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1.
材料一: 法国大革命是全欧洲的反封建运动中的重要一步,它对绝对王权造成强有力的打击。大革命扫除了正在衰落的封建残余,还高喊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达到欧洲各地。革命的领袖对内巩固资产阶级统治,编撰了《法典》,为将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并推广到欧洲其它国家
(1)依据材料一法国推翻的旧制度是什么?确立新的政治制度重要法律文件是什么?材料中《法典》指的是?颁布者是谁?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相比,法国大革命有何不同?
材料二: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蒸汽机引起了欧洲生产的革命。世界从此掀开了新的一页,英国引领了这一历史发展的潮流,取得了技冠群雄、傲视全球的辉煌成果。
(2)材料中“生产的革命”指什么?这一革命对当时社会产生的影响?分析这一时期为什么煤炭使用量处于高峰状态?英国能够领先世界、傲视全球的政治因素是什么?对生产的革命有什么作用?
(3)依据上述材料,归纳推动欧洲社会巨变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1)依据材料一法国推翻的旧制度是什么?确立新的政治制度重要法律文件是什么?材料中《法典》指的是?颁布者是谁?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相比,法国大革命有何不同?
材料二: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蒸汽机引起了欧洲生产的革命。世界从此掀开了新的一页,英国引领了这一历史发展的潮流,取得了技冠群雄、傲视全球的辉煌成果。
(2)材料中“生产的革命”指什么?这一革命对当时社会产生的影响?分析这一时期为什么煤炭使用量处于高峰状态?英国能够领先世界、傲视全球的政治因素是什么?对生产的革命有什么作用?
(3)依据上述材料,归纳推动欧洲社会巨变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
材料一:在美洲大陆,有一个飘扬着星条旗的国家,它的名字叫美利坚合众国,也被称作美国。这个国家的出现,虽然只有230年的历史,但却演绎了大国兴起的罕见奇迹。它在欧洲文明的基础上,独创性地走出了一条自己的发展道路,将世界第一经济强国的位置占据了一个多世纪。
材料二:1858年林肯说:一幢裂开的房子是站不住的,我相信这个政府不能永远保持半奴隶、半自由的状态。我不期待联邦解散,我不期望房子崩塌,但我的确期望它停止分裂。
(1)材料一和材料二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分别是?分别对美国历史产生什么影响?
材料三:随着南方原有的上流社会的彻底毁灭,形形色色的北方人开始涌入战败地区。有的去代表联邦政府,有的去参与地方政治,有的去挣钱,另外有很大一部分人出于民主和人道动机,去教导那些穷困的、曾经是奴隶的人们读写的基础知识或基本的谋生技艺。黑人在南方参加选举,在立法机关当代表,有的还担任公职。这个时期被称为重建时期。
(2)材料三看出这一时期美国出现了哪些新的现象?这种现象源自谁的贡献?
(3)材料中林肯所说的“保全生命”是指?为此他做了哪些努力?结合材料四和材料五内容,思考两者之间的关系?
(4)纵观美国崛起的历史,你认为大国崛起应该具备哪些条件。
材料二:1858年林肯说:一幢裂开的房子是站不住的,我相信这个政府不能永远保持半奴隶、半自由的状态。我不期待联邦解散,我不期望房子崩塌,但我的确期望它停止分裂。
(1)材料一和材料二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分别是?分别对美国历史产生什么影响?
材料三:随着南方原有的上流社会的彻底毁灭,形形色色的北方人开始涌入战败地区。有的去代表联邦政府,有的去参与地方政治,有的去挣钱,另外有很大一部分人出于民主和人道动机,去教导那些穷困的、曾经是奴隶的人们读写的基础知识或基本的谋生技艺。黑人在南方参加选举,在立法机关当代表,有的还担任公职。这个时期被称为重建时期。
(2)材料三看出这一时期美国出现了哪些新的现象?这种现象源自谁的贡献?
“为保全生命,往往不得不把手脚截掉,但决不会为了保全手脚而断送生命” ﹣﹣林肯 1861年美国《反联邦脱离法》 | | 1879年 | 爱迪生研制成功碳丝灯泡 |
1890年 | 电气设备工厂产值高达2180万美元 | ||
1894年 | 美国工业总产值居世界第五 | ||
材料四 | 材料五:美国历史大事年表(部分) |
(3)材料中林肯所说的“保全生命”是指?为此他做了哪些努力?结合材料四和材料五内容,思考两者之间的关系?
(4)纵观美国崛起的历史,你认为大国崛起应该具备哪些条件。
3.
九年级学生在历史课上举办了“城市与科技”的主题研讨会,让我们一起研讨。

(1)图一和图二反映了科技对英国伦敦哪些影响?根据图三、四反映信息思考东京变化的主要原因?两座东西方城市变化与什么事件有重大关系?
材料一 下表为19世纪期间世界部分城市人口(以千为单位)的统计表
附表:近代城市人口变迁
材料二

(2)上述材料一的表格几座城市人口出现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材料二图片反映大量人口涌入城市人们生活的状况,他们将从什么理论得到启发,为改变现状而进行斗争?
材料三
(3)图一是哪位德国人的发明改变了我们的出行?写出图二发明人.图三中德国经济实力在20世纪初跃居世界第二,超过了老牌帝国英国的原因?
(4)通过以上的研讨,说一说“科技与城市”的关系。

(1)图一和图二反映了科技对英国伦敦哪些影响?根据图三、四反映信息思考东京变化的主要原因?两座东西方城市变化与什么事件有重大关系?
材料一 下表为19世纪期间世界部分城市人口(以千为单位)的统计表
附表:近代城市人口变迁
时间 | 1800年 | 1850年 | 1880年 | 1900年 |
纽约 | 64 | 696 | 1912 | 3437 |
伦敦 | 956 | 2618 | 4767 | 6581 |
东京 | 800 | ﹣ | 1050 | 1600 |
材料二

(2)上述材料一的表格几座城市人口出现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材料二图片反映大量人口涌入城市人们生活的状况,他们将从什么理论得到启发,为改变现状而进行斗争?
材料三
![]() | ![]() | 英、德工业生产占世界工业总产量的比重(%) | ||
年份 | 1870年 | 1914年 | ||
英国 | 31.8% | 14% | ||
德国 | 13.2% | 14.3% | ||
图一 | 图二 | 图三 |
(3)图一是哪位德国人的发明改变了我们的出行?写出图二发明人.图三中德国经济实力在20世纪初跃居世界第二,超过了老牌帝国英国的原因?
(4)通过以上的研讨,说一说“科技与城市”的关系。
2.选择题- (共17题)
4.
王老师为写论文从网上搜集文艺复兴、新航路的开辟、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法国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等资料。由此,我们可以判断王老师的研究的专题应属( )
A.资本主义的产生 | B.资产阶级统治的巩固和扩大 |
C.无产阶级斗争的兴起 | D.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
5.
如表大事年表揭示了14﹣17世纪欧洲历史发展的主题是( )
14世纪 | 14﹣17世纪 | 1492年 | 1640年 |
资本主义萌芽 | 文艺复兴运动 | 哥伦布到达美洲 |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
A.欧洲与世界的联系 | B.欧洲的思想解放 |
C.欧洲的革命运动 | D.欧洲的社会转型 |
7.
恩格斯:对德国来说,拿破仑并不像他的敌人所说的那样是一个专横跋扈的暴君。他在德国是革命的代表,是革命原理的传播者,是旧的封建社会的摧毁人。理解最正确的是( )
A.建立帝国 实行独裁 | B.宣告独立 民族解放 |
C.发动政变 执掌政权 | D.横扫封建 传播革命 |
8.
1819年在一位历史人物的讣告中评价道:它武装了人类,使虚弱无力的双手变得力大无穷,健全了人类的大脑以处理一切难题,它为机械动力在未来创造奇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将有助并报偿后代的劳动。这位科学家应该是( )
A.牛顿 | B.爱迪生 | C.爱因斯坦 | D.瓦特 |
9.
小说《八十天环游地球》描写了1872年英国人福克先生经历各种艰难险阻,80天周游地球的故事。下列情节他可能会经历的是( )
A.乘飞机离开华盛顿 | B.乘汽车穿越柏林 |
C.在纽约看到电灯照明 | D.乘轮船离开纽约 |
10.
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曾说:我不愿农民过得优厚,但我要防止俄国暴动,我认为我们把农民同土地割裂会点燃俄国,假使要我签字,连同土地一起解放农奴,我宁肯把手指砍掉。沙皇为了防止农奴暴动采取的措施是( )
A.解放农奴为自由人 | B.农民赎买份地使用权 |
C.农民仍归村社管理 | D.地主可以买卖农民 |
12.
德国人曾自嘲地说:英国拥有海洋,法国拥有陆地,而德国只有思想的天空。德国人拥有思想的天空主要成就有( )
A.牛顿 三大定律 | B.伏尔泰 启蒙运动 |
C.爱因斯坦 相对论 | D.马克思 《共产党宣言》 |
13.
乘船在悲惨的中段航程中横渡大西洋。这些黑色货物上了镣铐,锁在甲板上,没有卫生设备,他们忍受着可怕的待遇。这段文字反映错误的是( )
A.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 B.造成了非洲长期的落后 |
C.给美洲提供了大批劳动力 | D.最先进行三角贸易的是美国 |
14.
“人们有理由推断,农民对解放无比感激,无比高兴……可实际上,法令在农民中与其说是欣喜,不如说是失望。”符合这一评述内容的是( )
A.农民获得人身自由 |
B.农民获得一块份地和宅旁园地 |
C.农民花钱购买土地使用权 |
D.农民拥有自己的财产 |
15.
有学者认为,现代化主要有两种途径:一种是原发型,主要是内部因素积累,自发转变:一种是传导型,主要是外部刺激,进而同应和学习。以下属于传导型发展现代化( )
A.美国南北战争 | B.日本明治维新 |
C.法国大革命 | D.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
17.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是我国的一项国家战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京津冀山水相依、地缘相亲,京津冀城市群是我国最重要的经济增长极之一,但该地区产业布局分散,公共资源落差大,政府行政管理的体制、机制协同度不够高,一体化程度相对较低,制约了区域发展。为此,国家提出了加强京津冀地区经济协作,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国家战略,以适应新时代集群发展的要求。
材料二:在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应该做到“有同有别”、“有舍有得”、“由易到难”。所谓“有同有别”是指在区域通盘规划下,明确京津冀三地目标和侧重点。所谓“有舍有得”,是指在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过程中,将不可避免地带来利益减损,做好眼前的“舍”是为了将来更好的“得”。所谓“由易到难”是指为了更有效地实现三地协调,可以先易后难。把最容易调整协同的内容作为突破口,由携手到协助再协同,有条不紊地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各项问题的解决。
18.
1908年5月21日,来自法国各地的群众自发地在贝尔—拉雪兹公墓的墙上镶嵌了一块大理石碑,上面镌刻“献给公社的死难者,1871年5月21—28日。”他们纪念的是( )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 B.宪章运动 |
C.《国际歌》的诞生 | D.五月流血周 |
20.
亨利·福特至今仍被美国公众奉为“最伟大的企业家”。20世纪初,他的一项创举成为20世纪大规模生产的基础。这项创举是指( )
A.工厂中采用蒸汽动力 | B.建立工厂和工厂制度 |
C.成功研制第一辆汽车 | D.采用流水线生产汽车 |
3.单选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17道)
单选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12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