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汾阳市第二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周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22775

试卷类型:未知
试卷考试时间:2019/3/26

1.材料分析题(共1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孔子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周易》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诚子书》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张载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材料二 夫治天下犹曳(拖拉)大木然……君与臣,共戈木之人也。臣之与君,名异而实同耶。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也……天子之子不皆贤,尚赖宰相传贤,足相补救……宰相既罢,天子之子一不贤,更无与为贤者矣。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

——摘自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问题:
(1)材料一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的哪些基本内涵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黄宗羲在限制君权方面的主张。
(3)有学者认为,明清之际对君主专制的批判尽管在当时影响很大,但并没有在历史上开拓出一条新路。请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和思想三方面分析未能开拓新路的原因。

2.单选题(共18题)

2.
汉代有一典型案例:父亲和别人因口角发生斗殴,对方用刀刺父亲,儿子持棍相救,结果误伤了父亲。依据汉律,子伤其父,应论死罪。但最终判决认为,“父子至亲”,儿子出于孝心持棍救助,应当无罪免刑。这一判决反映了汉代
A.司法审判标准极度混乱
B.儒家伦理道德影响司法
C.儒学成为唯一司法依据
D.孝治天下儒家独尊观念
3.
对下表中黄宗羲和卢梭思想的共同之处解读正确的是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卢梭《社会契约论》
“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以绞死或废黜一个暴君为目的的暴动,乃是一件与他昨天处置臣民生命财产的那些暴行同样合法的行为。”
 
A.推动了当时的社会变革
B.主张实行民主共和
C.猛烈批判君主专制统治
D.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
4.
霍金在《时间简史》中写道:“他提出了革命性的思想,即引力不像其他种类的力,它只不过是时空不是平坦的这一事实的结果,而早先人们假定时空是平坦的。”文中的“他”
A.建立了以实验为基础的近代科学
B.揭示自然界物体运动的基本规律
C.奠定了现代物理科学研究的基础
D.开创物理学进入微观世界的研究
5.
西汉前期嫁过五次的女子不厌再嫁,寡妇的尊长不劝其守节,到了西汉中后期“从一而终”的观念才开始内化心中。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社会主流观念的变化
C.传统儒学的影响
D.自然经济形态的反映
6.
“灾异示警”是中国古代神学政治理论的核心主张,更是中国古代言谏文化与制度的精神支柱,由于其与“君权神授”同为中国古代天命哲学的构成基础而广为统治阶级所接受,代代相传而深入人心。这表明
A.君主专制催生了“君权神授”思想
B.“灾异示警”有效制约了君主集权
C.言谏制度源于原始宗教迷信思想
D.统治者借宗教思想稳定政治秩序
7.
拉斐尔创作《圣母的婚礼》,作品中圣母玛利亚及其夫约瑟端庄、文雅。达·芬奇创作《圣母、圣婴与圣安妮》,圣母赤着脚,更像一位村姑。这主要表明当时
A.宗教开始成为艺术创作素材
B.新教成为艺术家的创作工具
C.美术作品回归人的自然属性
D.艺术创作具有浪漫主义风格
8.
发表《纯粹理性批判》,对启蒙运动作了经典总结的著名思想家是
A.伏尔泰
B.孟德斯鸠
C.卢梭
D.康德
9.
启蒙运动时期,启蒙思想家不但创作出诸如现实小说、哲理戏剧和讽刺诗歌等文艺作品,而且还印刷了大量的报刊、小册子等印刷品,让下层群众了解新观念。这说明启蒙运动
A.起源于普通民众的意愿
B.是一场纯粹的文艺运动
C.认识到普通民众的力量
D.充满了浪漫主义的色彩
10.
马丁·路德宣扬因信称义,主张人只有依靠信仰才能得救,而不是依靠圣礼、善功和神职人员。这一主张具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主要是因为
A.否定了赎罪券的功效
B.强调了灵魂得救的自主权
C.得到了广泛的传播
D.促进了欧洲的思想解放
11.
电视片《大国崛起》说到:“受牛顿定律的影响,……更多的人开始建立这样一种世界观:既然物质世界有着如此的自然规律,那么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史中,也应该有类似的规律存在”。这说明牛顿的科学学说
A.标志着近代科学产生
B.颠覆了上帝创世学说
C.揭示支配自然的法则
D.为启蒙运动提供条件
12.
李清照是宋代少有的女作家,靖康之难后,其诗词情感转为惆怅,并写下了“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名作佳句。这表明宋代
A.女性的社会地位不断提升
B.政治局势影响诗词创作
C.李清照词由婉约转向豪放
D.程朱理学逐渐深入人心
13.
南宋陆游曾作诗云:“野人无历日,鸟啼知四时;二月闻子规,春耕不可迟;三月闻黄鹂,幼妇悯蚕饥;四月鸣布谷,家家蚕上簇;五月鸣鸦舅,苗稚忧草茂。”这说明
A.农业发展与传统历法结合
B.文学创作与生活相联系
C.文学作品呈现贵族化趋势
D.农业生态环境开始关注
14.
史载,唐以前,士人以藏书为贵,藏书少,士人精于雠对,诵读精详。到宋朝,士人易于得书,不再重视藏书,诵读也懈怠了。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应是
A.两宋商品经济繁荣,生活优越
B.印刷行业不断进步,书籍增多
C.社会娱乐生活增多,士人堕落
D.政府轻视文化教育,学风淡薄
15.
中国传统戏曲的脸谱,是演员面部化妆的一种程式。借以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具有“寓褒贬、别善恶”的艺术,使观众能目视外表,窥其心胸。由此可知,戏曲脸谱艺术
A.具有社会教化的功能
B.标志着京剧艺术成熟
C.注重人物的心理变化
D.折射出社会伦理秩序
16.
“他的发现,为制造发电机提供了基本原理,从此,打开了电能宝库的大门。”这里的“他”是指
A.法拉第
B.西门子
C.马可尼
D.爱迪生
17.
达尔文《物种起源》的出版,引起社会广泛反响,《英国科学协会会报》刊登了攻击性的评论,达尔文的老师塞治威克教授对自己学生提出的异端学说,深感愤怒。人们开始开猴子玩笑、唱猴子歌,书报上也出现了许多猴子漫画(见下图)来讽刺达尔文主义。这反映了当时
A.天主教会的影响涉及社会生活各方面
B.科学和理性精神尚未被社会广泛接受
C.工业革命的发展极大解放人们的思想
D.科学理论的发展引发了社会重大变革
18.
赫胥黎的《进化论与伦理学》一书概述了生物学的达尔文主义,介绍了社会中达尔文主义起一定作用的事实,最后则论证了他自己反对社会达尔文主义的伦理思想。严复在翻译此书时,则着重选择其中介绍进化论和社会达尔文主义的内容。严复此举
A.旨在唤醒国人的危机意识
B.使进化论在中国迅速传播
C.为推翻清政府寻找依据
D.减少了维新变法的阻力
19.
“有一分材料说一分话”是解读史料的基本原则。下列史料解读符合这一观点的是
选项
史料
结论
A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中国早期民本思想产生
B
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资产阶级民主思想产生
C
谭嗣同说:“誓弑尽天下之君主,使流血满地球”
维新派反对君主制
D
民族革命的缘故,是不甘心满洲人灭我们的国,主我们的政,定要扑灭他的政府,光复我们民族的国家。
革命派主张推翻清政府统治
 
A.A
B.B
C.C
D.D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1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10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