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按其性质来说是属于个人主义的,它既不是一种信条,也不是一种哲学体系;它不代表任何一个利益集团,也不想把自己组织成一种运动。它只以受过教育的阶级为对象,就是人数有限的城市或贵族精英。
——(英)阿伦·布洛克《西方人文主义传统》
材料二 马丁·路德的政治思想既烙有文艺复兴的印记,又体现了对文艺复兴的深化。他提出“唯信称义”“平信徒皆为教士”……鼓吹俗权至上,主张各国教会应与罗马切断联系而由各国的政府来管理,则鲜明地反映了他对民族自由含义的一种更深刻的理解。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他们在经济领域中的主要口号是自由放任……国家对自然经济力量的自由发挥作用不得干涉……在宗教方面……伏尔泰说:“如果在英国仅允许有一种宗教,政府就很可能会变得专横;如果只有两种宗教,人民就会互相割断对方的喉咙;但是,当有大量的宗教时,大家都能幸福地生活、和睦相处。”……在政治方面……卢梭在其主要政治著作《社会契约论》一书中说,所有公民在建立一个政府的过程中,把他们的个人意志融合成一个共同意志,同意接受这共同意志的裁决作为最终的裁决……“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他(人民)能如心所愿地使他们掌权和把他们拉下台;对受托人来说,不存在契约的问题,只有服从”。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据材料一,概括文艺复兴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分析造成这一特点的主要因素。
(2)据材料二概括马丁•路德的思想“既烙有文艺复兴的印记,又体现了对文艺复兴的深化”的表现。
(3)根据材料三,指出启蒙运动是如何进一步发展人文主义思想的?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启蒙运动对中国革命的影响。
材料一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按其性质来说是属于个人主义的,它既不是一种信条,也不是一种哲学体系;它不代表任何一个利益集团,也不想把自己组织成一种运动。它只以受过教育的阶级为对象,就是人数有限的城市或贵族精英。
——(英)阿伦·布洛克《西方人文主义传统》
材料二 马丁·路德的政治思想既烙有文艺复兴的印记,又体现了对文艺复兴的深化。他提出“唯信称义”“平信徒皆为教士”……鼓吹俗权至上,主张各国教会应与罗马切断联系而由各国的政府来管理,则鲜明地反映了他对民族自由含义的一种更深刻的理解。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他们在经济领域中的主要口号是自由放任……国家对自然经济力量的自由发挥作用不得干涉……在宗教方面……伏尔泰说:“如果在英国仅允许有一种宗教,政府就很可能会变得专横;如果只有两种宗教,人民就会互相割断对方的喉咙;但是,当有大量的宗教时,大家都能幸福地生活、和睦相处。”……在政治方面……卢梭在其主要政治著作《社会契约论》一书中说,所有公民在建立一个政府的过程中,把他们的个人意志融合成一个共同意志,同意接受这共同意志的裁决作为最终的裁决……“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他(人民)能如心所愿地使他们掌权和把他们拉下台;对受托人来说,不存在契约的问题,只有服从”。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据材料一,概括文艺复兴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分析造成这一特点的主要因素。
(2)据材料二概括马丁•路德的思想“既烙有文艺复兴的印记,又体现了对文艺复兴的深化”的表现。
(3)根据材料三,指出启蒙运动是如何进一步发展人文主义思想的?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启蒙运动对中国革命的影响。
2.
古往今来,“经世”(治理国事)精神是中国知识分子的特质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孟子认为“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为此,他主张“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2)根据材料二,指出黄宗羲的思想与明代儒学的“求同存异”之处。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明清之际儒家思想发展的特点。
(3)依据材料三,概述近代知识分子为国家求“富强”在经济思想方面的认识轨迹。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揭示近代中国先进分子为国家求“富强”所显示出的精神特质。
材料一 孟子认为“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为此,他主张“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摘编自金良年撰《孟子译注》
材料二 明中叶以来,学术界“高谈性命”、“束书不观”、“游谈无根”等现象不断蔓延。黄宗羲以“求同存异”的方式评析明代学术。黄宗羲主张“学者必先穷经,经术所以经世,乃不为迂儒”,同时他又将重视儒者的道德操守和经世能力判为具有正面意义的明代思想。——摘编自史革新著《清代理学史》等
材料三 19世纪40年代~20世纪初中国知识分子代表及其经济思想知识分子代表 | 魏源(传统士大夫,近代初期改革派思想家) | 郑观应(从事洋务、自创企业、撰书立说) | 严复(早年留学英国,翻译亚当·斯密的《原富》等大量西方著作) |
经济思想 | “语今日(鸦片战争后)缓本急标(同“末”)之法,则货先于食”。 | “习兵战,不如习商战”;“欲制西人以自强,莫如振兴商务”。 | 要使国家富强,就要“利民”,“民各能自利又必自皆得自由始”。 |
——摘编自吴慧主编《中国商业通史(第五卷)》
(1)孟子主张君王要“施仁政”。根据材料一概括其措施。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简析他提出上述主张的背景。(2)根据材料二,指出黄宗羲的思想与明代儒学的“求同存异”之处。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明清之际儒家思想发展的特点。
(3)依据材料三,概述近代知识分子为国家求“富强”在经济思想方面的认识轨迹。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揭示近代中国先进分子为国家求“富强”所显示出的精神特质。
2.单选题- (共15题)
3.
故宫天安门外的那对华表上面的蹲兽名“孔”,又名“望君归”,每当君王外出不归,这两只狃就劝诫他回宫。这一设计其实正代表了传统文化力量对于君王言行劝喻式的限制。这与董仲舒的哪一主张相近
A.君权神授
B.大一统
C.正君心
D.天人感应
A.君权神授
B.大一统
C.正君心
D.天人感应
4.
马丁?路德在翻译《圣经》时,经常走街串巷听路人发音说话,谨慎地从高地德语、低地德语和中部地区德语中选用词汇,经他筛选、修饰和加工的德语很快流行全国,成为共同的书面语言,并至今通行于德国。这说明马丁?路德翻译《圣经》
A.为宗教改革提供了理论依据 |
B.推动了德意志通用语言的形成 |
C.与原版《圣经》有较大出入 |
D.践行“因行称义”的改革主张 |
5.
启蒙运动时期欧洲文化水平进步情况表:
由此可知,这一时期
时间项目 | 有阅读能力的人占法国总人口的比例(%) | 法国妇女的识字率(%) | 欧洲年均出版新书(单位:部) | 普通人藏书(单位:本) |
17世纪中叶 | 29 | 14 | 约1000 | 1—20 |
18世纪中叶 | 47 | 27 | 约4000 | 20—100 |
由此可知,这一时期
A.启蒙思想推动法国基础教育发展 |
B.出版业是欧洲文化水平进步的动力 |
C.欧洲贵族推动法国启蒙思想传播 |
D.文化教育进步有助于启蒙运动发展 |
6.
卢梭的这一理论像黑夜中的一道闪电划破了长空,给处于奴役状态的普通民众送去了扫开身上沉重枷锁的钥匙,以极快地速度激发了普通民众反专制和争取政治权利的斗争。卢梭的这一理论
A.奠定了开明专制基础 |
B.论证了制衡的要义 |
C.宣传了人民主权学说 |
D.道出了启蒙的真谛 |
7.
拉伯雷在《巨人传》中描写了三代巨人“非凡的欲望”,该书在受到人们喜爱的同时,也遭到教会和贵族的仇视。《巨人传》遭到教会仇视主要是因为其
A.反对新兴事物
B.揭示人性善恶
C.再现社会现实
D.宣扬人文主义
A.反对新兴事物
B.揭示人性善恶
C.再现社会现实
D.宣扬人文主义
8.
伏尔泰是一位睥睨一切传统权威的批判家,但他对中国的传统权威孔子推崇至极。他把孔子的画像挂在家里的礼拜堂里朝夕膜拜。他推崇中国儒家文化的真正原因在于他认为中国儒家文化的精神( )
A.有利于摧毁基督教的精神枷锁 | B.有利于建立开明君主制度 |
C.有利于订立完备的社会契约 | D.有利于建立代议制的政体 |
9.
公元前8世纪,希腊艺术别具一格。早期的希腊雕塑家模仿埃及的模式,后来的雕塑家则转向刻画更现实主义的肖像,包括逼真的人物形象。与此类似,陶器上的几何图形也让位给更真实的人类活动图景,这一变化反映希腊
A.人们日益关注人类本身 |
B.商品经济比较发达 |
C.希腊文明兼容并蓄的特点 |
D.民主政治不断完善 |
10.
(宋代)“文学则文章由重形式改为重自由表达;艺术方面……则采用表现自己意志的自由方法;音乐方面……通俗艺术较盛,品味较古的音乐下降,变得单纯以低级的平民趣味为依归。”这说明
A.文学作品曲高和寡 |
B.文学形式没有章法 |
C.文化发展的通俗化 |
D.文学内容趣味低级 |
11.
下图是唐代画家张萱的画作,再现唐玄宗的宠妃杨玉环的三姊虢国夫人及其眷从盛装出游的情景。这一作品


A.表明唐代妇女政治地位提高 |
B.体现了文人画的创作特点 |
C.印证了唐朝开放的社会风气 |
D.反映出唐朝社会男女平等 |
12.
“……阿什金发明的光镊工具能够‘夹'住微小如原子、病毒以及活细胞等物体,这让研究人员实现了科幻小说中的场景——利用激光来操纵和移动物体与之成就最相关的是
A.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
B.达尔文的《物种起源》 |
C.普朗克的《论正常光谱的能量分布定律的理论》 |
D.爱因斯坦的《论动体的电动力学》 |
13.
《天演论制私》按语:“不仁爱则不能群,不能群则不胜物,不胜物则养不足。能群者存,不群者灭;善群者存,不善群者灭。”材料强调的是
A.民族团结在竞争中的重要性 |
B.发愤图强救亡图存的必要性 |
C.敢于竞争倡言开放的积极性 |
D.肯定人与自然争胜的进步性 |
14.
19世纪60年代以前,仅有少数学者译介西方物理学著作。此后,《格物入门》《电学全书》《格物测算》等物理学专著相继翻译出版,物理教育在中国逐渐发展起来。导致此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洋务运动的推动 |
B.西方自然科学的发展 |
C.科举制度的改革 |
D.近代大学的广泛建立 |
15.
请看如图书影,关于此书叙述错误的是


A.以孔教名义提出了革命的要求 |
B.体现了挽救民族危机的爱国情怀 |
C.该书于1898年出版,康有为撰写 |
D.体现了按照资本主义国家模式改变中国制度的思想 |
16.
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胡适在1919年发表的《“新思潮”的意义》中说:“……就是从乱七八糟里面寻出一个条理脉络来;从无头无脑里面寻出一个前因后果来;从胡说谬解里面寻出一个真意义来;从武断迷信里面寻出一个真价值来。”故胡适倡导“整理国故”运动。这表明胡适
A.对传统思想文化完全否定 | B.与新文化运动的宗旨背道而驰 |
C.反对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传播 | D.力图推动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1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