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30 年代的大萧条破坏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国际财政和商业网。随着国际合作中止,政府转向求助于它们自己的资源和成熟的经济民族主义。通过征收关税,制定进口限额等措施政治家们希望使经济实现某种程度的自给自足,但在全球互相依赖的时代,这一目标实际上是无法实现的,经济 民族主义不可避 免地取得了相反的结 果。
——杰里·本特利等著《新全球史》
材料二20 世纪20-30 年代苏联大事年表
——据《苏联经济史》、《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史》摘编
材料三 到上个世纪30年代,国民政府开始推行苏式计划经济体制,成立资源委员会……以有效利用资源,做好战争准备,同时注意改善人民生活。……还通过独资和与中央及地方单位及私人合办等方式,大力兴办厂矿。这与苏俄以及斯大林时期的通行做法是一样的。这些合资公营企业多采用股东董事会制度……而雇佣制、按时计工制的现代企业制度性质比较明显,工人人身自由。
——摘编自骆晓会《国民政府移植苏联经济模式的试验》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30 年代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民族主义的具体表现。并结合有关史实说明“经济民族主义不可避免地取得了相反的结果”。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20 世纪20——30 年代的经济危机为苏联工业化的开展创造了哪些有利条件?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国民政府推行苏式计划经济体制的原因。
材料一 30 年代的大萧条破坏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国际财政和商业网。随着国际合作中止,政府转向求助于它们自己的资源和成熟的经济民族主义。通过征收关税,制定进口限额等措施政治家们希望使经济实现某种程度的自给自足,但在全球互相依赖的时代,这一目标实际上是无法实现的,经济 民族主义不可避 免地取得了相反的结 果。
——杰里·本特利等著《新全球史》
材料二20 世纪20-30 年代苏联大事年表
年份 | 事件 |
1929年 | 苏联最高国民经济委员会专门设立外国咨询局,负责引导引进技术工作; 10月签订70 个外国技术援助协议 |
1930年 | 联共(布)十六大通过:“进一步推广……聘请外国工程师、技师和熟练工人的做法”的决议 |
1931年 | 全世界机器出口的1/3销往苏联 |
1932年 | 全世界机器出口的1/2销往苏联:在苏工作外国专家近2000人,技术人员10000多人;共派遣2000 多人次出国考察、学习,购买外国技术书刊 |
1933年 | 苏联和美国正式建交苏联向西方国家贷款总额高达14 亿卢币;与外国签订“技术援助协议”124 个 |
1934年 | 苏联加入国际联盟 |
1935年 | 苏联与法国建交,出现与资本主义国家建交高潮 |
——据《苏联经济史》、《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史》摘编
材料三 到上个世纪30年代,国民政府开始推行苏式计划经济体制,成立资源委员会……以有效利用资源,做好战争准备,同时注意改善人民生活。……还通过独资和与中央及地方单位及私人合办等方式,大力兴办厂矿。这与苏俄以及斯大林时期的通行做法是一样的。这些合资公营企业多采用股东董事会制度……而雇佣制、按时计工制的现代企业制度性质比较明显,工人人身自由。
——摘编自骆晓会《国民政府移植苏联经济模式的试验》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30 年代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民族主义的具体表现。并结合有关史实说明“经济民族主义不可避免地取得了相反的结果”。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20 世纪20——30 年代的经济危机为苏联工业化的开展创造了哪些有利条件?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国民政府推行苏式计划经济体制的原因。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武汉大学教授赵林指出:“对于欧洲的现代化进程而言,真正的文化起点不是文艺复兴,而是宗教改革。”他认为,宗教改革深深影响了西方文化的精神氛围,客观上为西方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的现代化开辟了道路。而文艺复兴运动在科学和哲学方面几乎没有什么建树,意大利人极端的个人主义、利己主义反而使道德更加堕落沦丧,与罗马天主教会成了一丘之貉。
材料 武汉大学教授赵林指出:“对于欧洲的现代化进程而言,真正的文化起点不是文艺复兴,而是宗教改革。”他认为,宗教改革深深影响了西方文化的精神氛围,客观上为西方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的现代化开辟了道路。而文艺复兴运动在科学和哲学方面几乎没有什么建树,意大利人极端的个人主义、利己主义反而使道德更加堕落沦丧,与罗马天主教会成了一丘之貉。
——摘编自张贵银《试论宗教改革对近代西方文化转型的意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材料中关于近代西方文化转型的观点。(要求:对该观点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史论结合)2.单选题- (共6题)
3.
唐代女服的主要特征为风华美丽、不拘一格、个性突出,宋代女服一反唐代时的绚丽开放,呈现一种内敛拘谨而又不乏淡雅精致的风格。这一变化反映
A.宋代治国理念发生根本变化 |
B.商品经济发展生活水平提高 |
C.理学的道德观念日渐普遍化 |
D.工商市民阶层日益发展壮大 |
4.
如图所示三幅图从左至右依次为:古希腊雕塑家米隆的《掷铁饼者》、古希腊大理石雕像《米洛斯的维纳斯》、达•芬奇的肖像画《蒙娜丽莎》.三幅画共同体现了


A.人性的光辉--人性之美 |
B.凝固的永恒--运动之美 |
C.神秘的微笑--艺术之美 |
D.缺憾的静美--爱情之美 |
5.
“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在理性上多么高贵!在才能上多么无限!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人使!在智慧上多么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这段话
A.深受牛顿经典力学的影响 |
B.出自“人曲”并讴歌了人性 |
C.体现了人文主义的诉求 |
D.是对理性思想的猛烈批判 |
6.
为了装饰神庙,希腊人开始更多地采用神像。按照古希腊“神人同形同性”的观念,神是被道德化了的人,所以经常被塑造成最魁伟、最完美的人的形象。这反映出古希腊人
A.追求崇尚美的价值观念 |
B.重视个体的人的价值实现 |
C.主张人对自然的改造 |
D.具有朴素的人文主义观念 |
7.
孟德斯鸠曾指出,英国革命把封建贵族打垮以后处于最危险的状态,很有可能会蜕变成最可怕的一种专制,个人最自由的情况实际上是专制产生最可怕的一个契机。据此推断,孟德斯鸠
A.反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 B.主张君主立宪的政体 |
C.主张建立三权分立体制 | D.同情英国的封建贵族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