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3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礼乐自此可得而述,以备王道,成六艺。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1)据材料一,孔子以儒家的哪一主张作为标准对古诗进行了删减。结合所学知识,文中的“诗”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居于怎样的地位?
(2)依据材料二,概括“对后世科技的发展影响很大”的程朱理学思想有哪些?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体现宋代所取得的科技成就。
(3)材料三中的《墨竹图》代表中国古代绘画的哪一表现形式?其突出特征是什么?
材料一 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礼乐自此可得而述,以备王道,成六艺。
——《史记·孔子世家》
材料二 二程说:“凡眼前无非是物。物物皆有理,如火之所以热,水之所以寒;至于君臣父子间皆是理。”所以,二程的“理”也包括自然之理。而且程朱理学不仅讲“理”,还讲“即物穷理”。这些思想对后世科技的发展影响很大。刘完素的《伤寒直格方》开头第一句便是“习医要用直格”。李时珍在《本草纲目·凡例》中也说:“(本草)虽曰医家药品,其考释性理,实吾儒格物之学。——摘编自乐爱国《儒家自然观对中国古代科技的影响》
材料三 下图为清代郑板桥的《墨竹图》,画中题诗为:“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1)据材料一,孔子以儒家的哪一主张作为标准对古诗进行了删减。结合所学知识,文中的“诗”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居于怎样的地位?
(2)依据材料二,概括“对后世科技的发展影响很大”的程朱理学思想有哪些?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体现宋代所取得的科技成就。
(3)材料三中的《墨竹图》代表中国古代绘画的哪一表现形式?其突出特征是什么?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事物在旧体内总是较有活力的因素,人们虽想把它限制在原先许可的范围内,是很难如愿的。……以后向西方学习的发展历程,是在“中体西用”宗旨引导下迈开步伐的,又徐徐地总冲击着“中体西用”的宗旨。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在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政治为道德的延伸,参政是道德精英——儒生、君子的特权;所以当20世纪初引进西方新政治体制势在必行时,在未经新文化运动洗礼的知识分子中,“共和”显然比“民主”更有市场……1900年后,新一代知识分子出现了,这些受新式教育培育出来的新青年,不再属于绅士阶层。在他们看来,推翻帝制之后仍然由绅士阶层垄断政治和文化是不可接受的。故当民初共和政治面临危机之时,新知识分子立即发起批判绅士阶层和儒家伦理的新文化运动,从此成为中国政治舞台的主角。
——摘编自金观涛、刘青峰《观念史研究:中国现代重要政治术语的形成》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以后向西方学习的发展历程”是如何冲击“中体西用”的宗旨的?
(2)材料二中所说的“新一代知识分子”有何特点?
(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近代前期向西方学习的特点是什么?
材料一 新事物在旧体内总是较有活力的因素,人们虽想把它限制在原先许可的范围内,是很难如愿的。……以后向西方学习的发展历程,是在“中体西用”宗旨引导下迈开步伐的,又徐徐地总冲击着“中体西用”的宗旨。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在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政治为道德的延伸,参政是道德精英——儒生、君子的特权;所以当20世纪初引进西方新政治体制势在必行时,在未经新文化运动洗礼的知识分子中,“共和”显然比“民主”更有市场……1900年后,新一代知识分子出现了,这些受新式教育培育出来的新青年,不再属于绅士阶层。在他们看来,推翻帝制之后仍然由绅士阶层垄断政治和文化是不可接受的。故当民初共和政治面临危机之时,新知识分子立即发起批判绅士阶层和儒家伦理的新文化运动,从此成为中国政治舞台的主角。
——摘编自金观涛、刘青峰《观念史研究:中国现代重要政治术语的形成》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以后向西方学习的发展历程”是如何冲击“中体西用”的宗旨的?
(2)材料二中所说的“新一代知识分子”有何特点?
(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近代前期向西方学习的特点是什么?
3.
三民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是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的思想理论成果,是引领中国人民不断前进的旗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改革中国的主义,是三民主义。三民主义的精神就是要建设一个极和平,极自由,极平等的国家,不但在政治上要谋民权的平等,而且在社会上要谋经济的平等。
——1919年间孙中山和戴季陶一次谈话
材料二



(1)据材料一概括孙中山的奋斗目标。结合所知识,指出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孙中山革命思想的新变化。
(2)根据材料二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20世纪中国经历的三次历史性巨大变化分别是指什么?
材料一 我们改革中国的主义,是三民主义。三民主义的精神就是要建设一个极和平,极自由,极平等的国家,不但在政治上要谋民权的平等,而且在社会上要谋经济的平等。
——1919年间孙中山和戴季陶一次谈话
材料二



(1)据材料一概括孙中山的奋斗目标。结合所知识,指出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孙中山革命思想的新变化。
(2)根据材料二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20世纪中国经历的三次历史性巨大变化分别是指什么?
2.单选题- (共17题)
4.
我国第一部药学专书《神农本草经》大约成书于汉代,《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制定的药典,宋代颁行了多部官修本草,明代李时珍撰成药物学集大成之作《本草纲目》,由朝廷颁行。这些史实说明,我国古代药学的发展
A.源于大一统的政治体制 |
B.得益于国家力量的支持 |
C.是商品经济繁荣的结果 |
D.受到了宋明理学的推动 |
6.
14—17世纪的文艺复兴借助希腊、罗马古典文化,19世纪戊戌变法托古改制,二者共同的根本原因是
A.封建思想根深蒂固 |
B.统治势力的顽固、强大 |
C.新兴的思想诞生之初薄弱 |
D.新兴经济、新兴阶层相对弱小 |
9.
当默深(魏源)先生时,与洋人交际未深,未能洞见其肺腑,然‘师长’一说,实倡先声。”这里所说的“实倡先声”是指
A.组织编著《四洲志》,引导国人关注了解世界 |
B.提出“师夷长技以自强”,发起洋务运动 |
C.编制《海国图志》,提出向西方学习 |
D.提出了最早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
10.
鸦片战争后先进的中国人提出了的各种近代化方案,有人把其分别比喻成“自我疗伤”“温药治疗”“猛药重治”“开颅洗脑”。其中“开颅洗脑”的意义是
A.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
B.是移风易俗的社会革新运动 |
C.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启蒙运动 |
D.真正意义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
11.
康有为生于1858年,孙中山生于1866年,他们近于同一辈人,但在社会政治思潮及其实践的急遽嬗变中,他们的脚步却是前浪推后浪,显示为两代人。以下解读正确的有
①时代和个人经历是政治思想产生的重要因素
②孙中山对康有为的政治学有继承也有发展
③二者都反对君主制度,宣传民主与科学的思想
④维新思想的宣扬客观上有利于革命思想的传播
①时代和个人经历是政治思想产生的重要因素
②孙中山对康有为的政治学有继承也有发展
③二者都反对君主制度,宣传民主与科学的思想
④维新思想的宣扬客观上有利于革命思想的传播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12.
“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种在小园中,希望花开早……”这首《兰花草》是1919年胡适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留学归国后写的,就当时社会背景以及胡适的理想而言,“兰花草”比喻的是
A.师夷长技以自强 |
B.经世致用 |
C.德先生与赛先生 |
D.民主共和观念 |
13.
“五四”前后,中国有一批激进民主主义者纷纷宣传自己的思想主张,李大钊是其中的一位重要代表。下列各项中,属于李大钊观点的是
A.提出“文学革命”的口号,高举文学革命的大旗 |
B.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中指出未来必将是“赤旗的世界” |
C.指出民与君势不两立,妄想复辟的人都是国家公敌 |
D.借助短篇小说《狂人日记》,揭露封建礼教吃人本质 |
14.
1839年,林则徐组织编译了《滑达尔各国律例》,并运用其条款“各国有禁止外国货物不准进口的道理(权利)”来证明禁烟的合法性,从而要求外商出具保证书。这说明林则徐
A.强调建立近代外交制度 |
B.主张采用西方政治体制 |
C.运用西方法律维护国家利益 |
D.系统实践"师夷长技以自强" |
15.
从中国历史来看,20世纪重大理论成果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二是以***.邓小平为代表的领导人的理论创新,即***思想、邓小平理论。这三大理论成果都()
①具有时代特征 ②是马克思主义传播的产物
③使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变 ④具有科学性
①具有时代特征 ②是马克思主义传播的产物
③使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变 ④具有科学性
A.①②③④ | B.①③ | C.①②④ | D.①②③ |
16.
在1925年***在一首词中写到“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这一时期,***“激扬文字”主要表现在
A.写出《井冈山的斗争》和《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
B.发表《论持久战》和《新民主主义论》 |
C.写出《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和《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
D.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和《论十大关系》 |
18.
***曾强调:“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就是要学会把马列主义的理论运用到中国的今天环境……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中国共产党活用“马列主义”体现在
①发动南昌起义,占领中心城市
②建立工农武装割据,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的政权
③运用“一国两制”理论,解决祖国统一大业
①发动南昌起义,占领中心城市
②建立工农武装割据,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的政权
③运用“一国两制”理论,解决祖国统一大业
A.①②③ |
B.②③ |
C.①② |
D.①③ |
20.
在国庆十周年电影展览中,共展出35部电影,其中大部分为1956年拍摄的,被称为“难忘的1956年”。你认为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
B.“双百”方针的提出 |
C.文艺为无产阶级专政服务 |
D.文艺界出现繁荣局面 |
3.选择题- (共2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17道)
选择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10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