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的宗教观具有鲜明的倾向性。他们把”人”放在神创世界中的中心地位,认为“人”具有天赋自由意志,以人性作为思考神学、观察世界的理论依据。其关注的宗教问题大多与现实生活联系密切,很少注意经院哲学热衷的纯神学理论。“人活动的目的在此岸人间,而不在于彼岸世界”,所以“人应该把经历投注于尘世事物”。这使人们对自身、对自然的好奇心趋于强烈,希望求证实验的方法验证真理,探索人与自然的关系。人文主义者追溯基督教的渊源,对《圣经》进行严格的考证和评注,反对教会对原初教义的歪曲,他们研究古典学术和调和神人之间关系的观念,对当时的宗教改革家具有着重大启示。
——摘编自陈志强《论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宗教观的性质》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人文主义者宗教观的基本态度。
材料二 马丁.路德的政治思想既烙有文艺复兴的印记,又体现了对文艺复兴的深化。他提出“唯信称义”“平信徒(普通信徒)皆为教士”……鼓吹俗权至上,主张各国教会应与罗马切断联系而由各国的政府来管理,这鲜明的反映了他对民族自由含义的一种更深刻的理解。
——摘自马克垚主编的《世界文明史》
(2)根据材料二,概括马丁路德关于教会权力和世俗权力的观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马丁路德的思想的历史价值
材料三 霍尔巴赫(1723-1789年),法国启蒙思想家,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先驱。……1770年出版了被誉为十八世纪“唯物主义的圣经”的两卷本哲学著作巨著——《自然的体系》。该书一问世,立即震动欧洲学术界,受到进步人士热烈欢迎。当年8月,巴黎法院作出判决,公开销毁《自然的体系》;11月,罗马教皇宣布《自然的体系》为禁书。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自然的体系》问世后的反响分析霍尔巴赫思想产生的影响。
材料一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的宗教观具有鲜明的倾向性。他们把”人”放在神创世界中的中心地位,认为“人”具有天赋自由意志,以人性作为思考神学、观察世界的理论依据。其关注的宗教问题大多与现实生活联系密切,很少注意经院哲学热衷的纯神学理论。“人活动的目的在此岸人间,而不在于彼岸世界”,所以“人应该把经历投注于尘世事物”。这使人们对自身、对自然的好奇心趋于强烈,希望求证实验的方法验证真理,探索人与自然的关系。人文主义者追溯基督教的渊源,对《圣经》进行严格的考证和评注,反对教会对原初教义的歪曲,他们研究古典学术和调和神人之间关系的观念,对当时的宗教改革家具有着重大启示。
——摘编自陈志强《论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宗教观的性质》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人文主义者宗教观的基本态度。
材料二 马丁.路德的政治思想既烙有文艺复兴的印记,又体现了对文艺复兴的深化。他提出“唯信称义”“平信徒(普通信徒)皆为教士”……鼓吹俗权至上,主张各国教会应与罗马切断联系而由各国的政府来管理,这鲜明的反映了他对民族自由含义的一种更深刻的理解。
——摘自马克垚主编的《世界文明史》
(2)根据材料二,概括马丁路德关于教会权力和世俗权力的观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马丁路德的思想的历史价值
材料三 霍尔巴赫(1723-1789年),法国启蒙思想家,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先驱。……1770年出版了被誉为十八世纪“唯物主义的圣经”的两卷本哲学著作巨著——《自然的体系》。该书一问世,立即震动欧洲学术界,受到进步人士热烈欢迎。当年8月,巴黎法院作出判决,公开销毁《自然的体系》;11月,罗马教皇宣布《自然的体系》为禁书。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自然的体系》问世后的反响分析霍尔巴赫思想产生的影响。
2.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清时期,通俗小说从社会的五脏六腑中孕育出来,又形象地记录着社会的一切。明代的四大奇书各具特色,人物形象鲜明突出,尤其《西游记》中敢于斗争的孙悟空深入人心。明中后期以《金瓶梅》为代表的世情小说反映了社会风尚的变迁,赞赏手工业者之间的真诚互助,宣扬平等自由的婚姻观,歌颂商人追求金钱和海外冒险的理想。清代出现了以《聊斋志异》和《儒林外史》为代表的一批批判现实的力作。通俗文学的发展轨迹,呈现出与思想界相呼应的内在趋势。
——摘编自《明清通俗小说的变迁与禁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通俗小说反映的社会价值观,并分析其形成的因素。
材料二 十六、十七世纪欧洲天文学家及代表作
——摘编自刘金玉、黄理稳《科学技术发展简史》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欧洲的天文学与中国古代的天文学的主要不同,并从经济和思想角度分析其原因。
材料一 明清时期,通俗小说从社会的五脏六腑中孕育出来,又形象地记录着社会的一切。明代的四大奇书各具特色,人物形象鲜明突出,尤其《西游记》中敢于斗争的孙悟空深入人心。明中后期以《金瓶梅》为代表的世情小说反映了社会风尚的变迁,赞赏手工业者之间的真诚互助,宣扬平等自由的婚姻观,歌颂商人追求金钱和海外冒险的理想。清代出现了以《聊斋志异》和《儒林外史》为代表的一批批判现实的力作。通俗文学的发展轨迹,呈现出与思想界相呼应的内在趋势。
——摘编自《明清通俗小说的变迁与禁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通俗小说反映的社会价值观,并分析其形成的因素。
材料二 十六、十七世纪欧洲天文学家及代表作
天文学家 | 国家 | 代表作 | 主要贡献 |
哥白尼 | 波兰 | 《天球运行论》 | 提出的日心说建立了新的宇宙观,把人们对这一问题的认识从经验提高到到理性的水平。 |
布鲁诺 | 意大利 | 《论无限、宇宙与众世界》 | 纠正了日心说的错误看法,指出宇宙是无限的,沉重打击了上帝创世说。 |
伽利略 | 意大利 | 《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 | 论证了地球公转、自传问题,生动地描绘了哥白尼的宇宙图景。 |
——摘编自刘金玉、黄理稳《科学技术发展简史》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欧洲的天文学与中国古代的天文学的主要不同,并从经济和思想角度分析其原因。
2.单选题- (共17题)
3.
希腊智者学派代表安提丰对待法律的方式是:“众目睽睽下,应尊重法律;无人在场时,随本性驱动行事。这主要表明智者学派
A.没有法制观念 |
B.反对法律对人的约束 |
C.忽视道德建设 |
D.处事灵活且实事求是 |
4.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这主要说明孔子主张( )
A.仁者爱人,理解和体贴他人 | B.以德治民,国君要严于律己 |
C.克己复礼,人们应贵贱有序 | D.忠孝有道,人际关系要和谐 |
5.
学者何新在《哲学思考》中提到:儒教有两个发展阶段,在夏商周,是敬祖事天的原始儒教:……以后,是敬祖事天尊孔的国家宗教,在这种国家宗教中,孔子由一位学者、思想家而被教主化、神圣化了。材料观点反映了
A.中央集权逐渐强化 |
B.儒学思想出现质变 |
C.儒家的政治化趋势 |
D.儒学的不断世俗化 |
6.
从未有过一个时代对传统观念抱有那样的怀疑态度,对人的理智能力和科学威力抱有那样的信心,对大自然的规律性与一致性抱有那样坚定的信念。”文中所说的这个时代是指
A.殖民扩张时代
B.文艺复兴时代
C.宗教改革时代
D.启蒙运动时代
A.殖民扩张时代
B.文艺复兴时代
C.宗教改革时代
D.启蒙运动时代
7.
路德教认为,“当教皇的行为违反《圣经》的时候,教皇及各级天主教会、各种宗教仪式在人得救的事业上没有任何作用”。材料实质上否定了
A.教会的存在价值 |
B.《圣经》的存在价值 |
C.教会的宗教权威 |
D.《圣经》的宗教权威 |
10.
战国时期的孟子说:“尽其心者,知其性也。”古希思想家苏格拉底说:“认识你自己。”这两位思想家的相同之处是
A.都重视对自身的反省 | B.都认为心是世界本原 |
C.都体现民本主义主张 | D.都反映个人主义思想 |
11.
有人说,莎士比亚是整个文艺复兴时代文学艺术家中站得最高、看得最远的人得出这一结论是因其作品
A.猛烈抨击了中世纪的宗教神学 | B.对人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高度 |
C.肯定了人的欲望和自然的人性 | D.把人从封建专制的藩篱中解放出来 |
12.
启蒙运动中,思想家人オ辈出,各种思想异彩扮呈,科学与理性的阳光照亮欧洲大陆。如伏尔泰的自由和法制思想,孟徳斯的三权分立学说,卢梭的人民主权主张,理性批判的理论等。这些现点
A.来源于雅典民主政治的实践 | B.实现了德治和法治的统一 |
C.没有解决民主制度的运作问题 | D.构建了系统的民主思想体系 |
13.
1748年孟德斯鸠发表《论法的精神》,他主张立法机关为贵族院和众议院,贵族院由世袭的贵族组成,众议院通过普选方式由各区域的人民选出的平民代表组成,两院同时有立法权,有各自的议会、各自的考虑、各自的见解和利益。这一见解
A.反映了三权分立的思想 | B.体现了近代代议制的特征 |
C.影响了西方议会制度的建立 | D.有效防止了专制独裁 |
14.
中国古代戏剧在明清时期形成了所谓的“洞房花烛”模式、“金榜题名”模式和“衣锦还乡”模式,体现了一种“大团圆”主义。此种戏剧模式
A.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
B.反映了人民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
C.冲破了宋明理学对思想的束缚 |
D.说明科举制度得到了很大发展 |
15.
古书多为绵长卷轴,到宋朝则多为单页,并“作蝴蝶装,直立架中如西书式,糊浆极坚牢”。藏书者也随之显著增多,家藏万卷书甚至十万卷者大有人在。这种情况出现主要源于
A.商品经济发展 |
B.造纸术的改进 |
C.科举制的盛行 |
D.印刷术的革新 |
16.
据(全唐文)记载:“剑南、两川及准南道,皆以版印日历鬻于市。”每年,司天台刚刚奏请颁下新历,印制的历法已遍布满天下了。材料表明唐代
A.历法已相当科学完备 | B.雕版印刷业已相当发达 |
C.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松弛 | D.民间印刷技术高于官方 |
17.
元代出现了许多以卖画度日的街头画家,常借画讽刺时弊,有些画家还直接为通俗小说、剧本等制作插图。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城市经济的兴盛 | B.元代绘画技艺的提高 |
C.古代绘画艺术的繁荣 | D.当时政治的腐朽黑暗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4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