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自从十六世纪商业革命以来,所有各州人民已相互有了来往。这个世界小得多了、近得多了。我们在旋转的车轮上,在快速的轮船上,在航空的飞机上旅行。我们用连锁的闪电或空传的声音传递信息。曾经一度是远地的陌生人,现在已成了我们的近邻。”
——摘自《地球的缩小》
(1)“十六世纪的商业革命”指的是什么?(5分)
(2)“旋转的车轮”指的是什么?(2分)
(3)材料上说“远地的陌生人,现在已成了我们的近邻”,你认为这句话的历史含义是什么?(8分)
“自从十六世纪商业革命以来,所有各州人民已相互有了来往。这个世界小得多了、近得多了。我们在旋转的车轮上,在快速的轮船上,在航空的飞机上旅行。我们用连锁的闪电或空传的声音传递信息。曾经一度是远地的陌生人,现在已成了我们的近邻。”
——摘自《地球的缩小》
(1)“十六世纪的商业革命”指的是什么?(5分)
(2)“旋转的车轮”指的是什么?(2分)
(3)材料上说“远地的陌生人,现在已成了我们的近邻”,你认为这句话的历史含义是什么?(8分)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6分)
材料一:
材料二:1964年,日本东海道新干线投入使用,这是世界上第一条世纪投入使用的高速列车干线,到20世纪末,日本建成多条新干线,其列车时速达200——300千米,大大改善了日本的交通状况。据统计,1996年日本新干线对日本经济的贡献高达30兆日元。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图一、图二的发明分别是哪次工业革命的成果?(2分)
(2)材料一中的图一、图二、图三的交通工具的使用,分别促进了哪种能源的开发和利用?(6分)
(3)结合材料二和自己的生活,简述交通的革命对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影响?(5分)
(4)交通发展势必影响国家能源战略。请你为解决我国当今石油供应紧张的问题提一条合理化建议。(2分)
材料一:

材料二:1964年,日本东海道新干线投入使用,这是世界上第一条世纪投入使用的高速列车干线,到20世纪末,日本建成多条新干线,其列车时速达200——300千米,大大改善了日本的交通状况。据统计,1996年日本新干线对日本经济的贡献高达30兆日元。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图一、图二的发明分别是哪次工业革命的成果?(2分)
(2)材料一中的图一、图二、图三的交通工具的使用,分别促进了哪种能源的开发和利用?(6分)
(3)结合材料二和自己的生活,简述交通的革命对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影响?(5分)
(4)交通发展势必影响国家能源战略。请你为解决我国当今石油供应紧张的问题提一条合理化建议。(2分)
3.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两大动力技术体系。这两种新型动力机的使用,从根本上改变了整个工业生产的面貌,造成巨大的生产力,给人类文明带来深刻影响。所有这一切,都是18世纪的动力革命所望尘莫及的。
(1)材料中“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两大动力技术体系”是指什么?(6分)
(2)18世纪的动力革命是指什么?(3分)
(3)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两大动力技术应用于交通运输领域,引起了交通运输业的又一次革命性变革。回答交通运输领域的技术发明是什么?(6分)
……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两大动力技术体系。这两种新型动力机的使用,从根本上改变了整个工业生产的面貌,造成巨大的生产力,给人类文明带来深刻影响。所有这一切,都是18世纪的动力革命所望尘莫及的。
(1)材料中“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两大动力技术体系”是指什么?(6分)
(2)18世纪的动力革命是指什么?(3分)
(3)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两大动力技术应用于交通运输领域,引起了交通运输业的又一次革命性变革。回答交通运输领域的技术发明是什么?(6分)
2.简答题- (共1题)
4.
第二次工业革命为人类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社会面貌的巨大改观,人类生活质量的普遍提高,注入了前所未有的强劲动力。请回答:
(1)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时间及核心是什么?(5分)
(2)人类与电的关系极为密切,请说出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发现和应用“电”过程中的大事。(5分)
(3)汽车工业是我国一些省市的支柱产业,请根据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史实谈谈汽车工业的影响。(5分)
(1)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时间及核心是什么?(5分)
(2)人类与电的关系极为密切,请说出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发现和应用“电”过程中的大事。(5分)
(3)汽车工业是我国一些省市的支柱产业,请根据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史实谈谈汽车工业的影响。(5分)
3.选择题- (共26题)
14.
在历史问题的探讨中提升历史思维能力,这是历史学习的重要途径。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吾曾欲研究中国与印度文化沟通之迹而考证中国留学印度之人物。吾细检诸传记 ,陆续搜集,……其后每读一书,遇有此者则类而录之,经数月乃得此数。吾因将此百八十馀人者稽其年代籍贯、学业成绩、经行路线等,为种种之统计,而中印往昔交通遗迹可以大明。
——摘自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
材料二:抗战爆发不久,印度各界对中国抗战提供了物资扶持与道义声援。泰戈尔就带头捐献,同时动员加尔各答的国际大学通过义演募捐用于中国抗战。连续发表谴责日本野蛮暴行、声援中国抗战的文章、诗歌、公开信,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也使日本政府对泰戈尔记恨又怕,印度还从军事上帮助中国抗战……1942年,美国、英国、苏联、中国、印度等26国签署《联合***自始至终保持密切的联系,在几乎所有重大问题上都相互配合和支持。
——摘自张敏秋《中印关系研究》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简答题:(1道)
选择题:(2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4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