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1题)
1.
西方人文精神的产生与发展推动了社会的进步。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如果知识包括了一切的善,那么我们认为美德即知识就将是对的。”
——苏格拉底
材料二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处处提倡人性和人权,重新思考人和神的关系。他们认为人的情感和思想要摆脱神学的禁锢,尽可能走上一条自由发展之路。人文主义者指出天堂不在来世,而在现世。他们公开申明,追求个人的幸福和自由符合人性的要求。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
材料三 路德的思想和教会成了自由的旗帜,因为路德的原则是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牧师,他将直接与上帝沟通。这种开放的、可以按照自己心愿与神对话的信仰方式,使基督教徒获得了自由,特别容易在德国和欧洲流行开来。更为重要的是,新教置宗教和教会于政府行政和国家法律的掌管之下,从而消除了教会对于世俗权威的威胁,社会又恢复了它的秩序。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苏格拉底的核心观点是什么?这一观点对人文主义的发展有何影响?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艺复兴运动在意大利兴起的原因。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路德的思想主张。结合材料三分析宗教改革运动在追求自由方面的进步。
材料一 “如果知识包括了一切的善,那么我们认为美德即知识就将是对的。”
——苏格拉底
材料二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处处提倡人性和人权,重新思考人和神的关系。他们认为人的情感和思想要摆脱神学的禁锢,尽可能走上一条自由发展之路。人文主义者指出天堂不在来世,而在现世。他们公开申明,追求个人的幸福和自由符合人性的要求。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
材料三 路德的思想和教会成了自由的旗帜,因为路德的原则是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牧师,他将直接与上帝沟通。这种开放的、可以按照自己心愿与神对话的信仰方式,使基督教徒获得了自由,特别容易在德国和欧洲流行开来。更为重要的是,新教置宗教和教会于政府行政和国家法律的掌管之下,从而消除了教会对于世俗权威的威胁,社会又恢复了它的秩序。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苏格拉底的核心观点是什么?这一观点对人文主义的发展有何影响?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艺复兴运动在意大利兴起的原因。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路德的思想主张。结合材料三分析宗教改革运动在追求自由方面的进步。
2.单选题- (共14题)
2.
汉代有一典型案例:父亲和别人因口角发生斗殴,对方用刀刺父亲,儿子持棍相救,结果误伤了父亲。依据汉律,子伤其父,应论死罪。但最终判决认为,“父子至亲”,儿子出于孝心持棍救助,应当无罪免刑。这一判决反映了汉代
A.司法审判标准极度混乱 |
B.儒家伦理道德影响司法 |
C.儒学成为唯一司法依据 |
D.孝治天下儒家独尊观念 |
3.
德意志神学教授马丁·路德娶了一位修女为妻,打破了欧洲中世纪教会修女不能拥有世俗婚姻的规定,亲身践履自己提倡的正常的婚姻家庭生活。这一行为表明马丁·路德
A.否定罗马教廷的权威 |
B.践行“因信称义” |
C.抛弃自己的宗教信仰 |
D.主张政教分离 |
4.
唐代女服的主要特征为风华美丽、不拘一格、个性突出,宋代女服一反唐代时的绚丽开放,呈现一种内敛拘谨而又不乏淡雅精致的风格。这一变化反映
A.宋代治国理念发生根本变化 |
B.商品经济发展生活水平提高 |
C.理学的道德观念日渐普遍化 |
D.工商市民阶层日益发展壮大 |
6.
如图所示三幅图从左至右依次为:古希腊雕塑家米隆的《掷铁饼者》、古希腊大理石雕像《米洛斯的维纳斯》、达•芬奇的肖像画《蒙娜丽莎》.三幅画共同体现了


A.人性的光辉--人性之美 |
B.凝固的永恒--运动之美 |
C.神秘的微笑--艺术之美 |
D.缺憾的静美--爱情之美 |
7.
宗教改革后的新教把获利视为上帝对于选民的期望。新教伦理不仅鼓励人们通过勤奋劳动获得财富,而且把劳动看作是远离罪恶和堕落的手段之一。新教还宣扬禁欲主义,主张节俭。这些新教思想
A.打破了教会的精神垄断 |
B.继承了天主教因行称义学说 |
C.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发展 |
D.适应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
8.
苏格拉底在雅典法庭受审时曾对同胞大声疾呼:“雅典人啊!我尊敬你们,热爱你们。我要教诲和劝勉我遇到的每一个人……你们不能只注意金钱和地位,而不注意智慧和真理。”这说明苏格拉底
A.强调道德和教育的价值 |
B.反对雅典的直接民主 |
C.提倡应该理论联系实际 |
D.颂扬格物致知的意义 |
9.
薄伽丘认为,即便是马夫同国王相比也毫不逊色。《十日谈》中也有不少故事叙述了很多出身微贱的人以自己的智慧、毅力战胜封建主和贵族。这些都反映出
A.封建贵族压制个人的奋斗 |
B.人文主义者鼓动推翻君主制 |
C.薄伽丘思想充满理性色彩 |
D.人文主义者对封建特权不满 |
10.
在智者运动中,“智者”没有统一的组织,政治态度也不尽相同,但是在思想学说上他们的观点和基本倾向却是较为一致的。“智者运动”的兴起,主要得益于
A.政治民主 | B.经济发达 |
C.学术浓郁 | D.思想独立 |
11.
古希腊哲学家普罗泰格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苏格拉底提出“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而柏拉图则提出“有正义感和理性的‘贤人’统治国家”。其共同点是
A.重新建立人们的道德价值观 |
B.突出了理性主义的观念 |
C.动摇神学统治树立人的尊严 |
D.促进了人文精神的觉醒 |
12.
在宗教改革时期,用各国文字印刷的《圣经》纷纷问世,这从实质上反映出( )
A.资产阶级力量不断成长壮大 | B.欧洲的印刷技术在不断发展 |
C.欧洲的民族意识在不断增强 | D.教会垄断教育的局面被打破 |
13.
在欧洲历史上,“首次出现了一种几乎是纯粹的世俗观念,在主要的思想家们看来,人生已不再是为寻求来世归宿的一个短暂的准备阶段”。这应归功于( )
A.文艺复兴 | B.宗教改革 | C.英国革命 | D.智者学派 |
14.
秦朝法律规定,私拿养子财物以偷盗罪论处,私拿亲子财物无罪;西晋时规定,私拿养子财物同样无罪。这一变化表明,西晋时
A.养子亲子权利相同 | B.血缘亲情逐渐淡化 |
C.宗族利益受到保护 | D.儒家伦理得到强化 |
3.选择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14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