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419813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7/11/22

1.综合题(共3题)

1.
14至18世纪的欧洲经历了一场社会巨变,在各个领域出现了一些新现象,不断冲击着旧观念、旧制度……推动欧洲迈入近代社会。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达·芬奇)以新奇的目光重新审视一切的勇气和热情,才能使人类精神从经院的暗室,冲向色彩缤纷的新天地……我们相信伟大的时代塑造了达·芬奇,而达·芬奇又成为那个时代一个不朽的标记。
——侯建新《社会转型时期的西欧与中国》
材料二:仅仅一个世纪之后,欧洲的航海家们已经发现了我们现在所知世界的大部分地区,并绘制成图。在最早的几次航行中,探险家首先开辟航线永远地结束了世界主要文明相互隔绝的局面。    
——《人类文明史图鉴:发现新大陆(公元1400年——1500年)》
材料三:英国用“光荣革命”的非暴力手段建立了一种新的政治制度……新制度营造出一种宽松、自由和开放的环境……否则,就难以想象英国社会如何能够在18、19世纪和平地实现现代化。
——钱乘旦《世界现代化历程》
材料四:下图是依据罗伯特·艾伦《放眼全球的深度透视》一书制作的欧洲主要国家城市化速度模拟图(1300——1800年)。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达·芬奇“新奇的目光”中蕴含着怎样的时代精神?
(2)材料二反映了人类历史上的哪一重大事件?据材料指出它对世界最重要的影响。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确立了怎样的“新的政治体制”?其法律依据是什么?
(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8世纪中期以后城市化急剧加速的是哪个国家?促成该国城市化急剧加速的主要历史事件是什么?
(5)综合上述材料,归纳推动欧洲近代社会巨变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牛顿为工业革命创造了一把科学的钥匙,瓦特则用这把钥匙开启了工业革命的大门。”
——纪录片《大国崛起》中的评述
材料二:

材料三: 英、德、美、法的实力对比表
项目




1860年工业产量位次
1
2
3
4
1910年工业产量位次
3
4
2
1
1913年殖民地面积所占位次
1
2
4
5
 
材料四: 一位历史学家在谈到20世纪初欧洲形势时说:“欧洲变成一只‘火药桶’,只等一粒火星将它引爆。”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分别列举牛顿和瓦特在科技进步方面做出的重大贡献。
(2)为材料二中的发明提供动力的装置是?带来了什么负面影响?
(3)材料三中的图表反映出主要帝国主义国家间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出现了什么现象?引起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4)材料三中最终引爆这支“火药桶”的“火星”具体指哪一历史事件?这一历史事件引发的战争的性质是?
(5)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科学技术的认识。
3.
19世纪下半叶的世界舞台上,有三个国家异曲同工地演绎了自己的精彩。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很多人认为这种制度已经成为经济发展和国家生存的障碍。……为了保持俄罗斯的大国地位,沙皇政府着手开始了一项改革计划。……社会改革为政府发起的工业化进程铺平了道路,使俄罗斯社会在十九世纪最后十年发生转型。
材料二:……日本的新统治者致力于日本社会的转型,以获得同外国势力在政治和军事上的平等地位。……变革使日本成为东亚的政治、军事和经济强国……明治政府的首要目标是强化中央集权……
——以上两则材料均摘自杰里•齐格勒(新全球史)(第三版)下
材料三:宣言声明:南方的奴隶将得到解放,一旦北方联邦军队进入叛乱区,就解除他们的奴隶枷锁。于是,他将这场内战变成了一场解放奴隶的战争,从而得到了许多政治和军事上的优势。北方人的士气更加高涨,南方人的继续顽抗似乎已经是徒劳无益的了。这一宣言鼓励大批奴隶离开他们南方的主人,开创了北方军队征集黑人新兵的新局面。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这种制度”指的是什么?材料一中“社会改革”指的是俄国历史上的什么事件?
(2)材料二中“变革”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为了实现材料二中的“首要目标”,日本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
(3)根据材料三 ,写出这一“宣言”是指哪部文献?它产生的最重要影响是什么?
(4)综上所述,请你概括三个国家的革命或改革的共同历史作用。

2.选择题(共23题)

4.
某大型综艺类节目现场,主持人的出题与文艺复兴时期一位著名文学家有关,他给出了三个提示,由此可推断该文学家是( )
A.莎士比亚B.达·芬奇
C.薄伽丘D.但丁
5.
有人说,如果哥伦布能活到今天,他将以反人类罪被审判。这一观点的主要依据是( )
A.哥伦布发现了美洲大陆B.新航路开辟使世界开始逐渐形成一个整体
C.哥伦布发现美洲带来了殖民掠夺D.哥伦布发现美洲是伟大的地理发现
6.
汤因比曾评价说,“顺利地在旧瓶里装进了新酒,还不致于引起旧瓶爆炸”,并认为这“可以说是一种宪法方面的胜利,这种胜利应该当作是一种惊人的技艺。”汤因比是在评价( )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确立了君主立宪制B.美国独立战争后建立了联邦制国家
C.法国大革命战胜封建专制D.辛亥革命后成立中华民国
7.
下图油画描绘了某战役的场景,该战役交战双方是美军和英军,发生在 1777 年,该战役成为了双方战争的转折点。该战役发生在( )
A.伦敦B.纽约C.来克星顿D.萨拉托加
8.
下图是 2016年法国欧洲杯官方 logo,该 logo 以法国国旗中红白蓝三种颜色为元素。法国国旗的蓝、白、红三色分别代表法国大革命时期倡导的自由、平等、博爱。试猜想这组口号源自于(   )
A.《权利法案》B.《人权宣言》C.《独立宣言》D.《民法典》
9.
“拿破仑走到哪里,哪里的徭役劳动、代役租、对老爷的贡赋等一大堆陈腐废物,连同老爷本身就像魔杖点了一下似的立即消失。”这说明拿破仑对外战争(   )
A.打击了欧洲封建势力B.威胁了欧洲所有国家的主权
C.损害了被侵略国家人民的利益D.在当地建立封建专制统治
10.
拿破仑说:“它是一只船,把法国革命的行政和社会的原则输送出去,……在有些国家里被接受为母法,并通过其子法现今正在那里发生效力。”拿破仑所说的“船”的是:( )
A.《权利法案》B.《独立宣言》C.《民法典》D.《人权宣言》
11.
工业革命后,一位工厂主激动地说:“我终于可以在没有河流的地方开设工厂了!”他这样说是因为下列哪项发明?( )
A.B.C.D.
12.
1848年2月18---19日,伦敦瓦伦街19号,哈里逊印刷所。一本小册子正在悄悄印刷。这本绿色封面、只有23页的德文小册子,油墨未干便被分发到各国的同盟盟员手里,成为工人阶级斗争的思想武器。这本小册子是(   )
A.《人权宣言》B.《人民宪章》
C.《法兰西内战》D.《共产党宣言》
13.
史学家爱德华·拉津斯基曾这样评述:“对俄国来说,亚历山大二世属于一种新型的改革者,他像是两面神亚奴斯,一张脸孔望着未来,一张脸孔望着过去……”。其中的“一张脸孔望着过去”指的是( )
A.改革使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B.改革使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和土地使用权
C.改革对俄国实现近代化目标具有积极作用
D.改革没有使俄国专制制度发生本质性改变
14.
《大英百科全书》对下图人物的评价是他“拯救了美国”。下列表述能佐证这一结论的有( )

①颁布了促进战争局势扭转的重要法令  ②维护国家统一并使美国开始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③率领民众瓦解和战胜了南方奴隶主的反叛  ④打败了英国殖民者
A.①②③B.①③C.①③④D.②③④
15.
美国解放黑人奴隶和俄国废除农奴制的相同意义是( )  
①维护了专制统治   
②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③消灭了各族歧视   
④推动了文明进程
A.①②B.②④C.②③④D.①③
16.
下列事件中,具有摆脱民族危机,实现民族独立,促进经济发展作用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是:( )
A.美国独立战争B.美国内战C.俄国1861年改革D.日本明治维新
17.
有学者认为:“没有一个国家能像日本那样在西方经济和军事技术优势的挑战面前做出这样迅速和成功的反应。”在其改革内容中,最具有前瞻性和战略目光的举措是( )
A.废藩置县B.加强中央集权C.推行义务教育D.允许土地买卖
18.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是对民生问题重要性的认识。民生问题是当前我国“十二五”规划所关注的焦点,也是古今中外各国政府非常重视的问题。19世纪60年代,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民治维新共同关注的民生问题是()
A.引进西方先进技术B.大力发展教育
C.解决农村土地问题D.提倡文明开化
19.
下图是关于“世界资本主义工业生产发展图”,其中对A处的描述正确的是?
A.人类进入到“蒸汽时代”
B.发明了汽车、飞机等交通工具
C.电子计算机广泛应用
D.生活中人们普遍采用电灯照明
20.
下列图片所示发明,不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发明是( )
A.B.C.D.
21.
20世纪早期,世界上一半的汽车是由福特汽车公司生产的。这主要是因为福特( )
A.发明了第一辆汽车B.创办了第一家汽车公司
C.首先采用流水线装配工艺D.对工人的压榨十分严重
22.
美国南北战争后的几十年对美国来说,是勇于创新的时代,也是开始腾飞的时代。以下体现美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勇于创新”的是( )
A.飞机的成功试飞B.蒸汽轮船的制造C.汽车的问世D.蒸汽机车的发明
23.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形成的帝国主义两大军事侵略集团的核心是( )
A.德国和英国B.奥匈帝国和美国C.意大利和法国D.意大利和俄国
24.
欧洲的启蒙运动思想,在下列哪些文献中得到了体现?( )
①《权利法案》    ②《人权宣言》    ③《独立宣言》   ④《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25.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意大利加入同盟国集团;而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意大利加入到协约国集团一方作战。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意大利反复无常,不讲信誉
B.协约国方面进行的是正义的战争
C.协约国集团一开始就稳操胜券
D.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一切以利益为前提
26.
“任何生物如果以任何方式发生微小但有利于自己的变异,它在复杂且时常变化的生活条件下,就会获得较好的生存机会,因而它就自然被选择。”提出这一理论的是()
A.牛顿B.爱迪生
C.达尔文D.爱因斯坦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2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1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