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14题)

【小题1】图中甲地的经纬度是
A.90°N,150°W | B.60°S,120°W |
C.0°,120°W | D.0°,60°E |
A.亚洲 | B.非洲 |
C.大洋洲 | D.南极洲 |
A.北冰洋 | B.大西洋 |
C.印度洋 | D.太平洋 |

【小题1】属于城市景观的有
A.甲丁 | B.乙丙 |
C.丙丁 | D.甲乙 |
A.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的不同 | B.现代运输方式的不同 |
C.旅游业发展水平的不同 | D.环境卫生优劣的不同 |

【小题1】两国人口密度大于100人/千米2地区,均分布在两国的
A.热带地区 | B.内陆地区 | C.西北地区 | D.东南沿海 |
A.海拔高 | B.气候干燥 | C.潮湿闷热 | D.河流众多 |
①迁往内陆地区,获取更多水源条件
②迁往低纬地区,获得更加温暖的气候条件
③迁往海拔高的地区,获得凉爽适宜的气候条件
④向西北方向迁往人口稀疏区,带动区域发展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小题1】该说明书表明
A.国际竞争日益激烈 | B.国家间经济独成一体 |
C.国际矛盾和冲突剧烈 | D.经济联系促进国际合作 |
A.世界各国政治制度存在差异 |
B.世界各国生产水平存在差异 |
C.世界各国自然条件存在差异 |
D.世界各国自然资源存在差异 |
A.可以实现合作方的互利共赢 |
B.有助于各国民族问题的解决 |
C.使合作方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 |
D.推动合作各方与世界经济的发展 |
A.南极地区气候条件虽然恶劣,但常有斑马、长颈鹿出没 |
B.南极地区金属矿产和非金属矿均很丰富 |
C.南极地区冬季严寒,夏季寒冷,风力大 |
D.南极大陆蕴藏着丰富的淡水资源 |

有关世界年降水量分布的一般规律,表述不正确的是
A.赤道附近地区降水量多 |
B.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东岸降水量少、西岸降水量多 |
C.中纬度沿海地区的降水量一般多于内陆地区 |
D.两极地区降水量少 |

【小题1】西亚对世界经济发展影响最大的资源是
A.铁矿 | B.石油 |
C.煤炭 | D.稀土 |
A.红海及其沿岸 |
B.地中海及其沿岸 |
C.黑海及其沿岸 |
D.波斯湾及其沿岸 |
A.北美洲 | B.大洋洲 |
C.非洲 | D.欧洲 |
A.海运 | B.铁路 |
C.公路 | D.管道 |
A.除西亚外,其他地区产量极少 | B.其他地区产地在内陆,输出困难 |
C.其他地区储量低,不适合开采 | D.在西亚该资源产量高、消费量低 |
学校准备在周六组织一次地理野外考察,下图是该地区等高线地形图。通过查询天气预报得知,该地区周五夜间阴有小雨并伴有4-5级偏北风,周六白天转晴。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小题1】能表示周五夜间到周六白天天气变化的天气符号是
A.![]() | B.![]() |
C.![]() | D.![]() |

A.山地 | B.丘陵 |
C.高原 | D.盆地 |
A.475米 | B.405米 |
C.275米 | D.205米 |
A.甲线 | B.乙线 |
C.丙线 | D.丁线 |
A.正南 | B.东南 | C.西北 | D.东北 |
A.② | B.④ | C.③ | D.⑤ |

【小题1】从半球位置看,我国位于
A.南半球、西半球 |
B.北半球、东半球 |
C.南半球、东半球 |
D.北半球、西半球 |
A.亚洲的西部、东临太平洋 |
B.亚洲的东部、西临太平洋 |
C.亚洲的东部、东临太平洋 |
D.亚洲的西部、西临太平洋 |
A.大部分国土位于北温带 |
B.小部分国土位于热带 |
C.海陆兼备,地理位置优越 |
D.各地自然环境差异较小 |

【小题1】地形区甲与乙在农业方面的发展状况是
A.地形区甲以林业为主,地形区乙以种植业为主 |
B.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是小麦 |
C.种植的经济作物有花生、甜菜和甘蔗 |
D.农作物都是两年三熟 |
A.![]() | B.![]() |
C.![]() | D.![]() |
①烤鸭
②白羊肚手巾
③豫剧
④太平鼓
⑤竹楼
⑥四合院
A.①③⑤ | B.①④⑥ | C.①②④ | D.②④⑥ |

【小题1】我国人口( )
A.数量不断增加 | B.数量保持不变 |
C.增长速度保持不变 | D.1949至1969年增长速度变慢 |
A.迅速增加劳动力数量 | B.短期增加劳动力增长率 |
C.缓解未来劳动力不足的问题 | D.降低五年内社会养老负担 |

【小题1】台湾岛
A.被北回归线穿过,全部为热带 | B.河流短小,自西向东流 |
C.东部沿海平原面积广大 | D.西隔台湾海峡与大陆相望 |
A.科学工业园区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 | B.70年代后工业产品出口增长放缓 |
C.农产品出口额及比重不断增加 | D.城市数量东部多,西部少 |
2.解答题- (共4题)




(1)读图可知,中亚地区地处欧亚大陆 (中心地带/边缘地带),西部濒临 海,北部与俄罗斯、东部与 (国家)接壤,南与伊朗、阿富汗等国为邻。中亚地区面积最大的国家是 ,其首都是 。
(2)中亚地区的气候类型以 为主,这主要是由于 (影响因素)的影响。阿姆河与锡尔河属于( 内流河/外流河)。中亚地区的地势特征为 。
(3)中亚地区的农业具有显著的地区特色,山区主要发展 、平原地区主要发展 ,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咸海的面积逐渐 。
(4)请将符合题意要求的字母选项填写在图框中。

A.人口增长过快 | B.扩大耕地面积 | C.咸海面积缩减 | D.气候恶劣 |

材料一:英国农业占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不到1%,农用土地占国土面积的77%,其中多数为草场和牧场,仅1/4用于耕种。英是欧盟国家中最大捕鱼国之一,能够满足国内2/3的需求量。
材料二:英国主要的矿产资源有煤、铁、石油和天然气。英国工业发达,特别是生物制药、航空和国防是英国工业中最具创新力和竞争力的行业。英国以世界1%的人口,从事世界5%的科研工作,截至2014年,所发表学术论文占世界9%,引用量达12%,仅次于美国。
(1)英国位于______(东半球/西半球),海陆位置上看属于_____(单项选择)。A.海陆兼备国家 B.群岛国家 C.内陆国家
(2)英国是世界上发达的资本主义____(工业国/农业国),其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主要有___、____,主要出口产品为_____。
(3)英国的农业类型主要有_____、_____。从英国的气候条件看,其发展种植业的不利条件为_____、_____。
(4)英国居民比较喜食的佳肴是________(单项选择)。
①烤牛排②米线③炸鱼④面饼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A.①③ |
材料一:“海南岛位置”(图1)、“海南岛降水分布”(图2)、“海南岛一月气温分布”(图3)以及当时北京与海南居民的着装(图甲、图乙)。

材料二:海南岛盛产甘蔗,西部地区石灰岩分布广泛。石灰岩岩石一种,可使作物生长的土壤偏碱性,进而对人们的生理产生一定影响。
材料三:调查发现,海南岛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人们在饮食上既有相同又有一些不同之处。相同的是海南岛东部与西部地区人们都喜欢吃甜食。不同之处是,东部地区人们还喜欢喝姜茶、汤中加胡椒粉,用于祛风除湿;西部地区人们则喜欢腌制酸瓜。
(1)海南省简称____,是我国领土位置最靠_____(方位)的省级行政区,濒临_____海,省级行政中心是____。(2)此次行程,老师们需必备甲、乙两种衣物,主要是因为海南岛地处带_____(热量带),大部地区最冷月平均气温在_____℃以上,造成这种气候上差异的影响因素是_____。
(3)地理老师一行到达海南岛后,发现_____公路行进可以绕海南岛一周,具有_____分布的特点。
(4)海南岛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是_____。主要影响因素为______(单项选择)。
①海陆位置②地形③夏季风④冬季风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6)通过分析可知,居住在海南岛的人们普遍喜食甜食的原因是_____,而东部地区的人们又喜喝姜茶、汤中添加胡椒粉的原因是_____,西部地区人们更喜食酸菜物质的原因是_____。

(1)本区域的河流特征为____ (外流河/内流河)。黄河中游突出的水文特征为_____,易对下游河段造成泥沙淤积,形成____,威胁下游地区人们的生命与财产安全;解决此问题的措施除加固下游河段大堤外,在中游地区____。长江中、下游地区突出的水文特征为____,有利于___、____等事业的发展。
(2)渭河与汉江相比,流量较大的是________。长江与黄河在下游河段的流向大致都为自低纬流向高纬,但黄河有凌汛现象而长江没有的原因是________(单项选择)。
A.长江比黄河水量大 | B.长江比黄河流程长 | C.长江比黄河纬度低 |
(4)观察“秦岭-淮河”一线所在的地理位置。秦岭-淮河以北地区人们乐见的主食为________(A/B),属于秦岭-淮河一线以南所在的区域的传统民居是________(甲/乙)。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14道)
解答题:(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