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彭水一中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42213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8/4/12

1.选择题(共5题)

1.
下列选项中注音全对的一项(   )
A.行辈(hánɡ) 欺侮(wū) 桕树(jiù) 归省(shěnɡ)
B.斡旋(wò) 闭塞(sè) 嘱咐(zhǔ) 家眷(juàn)
C.晦暗(huǐ) 怠慢(dài) 脑畔(bàn)    糜子(méi)
D.撺掇(chuān)    亢奋(kànɡ) 凫水(fú) 眼眶(kuānɡ)
2.
下列选项中书写全对的一项是(   )
A.屹立   思幕   渺远    嘎然而止
B.羁跘   震憾   瞳仁    叹为观止
C.褪色   燎原   怅惘    秩秩斯干
D.偏辟   潺潺   幽悄    大切大悟
3.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回到家乡,我欣喜的发现昔日的土路已经被宽阔的马路代替,鳞次栉比的汽车川流不息。
B.电视剧《那年花开月正圆》情节扑朔迷离,人物形象血肉丰满,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
C.小明同学站起来说:“郭老师刚才那番话抛砖引玉,下面我来说说我的想法。”
D.李明兴冲冲地跑回教室向同学们报告:“这次物理考试,大家的成绩都很好,不及格的只是凤毛麟角。”
4.
下列句子组成一段话,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陆上丝绸之路,西汉起自古都长安(今西安),东汉起自古都洛阳,丝绸是最具体代表性的货物。
②除此之外,还有北向蒙古高原,再西行天山北麓进入中亚的“草原丝绸之路”等。
③丝绸之路从运输方式上,主要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
④明代郑和远航的成功,标志着海上丝绸之路发展到极盛的时期。
⑤丝绸之路是起始于古代中国,链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古代商业贸易路线。
A.③①④②⑤B.⑤③④①②C.③④①②⑤D.⑤③①④②
5.
下列选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社戏》选自鲁迅的小说集《呐喊》,鲁迅是我国现代伟大的革命家、文学家、思想家。
B.《关雎》和《蒹葭》都选自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诗经》中共有诗歌305篇,故又称“诗三百”。
C.《小石潭记》选自《柳河东集》,作者是宋代的文学家柳宗元,世称“柳河东”,“唐宋八大家”之一。
D.《灯笼》选自《吴伯箫散文选》,作者是吴伯箫,山东莱芜人,散文家、教育家。

2.文言文阅读(共1题)

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桃花源记
陶渊明
①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关,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②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③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成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④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⑤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渔人甚异之(_________) (2)便要还家(_________)
(3)处处志之(_________) (4)后遂无问津者(_________)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围绕这一线索,作者写了哪几件事?
【小题4】陶渊明生活在政治黑暗、战乱频繁、民不聊生的时代。他笔下的“桃花源”其实并不存在。那么,陶渊明描写这一世外桃源有什么用意?

3.现代文阅读(共2题)

7.

像花生一样活着

①乡下老家种植着大面积的花生,父亲则是种植花生的大户。很多人慕名向他请教,父亲笑眯眯地点起一支烟,说:“花生啊,好活……”声音拉得倍儿长,像讲自己的孩子一样骄傲。

②好活?!还真是如此。似乎从有记忆开始,秋田里就是一望无际的花生。这一种就是几十年,从来没有让人失望过。

③印象里,每年在麦子将要熟的时候,父亲就开始种花生了。一个三角撑子,一把铲子,就是全部工具。不几天,小种子已在土里发了芽。等到麦子收割完,青青的小苗已摇曳满地了。看着它们,我们瞪大了好奇的眼睛,宝贝得不得了。父亲开着农用车一趟一趟拉麦子麦秆,车轮碾在花生苗上,花生苗扁下去,流出了青色的汁液。我们心疼得直哭,父亲却哈哈大笑,说:“没事的,它们结实着呢!”

④果然,一段时间后,再见到它们,都好好的,青色的叶间还缀满了小黄花。父亲告诉我们,别小瞧这不起眼的小花,一朵花就是一颗白白胖胖的花生。他又给我们讲花生地上开花地下结果的特性。我们听得有趣,情不自禁地数起了那些小小的花,一朵,两朵,三朵……心里溢满了欢喜。

⑤花生的生命力之强简直让你不敢相信。有一年,麦收过后,邻家图省事,就把田里的麦茬点燃了。谁知火势借着风力殃及到我家的地,一地青青,几个小时后,变成了一片黑乎乎的天地。(A)对花生一向自信的父亲脸色煞白,猛地坐在地头,喃喃地说:“完了!这下花生肯定活不了了……”第二天,父亲就去街上重新买了花生种子。没想到,夜里一场雨后,黑乎乎的田里又冒出了绿绿的嫩芽。

⑥花生 特别易于管理。一遍除草剂,就任其自由生长 了。长长的夏天,容易干旱,花生可不怕。(B)当玉米、棉花耷拉着焦渴的叶片时,花生依然擎着黄色的花蕊,绽成属于自己的一道风景。秋天收获的时候,又会碰上连绵的风雨天,那又有什么关系呢,果实长在下,雨水反而滋润了它。

⑦犹记得刚毕业那会儿,我没有经验,只在一个小公司里做着一份打杂的工作,时常心灰意懒。秋忙时节,正赶上放假,我便回去帮父亲收花生。父亲见我闷闷不乐,问缘由,我一股脑儿道出了心中的烦恼和困惑。父亲听了,一边拔花生,一边和我聊起了小时候学过的课文――许地山的《落花生》。他借用许父的话,说:“花生不像好看的苹果、桃子、石榴,把它们的果实悬在枝上,鲜红嫩绿的颜色,令人一望而生发羡慕之心。它只把果子埋在地下,等到成熟,人们才把它挖出来。你看,花生就是这样低调,把自己置于泥土中,一点一点壮大自己,结出珍贵果实。”

⑧我也学着父亲的样子,拔出一株花生,抖抖土。白花花的花生,太阳下,晃人的眼,那一刻,我心里豁然开朗。

⑨花生是一种怎样的植物呢?像贫苦人家的孩子,容易养,给口吃的,便虎蹿着往上长。它不挑三拣四,安于自己的环境,不抱怨,不气馁,不喧哗,本本分分,安安然然。不管生活赐予的是灿烂阳光,还是一地风雨,它都顽强地活出自己的样子。风光是你们的,热闹是你们的,它只把自己藏在朴实的泥土下,悄悄地成长。

【小题1】将表格填写完整。
段落
主要事件
③④
a

花生被大火烧过,夜里一场雨后又冒出绿绿的嫩芽。
⑦⑧
b
 
【小题2】第④段中,“我们心里溢满了欢喜”的原因是什么?
【小题3】结合语境,任选一句赏析。
(A)对花生一向自信的父亲脸色煞白,猛地坐在地头,喃喃地说:“完了!这下花生肯定活不了了……”(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
(B)当玉米、棉花耷拉着焦渴的叶片时,花生依然擎着黄色的花蕊,绽成属于自己的一道风景。(请从动词选用的角度赏析)
【小题4】文中的父亲是个怎样的人?请根据选文内容分析。
【小题5】联系实际,谈谈你从结尾画线句子中得到的启示。
8.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冬眠的奥秘
张劲硕
①严寒的冬天,我们总是向往着在被窝里长眠一冬——能像狗熊和青蛙那样冬眠就好了。然而我们大都不知道:那些冬眠的动物们,掌握着我们人类尚不知晓的惊天奥秘。
②冬眠是动物应对恶劣环境的一种策略,科学上叫“蛰伏”。有人会问,冬天里睡得多、睡得久,不就是冬眠吗?它们还真不是一回事儿,只是二者的区别不太容易看出来。拿鱼来说,有几类鱼是会冬眠的,包括我们熟悉的鲤鱼、乌鳢,还有海里的鳗鲡。每当冬天来临,它们就把自己调到冬眠档:不吃、不喝、不游动。这看似与正常档的睡觉并无二致,但请注意它们的鳃!鱼类靠鳃呼吸,平时就算身体静止不动,鳃也会轻轻开合扇动。而进入冬眠的鱼,鳃也几乎不动,完全处于麻痹状态。除了呼吸,冬眠动物的体温、心跳等生命指征也都降到极低的水平,新陈代谢速率变得非常缓慢,与休克和死亡标准只差那么一点点——这就是冬眠与睡觉的本质区别。
③冬眠的意义在于,尽量减少身体内外的生命活动,将能量消耗降到最低,以挨过环境严酷的时间段。动物冬眠时,能把生命的时钟调得极慢。比如生活在北美洲的普通箱龟,冬眠时心脏5~10分钟才跳1次,实在让人惊叹。更夸张的是,它们几乎完全不呼吸,只靠皮肤吸入少许氧气!
④科学家还发现,冬眠不是“习惯养成”的问题,而是遗传基因决定的“天赋”。这种“天赋”还与寿命的长短有联系。一般来讲,哺乳动物的寿命与体型相关,体型小的新陈代谢快,寿命短;体型大的新陈代谢慢,寿命长。比如大象就活80年,兔子七八岁就算高寿。而蝙蝠打破了这个规律——冬眠的菊头蝠和同体型的、不冬眠的老鼠相比,前者可以活到30多岁,后者却只有3、4岁。如果在同一物种中比较,如蝙蝠或者棕熊,依然是冬眠的寿命要长很多。
⑤冬眠是当下的热门研究领域。如果人类能像动物们一样冬眠,收获的就绝不仅仅是睡大觉的幸福感,也许还能长生不老。虽然对蝙蝠和棕熊等冬眠动物的研究能确定冬眠基因与长寿有关。但这些动物毕竟与我们人类相差太远。不过,在2004年,有个轰动科学界的发现:居然有一种猴子能冬眠!而人类跟猴子同属灵长类动物,基因相似性很高。如果猴子能冬眠,这意味着我们人类也有可能做到。到那时,我们的寿命说不定可以达到800岁!
(选自《博物》总第146期,有删减)
【小题1】第①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小题2】阅读第②段,指出冬眠动物与睡觉的本质区别。
【小题3】第③段加点词语“几乎”能否删去,为什么?
更夸张的是,它们几乎完全不呼吸,只靠皮肤吸入少许氧气!
【小题4】第④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几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小题5】作者说“我们的寿命说不定可以达到800岁”,其推测依据有哪些?请结合④⑤两段简要概括。

4.语言表达(共2题)

9.
综合运用
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5字)
我们要将“一带一路”建成开放之路。对于一个国家而言,开放如同破茧成蝶,虽会经历一时阵痛,但将换来新生。“一带一路”建设要以开放为导向,解决经济增长和平衡问题。我们要将“一带一路”建成创新之路,创新是推动发展的重要力量。“一带一路”建设本身就是一个创举,搞好“一带一路”建设也要向创新要动力。我们要将“一带一路”建设成文明之路,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推动各国相互理解、想相互尊重、相互信任。
10.
根据语境,从备选词语中选择一个词,仿照画线句写出恰当的内容。
汉字是维系华夏文明的载体。字与字的组合,词与词的搭配,穿越千年风尘,凝聚民族文化,构筑我们的现象之桥,丰盈我们的情感之海:看到“羌笛”,耳畔仿佛传来一曲哀怨的笛声,心中涌起一种戍边难归的惆怅
备选词语:月 酒 孤雁 烽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综合性学习(共1题)

11.
综合性学习
2017年11月29日,阔别五年的湖南省博物馆将正式对公众重新开放,学校特组织了“走进身边的文化遗产——湖南省博物馆”语文实践活动。请你根据要求完成以下任务。
(1)请为本次主题活动拟一则宣传标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央视《国家宝藏》栏目近期播出的湖南省博物馆专场,从十八万余件馆藏中甄选出三件独具特色的国之重器,为我们展示浩渺的湖湘文化。请根据文物简介,补全标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湖湘制造:长沙窑青釉褐彩诗文执壶
简介:酒具。壶口外翻,粗颈短流,背部装有一执手。瓜棱形腹,平底。以褐彩在流下腹部题写诗歌一首:“春水春池满,春时春草生。”以诗文作为装饰,是湖南长沙窑瓷器的一大特征。铜官窑是世界釉下多彩瓷的制造地,也是唐朝最大的文化产业,开辟了举世闻名的海上陶瓷之路。
②____________:辛追墓T形帛画
简介:这幅帛画用单层的细绢作底,绢底呈棕色,T形,分为上、中、下三个部分,分别展示了天上、人间、地下三个主题。其图案内容描绘了墓主人灵魂通向天国的过程,构图完美浪漫、色彩鲜艳和谐,充满神秘的幻想。帛画历经两千年,仍保存完整、色彩鲜艳如初,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上古血脉:皿方罍
简介:罍(léi)是流行于我国商代晚期至春秋中期礼器中的大型盛酒器。皿方罍器盖和器身分别铸有“皿而全作父己尊彝”、“皿作父己尊彝”铭文。整器集立雕、浮雕、线雕于一身,是迄今所见最高大的方形罍,号称“方罍之王”,是难得一见的中华血脉。
(3)为了让更多的中学生了解和走进新湘博,请你写出两条具体可行的建议。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作文(共1题)

12.
以下两题选做一题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字数不少于 600字;④凡涉及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A、B、C等英文大写字母代替;⑥不能抄袭。(1)毛毛虫问蝴蝶:“怎么才能成为一只蝴蝶?”“首先要有飞行的渴望,其次要敢于冲破束缚你的安全而温暖的茧。”“那不是死亡吗?”“表面上是死亡,实际上是新生。”有些时候我们不是因为难就不敢做,而是不敢做才变得难了。这就是勇气。
请以“ (勇气、自信、坚强……)让我走出困境”为题写一篇文章。
(2)阅读下面的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章鱼面临敌人攻击咬住不放时,它会向敌人喷墨、变色,仍然无效时,它会不假思索地收缩肌肉,切断其中的触角逃亡而去。海豹原来群居在海岛上,栖息于岩石,但潮水来了,无立足之地,由陆居变为水居,全身做了调适与演化,它不但学会了游泳,还精于潜水。金鱼在宽广的池中不知道有多逍遥,但屈身鱼盆或者鱼缸后,由于转身不便,它会自动瘦身,鳍也变小了……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5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2道)

    语言表达:(2道)

    综合性学习:(1道)

    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4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