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4题)
1.
美国的崛起是世界史上的一个奇迹,其中有许多成功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独立与自由根植于美利坚灵魂深处,为此它不惜与母邦兵戎相见……”
——图说天下
材料二:“一百多年前,一位伟大的美国人签署了一份法令。这项很重要的法令像一盏希望的航灯出现在千百万黑人奴隶面前,……法令的签署预示着备受煎熬的漫漫长夜结束了,令人欢欣鼓舞的黎明到来了。”
——摘自马丁"路德"金1963年8月演说
材料三:“我们美国正在打一场伟大而成功的战争。这不仅是一种反对匮乏、贫穷与经济不景气的战争,而且是一种争取民主政治和生存的战争。我们正为挽救一种伟大而珍贵的政府形式而战;既是为我们自己,也是为全世界
——富兰克林·罗斯福
请回答:
(1)材料一所述的“美利坚与母邦兵戎相见”的历史事件是什么?“母邦”是指哪个国家?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的“伟大的美国人”为美国的崛起做出了哪些重要贡献?
(3)材料三中罗斯福所说的“伟大而成功的战争”指什么?据材料概括指出罗斯福进行这场“战争”的主要目的。
(4)纵观美国崛起的历史,你认为大国崛起应具备哪些条件?
材料一:“独立与自由根植于美利坚灵魂深处,为此它不惜与母邦兵戎相见……”
——图说天下
材料二:“一百多年前,一位伟大的美国人签署了一份法令。这项很重要的法令像一盏希望的航灯出现在千百万黑人奴隶面前,……法令的签署预示着备受煎熬的漫漫长夜结束了,令人欢欣鼓舞的黎明到来了。”
——摘自马丁"路德"金1963年8月演说
材料三:“我们美国正在打一场伟大而成功的战争。这不仅是一种反对匮乏、贫穷与经济不景气的战争,而且是一种争取民主政治和生存的战争。我们正为挽救一种伟大而珍贵的政府形式而战;既是为我们自己,也是为全世界
——富兰克林·罗斯福
请回答:
(1)材料一所述的“美利坚与母邦兵戎相见”的历史事件是什么?“母邦”是指哪个国家?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的“伟大的美国人”为美国的崛起做出了哪些重要贡献?
(3)材料三中罗斯福所说的“伟大而成功的战争”指什么?据材料概括指出罗斯福进行这场“战争”的主要目的。
(4)纵观美国崛起的历史,你认为大国崛起应具备哪些条件?
2.
世博会是综合反映世界各国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发展水平及成就的大型展示活动”。为更全面地了解世博会,某同学在互联网上查阅了下面的资料,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些资料。
【强国盛事】
材料一:1851年5月1日,世界上第一次博览会在英国召开。完成了工业革命的英国已经是世界上一流的强国,没有人怀疑英国的强大,因而强大而带来的巨大召唤力使英国举办了世界上第一届世界博览会。……许多参观者在这里看到了他们平时绝无可能看到的商品,看到了这些神奇的机器承担以往只能靠人工而无法借助机械的帮助来完成的工作……这次世界博览会不仅是一次“眼花缭乱,丰富多彩”的陈列,而且开创了今后数十年自由贸易的先驱,向人类预示了工业化生产时代的到来。
(1)根据材料一说明,世界上第一次博览会在英国召开的原因。
【交流盛会】
材料二:1992年意大利热那亚世博会的主题是:船舶与海洋,下图是其吉祥物及标志,其标志上有“Colombo,92”、“500”字样。

(2)这是为纪念哪一航海家的贡献?他的主要贡献是什么?
【科技盛宴】
材料三:见下图

(3)第一届世博会中“这些神奇的机器”使用的动力机器是什么?举出在这届世博会上可能展出的一种交通工具。
材料四:19世纪末20世纪初,许多国家争相举办世博会。1893年美国纽约取得了世博会的主办权。
(4)20世纪初在美国旧金山举办了世博会,展示了当时最新的科技成果,请举两例?
(5)通过以上问题的探究与学习,你有何认识?
【强国盛事】
材料一:1851年5月1日,世界上第一次博览会在英国召开。完成了工业革命的英国已经是世界上一流的强国,没有人怀疑英国的强大,因而强大而带来的巨大召唤力使英国举办了世界上第一届世界博览会。……许多参观者在这里看到了他们平时绝无可能看到的商品,看到了这些神奇的机器承担以往只能靠人工而无法借助机械的帮助来完成的工作……这次世界博览会不仅是一次“眼花缭乱,丰富多彩”的陈列,而且开创了今后数十年自由贸易的先驱,向人类预示了工业化生产时代的到来。
(1)根据材料一说明,世界上第一次博览会在英国召开的原因。
【交流盛会】
材料二:1992年意大利热那亚世博会的主题是:船舶与海洋,下图是其吉祥物及标志,其标志上有“Colombo,92”、“500”字样。

(2)这是为纪念哪一航海家的贡献?他的主要贡献是什么?
【科技盛宴】
材料三:见下图

(3)第一届世博会中“这些神奇的机器”使用的动力机器是什么?举出在这届世博会上可能展出的一种交通工具。
材料四:19世纪末20世纪初,许多国家争相举办世博会。1893年美国纽约取得了世博会的主办权。
(4)20世纪初在美国旧金山举办了世博会,展示了当时最新的科技成果,请举两例?
(5)通过以上问题的探究与学习,你有何认识?
3.
资本主义制度经历了建立发展、调整完善的过程,由大西洋沿岸逐步扩展到世界范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图一是英国在1989年,为纪念一部重要法律文献颁布300周年发行的纪念币。这部文献确立起了什么政治体制?
(2)图二人物被称为“美国之父”,是美国第一任总统。如何评价这一历史人物?
(3)图三是法国大革命中哪一文献的纪念碑?该文献在财产方面作出了怎样的规定?
材料二:19世纪60~70年代,俄国、美国、日本为适应工业革命发展的需要、摆脱统治危机和解决内部矛盾,掀起了一场国家体制改革和革命的狂潮。

(4)亚历山大二世领导了俄国历史上的什么重大变革?
(5)为使黑人参加到北方军队中来,瓦解和战胜南方奴隶主的反叛,林肯在南北战争中采取了什么措施?
(6)明治天皇在社会生活上采取了什么措施?
(7)根据材料二指出,上述三人领导的国家体制改革和革命的共同背景是什么?
材料一:

(1)图一是英国在1989年,为纪念一部重要法律文献颁布300周年发行的纪念币。这部文献确立起了什么政治体制?
(2)图二人物被称为“美国之父”,是美国第一任总统。如何评价这一历史人物?
(3)图三是法国大革命中哪一文献的纪念碑?该文献在财产方面作出了怎样的规定?
材料二:19世纪60~70年代,俄国、美国、日本为适应工业革命发展的需要、摆脱统治危机和解决内部矛盾,掀起了一场国家体制改革和革命的狂潮。

(4)亚历山大二世领导了俄国历史上的什么重大变革?
(5)为使黑人参加到北方军队中来,瓦解和战胜南方奴隶主的反叛,林肯在南北战争中采取了什么措施?
(6)明治天皇在社会生活上采取了什么措施?
(7)根据材料二指出,上述三人领导的国家体制改革和革命的共同背景是什么?
4.
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
材料一:今天凌晨四时,希特勒已经进攻并侵入俄国。侵入俄国只不过是入侵不列颠岛的前奏。……希特勒是个十恶不赦、杀人如麻、欲壑难填的魔鬼。……因此,俄国的危险就是我国危险,就是美国的危险。……让我们从如此残酷的经验中吸取教训吧!在这生命尚存,力量还在之际,让我们加倍努力,合力奋战。
——英国丘吉尔“关于希特勒入侵苏联的广播演说”
材料二:我要求国会宣布,自1941年12月7日星期日日本对我们无端进行卑鄙的进攻,美国同日本帝国之间已处于战争状态。
—美国罗斯福“国耻日”演讲
材料三:联盟在人口、资源、生产能力、人心向背和团结互助方面,都比德、意、日集团占明显的优势,为以后战胜法西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联盟内部,…虽然不时产生各种矛盾和斗争,但摧毁法西斯是他们的共同目标。正是这种根本利益使它们团结起来,互相配合支援,直到战争取得最后胜利。
——以上三则材料均摘编自《世界史》
请回答:
(1)给材料一中加了下划线的观点提供一个具体的实例。
(2)“让我们从此残酷的经验中吸取教训吧!”丘吉尔所说的教训是什么?他在这篇演说中所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3)材料二中“日本对我们无端进行卑鄙的进攻”指什么事件?这一事件对第二次世界大战产生了什么影响?
(4)材料三中的联盟指什么?联盟得以成立并能维持的共同目标是什么?这一联盟在二战中所起的积极作用给我们什么启示?
材料一:今天凌晨四时,希特勒已经进攻并侵入俄国。侵入俄国只不过是入侵不列颠岛的前奏。……希特勒是个十恶不赦、杀人如麻、欲壑难填的魔鬼。……因此,俄国的危险就是我国危险,就是美国的危险。……让我们从如此残酷的经验中吸取教训吧!在这生命尚存,力量还在之际,让我们加倍努力,合力奋战。
——英国丘吉尔“关于希特勒入侵苏联的广播演说”
材料二:我要求国会宣布,自1941年12月7日星期日日本对我们无端进行卑鄙的进攻,美国同日本帝国之间已处于战争状态。
—美国罗斯福“国耻日”演讲
材料三:联盟在人口、资源、生产能力、人心向背和团结互助方面,都比德、意、日集团占明显的优势,为以后战胜法西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联盟内部,…虽然不时产生各种矛盾和斗争,但摧毁法西斯是他们的共同目标。正是这种根本利益使它们团结起来,互相配合支援,直到战争取得最后胜利。
——以上三则材料均摘编自《世界史》
请回答:
(1)给材料一中加了下划线的观点提供一个具体的实例。
(2)“让我们从此残酷的经验中吸取教训吧!”丘吉尔所说的教训是什么?他在这篇演说中所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3)材料二中“日本对我们无端进行卑鄙的进攻”指什么事件?这一事件对第二次世界大战产生了什么影响?
(4)材料三中的联盟指什么?联盟得以成立并能维持的共同目标是什么?这一联盟在二战中所起的积极作用给我们什么启示?
2.选择题- (共20题)
8.
“当革命的风暴横扫整个法国的时候,英国正在进行一场比较平静、但是并不因此就显得缺乏 力量的变革。”这句话中的“变革”是指( )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 B.工业革命 | C.英国组织的“反法同盟” | D.光荣革命 |
11.
“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最后的斗争,团结起来,到明天,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这些歌词引自( )
A.《宅地法》 | B.《国际歌》 | C.《复活》 | D.《英雄交响曲》 |
13.
“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阶级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共产党宣言》里的“锁链”一词指
A.封建统治阶级 |
B.资产阶级统治 |
C.殖民主义枷锁 |
D.贵族奴隶主的压榨 |
14.
列宁评述“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得一干二净。”反映的是( )
A.英国圈地运动出现“羊吃人”的悲剧 | B.俄国废除农奴制后农民一贫如洗 |
C.日本变革后农民纷纷破产 | D.美国未获得解放的黑奴的处境 |
15.With all of these new {#blank#}1{#/blank#} (discover), we should be proud of the young scientists in our country.
20.
“为使中国之门户开放,或各国商务实业之机会均等之原则更为有效起见,缔约各国,除中国外,协定不得谋取或赞助其本国人民谋取……”这段材料最有可能出自
A.《辛丑条约》 |
B.《凡尔赛和约》 |
C.《九国公约》 |
D.《波茨坦公告》 |
23.
斯大林曾说过:“这次行动按其计划的周密、规模的宏大和行动的技巧来说,在战争史上还从来没有过类似的先例。”它“迫使希特勒德国在两个战场上同时作战”。斯大林所说的“这次行动”是指
A.凡尔登战役 |
B.诺曼底登陆 |
C.斯大林格勒战役 |
D.攻克柏林战役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选择题:(2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15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