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三亚华侨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20958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9/11/19

1.材料分析题(共3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礼崩乐坏的社会大变革,将原本属于贵族最底层的士阶层从沉重的宗法制羁绊中解放出来,在社会身份上取得了独立的地位,而汲汲于争霸事业的诸侯对人才的渴求,更助长了士阶层的声势。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西周的制度发展程度过低,无法更多地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发展需求,他们力求改变现状,试图获得更多的经济、政治、文化地位,呼唤建立新的社会。

——李静、萧红恩《百家争鸣与文艺复兴的历史比较》

材料二:文艺复兴主要是一场文化运动。强调对希腊罗马经典的研究以及对个人成就的赞扬。只有解决了个人主义的合法性(或正当性)问题,一切阻碍个性自由发展的传统束缚才有可能被冲破,社会才有可能开启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进程。它最早出现在14世纪的意大刺。随后遍及欧洲大地,成为14世纪摧毁中世纪旧结构的“灾难”。……她将欧洲从中世纪引向了近代世界。

——丹尼斯《全球视野下的西方文明史》、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百家争鸣产生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两次思想运动所承担的相似的历史使命。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文艺复兴在“开启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进程”中所作出的历史贡献。
2.
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百年的第二次民族反思(第一次民族反思是由中日甲午战争引发的)。它以辛亥革命后的中国社会现实为认识起点,进而追溯到几千年历史凝结而成的文化传统,并对这种传统进行了总体性的理性批判。
请根据所学知识,概述新文化运动的历史背景及主要内容,并作简要评价。
3.
阅读材料,根据所学,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欲自强,则莫若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李鸿章

材料二:“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募革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发’指大平军、‘捻’指捻军起义军),可以勤远略(抵抗外国侵略)

——曾国藩

(1)材料表述的是中国近代什么运动?这场运动的目的是什么?
(2)请列举运动中创办的军事工业及民用工业各1个;并写出他们的创办者。
(3)结合所学,你对这场运动有何评价?

2.单选题(共17题)

4.
第二次工业革命把人类带入了一个新时代。下列发明最能体现第二次工业革命“新时代”特征的是()
A.蒸汽机B.电灯C.飞机D.汽车
5.
在山东曲阜的游玩中,导游在一处名为“杏亭”的景点旁讲解道:“春秋年间,此人在这里大办教育,讲学授课,培养了大批人才。”旅客立刻想到此人在教育上的主张是
A.民贵君轻
B.有教无类
C.无为而治
D.兼爱非攻
6.
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中国思想理论界出现了关于中国社会性质问题和中国社会史问题的论战。论战围绕“亚细亚生产方式”、中国历史上是否经过奴隶制社会、中国封建社会的性质及特征等问题进行。这一论战表明
A.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迅速
B.马克思主义得到进一步传播
C.“双百”方针得到贯彻
D.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7.
“他们关心的只是论辩的效果,至于真假、善恶、是非、曲折,他们是不管的。不但不管,为了赢得更多的学生,他们还有意模糊是非善恶的界限,声称世界上本来没有什么善恶是非,只要你掌握了论辩的技术,你就是是非善恶的标准。”这句话所能印证的名言是
A.“人生而平等”B.“美德即知识”
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D.“人是万物的尺度”
8.
“(宗教改革派)反抗由教会包办的信仰,回转头去,求之于《圣经》和良心。”这表明宗教改革有助于
A.加强教皇的宗教权威
B.弱化民众的宗教信仰
C.摧毁教会的思想专制
D.扩大天主教会的影响
9.
米开朗琪罗的雕塑《大卫》展现了男性美,英俊的面孔、有力的肌肉、比例恰当的身材,充分显示出男子气概。当教皇建议给裸体人物穿上衣服时,米开朗琪罗直言不讳地答道:“陛下,请您照料人们的灵魂,让我照料人们的肉体吧!”米开朗琪罗的回答
A.抨击了天主教会
B.推动了宗教改革
C.树立了人的权威
D.体现了人文精神
10.
古希腊智者学派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强调人存在的价值和意义。这个观念蕴涵的文化精神是
A.蒙昧主义
B.禁欲主义
C.人文主义
D.浪漫主义
11.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千百年来,这一诗句激励着多少中华几女。诗人用整个生命熔铸的作品,闪耀着伟大人格的光辉和南方楚文化的奇丽色彩。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人们以吃粽子、赛龙舟等方式纪念他。他是
A.屈原
B.杜甫
C.苏轼
D.陆游
12.
文学可以表达人的思想感情,如“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这里依次引用的文学形式分别是:
A.楚辞、汉赋、唐诗B.楚辞、唐诗、宋词
C.宋词、唐诗、楚辞D.唐诗、宋词、元曲
13.
四位学生以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西方历史影响作为研究性课题。你觉得他们所列的以下深题存在错误的是
A.造纸术--促进了欧洲文明进程
B.印刷术--宗教改革兴起的根源
C.火药--摧毁了欧洲的骑士阶层
D.指南针--西方海外殖民的助跑器
14.
某物理学理论否定了绝对时空观,深刻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为纪念其诞生100周年,联合国设立了国际物理年。该学科理论是
A.量子论
B.原子论
C.相对论
D.进化论
15.
新发明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同时出现了很多新的职业,下列职业按出现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A.火车司机—空姐—电话接线员—网络管理员
B.火车司机—电话接线员—空姐—网络管理员
C.空姐—电话接线员—火车司机—网络管理员
D.电话接线员—空姐—火车司机—网络管理员
16.
1859年以后,信仰再次产生严重的危机。宗教真理之金同那个盛装它的古老破旧的钱袋一起丢弃了,而且再也找不回来了。这主要是由于
A.马丁·路德推动宗教改革,主张与“上帝直接对话”
B.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否定了生物“神创说”
C.牛顿创立经典力学体系,使科学摆脱了神学的束缚
D.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否定绝对的时空观
17.
上海师范大学萧功秦教授指出:“中国人中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自由的启蒙意识,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的意识。”其中“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指的是
A.明末清初的“工商皆本”意识B.“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C.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主张D.辛亥革命民主共和的思想
18.
19世纪末的中国面临瓜分豆剖的严重危机,应当如何自救?当时中国人对这一艰难的时代课题做出的最符合时代潮流的回答是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D.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19.
据记载,陈独秀创办的《新青年》被当时读者称为“新文化的元典”、“思想界的金针”,胡适也称之为“可以改变一个时代的刊物”。这是因为《新青年》
A.最早宣传了西方新思想
B.代表了广大青年的意志
C.起到了启蒙思想的作用
D.全面否定了传统旧文化
20.
1924年,国民党一大通过宣言,接受中共反帝反封建的主张,实际上确立了“三大政策”。“三大政策”的主要内容是
A.民有、民享、民治
B.民族、民权、民生
C.民主、科学共和
D.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3.选择题(共2题)

21.

2016年9月15日22时04分,我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________——天宫二号,在长征二号FT2运载火箭的托举下奔赴太空。此次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太空科技事业发展迈上新起点。(    )

22.下列分式中是最简分式的是(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17道)

    选择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9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