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商洛市洛南县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42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9/9/3

1.选择题(共2题)

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 裂(guī)   归(xǐng) 奋(kàng) 销声迹(nì)
B. 惘(cháng) 农(yán)  争(sòng) 然而止(jiá)
C. 绊(jī) 连(qiào) 磅(bó)   夜深星(lán)
D. 杂(rǒng)  暗(huì)  山(lù)    张灯结(cǎi)
2.
下列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
A. 雄辩 告诫 强词夺理 挑拔离间
B. 彷惶 喧哗 阳奉阴违 袖手旁观
C. 阻碍 蛮横 相辅相成 招摇撞骗
D. 捡讨 瞭望 出类拔萃 怒不可遏

2.诗歌鉴赏(共1题)

3.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小题1】首联“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小题2】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3.现代文阅读(共2题)

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有麦青青于野

刘新昌

①深冬,读老树画画,读到一句“有麦青青于野,有你在我心头”,心底温泉一般,汩出一汪暖意。悸动的心,立刻想起家乡的冬野里,那一垄垄泛着春绿的麦子。

②家乡的麦田,是冬日里最蓬勃的一抹亮色。如果有时间,一个人慢悠悠地走在田埂上,空气清冽,视野开阔,远山近水,屋舍阡陌,皆是一部黑白默片,肃穆清寒。唯有这青青小麦,鲜亮亮地撩动你的心,那一片片嫩绿的麦叶,像绿色的火焰,在你的视野里熊熊燃烧。

③麦子耐寒,跟梅花一样,喜欢雪。当雪降临时,梅花喜欢将孤傲写在枝头,而麦子呢,卑微地匍匐起来,跟大地亲吻。因此,雪地里,看到梅花,人会觉得冷,而看见麦苗呢,就会觉得暖,其实,这是一种视觉体验。但父亲却将这种体验拟人化了,他说,麦子是个朴实的阿哥,它秋天发芽,冬天成长,春天拔节、夏天成熟,普通,却给人一种安全感。而梅花呢,是个冷艳的贵妇,它疏影横斜,不蔓不枝,孤傲清冷,香冰气寒,美艳,却给人一种距离感。

④我觉得,这是父亲最诗意的一次表达,这个地地道道的农民,用多年的生活体验,感悟出诗一样的语言,他也像麦子一样,用他的勤劳,朴实和坚韧,让我们五姊妹有了一种最实在的安全感。

⑤记得小时候,父亲爱种麦。每年秋天,农闲时节,别人已在家享受清闲,而父亲,却转入另外一个战场,他将房前屋后的土地,一寸一寸,深耕细翻,然后,播麦种,盖薄膜。父亲说,除了水稻,麦子和农民最心意相通,只要你够勤快,懂节气,能准时把它播种到土壤里,它就不会辜负你的期盼。干旱也好,冰灾也罢,春天一到,麦苗总会生机盎然地出现在你的视野里,给你长出白面馒头和幸福日子。

⑥那些年,每到三四月份,大米总是青黄不接,别人家吃了上顿没下顿,而我们家,总能吃到香甜酥糯的馒头、馍馍、面疙瘩。后来,上学了,读课文,读到“今冬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心里竟沁润出一种温润润的熨帖感和稳妥妥的踏实感。

⑦不过,雪地里,也有些小“破坏分子”,总在打着麦苗的主意,比如几只田鼠,或一只野兔,悄悄地钻进麦田里,躲在积雪下,偷偷啃噬麦苗。父亲见了,也不去赶,只是嗔怪地喊——冰天雪地的,吃点叶子赶紧回家吧。而我,趁父亲不注意,总用弹弓射那些鬼头鬼脑的家伙。有一年,下雪后,我在麦田四周,放了八个老鼠夹子,第二天一大早去看,我的乖乖,八个夹子,夹了两只兔子,七只田鼠,到现在我也没弄明白,那两只田鼠是怎么同时踏进“雷池”的。

⑧现在,我们五姊妹都已成家立业,父亲也老了,身体已不允许再种麦田了,但每每看到有麦青青于野,我就觉得,不管生活怎样艰难,前面总有一片绿油油的希望在等着。

注:老树画画,网名,又名老树,原名刘树勇,画家。

【小题1】文章开头引用老树的诗句“有麦青青于野,有你在我心头”有何好处?
【小题2】第③段主要运用了哪种写作手法?有何作用?
【小题3】文章不仅写麦子,还写了父亲,请根据文章内容概括有关父亲的细节。
___________→父亲爱种麦子养家→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赏析下面的句子。
干旱也好、冰灾也罢,春天一到,麦苗总会生机盎然地出现在你的视野里,给你长出白面馒头和幸福日子。
【小题5】说说你对下面句子的理解。
但每每看到有麦青青于野,我就觉得,不管生活怎样艰难,前面总有一片绿油油的希望在等着。
5.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植物会说话
丹尼尔•查莫维茨
①五角菟丝子作为一种蔓生植物,因不含叶绿素,需要寄生在其他植物中吸取其营养方可生存。它幼苗的颈尖以小圆圈的方式探测周围环境,寻找它所偏好的植物,就像我们蒙住眼睛时用手试探周围环境,或是深夜在厨房找灯的开关时的样子。实验人员不论将番茄放于什么地方,菟丝子的藤始终朝着番茄方向生长。为了证实菟丝子能够嗅出番茄所在位置这个猜想,孔苏埃洛•德莫拉埃斯将它和番茄分别放入一个密闭的盒子里,两盒之间用管子相连保证空气对流,结果它总是朝着管子方向生长。又在棉签上涂上番茄提取液,它还真中了圈套,朝着涂有提取液的棉签生长。此后,她拿成分非常相似的番茄和小麦的提取液做实验,尽管二者都含有一种挥发性化合物β_月桂烯,但因番茄还释放出两种能吸引菟丝子的挥发性物质,而小麦不含这两种挥发性物质,且还会释放一种令菟丝子讨厌的气体,菟丝子当然向着番茄方向生长。
②1983年,戴维•罗德斯发现,一棵柳树被天幕毛毛虫啃噬过,临近柳树的叶子变得不受毛毛虫欢迎,是因为后者的叶子中含有不合毛毛虫口味的酚类和单宁化合物,而那些较远的健康柳树却不含这些化合物。受损柳树和临近健康柳树之间,没有共同的根,树枝间也没有相互接触。被啃噬的柳树是通过空气向临近健康柳树发出了一种信息素信号,即通过化学信号对它们说:“当心!保护好自己!”接着,杰克•舒尔茨以杨树和唐枫幼苗为对象进行实验,支持了罗德斯的观点。
③“植物之间可以相互交流”!罗德斯的这一发现,颠覆了我们以往对植物的认识。然而这些报道大多缺乏正确对照,或结果被夸大,往往受到其他科学家的驳斥。在过去的10多年里,大量植物通过气味进行交流的现象已被反复证实。但问题是,植物真的能彼此交流(有意识地发出预警)吗?是否健康植物只是“偷听”到了临近受损植物的自言自语(而非受损植物有意告知它们)?马丁•海尔提出了疑问并展开深入研究。他知道,利马豆植株被甲虫侵扰时会有两种反应:被啃噬的叶片会向空气中释放一些挥发性化学物质;而花则会产生花蜜,吸引以甲虫为食的节肢动物。——那它为什么会释放这些化学物质呢?
④他从三棵利马豆植株中选取了4张叶片做实验:从被啃啮过的同一植株上选择了2张叶片——第1张被甲虫啃啮过,第2张没有;第3张为临近的、未被啃啮过的健康植株;第4张为被隔离的、未被啃啮过的健康植株。通过气相高端分析技术鉴定,第1.2.3张叶片周围空气中都含有挥发性物质;第4张叶片周围则没有。这说明受损植株临近的健康植株不易遭受到虫害侵扰,却没有得出他们想要的结果。
⑤海尔调整了实验设计来检测他的假设。将两株植物放在一起,但用塑料袋将被啃啮过的叶片封闭24小时。然后按照上一个实验的方法选择4张叶片进行检测,结果发生了变化。被啃啮过的叶片仍然释放化学物质,但同一植株的同一根藤以及邻近藤上的其他叶片却与对照叶片相似——它们周围空气中没有这些化学物质。解下密封袋,用小风扇将袋中的气体向两个方向吹:一是向这根利马豆藤上方的临近叶片,二是朝着远离利马豆的空气中。结果发现,接触到袋中气体的植株叶片自己也开始释放同样的气体,且植株还会分泌花蜜。那些没有接触到气体的叶片和植株则与以前一样。
⑥几十次实验结果一致,秘密揭开了:被啃啮过的叶片释放气体,是为了保护植株自身的其他叶片不受攻击。即当一张叶片受到昆虫或细菌的侵害时,会释放出气味,警告同一植株上的其他叶片保护自己,抵御将临的侵袭。就像中国长城上的烽火台,守卫者们用点燃烽火的方式传递信号,警告其他守卫塔有敌人来袭了。临近植株则以嗅觉方式“偷听”受损植株自身叶片间的“嗅觉对话”,便做出反应以保护自己免受伤害。当然,利马豆这种气味信号只能传播一两米远,但这一发现为人类保护树木和作物提供了崭新的思路……
⑦每种植物都有自己特殊的气味。植物和动物也可以利用这些气味进行复杂的交流。比如花的香气可以吸引授粉者,果实的香气可以吸引采摘者,这些都有利于种群的繁衍。植物显然没有嗅觉神经,不能将气味信号传到大脑进行诠释。但是像菟丝子、利马豆一样的其他植物,都能够对信息素做出响应,只要觉察到空气中有挥发性化学物质,它就能将气味信号转化成一种生理反应,这当然也是一种嗅觉,且是出于生存的需要。
【小题1】“植物会说话”在文中指什么?
【小题2】简要说明第③段在文章中的作用。
【小题3】举例说明本文运用的一种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小题4】你从文中科学家身上获得哪些科学精神或思想方法方面的启示?

4.对比阅读(共1题)

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峡,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余与河南元集虚、范阳张允中……凡十七人,自遗爱草堂,历东西二林抵化城憩峰顶宿大林寺。大林穷远,人迹罕至。环寺多清流苍石,短松瘦竹。

山高地深,节绝晚,于时孟夏,如正、二月天。山桃始华,润草犹短;人物风候,与平地聚落不同。初到,恍然若别造一世界者。因口号绝句云:“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既而周览屋壁,见萧郎中存、魏郎中弘简、李补阙渤三人姓名文句。因与集虚辈叹,且曰:此乃匡庐间第一境。由驿路至山门,曾无半日程。自萧、魏、李游,迨今垂二十年,寂寥无继来者。嗟乎!名利之诱人也如此!

时元和十二年四月九日,乐天序。

(白居易《游大林寺序》)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A其岸势犬牙差互(__________)
B不可久(__________)
C节绝晚(__________)
D既而周览屋壁(__________)
【小题2】用“/”给下面的语句划分朗读节奏。(划三处)
历 东 西 二 林 抵 化 城 憩 峰 顶 宿 大 林 寺。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2)大林穷远,人迹罕至。
【小题4】(甲)文中,描写小石潭的清澈主要用了_________的手法,柳宗元游览完后对小石潭的感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文章的点睛之笔。
(乙)文中,白居易游大林寺后流露出____________________之情。

5.名著阅读(共1题)

7.
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回答问题。

青春终于胜利了。保尔没有死于伤寒。这是他第四次死里逃生。在床上整整躺了一个月之后,苍白消瘦的保尔已能够勉强用两条摇摇晃晃的腿站起来,摸着墙壁,在房间里走动了。他的母亲搀着他走到窗口,他向街上望了很久。雪在融化,积成了小水洼,在早春的阳光下闪亮,外面已经是初次解冻的温暖天气了……但是他一想到,明天他就要离开这里,回到那个大城市去,再度和他的朋友们、同志们,所有那些亲爱的人们在一起,他又高兴了。这大城市以及它沸腾的生活,活跃的气氛,加上那川流不息的人群,电车的轰隆声和汽车的喇叭声,都吸引着他。而最最吸引他的,却是那些巨大的石头厂房,煤烟熏黑的车间、机器,以及滑轮的柔和的沙沙声。他的心已经飞到巨大的飞轮疯狂旋转、空气中散播着机油气味的地方,飞到那早已成为他不能分离的整个生活上去了。

(1)这段文字选自原苏联著名作家________________的名作《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2)“保尔已经是第四次跨过死亡的门槛。”结合全书,用简要的语言把“四次跨过死亡的门槛”中的第一次和第二次内容概括出来。

(资料衔接)第三次,是繁重紧张的肃反工作击倒了有着伤病的保尔,不得不离开岗位,回家养病;第四次,是在铁路快修完时,保尔得了伤寒和大叶性肺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语言表达(共1题)

8.
请从所给的三个词语中,选出一个最符合语境的填写在横线上。
(1)最近一段时间,父亲闲着没有什么事情可以做,又觉得很________________(浮躁 暴躁 烦躁)。
(2)每一条河流都是一曲古老的赞歌,唱出了远古文明的辉煌,从未看过翻滚的巨浪的人,难以想象万马奔腾、________________(明澈如玉 一泻千里 碧波荡漾)的壮丽景象。

7.综合性学习(共1题)

9.
中央电视台推出大型文化情感类节目《朗读者》,产生很好的社会效果。为此,某校开展以“我爱朗读”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活动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1)(宣传活动)请你为本次活动拟写一则宣传标语,要求:紧扣主题,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
(2)(品味美文)朗读是体会语言美的重要途径。如要让你从四大名著中选一本朗读,你会选哪本作品?并请简要介绍故事主要内容。
作者:   ,作品:   ,故事主要内容:
(3)(完善通知)下面是某同学代表校学生会为“我爱朗读”比赛拟写的一则通知,请你按要求帮他修改。

通知

全体同学:

学校将于5月6日下午2点在报告厅举行“我爱朗读”比赛,届时将邀请著名专家作为大赛的评委。希望广大同学积极参加,踊跃报名。

2019年4月25日

学校学生会

①该通知中有一处语序不当,应修改为:
②该通知中有一处格式问题,请给出修改意见:
(4)(巧妙劝说)为了提高朗读能力,李超同学打算周六晚上收看一期《朗读者》,却被妈妈以耽误学习为由阻止。假如你是李超,会如何劝说妈妈?

8.作文(共1题)

10.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作文。
语言真奇妙!细加品味你会发现,即便是生活中的一句看似平常的话,说话的语境、方式不同,表达的意思、效果也不同,让你产生的心理感受也会不同。
请从备选词语中任选一个补全文题,写—篇文章。
文题:那句话,说得有点  
备选词语:深意、味道、智慧、艺术、委婉、大胆、暖心、扎心、离谱、冒昧
要求:①不少于600字;
②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④书写工整,卷面整洁。

9.基础知识综合(共1题)

11.
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

①因此,我在不停地尝试,不停地努力。②因为我始终坚信着,________你想,你________会成功。③我并不是什么特别的人,但是我相信心灵的力量。④现在的努力,会变成明天的幸福。⑤我坚信,所以我________、________。⑥我会积蓄我的力量,到那一天到来时,完全释放!

(1)请提取第⑥句画线部分的主干,并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给第②句补上一组恰当的关联词语,并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将下面的词语分别填写在第⑤句的横线上_______ 。(只填序号)
A.努力    B.尝试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2道)

    诗歌鉴赏:(1道)

    现代文阅读:(2道)

    对比阅读:(1道)

    名著阅读:(1道)

    语言表达:(1道)

    综合性学习:(1道)

    作文:(1道)

    基础知识综合:(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