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3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朱熹评注的儒家经典成为文职人员考试的根据以后,理学成为直到19世纪末叶以前一直是帝国官方的正统观念,其结果是为不断增长的社会僵化提供了其所以存在的一个学术性理由。虽然这一理由从根本上有助于独特而历史久远的中国文明的延续,但其代价却是形成了压制外界所有独创性和新观念、显得荒谬可笑的因循守旧。
材料二李贽的悲剧不仅属于个人,也属于他所生活的时代。传统的政治已经凝固,类似西欧宗教改革或者文艺复兴的新生命无法在这样的环境中孕育。社会环境把个人理智上的自由压缩在极小的限度之内……只能长为灌木,不能形成丛林。
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朱熹的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李贽的思想跟文艺复兴在“个人理智上的自由”方面有何相同之处?二者在促进社会制度进步方面的起作用有何不同?
(3)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明清时期“个人理智上的自由······只能长为灌木,不能行成丛林。
材料一自朱熹评注的儒家经典成为文职人员考试的根据以后,理学成为直到19世纪末叶以前一直是帝国官方的正统观念,其结果是为不断增长的社会僵化提供了其所以存在的一个学术性理由。虽然这一理由从根本上有助于独特而历史久远的中国文明的延续,但其代价却是形成了压制外界所有独创性和新观念、显得荒谬可笑的因循守旧。
材料二李贽的悲剧不仅属于个人,也属于他所生活的时代。传统的政治已经凝固,类似西欧宗教改革或者文艺复兴的新生命无法在这样的环境中孕育。社会环境把个人理智上的自由压缩在极小的限度之内……只能长为灌木,不能形成丛林。
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朱熹的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李贽的思想跟文艺复兴在“个人理智上的自由”方面有何相同之处?二者在促进社会制度进步方面的起作用有何不同?
(3)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明清时期“个人理智上的自由······只能长为灌木,不能行成丛林。
2.
启蒙运动照亮了欧洲近代社会发展的道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世纪启蒙学者高举理性与科学的大旗,猛烈抨击宗教神学和封建专制主义,宣扬自由、平等、博爱、人权和法制,强调发展科学、张扬个性,追逐功利、享受生活,建立“理性王国”。不难看出,启蒙运动实质上正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文艺复兴运动的延续,是人文主义精神的继续弘扬。
他(卢梭)要求在这个共和国里实行直接民主。在立法工作中,每个公民都直接参加法律的制定,参加法律的讨论和表决。他反对由人民选出的代表来制定法律,他认为在制定法律的工作中,人民的意志是不能被代表的。
(1)材料一中“新的历史条件”指的是什么?启蒙运动时期的人文主义比文艺复兴时期有了怎样的显著发展?
(2)依据材料二,孟德斯鸠、卢梭的思想主张有何不同?两位思想家的政治追求有何共同之处?
材料一 18世纪启蒙学者高举理性与科学的大旗,猛烈抨击宗教神学和封建专制主义,宣扬自由、平等、博爱、人权和法制,强调发展科学、张扬个性,追逐功利、享受生活,建立“理性王国”。不难看出,启蒙运动实质上正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文艺复兴运动的延续,是人文主义精神的继续弘扬。
——高九江《启蒙推动下的欧洲文明》
材料二 他(孟德斯鸠)主张君主国家立法权应该委托给人民代表机关,国王只应该是行政机关的首脑,司法权则应该属于陪审法庭。他(卢梭)要求在这个共和国里实行直接民主。在立法工作中,每个公民都直接参加法律的制定,参加法律的讨论和表决。他反对由人民选出的代表来制定法律,他认为在制定法律的工作中,人民的意志是不能被代表的。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
材料三 启蒙思想是个长期的国际性的发展过程,18世纪末在欧洲产生了重大影响……使人民以新的观念看待国家、政权机构、宗教生活。——《大国崛起》
请回答:(1)材料一中“新的历史条件”指的是什么?启蒙运动时期的人文主义比文艺复兴时期有了怎样的显著发展?
(2)依据材料二,孟德斯鸠、卢梭的思想主张有何不同?两位思想家的政治追求有何共同之处?
3.
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希腊人文主义更体现出一种“重人”的思想,这种“重人”,不同于儒家人文主义所体现的那种日常伦理的实用理性,而是人作为一种宇宙存在物,能对宇宙之物进行一个理性的思考……单一的个体进行理性的思考,认为人可以通过知识的教化而与自然区别开来。
——刘汉芸《“轴心时代”的儒家和希腊人文主义》
材料二 文艺复兴关心的是今世而不是来世,它关注的是非宗教的古典文化而不是基督教神学。大多数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和文学关注的中心都是人,人们不需要专心于超自然的力量,相反,生活的目的是为了发展自身所固有的潜能。同样,文艺复兴时期新创办的寄宿学校培养的不是牧师,而是商人的儿子。全部课程强调古典文学的学习和体育锻炼,其目的是教育学生健康、快乐地生活,做一个合格的市民。一般认为,人文主义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主要思潮和指导思想,是早期资产阶级在反封建、反教会斗争中形成的思想体系。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古希腊人文主义思想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文艺复兴对人文主义思想形成的促进作用。
材料一 希腊人文主义更体现出一种“重人”的思想,这种“重人”,不同于儒家人文主义所体现的那种日常伦理的实用理性,而是人作为一种宇宙存在物,能对宇宙之物进行一个理性的思考……单一的个体进行理性的思考,认为人可以通过知识的教化而与自然区别开来。
——刘汉芸《“轴心时代”的儒家和希腊人文主义》
材料二 文艺复兴关心的是今世而不是来世,它关注的是非宗教的古典文化而不是基督教神学。大多数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和文学关注的中心都是人,人们不需要专心于超自然的力量,相反,生活的目的是为了发展自身所固有的潜能。同样,文艺复兴时期新创办的寄宿学校培养的不是牧师,而是商人的儿子。全部课程强调古典文学的学习和体育锻炼,其目的是教育学生健康、快乐地生活,做一个合格的市民。一般认为,人文主义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主要思潮和指导思想,是早期资产阶级在反封建、反教会斗争中形成的思想体系。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古希腊人文主义思想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文艺复兴对人文主义思想形成的促进作用。
2.单选题- (共12题)
4.
彼特拉克(1304~1374年)的财富观与当时教会“追求财富是有罪的”主张是一致的,而同为人文主义代表的布鲁尼(1370~1444年)却肯定了人对财富追求的正当性。这一财富观的变化反映了
A.人文主义者缺乏统一的观念 |
B.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的发展 |
C.教会的权威开始受到了挑战 |
D.享乐主义社会新风气的形成 |
5.
有学者认为,文艺复兴通过文学、艺术及其他形式对天主教会的腐败现象进行了淋漓尽致的揭露;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则是用神学的理论与话语表达自由、平等的人文主义思想。由此可知,该学者强调
A.两者都摆脱了宗教的束缚 |
B.前者反封建的力度更彻底 |
C.两者斗争的目标大相径庭 |
D.后者有更广泛的社会基础 |
6.
黑格尔在谈到苏格拉底与智者学派的区别时指出,苏格拉底同样提出过“人是尺度”的命题,但做了进一步的规定,在他那里,“人是尺度,是就人是思维的、人给自己提供一个普遍的内容而言的”。据此判断,苏格拉底
A.沉迷于人的主观感受 |
B.强调人的理性与智慧 |
C.确认了人的主体地位 |
D.怀疑普遍真理的存在 |
7.
古希腊史学家修昔底德将军在其历史名著《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不让历史学留有宗教神学和神仙鬼怪的踪迹,他热衷于以人性的政治信仰和政治特点来解释说明人的政治行为和事件进程,并努力挖掘事件的更多起因。由此可见修昔底德的历史意识
A.具有朴素的人文主义精神 |
B.专注于历史原因的多方面探究 |
C.立足于希腊民主政治的基础上 |
D.被束缚在片面的战争观之中 |
8.
18世纪的伏尔泰推崇儒家思想,喜欢宣扬“民贵君轻”。主要因为
A.以民为本思想是东西方共同的宝贵遗产 |
B.启蒙运动需要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武器 |
C.伏尔泰对儒家思想维护君主专制不了解 |
D.儒家思想主张士大夫共治反对君主专制 |
9.
孟德斯鸠认为民主制腐化,就会产生极端平等的精神,导致“多数人的专制”;贵族制腐化,贵族的权力就会变得专横;君主制腐化,会导致“一个人的专制”。其观点的核心是
A.没有完美的政体形式 |
B.强调权力的制约平衡 |
C.提倡社会契约论思想 |
D.主张实行人民的自治 |
10.
马丁·路德认为:人的“原罪”使得人的本性败坏,只有内心信仰虔诚,才能与上帝直接沟通,去恶向善,获得上帝的拯救,外在的一切苦修与事功都达不到这个目的。马丁·路德的这一主张其意义在于()
A.否定了天主教会的作用及其神学权威 |
B.确立了“教随国定”的原则 |
C.打击了罗马天主教会的势力 |
D.维护了德意志各阶层的利益 |
11.
“它在注重重新审视、发现和弘扬古典文学艺术的同时,还以批判、求实的精神,勇敢地向古代权威和基督教神学挑战。”材料中的“它”
A.萌发了西方人文主义精神 |
B.鼓吹人性解放和思想自由 |
C.摧毁了罗马教会神权统治 |
D.设计出资本主义社会蓝图 |
13.
马克思说,启蒙思想家“已经用人的眼光来观察国家,并且从理性和经验中而不是从神学中引申出国家的自然规律。”启蒙思想家的“理性和经验”基于
A.君主的权力与党派的信仰 |
B.自然科学进步和资本主义发展 |
C.民族国家的意志与精神的寄托 |
D.权威的判断与历史的传统 |
14.
东西方先哲的思想,有的倾向哲理思辨,有的倾向实际功利。其中贯穿着讲求实际功利精神的是
①墨家学派的诉求 ②王阳明心学的主旨
③智者学派的主张 ④道家学派的无为
①墨家学派的诉求 ②王阳明心学的主旨
③智者学派的主张 ④道家学派的无为
A.①③ | B.②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15.
亚里士多德说:“慷慨是挥霍与吝啬之间的中庸,庄重是自傲与顺从之间的中庸,谦谨是无耻与羞怯之间的中庸……”下列有关亚里士多德对“中庸之道”的看法不正确的是( )
A.人生哲学是哲学体系的最重要组成部分 |
B.任何事物都有过度、不及和中间三种状态 |
C.任何行为过度与不及都会产生失误 |
D.中庸之道是一种明智的态度和方法 |
3.选择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12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1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