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4题)
1.
思想解放是伟大社会时间的先导,中外历史上的重大社会改革都与思想解放运动有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史学家布克哈特在评论一场思想解放运动是说“有信仰、幻想和幼稚的偏见织成的神学纱幕最先在意大利烟消云散了”。在次运动期间,意大利涌现出一批杰出的艺术家和思想家。诗人但丁的作品强调了人的价值和理性的伟大,闪烁着人文主义最初的光辉,体现了这场运动的核心主张。
(1)材料一中的“思想文化运动”是指14—17世纪欧洲的那场运动?这一运动的核心主张是什么?但丁的代表作品是什么?
材料二:17—18世纪,一批先进的思想家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高举理性大旗,批判封建专制和中世纪宗教神学,主张建立合乎理性的社会和国家。

(2)材料二反映了欧洲的哪场运动?其核心主张是什么?这场运动对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有何作用?
材料三: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3)材料三出自何处?何人所作?该文件的发表标志着什么?
材料一:史学家布克哈特在评论一场思想解放运动是说“有信仰、幻想和幼稚的偏见织成的神学纱幕最先在意大利烟消云散了”。在次运动期间,意大利涌现出一批杰出的艺术家和思想家。诗人但丁的作品强调了人的价值和理性的伟大,闪烁着人文主义最初的光辉,体现了这场运动的核心主张。
(1)材料一中的“思想文化运动”是指14—17世纪欧洲的那场运动?这一运动的核心主张是什么?但丁的代表作品是什么?
材料二:17—18世纪,一批先进的思想家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高举理性大旗,批判封建专制和中世纪宗教神学,主张建立合乎理性的社会和国家。

(2)材料二反映了欧洲的哪场运动?其核心主张是什么?这场运动对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有何作用?
材料三: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3)材料三出自何处?何人所作?该文件的发表标志着什么?
2.
历史学科素养的培养是中学历史教学的重要任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素养一时空观念,是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观念。

(1)材料一中的图一指的是哪次国际会议?以它为基础,形成了一战后怎样的世界新秩序?图二所示会议决定建立哪一个国际组织?
素养二历史理解,是指将对史事的叙述提升为理解其意义的理性认识和情感取向。
材料二:1689年英国《权利法案》,1789年法国《人权宣言》,1776年美国《独立宣言》被视为这一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三份人权文献……
素养三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与能力。
材料三:下表为西欧六国国民生产总值统计表(单位:百万1990年国际元)。
(注:六国为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
素养四历史归纳,是指能够对比历史事件的异同点,对相关史实进行分析、总结并运用的能力。
材料四:“现代化”是一个中性概念……现代化的执行方式可以姓“资”,也可以姓“社”,甚至出现更复杂的属性。
(5)历史是一门智慧之学,你认为哪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发展史学素养,提升历史学习的能力。
素养一时空观念,是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观念。

(1)材料一中的图一指的是哪次国际会议?以它为基础,形成了一战后怎样的世界新秩序?图二所示会议决定建立哪一个国际组织?
素养二历史理解,是指将对史事的叙述提升为理解其意义的理性认识和情感取向。
材料二:1689年英国《权利法案》,1789年法国《人权宣言》,1776年美国《独立宣言》被视为这一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三份人权文献……
——林•亨特《人权的发明:一部历史》
(2)从内容方面来看,材料二中三个法律文献的相同点是什么?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三国资产阶级革命体现了怎样的发展趋势?素养三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与能力。
材料三:下表为西欧六国国民生产总值统计表(单位:百万1990年国际元)。
1952年 | 1967年 | 1975年 | 1983年 | 1991年 | 1999年 |
1215855 | 2433880 | 3213870 | 3836859 | 467229 | 5403597 |
(注:六国为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
——(数据采编自(英)安格斯•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统计》)
(3)写出1952年六国经济发展的外部原因。概括统计表反映的经济趋势。导致这一趋势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素养四历史归纳,是指能够对比历史事件的异同点,对相关史实进行分析、总结并运用的能力。
材料四:“现代化”是一个中性概念……现代化的执行方式可以姓“资”,也可以姓“社”,甚至出现更复杂的属性。
——钱乘旦在《现代化与中国的世界近现代化史研究》
(4)依据材料四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能够体现“现代化复杂属性”的经济政策或相关历史事件2例。(5)历史是一门智慧之学,你认为哪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发展史学素养,提升历史学习的能力。
3.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它改变了世界的面貌,改变了人们的生活。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开启工业之门】
材料一 早在 1624 年,英国议会就制定了专利法,规定,第一发明人对其新发明拥有正当的财产权利……到 18 世纪中期,许多行业兴起了技术革新的热潮,……工业生产出现了革命性的变化,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了。
(1)“革命性的变化”指的是什么变化?请你举出 18 世纪中期后,有可能通过专利法获利的一位英国“发明人”及其主要成就。
【进入电气时代】
材料二 科技革命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改变了人类生产、生活的方式。人与人之间的时空距离不断缩短,整个世界紧缩成一个“村落”。
(2)各举第二、三次工业革命的一例成果来印证材料二所表达的观点。
【史鉴促进发展 】
材料三 近年来,每到冬天雾霾天气频频出现,给人们生产、生活造成极大不便。有权威指出燃煤是中国雾霾的主要污染源之一。“雾霾天怎么治理?”也几乎已经成为两会每位代表委员都会被问及的问题,空气污染治理已成为中国全民热议的最大内政之一。
(3)依据材料三分析,科技的发展给我们带来生活便利的同时,还造成了什么问题?如何让科技更好地造福人类,请说说你的看法。
【开启工业之门】
材料一 早在 1624 年,英国议会就制定了专利法,规定,第一发明人对其新发明拥有正当的财产权利……到 18 世纪中期,许多行业兴起了技术革新的热潮,……工业生产出现了革命性的变化,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了。
(1)“革命性的变化”指的是什么变化?请你举出 18 世纪中期后,有可能通过专利法获利的一位英国“发明人”及其主要成就。
【进入电气时代】
材料二 科技革命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改变了人类生产、生活的方式。人与人之间的时空距离不断缩短,整个世界紧缩成一个“村落”。
(2)各举第二、三次工业革命的一例成果来印证材料二所表达的观点。
【史鉴促进发展 】
材料三 近年来,每到冬天雾霾天气频频出现,给人们生产、生活造成极大不便。有权威指出燃煤是中国雾霾的主要污染源之一。“雾霾天怎么治理?”也几乎已经成为两会每位代表委员都会被问及的问题,空气污染治理已成为中国全民热议的最大内政之一。
(3)依据材料三分析,科技的发展给我们带来生活便利的同时,还造成了什么问题?如何让科技更好地造福人类,请说说你的看法。
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很多人认为这种制度已经成为经济发展和国家生存的障碍。……为了保持俄罗斯的大国地位,1861年起,沙皇政府着手开始了一项改革计划。……社会改革为政府发起的工业化进程铺平了道路,使俄罗斯社会在十九世纪最后十年发生转型。
(1)材料一中“这种制度”指的是当时俄国盛行的哪一制度?依据材料分析这一“社会改革”所起的历史作用?
材料二:1921年起,苏俄开始实行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纳税后剩余的一切粮食、原料和饲料,农民可以全权处理。
(2)材料二是哪一政策在农业方面的具体体现?
材料三:苏联工业总产值由1927年的世界第5位上升到1937年的世界第2位,欧洲第1位;在全球工业总产量中所占的份额从大约2%上升到大约10%。
(3)结合材料三回答,十年间促使苏联工业总产值迅速上升的重要方针举措是什么?
材料四:“苏联虽然号称‘最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但主要消费品长期供应不足,……经常需要凭票供应,暗藏了通货膨胀的危险,人民生活水平从革命前的居欧洲第五位下降到八十年代的居世界第八十八位。”
——《全球通史》
(4)材料四中苏联人民生活水平下降与哪一模式有关?
材料五:“在不同时期,只有那些根据自己的国情和时代的需要做出了正确战略判断的国家,才能获得历史的青睐。
——《大国崛起》解说词
(5)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说美国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是怎样根据自己的国情做出调整的?
(6)根据以上材料和问题的回答你有何感想?
材料一:很多人认为这种制度已经成为经济发展和国家生存的障碍。……为了保持俄罗斯的大国地位,1861年起,沙皇政府着手开始了一项改革计划。……社会改革为政府发起的工业化进程铺平了道路,使俄罗斯社会在十九世纪最后十年发生转型。
(1)材料一中“这种制度”指的是当时俄国盛行的哪一制度?依据材料分析这一“社会改革”所起的历史作用?
材料二:1921年起,苏俄开始实行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纳税后剩余的一切粮食、原料和饲料,农民可以全权处理。
(2)材料二是哪一政策在农业方面的具体体现?
材料三:苏联工业总产值由1927年的世界第5位上升到1937年的世界第2位,欧洲第1位;在全球工业总产量中所占的份额从大约2%上升到大约10%。
(3)结合材料三回答,十年间促使苏联工业总产值迅速上升的重要方针举措是什么?
材料四:“苏联虽然号称‘最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但主要消费品长期供应不足,……经常需要凭票供应,暗藏了通货膨胀的危险,人民生活水平从革命前的居欧洲第五位下降到八十年代的居世界第八十八位。”
——《全球通史》
(4)材料四中苏联人民生活水平下降与哪一模式有关?
材料五:“在不同时期,只有那些根据自己的国情和时代的需要做出了正确战略判断的国家,才能获得历史的青睐。
——《大国崛起》解说词
(5)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说美国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是怎样根据自己的国情做出调整的?
(6)根据以上材料和问题的回答你有何感想?
2.选择题- (共19题)
5.
纪录片《大国崛起》中有这样一段解说词:“公元1500年前后的第六大发现,拉开了不同国家的相互对话和相互竞争的历史大幕。”实现“第六大发现”的活动是( )
A.新航路开辟 | B.郑和下西洋 | C.工业革命 | D.丝绸之路的开通 |
6.
四百多年前,莎士比亚曾是伦敦环球剧院的股东、演员和剧作人。他的经典剧作现在依然还是剧院的唯一选择。下列哪一部是可以选择在此上演的莎士比亚的戏剧
A.《最后的晚餐》 | B.《蒙娜丽莎》 | C.《神曲》 | D.《哈姆雷特》 |
7.
根据下面提供的情境回答问题。
本周末上午十点在学校举行“湖湘国学诵读大赛”初赛,学校要求学生家长参加。你要父亲参加活动时,父亲说:“复赛比初赛应该更精彩吧!看戏还是要看好戏。”
父亲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blank#}1{#/blank#}
9.
在圣诞来临之际,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于25日发表传统圣诞致词。她虽是英国国家的象征,但她并不掌握国家的最高权力,这种英王统而不治的政治制度源于哪一文件通过?
A.《独立宣言》 | B.《权利法案》 |
C.《人权宣言》 | D.《法典》 |
13.
马克思在1862年10月发表的《北美事件》中说:“他向敌人迎面投掷过去的,永远也不会失去其历史意义的最严厉的法令……这份在联邦成立以来的美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文件”上文中的这份文件是( )
A.《独立宣言》 | B.《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 C.《废除农奴制法令》 | D.《人权宣言》 |
15.
马克思说:“在欧洲以外直接靠掠夺、奴役和杀人越货而夺取的财宝,源源流入宗主国,在这里转化为资本。”观察下图,最能体现这一内容的( )


A.丝绸之路 | B.佛教传播 |
C.新航路开辟 | D.“三角贸易” |
18.
一战后,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重新瓜分世界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构成这一体系的主要条约《凡尔赛和约》与《九国公约》的相同之处是( )
A.宰割中国 | B.削弱英国 |
C.限制日本 | D.瓜分德国 |
19.
罗斯福新政时期有一首流行的歌曲这样唱到:这样的一天总会到来:USA再加上一个S,变成美利坚苏维埃。土地归农民所有,工人是工厂的主人,我们掌握了大权,USA变成USSA(注:USA指的是美国,USSA指的是美国变成了苏维埃政权)歌曲反映出当时( )
A.新政彻底改变了美国的资本主义制度 |
B.新政从根本上改变了工人农民的处境 |
C.一些美国人对新政的本质认识不清 |
D.新政的实施使美国逐渐度过了危机 |
21.
学会分析表格是学习历史的必备能力之一。下表中的数据主要反映了当时经济危机中的特点是:1929-1933年美国经济危机工业情况表
工厂倒闭 | 工业生产下降 | 失业人数 |
13万家 | 70% | 1700万 |
A.持续时间比较长 |
B.破坏性特别大 |
C.波及范围特别广 |
D.引发政局动荡 |
22.
某同学的听课笔记中记载了以下信息:“历时十个月,双方伤亡七十万人,有‘绞肉机’之称。”据此我们可以判断,该同学学习的内容是( )
A.拿破仑对外战争 | B.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
C.凡尔登战役 | D.柏林战役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选择题:(1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