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34题)
30多年前,中国经济还处于崩溃的边缘,全国有2.5亿人尚未解决温饱问题;30多年后,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今天,我们正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我们取得历史性成就和进步,关键在于我们坚持改革创新,并且( )

【小题1】东南亚唯一的内陆国家是( )
A.②所在国 | B.④所在国 | C.①所在国 | D.③所在国 |
A.④所在国 | B.③所在国 | C.①所在国 | D.②所在国 |
A.④所在国 | B.⑤所在国 | C.⑥所在国 | D.①所在国 |
A.以平原为主,河流很少 |
B.山地与高原相间分布 |
C.河湖众多,平原被河湖包围。 |
D.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
A.“五海三洲之地” | B.“十字路口”的位置 |
C.连接东西方的铁路枢纽 | D.无法说清楚 |
从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历史趋势看,至少应当包括两次大的转型与改革:第一次转型与改革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二次转型与改革是从当前到未来的30年左右包括经济体制、社会体制和政治体制在内的全面改革,目标是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发展方式。我国通过改革( )
①能实现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②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生机和活力
③能够消除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④能够使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的发展要求
从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历史趋势看,至少应当包括两次大的转型与改革:第一次转型与改革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二次转型与改革是从当前到未来的30年左右包括经济体制、社会体制和政治体制在内的全面改革,目标是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发展方式。我国通过改革( )
①能实现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②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生机和活力
③能够消除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④能够使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的发展要求
从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历史趋势看,至少应当包括两次大的转型与改革:第一次转型与改革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的经济体制改革,其主题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目标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二次转型与改革是从当前到未来的30年左右,包括经济体制、社会体制和政治体制在内的全面改革,其主题是实现公平与可持续发展,目标是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发展力式。我国通过改革( )
①能实现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②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生机和活力
③能够消除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④能够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要求

【小题1】***主席访问的沙特阿拉伯是我国重要的石油供应国,从沙特阿拉伯运往我国的石油,沿途需经过的海峡是( )
①霍尔木兹海峡 ②直布罗陀海峡 ③黑海海峡 ④马六甲海峡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A.金刚石 | B.铝土 | C.黄金 | D.磷酸盐 |
A.地形呈南北纵列分布,耕地面积广大 |
B.农业实现了专业化生产,五大湖附近是玉米带 |
C.硅谷是兴起最早、规模最大的高新技术产业中心 |
D.世界上最大的资源消耗国和废物排放国 |
A.以白色人种为主、人口稠密、发达国家众多 | B.许多国家进口汽车、食品,出口石油、粮食 |
C.南、北部工业区密集,中部平原农业发达 | D.在内陆国家,旅游业是国民收入的唯一来源 |
2.解答题- (共3题)

(1)图中地跨东、西两半球的国家 (填字母代号),判断依据是 。
(2)A国的工业区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 ;有大面积的亚寒带针叶林分布的国家是 (填字母代号)。
(3)根据图中信息判断,C国的地势特点是 。
(4)请你从三国中任选两国,比较其地理特征的差异。
注意事项:①在表格中必须填出国家名称。
②根据你的爱好,列出两个地理要素进行比较,并填出具体内容。
国家 要素 | | |
| | |
| | |

(1)日本工业发展迅速,为亚洲经济发达国家,其工业生产所需原料、燃料绝大部分依靠进口,成为世界上最大的 进口国,说明该国的经济具有 特征。
(2)日本的工业主要集中在 地带,其集中分布的原因有哪些?可能会产生哪些问题?
(3)日本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有哪些?
(4)日本是一个多火山、地震的国家,其主要原因是 。
(5)如果有一位日本企业家到我国的东南沿海地区投资建厂,你认为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好处是( )
A减少日本的污染状况,将污染转移
B廉价使用当地的资源、能源
C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
D解决我国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E产品可以在本地销售,降低了成本
F可以有大量的外汇收入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34道)
解答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13
9星难题: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