸造零件时,先要用木料制成一实心的与待铸造零件大小及形状完全相同的模型,用这个木质的模型制造出一个模具,再将熔化的铁水倒入这个模具中,就可以铸造出所需要的零件了。已知所制成的木质模型的质量m木=3kg,所使用木材的密度ρ木=0.6×103kg/m3,铁的密度ρ铁=7.8×103kg/m3,不计铁水冷却过程中体积的变化。求:
41.工厂用铁铸造零件时,先要用木料制成一实心的与待铸造零件大小及形状完全相同的模型,用这个木质的模型制造出一个模具,再将熔化的铁水倒入这个模具中,就可以铸造出所需要的零件了。已知所制成的木质模型的质量m木=3kg,所使用木材的密度ρ木=0.6×103kg/m3,铁的密度ρ铁=7.8×103kg/m3,不计铁水冷却过程中体积的变化。求:
42.工厂用铁铸造零件时,先要用木料制成一实心的与待铸造零件大小及形状完全相同的模型,用这个木质的模型制造出一个模具,再将熔化的铁水倒入这个模具中,就可以铸造出所需要的零件了。已知所制成的木质模型的质量m木=3kg,所使用木材的密度ρ木=0.6×103kg/m3,铁的密度ρ铁=7.8×103kg/m3,不计铁水冷却过程中体积的变化。求: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25道)
选择题:(1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4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