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江门市第二中学2017届九年级12月月考语文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42330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7/5/26

1.选择题(共2题)

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我走到一株盛开的娑罗花树下,一阵优雅的清香,使人迷醉。
B.他妄自菲薄别人,在班里很孤立,大家都认为他是一个自负的人。
C.他酷爱收藏,为了充实自己的“奇石王国”,他常常慷慨解囊,上门求购别人珍藏的奇石。
D.在2016年春晚上,人们看到由冯巩、徐帆、白凯南、王孝天联袂表演的精彩小品《快乐老爸》,忍俊不禁地大笑起来。
2.
下列各句中,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澳门漂离祖国400年,难道能否认澳门回归祖国不是每一个炎黄子孙的共同愿望吗?(删去“不”)
B.我认为,应该尽可能使用简化字,不要滥用繁体字,这样会给汉字规范化和青少年学习增加困难。(把“困难”改为“麻烦”)
C.望着白云缭绕的香炉峰和飞流直下的庐山瀑布,使游览者无不感受到大自然的壮美雄奇和神功伟力。(删去“使”)
D.中学生之所以喜欢网络小说的原因,在于这些作品大多思想感情丰富细腻,而且叙述方法自由活泼。(删去“的原因”)

2.字词书写(共1题)

3.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多少过分的谀词与夸奖,都没有使你丧失zì zhī zhī míng。
(2)jiǎo xiá者鄙读书,无知者羡读书。
(3)你好不知疼痒!只顾chěng biàn!
(4)原来香菱苦志学诗,日间做不出,jīng xuě chéng jù忽于梦中得了八句。

3.文言文阅读(共2题)

4.
阅读
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小题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又何间焉/亲密无间B.虽不能察/察纳雅言
C.忠之属也/属引凄异D.战则请从/民弗从也
【小题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小题3】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写乡人对战争的冷漠态度和鲁庄公的见识浅陋是为了反衬曹刿的爱国热情和深谋远虑。
B.本文略写战争的经过而详写战前和战后议论,主要是因为本文的重点在于总结战争的经验教训。
C.第三段鲁庄公的“鄙”表现在“公问其故”一句中。
D.曹刿进见鲁庄公主要为了让鲁庄公懂得:只有尽心尽职才能取信于民,只有取信于民,得到人民的支持,才是战争取胜的基本条件。
5.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盗玉大夫
魏田父①有耕于野者,得宝玉径尺,弗知其玉也,以告邻人。邻人阴欲图之,谓之曰:“此怪石也。畜②之弗利其家,弗如复之。”田父虽疑,犹录以归置于庑③下其夜玉明光照一室。田父称家大怖,复以告邻人。曰:“此怪之征,遄④弃殃可销。”于是遽而弃于远野。邻人无何盗之,以献魏王。魏王召玉工相之。玉工望之再拜而立:“敢贺大王得此天下之宝,臣未尝见。”王问价。玉工曰:“此玉无价以当之。五城之都,仅可一观。”魏王立赐献玉者千金,长食上大夫禄。  
【注释】①田父:老农。②蓄:藏。③庑(wǔ):廊,厢房。④ 遄(chuán):疾速。
【小题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一项( )。
A.得宝玉径尺/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B.畜之弗利其家,弗如复之。/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C.玉工望之再拜而立/子墨子起,再拜
D.长食上大夫禄/食之不能尽其材
【小题2】文中画线句子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
犹 录 以 归 置 于 庑 下 其 夜 玉 明 光 照 一 室
【小题3】这则寓言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4.现代文阅读(共1题)

6.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传统文化须敬畏
①前不久,有两件事情引起格外关注。先是孔子、老子两位古人画像被穿上西装、打起领带,成为商家推出的衣服品牌的“代言人”;再是韩国有人宣称孔子、西施、李时珍是韩国人。这两件事虽都有些可笑,却也促使我们反思自己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
②传统文化是民族内在的灵魂和血脉,是民族的身份证明,是维系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是中华儿女和睦相处、携手发展的共同精神家园,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不竭动力。中国之所以成为世界上最早的几大文明古国之中绝无仅有的延续至今的国家,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华文化具有顽强的生命力与内在的活力。
③可是,长期以来我们对传统文化确乎不怎么客气。发生于上个世纪的“文化大革命”,曾使得中国传统文化元气大伤。固然,传统文化有不容回避的缺陷,有让人诟病的糟粕,它的封建专制思想,纲常名教和等级尊卑观念,它的保守拘泥,僵化固执,不善开拓,应对中国近代以来的落后承担责任。但话说回来,世界上有哪个民族的文化是完美无缺、无懈可击的,又有哪个民族对自己的文化鞭挞、摧残得如此绝情?!相反,我们恰恰到处可见人家对传统的爱惜与保护,包括一片街区、一栋楼宇、一所殿堂、一座故居,都尽可能保存其原有的风貌,尽可能给后人留下曾经的情感记忆。
④有缺点不是不可以批评,我们一贯的主张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传统也不是不能变,我们一直强调立足时代,推陈出新。只是我们这样做的时候,应当非常慎重,应秉持一种庄严与神圣的感觉,致力于挖掘其永不磨灭的精神力量,弘扬其高贵的精神品格,以此丰富我们的时代精神,突显民族个性。开头所讲的两件事情从另一个侧面表明那些打着“创意”、“文化”的旗号对古人的所谓“开发”,除了急功近利的、赤裸裸的商业的利用之外,还能给人什么样的启示与教益呢?一个不尊古人和传统的民族,不可能是健康的民族,也不可能赢得尊重。在全球化背景下,不着力爱护、保护自己的文化遗产,也有被他国“抢走”的可能。
⑤实际上,彻底否定传统是不可能做到的事情。庞朴认为:“传统不是可以逐气温而穿脱的外衣,甚至都不是可以因发育而定期蜕除的角质表皮……它无法随手扔掉,难以彻底决裂,除非谁打算自戕或自焚。”既然不能像包袱一样一丢了之,就不如好好地对待它,改造它,变化它,更新它,注入新的精神与血液,让它焕发神采,激发它的活力,清理、挖掘、弘扬其中有价值的因素为现代化服务。当年梁启超曾说:“我希望我们可爱的青年,第一步,要人人存一个尊重爱护本国文化的诚意。第二步,要用那西洋人研究学问的方法去研究他,得他的真相。第三步,把自己的文化综合起来,还拿别人的补助他,叫他起一种化合作用,成了一个新文化系统。第四步,把这新系统往外扩充,叫人类全体都得着他好处。”
⑥文化是灿烂的,也是脆弱的,它需要精心的照料和培育。全球化时代,民族文化已经和正在遭受严峻挑战,但致命的伤害往往不是来自于外部,而是文明传承者的随意亵渎与践踏。
【小题1】下列第①段在文中作用的分析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作者先摆出事实引出论题,并指出这些事实“促进我们反思自己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进而引出下面的议论。
B.第①段中的事例是文章的事实论据,用以证明作者在文中关于“我们对待传统文化态度”的种种议论。
C.第①段与第④段的有关内容是互相关照的,意在议论“一个不尊古人和传统的民族,不可能是健康的民族,也不可能赢得尊重”。
D.作者在第①段列举的两个事例,是为了在文章开头强调那些商家行为给我们带来的启示与教益只是急功近利的、赤裸裸的利用。
【小题2】对第②、第③段文字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②段排比句中还同时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从论证方法看,这一排比句属于道理论证。
B.第②段的意思是说,中华文化具有崇高的地位和重要的作用,因而我们必须珍惜和保护。
C.第③段举出“文化大革命”的事例,从反面揭示了我们对待传统文化的错误态度及后果。
D.第③段的意思是说,任何民族的文化都不是完美无缺的,故对传统文化的缺陷也应客气。
【小题3】联系全文,说说传统文化已经和正在遭受哪些挑战。

5.名著阅读(共1题)

7.
附加题
(甲)第一天,我要看人,他们的善良、温厚与友谊使我的生活值得一过。首先,我希望长久地凝视我亲爱的老师,安妮·莎莉文·梅西太太的面庞。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她就来到了我面前,为我打开了外面的世界。我将不仅要看到她面庞的轮廓,以便我能够将它珍藏在我的记忆中,而且还要研究她的容貌,发现她出自同情心的温柔和耐心的生动迹象。她正是以此来完成教育我的艰巨任务的。我希望从她的眼睛里看到能使她在困难面前站得稳的坚强性格,并且看到她那经常向我流露出的对于全人类的同情。
(乙)因此,这一天,给我光明的第二天,我将通过艺术来搜寻人类的灵魂。我会看见那些我凭借触摸所知道的东西。更妙的是,整个壮丽的绘画世界将向我打开,从富有宁静的宗教色彩的意大利早期艺术到带有狂想风格的现代派艺术。我将细心地观察拉斐尔、达·芬奇、提香、伦勃朗的油画。我要饱览维洛内萨的温暖色彩,研究艾尔·格列科的奥秘,从科罗的绘画中重新观察大自然。啊,你们有眼睛的人们竟能欣赏到历代艺术中这么丰富的意味和美!
【小题1】作者是如何安排仅有的三天光明的?
【小题2】结合选文分析“我”的性格特点。(请列出两点)
【小题3】作为一个盲人,海伦·凯勒为什么要假设自己能够得到三天光明,并以此来展开想象?

6.语言表达(共1题)

8.
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在横线上仿写句子,要求内容符合语境。
假如我是个画家,我就要用华美的彩色,点染出她们的清扬的眉宇和绚丽的服装。假如我是个摄影师,我就要用明媚的色彩,抓拍出她们的勃发的活力和妩媚的身姿   。

7.作文(共1题)

9.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声音无处不在,风声、雨声、笑声、歌声、读书声、电话那头的叮嘱声……总有一种声音在你耳畔响起,牵动你的心灵。
请以“牵动我心灵的声音”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2)叙事清楚,结构完整,内容充实;(3)写出真情实感;(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2道)

    字词书写:(1道)

    文言文阅读:(2道)

    现代文阅读:(1道)

    名著阅读:(1道)

    语言表达:(1道)

    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5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