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蚌埠田家炳中学、五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23085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9/11/18

1.材料分析题(共3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黄宗羲,提出了“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他主张用“天下之法”取代皇帝的“一家之法”,以约束帝王的“人治”。在法治的原则下,可以不废除君主,但“天下不能一人而治”。他认为“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还提出了种种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其中最主要的观念是倡导言论自由,建立自下而上的监督机构。他主张“公其是非于学校”,学校是参与国家政治的机构,定期听取宰相的政务报告,并有权对皇帝和大臣进行监督和批评。……他的启蒙思想完全没有外来思想的影响。

——摘编自《国学人物——黄宗羲》

材料二 可以肯定的说,法国启蒙运动的先行者都是直接地受了英国影响的。伏尔泰从青年时的《哲学通信》到晚年的《路易十四时代》,都历历可见培根、洛克和牛顿的影响。孟德斯鸠对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欣赏和认可,他的著作《论法的精神》更是洛克《政府论》的深化和具体化。在法国还是王权专政和宗教斗争与迫害正炽的时候,英国已实行“虚君”的议会民主制和“宗教宽容”;英国的知识分子受到国家和社会的尊重,牛顿的葬礼如同“国葬”,而法国的笛卡尔却孤寂的死去……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自由的思想和民主的制度,在19世纪已覆盖了欧罗巴和北美,形成了一种称之为“大西洋的文化(或文明或思想)体系”。

——摘编自陈乐民《欧洲文明十五讲》

材料三  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盂德斯鸠、卢梭则拿出了资产阶级国家蓝图,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黄宗羲的政治设计并对其进行评价。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法国启蒙运动受英国影响的因素。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根源、思想内容两方面分析黄宗羲和孟德斯鸠的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的原因。
2.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10世纪至19世纪中叶中西科技成就简表
时间
欧洲
时间
中国
10—15世纪
远洋航海技术
元末明初
印刷术、指南针、火药、远洋航海技术
16世纪
哥白尼太阳中心说
明中期
李时珍《本草纲目》
17世纪
伽利略天文望远镜哈维血液循环学说波义耳近代化学笛卡尔解析几何牛顿力学体系
明后期
徐光启《农政全书》
徐霞客《徐霞客游记》
宋应星《天工开物》
18至19世纪中叶
瓦特蒸汽机法拉第电磁感应原理细胞学说分子—原子结构学说进化论

 
 
材料二 恩格斯指出,工业的巨大发展为力学、化学、物理学提供了大量可供观察的材料、实验手段和工具,“真正有系统的实验科学,这时候才第一次成为可能”。(《自然辩证法》)恩格斯还认为,“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10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致瓦·特尔吉乌斯》

材料三 英国学者李约瑟博士在对中国科学技术发展进行研究后发现,16世纪前,中国的科学技术发展水平非常高,除“四大发明”外,还有很多发明,如机械钟、铸铁技术、瓷器、马镫马具、独轮车,拱桥等都首创于中国。“为什么近代科学只在欧洲文明中发展,而未在中国文明中成长?”这个疑问被学术界命名为“李约瑟难题”,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
(1)根据材料一,说明在10至19世纪中叶,与欧洲相比,中国科技水平所处的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6至19世纪中叶中西方科技的根本性差异。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洲近代科技迅速发展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明清时期出现“李约瑟难题”的原因。
3.
   英国史学家汤因比说:“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活在中国的宋朝。”中国学者余秋雨也说:“我最向往的朝代就是宋朝。”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还是在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在许多方面实际上已经超过了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前的英国或欧洲的水平。

——(英)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材料二市民文化的崛起是南宋杭州文化发展的最重要的内容特点。

——林正秋(宋史研究专家)

材料三宋代在哲学方面突破了五代以来沉闷墨守的局面,伴随通经致用、讲求义理以及疑古思潮的兴起,出现了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颐、程颢、朱熹、陆九渊为代表的理学等诸多流派。……宋儒诸子融汇各家,援佛入儒,建构成新儒学体系,不仅升华了抽象思辨,而且高扬士人刚健挺拔的道德理性和节操意识。

——杨迪《如梦如幻的大宋王朝》

(1)根据材料一,概括作者关于宋代科技发展的观点,并列举宋代科技发展的主要表现。
(2)市民群体在宋代有较大发展,主要原因是什么?结合史实,简述市民群体的发展对宋代文学艺术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指出宋代理学兴起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历史影响。

2.单选题(共13题)

4.
下图是西周与战国两个时期相同文字的不同写法,反映出字形发生了变化,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文字的频繁使用
B.书写材料的不同
C.各国变法的实施
D.“书同文”的推行
5.
关于某一运动的历史影响,恩格斯评论道:“思维着的悟性成了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从今以后,迷信、偏私、特权和压迫,必将为(被)永恒的真理,为永恒的正义,为基于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剥夺的人权所排挤。”这一运动
A.标志着欧洲人文主义的复苏
B.为资本主义社会构建了蓝图
C.沉重打击了罗马教廷的特权
D.为工业革命提供了技术支持
6.
《墨梅图》是写意画中的精品,画中题诗为:“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观察绘画和题诗可以得知
A.宋代花鸟画艺术造诣高超B.风俗画是商品经济繁荣的表象
C.理学对个人道德修养影响深远D.中西间文化交流源远流长
7.
罗索在他的《西方哲学史冲写道:“文艺复兴不是民众性运动,而是少数学者和艺术家的运动,受到一些慷慨的文艺奖励,特别受到崇尚人文主义的教皇的赞助。假若当初没有这些奖励者,它取得的成功说不定会小得多。”此观点
A.全面分析了文艺复兴发生的原因
B.正确解读了文艺复兴的运动性质
C.说明上层阶级助推了文艺复兴
D.没有看到群众性运动的真正力量
8.
有学者认为,文艺复兴通过文学、艺术及其他形式对天主教会的腐败现象进行了淋漓尽致的揭露;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则是用神学的理论与话语表达自由、平等的人文主义思想。由此可知,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A.两者都摆脱了宗教的束缚B.后者的社会基础比较广泛
C.两者斗争的形式基本相同D.前者反封建的力度更彻底
9.
路德认为:在人间有三种基本秩序是不可侵犯的,分别是政府、教会和家庭。政府必须掌握在诸侯和贵族手里;家庭必须对政府服从;教会分为“不可见的教会”和“可见的教会”,前者存在于天国之中和信仰者的心灵之中,后者存在于人间,应归世俗政府管理。路德的上述观点
A.确立了人类的主体地位
B.确立了“教随国定”原则
C.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建立
D.强调信仰上帝即可得救
10.
马丁·路德认为:“灵魂得救只须靠个人虔诚的信仰,根本不需要教会的繁琐仪式。上帝的恩典是上帝给人的礼物,只有上帝才能赦免罪人。信徒得救不靠行为,全凭信仰。要得救上天堂,不靠教会或行善,更不靠赎罪券。”从材料中可以看出
A.罗马教会兜售赎罪券是宗教改革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
B.马丁·路德完全否定了天主教义
C.马丁·路德只是主张简化宗教仪式,不反对信仰上帝
D.宗教神权、专制王权遭到沉重打击
11.
伏尔泰在《哲学通信》中描绘了他心目中的理想国家:“一个为人尊敬而又富裕的国王,有无限权力去行善,却无力去为非作歹……一边是贵族重臣,一边是城市代表,与国君共分立法之权。”从中可以看出,伏尔泰主张
A.剥夺君主统治权
B.推行渐进改革
C.培养君主的道德
D.实行君主立宪制
12.
文艺复兴从表面上看是要复兴古代希腊和罗马的灿烂文化,但实际上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新文化运动。当时的人文主义者们所表达的方式不包括
A.米开朗琪罗绘制《最后的审判》
B.西欧法学家研究罗马法
C.拉斐尔参与设计圣彼得大教堂
D.但丁彻底否定基督教会
13.
黑格尔在《哲学史讲演录》中认为,智者学派“把作为思想的简单概念……一般地应用到社会对象上去,并且使它深入到一切人事关系中去”。黑格尔这一评论的着眼点在于
A.智者学派催生了雅典民主政治
B.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最初起源
C.近代西方哲学来源于智者学派
D.智者学派研究的主要对象是人
14.
宋以来的民间戏曲小说,凡是才子佳人的题材,男主角必定是个读书人,多半是秀才。但才子若要抱得美人归,实现大团圆,必定得进京赶考,考个状元。这反映了宋代以来
A.市井文化反映社会价值取向
B.主流思想借助戏剧传播
C.文学作品推动科举制发展
D.读书做官成为社会风尚
15.
阅读下表的科技成就,其本质上反映了
朝代
东汉
北魏
元朝
明朝
作者

贾思勰
郭守敬
李时珍
著作
《九章算术》
《齐民要术》
《授时历》
《本草纲目》
 
A.中国传统科已经技进入总结阶段B.古代科学技术著作是一脉相承的
C.古代科学技术与农业生产并无关D.农耕经济是古代科技发展的保障
16.
培根曾说:“火药、指南针、印刷术改变了整个世界……如此之大,竟至任何教派、任何帝国、任何星辰对人类事务的影响都无过于这些发现了。”这里所说“影响”主要是指
A.中国古代科技在世界上遥遥领先
B.使世界由分散走向了整体
C.促进了欧洲社会的转型
D.是欧美工业革命开展的根本原因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1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2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