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3题)
1.
观察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1)结合有关史实回答,上述图片中的人物主要主张有哪些?
(2)阅读下列图片材料:

请回答:
通过对图中人物的了解,他们所处时代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其发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1)结合有关史实回答,上述图片中的人物主要主张有哪些?
(2)阅读下列图片材料:

请回答:
通过对图中人物的了解,他们所处时代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其发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人)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1)普罗泰格拉属于什么运动(或学派)的代表人物?材料一体现了他的哪一思想主张?
(2)材料二关于“赎罪券”的争论引发了什么运动?该运动的历史影响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卢梭的主要思想观点。
(4)假如上述材料作为研究性学习的素材,你认为该组材料最恰当的主题是什么?
材料一 (人)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普罗泰格拉
材料二 这种对赎罪券的荒谬宣传,使得那些有学问的人,对于保持大家对教皇的尊敬,也确实感到困难。对于俗人的怀疑和非难又是难以解答。——周一良、吴于廑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
材料三 社会秩序乃是为其他一切权利提供了基础的一项神圣权利。然而这项权利决不是出于自然,而是建立在约定之上的。……就是共同意志的体现,代表所有人的权利与自由。这是至高无上的……不可侵犯,不得转让,不受限制,不准分割。——卢梭
请回答:(1)普罗泰格拉属于什么运动(或学派)的代表人物?材料一体现了他的哪一思想主张?
(2)材料二关于“赎罪券”的争论引发了什么运动?该运动的历史影响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卢梭的主要思想观点。
(4)假如上述材料作为研究性学习的素材,你认为该组材料最恰当的主题是什么?
3.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韩非子·有度》载:“先王立司南以端朝夕。”(朝夕,指东西方向)《鬼谷子·谋》称:“郑(国)人之取玉也,载司南之车,为其不惑也。”(惑,指迷失方向)
材料二据《萍洲可谈》载,北宋时有人在广州看到“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观指南针。”
材料三马克思在《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中说:“——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材料四鲁迅在《电的利弊》中说:“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外国用鸦片医病,中国却拿来当饭吃。”
(1)材料说明司南至迟发明于何时?司南和指南针在哪些方面发挥了辨别方向的功能。
(2)应如何理解材料三的内容?
(3)材料四中鲁迅揭露了当时中国社会的什么问题?
(4)指南针在近代西欧和中国的不同用途说明了什么?
材料一《韩非子·有度》载:“先王立司南以端朝夕。”(朝夕,指东西方向)《鬼谷子·谋》称:“郑(国)人之取玉也,载司南之车,为其不惑也。”(惑,指迷失方向)
材料二据《萍洲可谈》载,北宋时有人在广州看到“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观指南针。”
材料三马克思在《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中说:“——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材料四鲁迅在《电的利弊》中说:“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外国用鸦片医病,中国却拿来当饭吃。”
(1)材料说明司南至迟发明于何时?司南和指南针在哪些方面发挥了辨别方向的功能。
(2)应如何理解材料三的内容?
(3)材料四中鲁迅揭露了当时中国社会的什么问题?
(4)指南针在近代西欧和中国的不同用途说明了什么?
2.单选题- (共16题)
7.
法国国家图书馆珍藏着一个小盒子,里面保存着伏尔泰的心脏,盒子上是伏尔泰的一句话:“我的心脏在这里,但到处是我的精神。”伏尔泰之“精神”的实质是( )
A.主张上帝至高无上 | B.主张天赋人权 |
C.实行开明君主制 | D.提倡进步和理性 |
8.
文艺复兴运动是西方的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文艺复兴的先驱们所承担的主要历史任务()
A.把人从禁欲主义束缚下解放出来 |
B.把人从宗教的束缚下解放出来 |
C.把人从罗马教皇控制下解放出来 |
D.把人从封建主控制下解放出来 |
9.
苏格拉底坐牢时,听到有一犯人在唱一首新歌,就要求教他唱。唱歌的犯人很吃惊:“您就要被处决了,为什么还要学唱新歌啊?”这个伟人回答:“这样我死的时候就多会唱一首歌。”这体现了苏格拉底的什么思想
A.人是万物的尺度 | B.认识你自己 |
C.美德即知识 | D.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 |
11.
“万物的存在与否,全在人的感觉,一阵风吹过,有人感觉到冷,有人感觉到凉爽。难受与惬意,全在于人的感觉。”这段话阐述的哲学观点是
A.人生而平等 |
B.美德即知识 |
C.认识你自己 |
D.人是万物的尺度 |
12.
培根说:“这三种东西曾经改变了整个世界事物的面貌和状态,第一种在文字方面,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这里所说的第一种东西是我国古代的
A.指南针 |
B.火药 |
C.印刷术 |
D.儒家学说 |
13.
2009年7月20日晚,由北京市教委、国家大剧院主办的“国粹新蕾”——民族艺术进校园、京剧进课堂成果汇报演出在国家大剧院登场亮相。学生在受到艺术熏陶的同时还可以增长一些历史知识,主要是因为京剧( )
A.是兼收其他剧种的长处而形成的 |
B.以表演历史故事为主 |
C.继承了古代戏曲歌舞并重的传统 |
D.将唱、念、做、打有机结合 |
18.
2009年是达尔文诞辰200周年,也是《物种起源》发表150周年。达尔文和牛顿对人类文明的发展有着相同的贡献。达尔文被当时的人们称为“生物学领域的牛顿”,主要是因为
A.达尔文和牛顿分别在生物学和物理学领域取得了重大成就 |
B.达尔文和牛顿对科学发展的贡献是巨大的 |
C.达尔文和牛顿的学说都否定了基督教神学的权威 |
D.达尔文和牛顿的学说是一脉相承的 |
3.选择题- (共5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16道)
选择题:(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15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