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师大附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文)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21897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8/2/7

1.材料分析题(共3题)

1.
中国的思想文化源远流长,蓄积深厚。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思想体系的主轴,对中国社会的政治、文化各方面影响深远。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及今上(汉武帝)即位,赵绾、王藏之属明儒学,而上亦向之,于是招方正贤良文学之士。自是之后,言《诗》于鲁则申培公,于齐则辕固生,于燕则韩太傅;言《春秋》于齐自胡毋生,于赵自济南伏生;言《礼》则鲁高堂生;言《易》自菑川田生;言《春秋》于齐自胡毋生,于赵则董仲舒。及窦太后崩,武安侯田蚡为丞相,绌黄老、刑名百家之言,延文学儒者数百人,而公孙弘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封以平津侯。天下之学士靡然向风矣。
——司马迁《史记•儒林列传》
材料二  理学是中国古代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其影响至深至巨。理学家将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进而以天理遏制人欲,约束带有自我色彩、个人色彩的情感欲求。……应该看到,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也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
——张岱年、方立克《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三  有一道学,高屐大履,长袖阔带,纲常之冠,人伦之衣,拾纸墨之一二,窃唇吻之三四,自谓真仲尼之徒焉。时遇刘谐。刘谐者,聪明士,见而哂曰:“是未知我仲尼兄也。”其人勃然作色而起曰:“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子何人者,敢呼仲尼而兄之?”刘谐曰:“怪得羲皇以上圣人尽日燃纸烛而行也?(纸烛:灯笼)”其人默默而止。然安知其言之至哉!李生(李贽自称)闻而善,曰:“斯言也,简而当,约而有余,可以破疑网而昭中天矣。”其言如此,其人可知也。盖虽出于一时调笑之语,然其至者百世不能易。
——李贽《焚书》卷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汉武帝的用人政策。(1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政策带来了什么影响?(2分)
(2)宋明理学家是如何深化传统儒学,使之成为“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的?(2分)依据材料二说明宋明理学“影响至深至巨”的表现。(2分)
(3)材料三反映了李贽怎样的思想观点?(1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思想产生的原因。(3分)
(4)儒家思想为封建统治阶级提供了整套治理国家和社会的理论思想体系,并保持了长久的生命力。结合上述材料,探究其主要原因。(2分)
2.
阅读材料:
近代东方曾有一些人鼠目寸光,只看到科学革命的“形而下”(指具体的事物)的意义……其实科学革命显然还有“形而上”(指思维活动)的一面,就是说它凸显了理性的价值……以科学的精神来重塑人类的整个生活方式。人文主义演变的轨迹与科技进步的过程之间存在着某种交叉互动、共同发展的关系。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评价马克垚关于西方人文主义与科技关系的观点。
3.
在人类文明进程中,思想文化不断发展演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代世界的三个相隔很远的地区,在大约同一时候都开展着高度的哲学活动。当希腊人正在探讨物质世界的性质、印度思想家正在思考灵魂和神的关系时,中国的圣人正试图去发现人类社会和贤明政治的根本原则。  
——伯恩斯《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这种氛围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十八世纪占支配地位的观念:科学方法是研究社会活动和自然现象的惟一可行的方法。由于具有自然属性的世界正在被人认识,因此启蒙思想家认为具有社会属性的世界很快也可以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这已成为一种共识。  
——[美]罗伯特·E·勒纳《西方文明史》
材料三  中国近代人文思想是在西方现代文化传入的基础上,经过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碰撞与互动……作用下产生的。但这种人文思想更多地反映了中国新生资产阶级力图改造社会的良好愿望。……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在对中西文化矛盾冲突的比较鉴别中、逐渐发展出具有西方文化特色的人文思想。  
——文池《思想的灵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希腊人“探讨物质世界的性质”时的精神核心。孔子提出了哪些“人类社会和贤明政治的根本原则”?希腊和中国的哲学活动有何相通的地方?
(2)据材料二,分析启蒙运动的起因。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从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时期“理性”思想的变化。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国近代人文思想形成的历史条件和特点。

2.单选题(共28题)

4.
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深圳的重要经验就是敢闯。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当时为继续走“好路”采取的措施是
A.加快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
B.开始推进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5.
董仲舒提出“立太学以教于国,设庠序(地方学校)以化于邑,渐民以仁,摩民以谊,节民以礼”的改革措施,以此达到移风易俗的目的。这体现了董仲舒
A.将儒学思想发展为主流思想B.认为改革受不良风气阻碍
C.主张民众一律平等接受教育D.强调学校传播儒学的作用
6.
1950年7月,***指示:文字改革应首先办“简体字”,不能脱离实际,割断历史。当时简化汉字的出发点可能是:
A.有利于扫盲,普及文化B.有利于对传统文化的全面清算
C.有利于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D.有利于双百方针的贯彻
7.
“在古代……西方人敢于展示自己,既敢于展示自己的思想,又敢于展示自己的裸体。中国就知道穿衣服,给思想穿衣服。穿衣服总比脱衣服容易。西方鞭挞自己的黑暗,所以得到了光明。它的思想在驰骋。我们歌颂自己的光明,结果带来千年的黑暗。”假如你同意上述观点,在思想方面的依据是
A.人文主义;民贵君轻B.因信称义;天人感应
C.人文主义;存天理,灭人欲D.因信称义;致良知
8.
关于启蒙与现代化的关系,西方与中国适成倒置:在欧洲,是由启蒙而现代化;在中国,则是为现代化而启蒙,欧洲由启蒙而现代化是一个水到渠成的文化和社会转型过程,中国启蒙运动则是救亡的现代化运动的步骤。据此可知,导致上述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中西方政治制度不同B.中西方传统文化不同
C.启蒙及现代化的原动力不同D.资本主义发展程度差异明显
9.
“‘宗教改革’一词像‘文艺复兴’一词一样容易使人产生误解……表面上看,宗教改革可以理解为对教会某些弊病的反应……这些弊病很容易激怒人们,但它们只是新教徒进行宗教改革的借口,而不是根源。”下列表述与材料主题意思相符的是
A.宗教改革一词没有准确地揭示运动实质
B.宗教改革是采取宗教异端的形式进行的
C.宗教改革是因为教会出售赎罪券而引发
D.宗教改革没有对天主教进行彻底的改革
10.
启蒙思想家卢梭在他的著作《爱弥尔》中表达了自然主义的教育观点,主张孩子的情感教育先于理性教育,主张教育要顺乎天性,让人的本性避免受社会偏见和恶习的影响而得到自然的发展。这表明卢梭
A.強调思想意识对人发展的影响
B.认为可以凭理性完整地了解世界
C.反对理性,强调感性
D.强调理性的同时关注感性
11.
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和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都体现了艺术内容世俗化的倾向,共同原因在于
A.城市经济的发展
B.社会思潮的变化
C.社会上层的倡导
D.传统文化的影响
12.
“较为保守的人士徒劳无益地抱怨说,没有什么是神圣的了,上帝自己也受到审查了,《圣经》被要求在理性的法庭上提交自己的证明材料。”直接导致这种质疑一切局面出现的人物可能是
A.古希腊时期的智者学派B.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
C.雅典奴隶制民主时期的政治家D.启蒙运动时期的启蒙思想家
13.
明末清初,中国文化第一次遇到一种高势能的异质文化的挑战,这就是传教士输入的西学。此时的“西学”,主要是
A.文艺复兴时期的自然科学成就
B.资本主义代议制文献
C.启蒙运动中的主权在民思想
D.欧洲古典主义音乐
14.
18世纪中叶,普鲁士国王弗里德里希二世在大力加强专制统治的同时,改进司法制度,放松新闻检查,禁止驱逐农民。这反映他受到了哪位思想家的影响?
A.伏尔泰B.杰弗逊C.圣西门D.卢梭
15.
“理性化”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下列中外思想家的观点能促进人类理性化的有:
①荀子—“制天命而用之”
②康德—“人非他人的工具”
③普罗塔戈哥拉—“人是万物的尺度”
④董仲舒—“灾者,天之谴也,异者,天之威也”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16.
普罗泰格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彼特拉克主张“以人学对抗神学”,康德强调“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由此可见
A.民主法制是人类的共同诉求
B.社会中功利主义色彩较浓厚
C.人们逐步摆脱了宗教的束缚
D.人们对人性解放的不懈追求
17.
古代中华儿女曾经创造出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西欧有一名谚:“中国人的头,阿拉伯的口,法兰西人的手。”结合古代科技史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中国人利用自己的智慧创造了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
B.阿拉伯人在东西文化交流中起了桥梁作用
C.欧洲人善于使用但不会创造技术
D.欧洲人吸收和借鉴中国科技成就,并将之用于生产与社会实践
18.
中国古代天文机构是政府的重要部门。从事天文观测的人员都是朝廷命官,甚至有人担任高官并拥有特殊政治地位,民间私藏和研究天文书籍被严厉禁止。对此现象认识正确的是
A.造成古代天文学长期落后B.天文知识有利于农业发展
C.私人无法对天文作出贡献D.源于强化皇权统治的需要
19.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曾经说:“在过去的时间里,科学之手对于人类朴实的自恋有过两次重大的打击。第一次是认识到我们的地球并不是宇宙的中心,而是大的难以想象的世界体系中的尘埃……”据此判断,以下各项最有可能属于“第二次重大打击”的是
A.哥白尼提出“日心说’B.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
C.达尔文提出“生物进化论”D.伽利略发现“自由落体运动定律”
20.
诗人徐志摩(1896-1931)说:“在24岁以前,我对于诗的兴味,远不如我对于相对论或民约论(社会契约论)的兴味。”这段经历可以作为个案反映
A.当时“文学革命”的影响还不大
B.新青年追求“德先生”和“赛先生”
C.当时的青年知识分子并不重理轻文
D.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有一定的片面性
21.
《新青年》创刊时即大力提倡民主与科学,但其后十余年间所发表的专门论述民主与科学的文章并不多,尽管如此,“民主”与“科学”仍然被认为是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口号,这主要因为民主与科学是
A.西方兴起的历史经验B.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
C.改造中国的迫切要求D.倡导文学革命的需要
22.
《齐如山回忆录》中载,“大家以为学了洋文,便是降了外国。……招学生太费事,于是由八旗官学中挑选,虽然是奉官调学生,但有人情可托的学生谁也不会去,所挑选者,大多数都是没有人情,或笨而不用功的学生。……这些学生入同文馆之后,……许多人便同他们断绝了亲戚关系。”材料说明京师同文馆招生困难的根本原因是
A.社会观念的落后B.顽固势力的反对
C.洋文学科的增设D.大家子弟的谨慎
23.
梁启超说“黄宗羲……在过去二百年间,大家熟视无睹”,但近代以后,却被誉为“中国的卢梭”,是“过去民主思想的伟大代表”。导致黄宗羲思想不同境遇的最主要原因是
A.他的思想主张脱离时代要求
B.近代兴起向西方学习的潮流
C.反君主政体成为国人的共识
D.救亡图存成为近代思想主题
24.
近代中国的时势不可能给民主观念人物提供培育某种观念所需要的足够时间与理想的心境。他们必须与时间赛跑,他们的铁肩不仅要担道义,更要担救亡。从民主观念流变的角度看,风向标式的人物至少有:王韬、梁启超、孙中山、李大钊、胡适、***等。由此可见近代中国民主思想
A.引入的国家来源相对单一
B.受国内经济发展水平影响较大
C.具有强烈的爱国色彩
D.大都与中国国情相符
25.
陈旭麓认为:“近代百年第一次民族反思是由中日甲午战争引发的。”这次“反思”使先进人士认识到必须
A.唤醒民众进行反侵略斗争
B.彻底批判儒家传统思想
C.学习西方的政治文明
D.进行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
26.
严复译著的《天演论》被誉为“中国西学第一”。以今日之见
A.该书解释人类社会发展的理论并不科学,但警醒国人的作用巨大
B.该书正确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在中国思想界起了振聋戋发醒作用
C.该书的理论是中国近代革命派的重要思想武器
D.该书是中国近代第一本介绍西学的著作
27.
1921年6月,孙中山说:“因中国积弱,主权丧失已久,宜先求富强,使世界各强国皆不敢轻视中国,贱待汉族。实行积极的民族主义,不惜用革命的手段反对外侮。”这说明孙中山
A.意识到民生主义比民族主义更为重要
B.首倡以革命的手段实现民族主义
C.认为发展民生有助于实现民族独立
D.吸收了中共革命纲领的合理成分
28.
延安13年与改革开放30年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两个扭转乾坤的“黄金时代”。这两个时代的共同标志是:拓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局面。主要表现分别是
A.确定“和平”“民主”方针、确立“依法治国”方略
B.实行全面抗战路线、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形成
D.***思想成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
29.
1924年1月,孙中山在解释新三民主义时说:“本党既服从民生主义,则所谓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与集体主义,均包括其中。”这说明新三民主义中的“民生主义”
A.主张实现社会公有制
B.致力谋求实现社会公平
C.与社会主义本质相同
D.推动了土地革命的进行
30.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曾把文艺复兴和地理大发现称为近代“黎明之曙光”,而把宗教改革称为“黎明之曙光以后继起的光照万物的太阳”。黑格尔之所以这样评价宗教改革是因为这场运动
A.创立了新的宗教派别
B.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了精神动力
C.提出了新的宗教观点
D.使社会各阶层破除了宗教迷信
31.
日本国会议员冈田春夫说:“***和列宁一样,改变了世界的历史,而且正在创造着世界历史,是20世纪最伟大的人物。”这句话说明***
A.第一个将社会主义由理想变为现实
B.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方向
C.找到一个建设中国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
D.彻底改变了20世纪的世界政治格局

3.选择题(共6题)

32.

如图中,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是(    )

33.

如图中,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是(    )

34.

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在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卫星距地面的高度是地球半径的15倍,即h=15R,试计算此卫星的线速度大小。已知地球半径=6400km,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g=10m/s2

35.~I really hate to go to such a noisy place.
36.下列哪项不属于细胞膜的功能(    )
37.下列哪项不属于细胞膜的功能(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28道)

    选择题:(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5

    7星难题:0

    8星难题:10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