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共9题)
1.
商、西周、春秋时期,“士”为贵族阶层,多为卿大夫的家臣。春秋末年以后,逐渐成为统治阶级中知识分子的统称。战国时的“士”,有著书立说的学士,有为知己者死的勇士,有懂阴阳历算的方士,有为人出谋划策的策士等。士阶层的分化
A.推动官僚政治的形成 |
B.导致土地私有的出现 |
C.成为百家争鸣的根源 |
D.有利于推动社会转型 |
2.
在今新疆和甘肃地区保存的佛教早期造像很多衣衫单薄,甚至裸身,面部表情生动;时代较晚的洛阳龙门石窟中,造像大都表情庄严,服饰亦趋整齐。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经济发展水平 |
B.绘画技术进步 |
C.政治权力干预 |
D.儒家思想影响 |
4.
当代哲学泰斗冯友兰认为:“在中国哲学史各时期中,哲学家派别之众,其所讨论问题之多,范围之广,及其研究兴趣之浓厚,气象之蓬勃,皆以子学时代为第一。”结合所学,“子学时代”哲学繁盛的原因是
A.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建立 |
B.中央集权制度最终形成 |
C.政治经济及文化的变革 |
D.儒家思想占据统治地位 |
5.
程颢诗云:“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其体现的主旨是
A.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 |
B.人与万事万物皆同理 |
C.张扬自我的人生态度 |
D.无为而治的思想理念 |
6.
唐代女服的主要特征为风华美丽、不拘一格、个性突出,宋代女服一反唐代时的绚丽开放,呈现一种内敛拘谨而又不乏淡雅精致的风格。这一变化反映
A.宋代治国理念发生根本变化 |
B.商品经济发展生活水平提高 |
C.理学的道德观念日渐普遍化 |
D.工商市民阶层日益发展壮大 |
8.
当代某学者谈及自己为人处世的宗旨时说:对己学道家,意思是清静寡欲;做事学法家,意思是按原则办事;待人学儒家,即
A.爱无差等 |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C.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 D.存天理,灭人欲 |
9.
北宋张载提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人生理想;明清之际的顾炎武发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呼吁。二者的相同点是
A.构建新儒学体系 |
B.提倡知行合一 |
C.强调社会责任感 |
D.重建伦理秩序 |
2.选择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9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