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1.
材料一 (江浙一带)一闻有人①招雇女工,遂觉勃然以兴,全家相庆,举国若狂,利之所在,人争趋之。于是相与连袂随裾,或行逐队以去……呼朋引类,②无论小家碧玉,半老徐娘,均各有鼓舞踊跃之心,说项钻求,唯恐不能入选。
材料二 最惊人的变化首推出现了许多以女性为主要从业人员的职业:商店和办公室中的职业。……这个情形最明显的征兆是女子中学教育不寻常的扩展。在法国,女子公立中学,由1880年的一所也没有,增加到1913年的138所。
(3)根据材料三,提炼推动近代中国妇女解放的社会原因。
材料四

城市化 互联网

时尚服装 时尚家居 A380客机
(4)根据材料四,说明人们的社会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发生这些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1888年4月《申报》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现象?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为什么会出现这一现象?材料二 最惊人的变化首推出现了许多以女性为主要从业人员的职业:商店和办公室中的职业。……这个情形最明显的征兆是女子中学教育不寻常的扩展。在法国,女子公立中学,由1880年的一所也没有,增加到1913年的138所。
——霍布斯鲍姆《帝国的年代1875~1914》
材料三 中国近代妇女解放运动的兴起和发展,女学的兴起和女子受教育权利的确立,救亡图存的需要和女性自身的初步觉醒,使得女子将自身的解放与国家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的妇女解放不断地向前推进。——安徽人文讲坛《天下兴亡,匹“妇”有责》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期妇女的地位发生变化的表现。并指出促成这一变化的政治、经济因素。(3)根据材料三,提炼推动近代中国妇女解放的社会原因。
材料四

城市化 互联网

时尚服装 时尚家居 A380客机
(4)根据材料四,说明人们的社会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发生这些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2.
材料一 甲午战争后中国铁路事业的格局为之改变。到1911年中国铁路的修筑简况:

(1)材料一反映了1911年前中国铁路的投资状况怎样?这种投资状况说明了什么问题?
材料二 孙中山非常重视铁路建设,他指出:“今日者,强邻环视,我国若不急急将铁路修成,则俄人必欲夺我蒙古铁道路线……英人必欲夺我西藏铁道路线……铁道为人所夺,国即为人瓜分。”在《建国方略》中,孙中山设计了中国铁路建设的总体方案,其中对西藏、青海、新疆等地区,规划了包括16条线路的“高原铁路系统”。他认为,此区域农产最富,牧场最美、矿产丰富,于此兴建铁路,即使工程浩大,亦有良好的回报。
材料三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过程中,受到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势力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是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的重要进步力量之一。作为近代中国新的生产方式,它的产生和发展推动了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对外国经济侵略起到了抵制作用,它还为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如君主立宪思想、民主共和思想、新文化运动等)奠定了物质基础,民族资产阶级也成为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重要力量,推动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发展。
(4)从上述材料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1)材料一反映了1911年前中国铁路的投资状况怎样?这种投资状况说明了什么问题?
材料二 孙中山非常重视铁路建设,他指出:“今日者,强邻环视,我国若不急急将铁路修成,则俄人必欲夺我蒙古铁道路线……英人必欲夺我西藏铁道路线……铁道为人所夺,国即为人瓜分。”在《建国方略》中,孙中山设计了中国铁路建设的总体方案,其中对西藏、青海、新疆等地区,规划了包括16条线路的“高原铁路系统”。他认为,此区域农产最富,牧场最美、矿产丰富,于此兴建铁路,即使工程浩大,亦有良好的回报。
——《孙中山全集》第二卷、第六卷
(2)依据材料二简析孙中山规划“高原铁路系统”的主要战略意图,他未能将方案付诸实施的原因是什么?材料三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过程中,受到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势力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是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的重要进步力量之一。作为近代中国新的生产方式,它的产生和发展推动了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对外国经济侵略起到了抵制作用,它还为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如君主立宪思想、民主共和思想、新文化运动等)奠定了物质基础,民族资产阶级也成为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重要力量,推动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发展。
——卢新建主编《新课程高中教师手册·历史》
(3)根据材料三简要探讨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4)从上述材料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2.单选题- (共18题)
3.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写道:“17世纪最后几十年,英国的自耕农(即独立农民)还比租地农民阶级的人数多……大约在1750年,自耕农消灭了。”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A.早期殖民 |
B.宗教改革 |
C.圈地运动 |
D.工业革命 |
4.
1884年,世界20多个国家的天文工作者在美国华盛顿召开会议,通过决议正式确定格林尼治时间为国际标准时间。该决议得以通过,主要是由于
A.钟表制造业发展 |
B.美国是当时最强大的国家 |
C.与会各国的妥协 |
D.世界各地的联系日益紧密 |
5.
1624年英国议会颁布的《垄断法》规定,为新产品的第一个发明人授予专利证书,有效期14年。到1851年为止,总共颁布了一万多项专利。《垄断法》的实施
A.推动了工业革命在英国发生 |
B.导致了英国向外殖民扩张 |
C.使英国打败了“无敌舰队” |
D.标志着议会权力超过国王 |
6.
有人评价某种经济现象既有“能节制生产,毋使有羡不足”的优点,又有“独占一业,莫之与竞,则生产技术之改良进步将中止”的缺点。材料描述的经济现象是
A.手工工场 |
B.机器工厂 |
C.股份公司 |
D.垄断组织 |
9.
1865年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是近代中国具有先进技术设备的“制器之器”工厂;1899年创办的大生纱厂是近代中国“设厂自救”浪潮中出现的棉纺织企业。它们
A.都是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
B.都推动了中国重工业的发展 |
C.都是清政府创办的军事工业 |
D.都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
10.
下图中五条曲线反映了1840~1956年我国五种经济形态,即自然经济、民族资本、外国资本、洋务资本与官僚资本的发展变化情况。那么,下列代表近代中国最先进经济成分的是


A.A线 |
B.B线 |
C.C线 |
D.D线 |
11.
张謇曾说:“我们儒家,有一句扼要而不可动摇的名言‘天地之大德曰生’。这句话的解释,就是说一切政治及学问最低的期望,要使得大多数的老百姓,都能得到最低水平线上的生活。”因此,他把自己创业的纱厂命名为“大生”。从这个角度看近代民族企业
A.发展民族工业,救亡图存 | B.应大力发展重工业 |
C.儒家思想指导商业 | D.以轻工业为主,注重民生 |
12.
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在写给北京政府的信中写道:“今则外商烟厂林立于内地,就地行贿、具无征税……敝公司烟草既纳进口征税,复纳子口半税、杂捐、附加等税,负担既重,成本加多,虽出品优美,城难与外货竞卖”。这从本质上反映了
A.民族工业在中国社会中发展艰难 |
B.民族工业希望得到北京政府的保护 |
C.外商企业得到不平等条约保护 |
D.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 |
13.
1938年,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大会决定:经济建设以军事为中心,对粮食、矿产、税收、金融、交通、物价等实行全方位的管制。其影响是( )
①促使国民经济快速发展
②使民族资本主义陷入绝境
③加速了官僚资本的膨胀
④为坚持抗战提供了物质条件
①促使国民经济快速发展
②使民族资本主义陷入绝境
③加速了官僚资本的膨胀
④为坚持抗战提供了物质条件
A.①② |
B.②③ |
C.②④ |
D.③④ |
14.
1915年荣氏创立了申新纺织公司,到1918年盈利率达到74.2%,随后申新发展成9个厂。申新纺织公司这一时期发展的原因有
A.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
B.抵制日货、提倡国货的群众运动的推动 |
C.南京临时政府奖励实业发展 |
D.南京国民政府推行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
15.
《湖北工业史》记载:1861年,俄国茶商李凡诺夫在汉口开设顺丰砖茶厂。到1873年将原来的手工制作砖茶改为用蒸汽机器压制,从而成为湖北使用机器生产的第一家近代工业企业。这表明
A.外国人在华开设工厂已合法化 |
B.部分民族企业由手工工场转化而来 |
C.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
D.列强入侵客观上加速了近代化进程 |
16.
下图反映了19世纪60~80年代中国棉布、棉纱进口的变化,能够对这一变化作出合理解释的是

A. 民族工业的产生与发展
B. 列强暂时放松经济侵略
C. 自然经济的顽强抵抗
D. 中国沦为世界市场的附庸

A. 民族工业的产生与发展
B. 列强暂时放松经济侵略
C. 自然经济的顽强抵抗
D. 中国沦为世界市场的附庸
17.
1935一1937年中国工矿业生产简表(单位:吨)
对上表蕴含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年代 | 铜 | 生铁 | 煤 | 锰矿 |
1935年 | 256565 | 787061 | 36091747 | 31400 |
1936年 | 414315 | 809996 | 39902985 | 43400 |
1937年 | 556347 | 958683 | 37230469 | 79187 |
对上表蕴含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政府致力于改善人民生活 |
B.官僚资本控制国家经济命脉 |
C.政府实施“经济统制”政策 |
D.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相结合 |
18.
下图为新中国某一历史时期工农业总产值变化图,从中可以看出


A.“一五”计划开局之年农业总产值呈现明显下降趋势 |
B.“三大改造”期间的工业总产值始终不及农业总产值 |
C.“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农业总产值进一步下降 |
D.20世纪50年代我国国民经济呈现持续健康发展趋势 |
19.
到1987年,在生产领域中,国家指令性计划的工业产品由改革前的120种减少到60种,流通领域中国家计划管理的商品从改革前的188种减少到23种。这种情况说明
A.国民经济出现严重困难 |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
C.私营工商业逐渐恢复和发展 |
D.企业自主权不断得到扩大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4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