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3题)
1.
大国崛起的关键往往在于把握历史机遇,顺应历史潮流,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524年,有西班牙人这样说:“以前我们在世界的边缘,现在在它的中央了,这给我们的命运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改变。”
——《西方文明史》
材料二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地猎获黑人的场所。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材料三19世纪上半期,一个政论家的描述:_______已经被分配承担为她的姐妹国家制造商品的崇高使命。海洋彼岸的亲人将用我们的船只从密西西比河流域给我们运来他们种植的棉花;俄罗斯将为我们的工厂和作坊贡献它的大麻、亚麻和铁矿石。我们熟练的机械工和技工制造必要的机器,把这些原料织成精美的布匹,销往各国。……我们的船只满载着原料归来,又将满载着制成品返回地球的各个角落。
材料四1860—1900年世界主要工业国或区域工业生产发展占世界份额表

(1)结合第一幅图片说明:贸易中心怎样的变化使得材料一中西班牙人产生了“以前我们在世界的边缘,现在在它的中央了”的判断?结合材料二概括说明从世界的“边缘”到世界的“中央”后,西班牙等国干了些什么?材料二中马克思、恩格斯是如何评价这种行为的?
(2)结合第二幅图片说明:材料三中的空格处应该填上哪个国家比较合适?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该国在当时的世界经济中能取得这样的地位?
(3)从材料四可以看出,到19世纪后半期,世界经济格局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原因主要是什么?


材料一1524年,有西班牙人这样说:“以前我们在世界的边缘,现在在它的中央了,这给我们的命运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改变。”
——《西方文明史》
材料二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地猎获黑人的场所。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材料三19世纪上半期,一个政论家的描述:_______已经被分配承担为她的姐妹国家制造商品的崇高使命。海洋彼岸的亲人将用我们的船只从密西西比河流域给我们运来他们种植的棉花;俄罗斯将为我们的工厂和作坊贡献它的大麻、亚麻和铁矿石。我们熟练的机械工和技工制造必要的机器,把这些原料织成精美的布匹,销往各国。……我们的船只满载着原料归来,又将满载着制成品返回地球的各个角落。
材料四1860—1900年世界主要工业国或区域工业生产发展占世界份额表

(1)结合第一幅图片说明:贸易中心怎样的变化使得材料一中西班牙人产生了“以前我们在世界的边缘,现在在它的中央了”的判断?结合材料二概括说明从世界的“边缘”到世界的“中央”后,西班牙等国干了些什么?材料二中马克思、恩格斯是如何评价这种行为的?
(2)结合第二幅图片说明:材料三中的空格处应该填上哪个国家比较合适?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该国在当时的世界经济中能取得这样的地位?
(3)从材料四可以看出,到19世纪后半期,世界经济格局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原因主要是什么?
2.
铁路运输技术的发明与革新给人们社会生活带来了深刻的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铁路和轮船运输因极大的载运量而大大减低了运输成本。1830年到1870年,英国实业家修筑了两万公里铁路,连接了工业中心、铁矿、港口等。……,为了便于交通和货运,美国政府开凿运河,私人投资者建立起轮船航线和铁路网络。到1860年,东北部的工业区、南部农业区、以及中西部城市之间已有铁路相连。发明创造开启了工业化进程,也造就了铁路和轮船;而后者因为提供了快速廉价的交通方式又反过来促进了工业化近程。
——(英)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材料二铁路未通之前,平遥是面向晋南的棉花中心。正太铁路通车后,交通网络发生重
大变化,榆次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逐渐成为贸易中心。平遥则沦为榆次的二级市场。山西铁路沿线各城镇以铁路为轴心,把周边乡村纳入怀中,进一步密切了城乡关系,加速了近代山西乡村向集镇的转变
——江沛、李丽娜《铁路与山西城镇的变动》
(1)据材料一概括英美近代运输格局出现的主要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经济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修建铁路对中国近代化产生的重要影响。
材料一铁路和轮船运输因极大的载运量而大大减低了运输成本。1830年到1870年,英国实业家修筑了两万公里铁路,连接了工业中心、铁矿、港口等。……,为了便于交通和货运,美国政府开凿运河,私人投资者建立起轮船航线和铁路网络。到1860年,东北部的工业区、南部农业区、以及中西部城市之间已有铁路相连。发明创造开启了工业化进程,也造就了铁路和轮船;而后者因为提供了快速廉价的交通方式又反过来促进了工业化近程。
——(英)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材料二铁路未通之前,平遥是面向晋南的棉花中心。正太铁路通车后,交通网络发生重
大变化,榆次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逐渐成为贸易中心。平遥则沦为榆次的二级市场。山西铁路沿线各城镇以铁路为轴心,把周边乡村纳入怀中,进一步密切了城乡关系,加速了近代山西乡村向集镇的转变
——江沛、李丽娜《铁路与山西城镇的变动》
(1)据材料一概括英美近代运输格局出现的主要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经济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修建铁路对中国近代化产生的重要影响。
3.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的大工业消灭了各国以往自然形成的闭关自守的状态,“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工业革命的第一阶段持续到19世纪中叶,包括棉纺织工业、采矿业、冶金业的机械化和蒸汽机的发明及其在工业和运输业中的运用。第二阶段从19世纪下半叶开始,……科学在其发展伊始对工业没有产生什么影响,但它却逐渐成为所有大工业生产的一个组成部分。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19世纪最后30年和20世纪初,世界市场的扩大使这一时期的世界贸易获得了巨大的发展。英国的贸易垄断地位被打破,世界贸易形成了多中心的新格局,此外,这一时期原料和工业制成品的世界贸易额呈现出均衡发展的趋势。工业发达国家与初级产品生产国家之间的国际分工以及世界各国间的相互依赖程度都加强了。
——据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下)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第一次工业革命促使人类生产发生的主要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特点。
(2)运用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论证马克思提出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280字左右)
材料一 工业革命的第一阶段持续到19世纪中叶,包括棉纺织工业、采矿业、冶金业的机械化和蒸汽机的发明及其在工业和运输业中的运用。第二阶段从19世纪下半叶开始,……科学在其发展伊始对工业没有产生什么影响,但它却逐渐成为所有大工业生产的一个组成部分。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19世纪最后30年和20世纪初,世界市场的扩大使这一时期的世界贸易获得了巨大的发展。英国的贸易垄断地位被打破,世界贸易形成了多中心的新格局,此外,这一时期原料和工业制成品的世界贸易额呈现出均衡发展的趋势。工业发达国家与初级产品生产国家之间的国际分工以及世界各国间的相互依赖程度都加强了。
——据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下)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第一次工业革命促使人类生产发生的主要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特点。
(2)运用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论证马克思提出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280字左右)
2.单选题- (共18题)
4.
某论文把巴拿马运河开通、印度向英国出口棉花、华工赴美参与修建铁路、法国向俄国输出资本等史实作为重要论据。该文章论证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A.工业革命在欧洲的扩散 |
B.英国经济的崛起 |
C.东方逐渐从属于西方 |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
5.
与传统史观相比,它“更关注人类历史的横向发展”,“承认人类文明统一性的同时充分肯定其多样性”,“提倡宽容精神,承认和容许不同文明之间的差异”。在“它”的指引下,史学家提出
A.工业革命推动了世界市场形成 |
B.英国革命的爆发是世界近代史的开端 |
C.历史研究须更重视社会生活变迁 |
D.辛亥革命是近代民主化进程的丰碑 |
6.
1873年,卡内基创办了卡内基﹣麦坎德里斯钢铁公司,每吨钢的成本为100多美元;1881年,卡内基与弟弟汤姆一起成立了卡内基兄弟公司,其钢铁产量占美国的1/37,每吨钢的成本为50美元;1892年,卡内基把卡内基兄弟公司与另两家公司合并,组成了美国最大的钢铁公司﹣﹣卡内基钢铁公司,每吨钢的成本在12美元以内。材料表明了
A.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
B.人才是企业经营成败的决定性因素 |
C.联合经营是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
D.垄断组织有利于企业生产成本的降低 |
7.
19世纪90年代起,英国的许多铁路公司由于互相竞争而合并,最后只剩下4家较大的公司。在航运业方面,美国银行家摩根用3400万英镑创立了英美大西洋商船托拉斯,垄断了大西洋的航运。这一现象说明
A.自由贸易政策推动了生产的集中 |
B.交通革新成为生产集中的主要动力 |
C.经济发展推动社会生产组织形式变化 |
D.生产集中根本改变了交通运输方式 |
8.
大型电视专题片《大国崛起》中认为,“近五百年来,真正意义上拥有过世界霸权的只有三个国家;即荷兰、英国和美国。这三个国家对市场经济进行了接力棒式的创新和发展。”英国对市场经济的创新发展主要表现在
A.国家实行奖励对外贸易的政策 |
B.创立一系列现代金融和商业制度 |
C.推行自由贸易,逐步确立自由市场经济模式 |
D.加强政府干预,开创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模式 |
9.
英国东印度公司创立于1600年,原是一个殖民商业垄断公司,代表英国控制着英国与印度、香港等殖民地的商贸关系,后在1874年解散。东印度公司的解散反映历史趋势是
A.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 |
B.英国逐渐丧失世界工厂的地位 |
C.电气时代取代蒸汽时代 |
D.自由主义经济思潮的盛行 |
10.
《贸易打造的世界》一书中说:“17、18世纪时,英国的纺织业靠着差不多100%关税的保护,避免了廉价的印度纺织品的进口冲击。直到成为全世界生产效率最高的国家,英国才拆掉这些壁垒。即使在19世纪末自由贸易的鼎盛期,印度作为英国殖民地,仍然是自由贸易的禁区,多种工业品的市场基本上只准英国人插足。”材料旨在说明
A.英国始终固守贸易保护主义政策 |
B.工业革命彻底瓦解了英国的贸易壁垒 |
C.英国的贸易政策取决于国家利益 |
D.英国与印度之间不平等贸易关系 |
11.
英国社会史学家阿萨·勃里格斯曾这样描述:“像过分拥挤和贫民窟这样的词,在19世纪初尚感新鲜,而到该世纪末,人们已经越来越多地感受到其现实性,每一个大城市都有一个或几个挤满了工人的贫民窟,仅在伦敦万人聚居的贫民窟就有20个以上。”为此,英国政府
A.以行政权力的运用来取代自由贸易 |
B.以殖民扩张和掠夺转嫁国内危机 |
C.以扩大城市规模来加快城市化进程 |
D.以税收和济贫政策实行福利调控 |
12.
1880年,招贴画在英国街头几乎随处可见。当时的伦教就有150名张贴工,他们每周要贴大约九万张海报.在法国.巴黎的街道与墙壁几乎成了海报艺术的画廊,各式各样的商品广告在填补城市的每个空白处,从戏剧.歌舞表演到自行车.香水.烟草以及饼干.1881年,巴黎市政府颁布了-条法令,规定海报必须在指定的区域内张贴,而且上面必须有政府公章表明已交“张贴费”。这说明
A.英国和法国是世界上广告业发展最快的国家 |
B.近代工业的发展推动政府的政策调整 |
C.政府限制和干预新兴行业发展的现象开始出现 |
D.第二次工业革命导致广告业的无序发展,影响了城市的形象 |
13.
18世纪后期的一位西方经济学家强调:“当他们说为了保持或增加金银的数量,要求政府给予更多注意时,即是说,不仅要注意保持和增加任何其他有用商品的数量,而且要更加注意保持和增加金银的数量,这是诡辩,因为只要保持贸易自由,不需有任何的政府注意,也决不会不按适当的数量去供应。”这一观点反映的是()
A.亚当·斯密经济论 | B.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
C.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 D.凯恩斯主义干预论 |
14.
阅读下表,分析推动这一时期英国城市人口比例变化的原因是
| 总人口(万人) | 城市人口(万人) |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 |
1600年 | 411 | 33.5 | 8.25 |
1700年 | 506 | 85 | 17.0 |
1750年 | 577 | 121.5 | 21.0 |
A.商业革命推动 |
B.海上霸权地位的确立 |
C.工业革命兴起 |
D.圈地运动的进行 |
15.
“女工的工作时间如此之长,而且还要站立操作机器,所以在招募女工的时候,工厂都要求女工是天足。就有一次,因为那女孩是小脚,而把她辞退。”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生产力发展推动移风易俗 | B.工厂苛待女工性别歧视严重 |
C.工业发展革除了缠足陋习 | D.近代纺织业得到了普遍发展 |
16.
1625年,运往欧洲的棉布为22.15万匹,到17世纪末,这项贸易直线上升,棉织品不仅比毛织品轻,而且便宜……这是一种销售范围很广、需求量很大的商品,它足以带动一场工业革命。该材料主要说明了
A.产业调整导致工业革命 |
B.市场需求刺激工业革命 |
C.远洋贸易促进工业革命 |
D.资本积累推动工业革命 |
17.
1829年卡莱尔在《爱丁堡评论》中指出:“在各个方面,有血有肉的工匠都被赶出他的作坊,让位给一个速度更快的、没有生命的工匠。梭子从织工的手指间掉落,落入穿梭更快的铁指当中。”材料反映出:
A.纺织业生产方式发生改变 |
B.英国纺织业日益走向衰落 |
C.纺织工匠的技能日益落后 |
D.蒸汽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
18.
1815年英国议会颁行“谷物法”,规定只有在小麦价格超过每夸特(计量单位)80先令(货币单位)时,才准许进口谷物(现实中小麦价格一般在50-60先令之间),到1846年英国议会又宣布废除“谷物法”。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A.工业革命的完成 |
B.国际市场谷物价格的低廉 |
C.经济危机的爆发 |
D.重商主义的推行 |
19.
某经济学家指出:“先行工业化国家在19世纪后期就已经转入现代增长模式。”这里的“转入现代增长模式”主要是指
A.以资本原始积累为主要手段 |
B.利用殖民扩张发展经济 |
C.依靠科学技术进步发展经济 |
D.依赖世界市场发展经济 |
20.
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地促进了世界经济的互动的整体化趋势.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为论证该观点,你将选择的证据是
①第二次工业革命加强了国际交流,孕育着世界性市场的形成
②石油、内燃机推动下的交通运输,密切了世界各地经济的联系
③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的新殖民主义加速了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
④电信工具的创新加速了各地商业信息的交流
①第二次工业革命加强了国际交流,孕育着世界性市场的形成
②石油、内燃机推动下的交通运输,密切了世界各地经济的联系
③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的新殖民主义加速了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
④电信工具的创新加速了各地商业信息的交流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1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8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