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希腊古典人文主义是在对人性的探究与思索中逐渐形成的,其内在的本质是对人的灵魂的塑造和对理性精神的培养,倡导一种在善之普遍性原则指导下的生活。古典人文主义思想不仅深刻影响了西方文化传统,它对精神迷失、“无家可归”的现代人尤其具有启示意义。
材料三 16~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黄宗羲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孟德斯鸠、卢梭们则拿出了“三权分立”的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这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人文主义者提出的人类社会和贤明政治的根本原则。
(3)17世纪的中国和18世纪的法国,都产生了启蒙思想,中外启蒙思想最主要的共同主张是什么?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没有成为“近代社会的宣言书”的原因。从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材料一 希腊古典人文主义是在对人性的探究与思索中逐渐形成的,其内在的本质是对人的灵魂的塑造和对理性精神的培养,倡导一种在善之普遍性原则指导下的生活。古典人文主义思想不仅深刻影响了西方文化传统,它对精神迷失、“无家可归”的现代人尤其具有启示意义。
——黄伊梅《希腊古典人文主义的内涵与特质》
材料二 中国古代人文主义者认为,在人与人之间应该保持一种和谐的关系,互相关心,互相爱护认为一个没有秩序的社会是危险的,会给社会成员带来灾难,提出了一系列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礼法模式提出要使“义”成为第一追求,认为它是人的根本价值所在人在社会中离不开交往,而人们之间的交往需要一个基本的准则,这就是诚信。材料三 16~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黄宗羲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孟德斯鸠、卢梭们则拿出了“三权分立”的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这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希腊人文精神的核心及其社会根源。(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人文主义者提出的人类社会和贤明政治的根本原则。
(3)17世纪的中国和18世纪的法国,都产生了启蒙思想,中外启蒙思想最主要的共同主张是什么?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没有成为“近代社会的宣言书”的原因。从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2.
近代中国社会认识和汲取西学的历程充满艰辛曲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请于广东虎门外之沙角、大角二处,置造船厂一,火器局一。行取佛兰西、弥利坚二国各来一二人,分携西洋工匠至粤,司造船械,并延西洋柁师,司教行船演炮之法,……必使中国水师,可以驶楼船于海外,可以战洋夷于海中。
(1)材料一体现了魏源的核心思想是什么?有何重要影响?
(2)19世纪晚期,洋务思想家对西方的认识不断深化,请根据材料二加以说明。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以后向西方学习的发展历程”冲击“中体西用”的宗旨的思想。
(4)据材料四,概括中国思想启蒙的特点,并指出导致这一特点的主要原因。综合上述材料,概括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在“改变中国”中的作用。
材料一 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请于广东虎门外之沙角、大角二处,置造船厂一,火器局一。行取佛兰西、弥利坚二国各来一二人,分携西洋工匠至粤,司造船械,并延西洋柁师,司教行船演炮之法,……必使中国水师,可以驶楼船于海外,可以战洋夷于海中。
——魏源《海国图志》
材料二 中国驻法大使郭嵩焘的翻译马建忠,于1877年写信给李鸿章汇报来欧洲的思想认识,指出欧洲各国“求强者以得民心为要。……学校建而智士日多,议院立而下情可达。其制造、军旅、水师诸大端,皆其末焉者也”。——摘编自郑大华《晚清思想家对民主与科学的追求》
材料三 新事物在旧体内总是较有活力的因素,人们虽想把它限制在原先许可的范围内,是很难如愿的。……以后向西方学习的发展历程,是在“中体西用”宗旨引导下迈开步伐的,又徐徐地总冲击着“中体西用”的宗旨。——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四 中国的启蒙运动具有与欧洲启蒙运动迥异的特点。如果说欧洲启蒙运动是一场以个性自由为主的人文启蒙运动,那么中国启蒙运动则是一场旨在国家富强的现代化启蒙运动。这是中西启蒙运动的最基本差异。关于启蒙与现代化的关系,西方与中国适成倒置:在欧洲,是由启蒙而现代化;在中国,则是为现代化而启蒙。欧洲由启蒙而现代化是一个水到渠成的文化和社会转型过程……中国启蒙运动则是救亡的现代化运动的步骤。——郑大华主编《民国思想史论》
请回答:(1)材料一体现了魏源的核心思想是什么?有何重要影响?
(2)19世纪晚期,洋务思想家对西方的认识不断深化,请根据材料二加以说明。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以后向西方学习的发展历程”冲击“中体西用”的宗旨的思想。
(4)据材料四,概括中国思想启蒙的特点,并指出导致这一特点的主要原因。综合上述材料,概括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在“改变中国”中的作用。
2.单选题- (共17题)
3.
抗日战争爆发后,国民党政府通过了工厂内迁的提案。从1938年到1942年底,内迁厂矿共计639家,器材12万多吨,技工1.2万余人;以机器、纺织为主。这一举措
A.导致官僚阶层控制经济命脉 |
B.推动了民主革命在全国展开 |
C.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全国工业布局 |
D.对抗战的最终胜利起了决定作用 |
4.
1937年8月,上海等地的大量民营工厂在国民政府的组织下开始内迁,多数厂家内迁地点集中在四川、湖南、广西、云南等省。这反映出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 |
B.国民政府的持久抗战意图 |
C.国共内战争夺战略资源 |
D.经济中心已转移到西部 |
5.
农工商部向各省发出长篇通告,提出欧战正是“工商业发达之转机”,公布《维持工厂办法大纲七条》,规定糖类、棉毛织物等数十种制造厂家,均在维持之列。该材料说明
A.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迅速 |
B.“欧战”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时机 |
C.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
D.糖类、棉毛织物等行业发展迅速 |
6.
19世纪70年代前后,民间出现了以发昌机器厂、继昌隆缫丝厂、贻来牟机器磨坊为代表的民族工业。关于这一时期民族工业的说法错误的是
A.集中在机器制造领域 |
B.受到外国资本的挤压 |
C.有利于中国的现代化 |
D.大多在沿海开放口岸 |
7.
下图为李鸿章在1865年9月20日创办的江南机器制造总局,是清政府洋务派开设的规模最大的近代军事企业,为晚清中国最重要的军工厂。下列企业中,与其性质不相同的是


A.轮船招商局 |
B.开平煤矿 |
C.上海发昌机器厂 |
D.汉阳铁厂 |
9.
观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变化图》可以看出,中国近代民族企业发展艰难曲折。导致近代民族工业发展呈现这种特点的根本原因是


A.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 |
B.受到本国势力的压迫与束缚 |
C.受到外来资本主义势力的排挤 |
D.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列强无暇东顾 |
10.
英国《金融时报》:“自1978年以来,中国企业有三次创业的高潮点,分别是1984年、1992年和2001年”。催生这三个创业高潮点的动因分别是
A.建立4个经济特区、邓小平南方讲话、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 |
B.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三个代表理论的提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
C.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开放开发上海浦东、确立党在新时期的基本路线 |
D.扩大企业自主权、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
11.
文艺复兴强调“人文主义”,而启蒙运动强调“理性主义”和“法制”。这从本质上反映了
A.人文主义已不适应时代的需要 |
B.资本主义发展要求改造整个封建社会 |
C.封建迷信严重束缚了人们的思想 |
D.自然科学的发展进一步动摇了神学世界观 |
12.
他断言“每个人的感觉都是可靠的,人们对一切事物都根据各自的感觉作出不同的判断,无所谓真假是非之分”,与此观点一致的是
A.人是万物的尺度 |
B.有思想里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
C.心外无佛,即心是佛 |
D.美德即知识 |
13.
20世纪初,北大某教授撰文提出:“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作者意在
A.振作少年精神 |
B.发动文学改良 |
C.推动文学革命 |
D.反对愚昧与专制 |
14.
1918年,李大钊在《东西文明根本之异点》一文中提出:“东洋文明与西洋文明,实为世界进步之机轴,正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缺一不可。”李大钊对中西方文化的认识从一个侧面体现了新文化运动
A.倡导多元文化观念 | B.盲目追求西方文化 |
C.全面否定传统文化 | D.担忧西方文化冲击 |
16.
严复的译著《天演论》,把生物的进化引伸到社会的进化。他认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种制度、一种道德、一种价值都不能一成不变,不变就会僵化,就会落后,就会在弱肉强食的人类生存竟争中被淘汰。这反映了严复
A.大力提倡君主立宪 |
B.积极倡导科学救国 |
C.以救亡图存为己任 |
D.推动了中国近代化 |
18.
下列关于新文化运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使中国的知识分子受到民主和科学的洗礼,起了思想解放的作用 |
B.对五四运动的爆发起了宣传作用 |
C.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组织基础 |
D.有形式主义的偏向,产生了许多消极影响 |
19.
董仲舒认为“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下列对这一思想理解最准确的是
A.认为民性本善,君权神授 | B.感叹人性本恶,呼唤王道 |
C.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D.建议以礼入法,以礼入俗 |
3.选择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7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11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