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1.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材料一,孙中山所谓的“三样目的”,概括地说要达到什么目标?所谓“至完美的国家”又是什么意思?
(2)分析材料二、三,你认为“今民族、民权已达到目的”的说法对吗?为什么?
(3)从材料四反映出的孙中山的主张,有哪些新的发展?其原因是什么?
材料一:我们革命的目标,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这三种有一样做不到,也不是我们的本意。达到了这三样目的之后,我们的中国当成为至完美的国家。
—— 孙中山《民报》创刊周年纪念会的演说
材料二 :宣言如下:所有中国前此与各国缔结之条约,皆继续有效。……所有外人之既得权利, 一体保护
——《同盟会革命方略•• 对外宣言》
材料三:我同盟会所主张者,有三民主义:一民族主义,二民权主义,三民生主义。今民族民权以达目的,惟民生问题尚待解决。
——孙中山《在国民党成立大会上的演说》
材料四:(一)民族主义:……有两方面之含义: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二则中国境内个民族一律平等……(二)民权主义……详言之,则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三)民生主义:……其最重要之原则不外二者:一曰平均地权,二曰节制资本。
——《国民党一大宣言》
回答:(1)根据材料一,孙中山所谓的“三样目的”,概括地说要达到什么目标?所谓“至完美的国家”又是什么意思?
(2)分析材料二、三,你认为“今民族、民权已达到目的”的说法对吗?为什么?
(3)从材料四反映出的孙中山的主张,有哪些新的发展?其原因是什么?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科技发展历程可分为以下五个时期。
材料三 政府科技经费的投入,从1955年的3800万元猛增到1997年的961亿元,所取得的省级以上重大科技成果在1997年即达到3.1万项。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各个阶段科技发展的主要原因。
(2)根据以上材料和你的认识谈谈,科技发展需要哪些条件?科技的发展与经济建设和国家地位的关系如何?
材料一 新中国科技发展历程可分为以下五个时期。
时间 | 特点 | 情况 |
1950~1958年 | 指数增长期 | 每隔1.6年,科技成果翻一番 |
1959~1962年 | 非常时期 | 呈困难的饱和增长 |
1963~1965年 | 指数增长期 | 隔1.4年,科技成果翻一番 |
1966~1975年 | 非常时期 | 几乎零增长 |
1975年以后 | 指数增长期 | 增长率基本上与世界水平相近 |
——《中西500年比较》
材料二 新中国科技人员占人口的比例。年份 | 全民所有制单位科技人员的总数 | 全国每百万人中科技人员数 | 全国每百万职工中科技人员数 |
1952年 | 42.5万人 | 少于7.5人 | 269人 |
1987年 | 889.4万人 | 83.1人 | 889.43人 |
1989年 | 996.1万人 | 88.1人 | 967.6人 |
材料三 政府科技经费的投入,从1955年的3800万元猛增到1997年的961亿元,所取得的省级以上重大科技成果在1997年即达到3.1万项。
——《中国现代史纲》
材料四 1978年3月18日至3月21日,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了全国科学大会。在开幕式上,邓小平作了长篇讲话。这个讲话从始至终贯穿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一心一意搞四个现代化的精神。(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各个阶段科技发展的主要原因。
(2)根据以上材料和你的认识谈谈,科技发展需要哪些条件?科技的发展与经济建设和国家地位的关系如何?
2.单选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