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灌云县沂北中学2017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测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421627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7/6/3

1.综合题(共2题)

1.
美日之间关系微妙的变化影响着世界的和平和安宁。
材料一:1922年,某条约规定:“为使中国之门户开放,或各国商务实业之机会均等之原则更为有效起见,缔约各国,除中国外,协定不得谋取或赞助其本国人民谋取……一般优越权利。”
(1)该条约的名称是?是在哪一次会议上通过的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该条约的主要 内容(抄袭原文不得分)。
材料二:“……我要求国会宣布,自1941年12月7日星期日日本对我们无端进行卑鄙的进攻,美国同日本帝国主义之间已处于战争状态。”
——罗斯福“国耻日”演说
(2)“日本对我们无端进行卑鄙的进攻”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该事件标志着什么战争爆发?也意味着二战进程发展到怎样的阶段?
材料三:50年代以后,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相继爆发,日本成为美国军事物资的主要供应地,到1951年对日援助和贷款已达23.9亿美元,从而促进了战后日本经济的振兴。
——北师大版九下教材
(3)“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是二战后美国在亚洲推行热战政策的体现,那它在欧洲主要推行什么政策?该政策在政治、经济、军事上有哪些表现?从材料中分析战后日本经济得以发展的最主要外因是什么?
(4)从上述三则材料中可以看出美日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
国际局势风云变幻,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依然存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代表在和会上要求收回大战期间被日本侵占的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和会竟不顾中国的反对和抗议,决定把德国在山东的一切非法权益移交给日本,这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无比愤怒。     
﹣﹣岳麓版(九下)历史教科书
(1)材料一中“和会”指的是哪次国际会议?材料一是哪一条约内容的体现?“这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无比愤怒”引发的爱国运动是什么?
材料二:
我不知道你们的国家是否会从慕尼黑作出的决定中得到好处,但肯定无疑的是,我们不会是最后一个受害者。在我们之后,其他人也将遭遇同样的命运——捷克外长
 

资料A
资料B—英法德意留影照片
  资料C斯大林、罗斯福和丘吉尔在雅尔塔会议上    
 
(2)材料二中资料A和资料B 体现了哪一次国际会议?“你们的国家”主要指哪些国家?在我们之后的下一个受害者是哪一个国家?
(3)材料二中资料C对德国是如何处置的?雅尔塔会议奠定了战后世界格局的基础,二战后形成什么样的世界格局?
材料四:近日,美防长卡特表示,美国将在韩国部署萨德反导系统,以应对朝鲜导弹威胁,同时他还表示此举和中国无关。但是2000公里的探测距离将对中国东部军事部署产生影响,严重威胁国家安全……  
——《今日关注》
(4)材料四中美韩部署“萨德反导系统”,其实质是美国长期推行什么政策的体现?鉴于此,你认为我国应做好哪些准备?

2.选择题(共13题)

3.
“从1920年到1929年,美国工人每小时的工资只上升了2成,而工厂中工人的生产率却猛增了65%。同时,农民的实际收入也在减少。”这一现象带来了的直接后果是(   )
A.生产率的提高造成大量失业B.美国运用广泛的行政权
C.爆发了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D.罗斯福当选为美国总统
4.
下图为罗斯福新政时实行的一项措施,该措施起到了 (   )
A.恢复银行信用B.减少农业生产损失
C.加强政府对工业生产的调控  D提供就业机会
5.
20世纪60年代,法国总统戴高乐说:“首先必须要有个欧洲啊!现在对美国来说是很适意的……”这表明戴高乐意识到     (   )
A.必须消除欧洲各国之间的矛盾B.必须抗衡美国,提高欧洲地位
C.必须确立法国在欧洲的领导地位D.必须启动欧洲经济一体化进程
6.
一位英国学者回忆道:“从德国电台中我起先只听到欢呼胜利的大喊大叫和恶毒的咒骂。希特勒相信宣传的力量,战争头两年里的成功超出了最大胆的期望。”德国在战争头两年之所以能如此成功,主要是因为 (   )
A. 希特勒的宣传所产生的巨大力量B.德国狂热的民族主义所产生的力量
7.
丘吉尔说:“入侵俄国,只不过是入侵不列颠岛的前奏。……因此俄国面临的危险就是我们和美国面临的危险。”从中可以看出,英美等国同苏联结成同盟关系的主要原因是( )
A.苏德战场是欧洲的主战场B.珍珠港事件的促成
C.他们之间的矛盾已经消除D.法西斯是他们的共同敌人
8.
20世纪50年代,美国、西欧经济迅速发展的共同原因是 (    )
A.利用外来的经济援助B.采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
C.成立欧洲共同体D.推行非军事化政策
9.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空前浩劫。下列是与“二战”有关的重大历史事件,它们的先后顺序应是    (   )
①斯大林格勒战役  ②雅尔塔会议   ③诺曼底登陆   ④攻克柏林战役
A.①②③④B.②③①④C.②①④③D.①③②④
10.
学习历史,必须分清哪些是史实,哪些是观点。下列表述中,属于“观点”的是(  )
A.1917年11月,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
B.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
C.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次世界范围的反法西斯的正义战争
D.中、苏、美、英等26国签署《联合国家宣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
11.
到欧盟各国,你可以看到(    )
①大多数成员国使用单一的货币 ②成员国内部人员自由流动
③成员国之间的矛盾已完全消除 ④成员国内部货物自由流通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12.
如下图,二战后美日欧经济实力对比发生了重大变化。对此变化,下列表述准确的是( )

①从美国一枝独秀到美日欧三足鼎立 ②美国丧失了世界一流经济强国地位 (   )
③欧共体的建立促使了欧洲的崛起   ④日本上升为第二经济强国
A.①②③B.①②③
C.②③④D.①③④
13.

一定条件下存在反应:CO(g)+H2O(g)⇌CO2(g)+H2(g),△H<0.现有三个相同的2L恒容绝热(与外界没有热量交换) 密闭容器I、II、III:

在I中充入1mol CO和1mol H2O,在II中充入1mol CO2 和1mol H2,在III中充入2mol CO 和2mol H2O,700℃条件下开始反应,达到平衡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14.

一定条件下存在反应:CO(g)+H2O(g)⇌CO2(g)+H2(g),△H<0.现有三个相同的2L恒容绝热(与外界没有热量交换) 密闭容器I、II、III:

在I中充入1mol CO和1mol H2O,在II中充入1mol CO2 和1mol H2,在III中充入2mol CO 和2mol H2O,700℃条件下开始反应,达到平衡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15.

一定条件下存在反应:CO(g)+H2O(g)⇌CO2(g)+H2(g),△H<0.现有三个相同的2L恒容绝热(与外界没有热量交换) 密闭容器I、II、III:

在I中充入1mol CO和1mol H2O,在II中充入1mol CO2 和1mol H2,在III中充入2mol CO 和2mol H2O,700℃条件下开始反应,达到平衡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选择题:(1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