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4题)
1.
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科学理论诞生是思想创新,政体变革是制度创新,发明创造是技术创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代历史的发展是建筑在先进的思想理论基础之上的。14世纪,一场重视继承古代文化遗产,追求个人精神自由的思想解放运动到来了。……到18世纪时,法国把启蒙运动推向高峰……
(1)材料一中的两次思想解放运动的核心分别是什么?
材料二

(2)材料二中的图一反映了英国的哪一政治体制?图二体现了美国联邦政府权力构建的哪一原则?
材料三

(3)写出图三、图四中交通工具的动力,并说明新式交通工具对人类生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依据上述材料分析思想解放、政体变革和发明创造的内在联系。
材料一 近代历史的发展是建筑在先进的思想理论基础之上的。14世纪,一场重视继承古代文化遗产,追求个人精神自由的思想解放运动到来了。……到18世纪时,法国把启蒙运动推向高峰……
(1)材料一中的两次思想解放运动的核心分别是什么?
材料二

(2)材料二中的图一反映了英国的哪一政治体制?图二体现了美国联邦政府权力构建的哪一原则?
材料三

(3)写出图三、图四中交通工具的动力,并说明新式交通工具对人类生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依据上述材料分析思想解放、政体变革和发明创造的内在联系。
2.
历史文献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历史上许多重要文献的颁布或发表深刻影响了人类历史发展进程。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以这些殖民地的善良人民的名义和权力,谨庄严宣告这些联合殖民地从此成为、而且名正言顺地应当成为自由独立的合众国;它们解除同英王的一切隶属关系,而它们与大不列颠王国之间的一切政治联系亦应从此完全废止。
——《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1)写出材料一文件的名称及其颁布的标志性意义。
材料二 在权利方面,宣扬人们生来就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任何政治结合的目的都在于保存人的自然的和不可动摇的权利,这些权利就是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财产权是人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
——《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2)以上内容最早出自哪一历史文献?分析材料一和材料二,它们的共同主张有哪些?
材料三 下图是拿破仑一生最引以为傲的法典

(3)简述其历史地位。
材料四 (在叛乱地区)“为人占有而做奴隶的人们都应在那时及以后永远获得自由。”“合众国政府行政部门,包括陆海军当局,将承认并保障上述人等的自由。”
(4)上述历史文献是什么?在当时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5)概括上述文献在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积极影响。
材料一 我们以这些殖民地的善良人民的名义和权力,谨庄严宣告这些联合殖民地从此成为、而且名正言顺地应当成为自由独立的合众国;它们解除同英王的一切隶属关系,而它们与大不列颠王国之间的一切政治联系亦应从此完全废止。
——《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1)写出材料一文件的名称及其颁布的标志性意义。
材料二 在权利方面,宣扬人们生来就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任何政治结合的目的都在于保存人的自然的和不可动摇的权利,这些权利就是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财产权是人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
——《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2)以上内容最早出自哪一历史文献?分析材料一和材料二,它们的共同主张有哪些?
材料三 下图是拿破仑一生最引以为傲的法典

(3)简述其历史地位。
材料四 (在叛乱地区)“为人占有而做奴隶的人们都应在那时及以后永远获得自由。”“合众国政府行政部门,包括陆海军当局,将承认并保障上述人等的自由。”
(4)上述历史文献是什么?在当时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5)概括上述文献在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积极影响。
3.
俄罗斯是当今世界大国,19世纪60年代以来经济政策经过了不断的调整和创新,对俄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后,农民缴纳的巨额赎金为发展大工业增添了新的资金来源;获得解放的2000多万农民为大工厂提供了充足的自由劳动力;农村自然经济的进一步瓦解扩大了国内市场。
——摘编自《世界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俄国这场改革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哪些条件?(最少写出两点)为什么说这场改革成为俄国历史的转折点?
材料二 下图是1913--1925年俄国、苏俄(联)粮食产量的统计

(2)根据右图,哪一政策的出台导致了1921-1925年粮食产量的变化?该政策在农业上的措施是什么?
材料三 在世界历史上,还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如此全面而细致地规划过自己的发展进程,这是斯大林的一个创造。在那个时代,所有的生产、运输、销售都由国家计划安排。……对于苏联而言,它未来几十年的兴衰都和这种“创造”联系在一起。
——纪录片《大国崛起》
(3)根据材料四回答,斯大林的“创造”指什么?具有怎样的特点?
(4)结合俄国经济的发展,谈谈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借鉴意义。
材料一 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后,农民缴纳的巨额赎金为发展大工业增添了新的资金来源;获得解放的2000多万农民为大工厂提供了充足的自由劳动力;农村自然经济的进一步瓦解扩大了国内市场。
——摘编自《世界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俄国这场改革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哪些条件?(最少写出两点)为什么说这场改革成为俄国历史的转折点?
材料二 下图是1913--1925年俄国、苏俄(联)粮食产量的统计

(2)根据右图,哪一政策的出台导致了1921-1925年粮食产量的变化?该政策在农业上的措施是什么?
材料三 在世界历史上,还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如此全面而细致地规划过自己的发展进程,这是斯大林的一个创造。在那个时代,所有的生产、运输、销售都由国家计划安排。……对于苏联而言,它未来几十年的兴衰都和这种“创造”联系在一起。
——纪录片《大国崛起》
(3)根据材料四回答,斯大林的“创造”指什么?具有怎样的特点?
(4)结合俄国经济的发展,谈谈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借鉴意义。
4.
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于列强间的矛盾无法调和以至兵戎相见,战后,列强间的斗争从战场转到了谈判桌上……短短几年内建立了新的国际秩序。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据图一回答一战前欧洲形成的两大军事集团中以德国为首的是哪一集团?这两大集团的形成产生了怎样的后果?图二和图三反映了这场战争的哪一特点?
材料二

(2)写出图四、图五会议上签订的主要条约。
材料三 法国元帅福煦听到对德和约签字的消息说:“这不是和平,不过是20年的休战。”
材料四 列宁说:“华盛顿会议为太平洋两岸两个大国的下一场战争埋下了火种。”
(3)通过上述会议及条约,帝国主义列强建立的战后国际新秩序称为什么?结合材料三和材料四说明你对这一秩序的认识。
材料一

(1)据图一回答一战前欧洲形成的两大军事集团中以德国为首的是哪一集团?这两大集团的形成产生了怎样的后果?图二和图三反映了这场战争的哪一特点?
材料二

(2)写出图四、图五会议上签订的主要条约。
材料三 法国元帅福煦听到对德和约签字的消息说:“这不是和平,不过是20年的休战。”
材料四 列宁说:“华盛顿会议为太平洋两岸两个大国的下一场战争埋下了火种。”
(3)通过上述会议及条约,帝国主义列强建立的战后国际新秩序称为什么?结合材料三和材料四说明你对这一秩序的认识。
2.选择题- (共18题)
5.
1937年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宣布每年的10月12日为哥伦布日。自1971年开始,此纪念日被正式定于10月的第二个星期一。以下属于哥伦布历史功绩的是( )
①到达印度
②发现美洲新大陆
③开启了对美洲的殖民统治
④给美洲带去先进文明
①到达印度
②发现美洲新大陆
③开启了对美洲的殖民统治
④给美洲带去先进文明
A.①③④ | B.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③ |
7.
在公元1400年以后的两百年间,欧洲绘图人笔下的几块大陆宛如正在成长的胚胎,逐渐由模糊的团状,演变成今天我们所熟悉的清晰可见的模样。它得益于( )
A.丝绸之路的开通 | B.郑和下西洋 |
C.新航路的开辟 | D.欧洲人的殖民掠夺 |
8.
“仿佛经过漫长的中世纪,沉睡的人文精神重新觉醒了……好像度过沉滞悠长的停顿死亡,生命再次诞生,喜悦光明重临人间。”美学家蒋勋在这里评价的文化运动是( )
A.文艺复兴 | B.宗教改革 |
C.启蒙运动 | D.宪章运动 |
9.
“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变化,君权从‘神授’变成了‘民授’,它根本性地改变了在英国已经存在了千年之久的王权性质。”下列对这一“变化”产生关键影响的法律文献是( )
A.《大宪章》 | B.《权利法案》 |
C.《1787年宪法》 | D.《二一九法令》 |
10.
下面有关资产阶级革命、改革的概述正确的是( )
①英国——剥夺王权保留王位的革命;②法国——为争取民主共和而战;③俄国——避免革命的改革;④日本——武士领导的社会变革;⑤美国内战——为民族独立而战
①英国——剥夺王权保留王位的革命;②法国——为争取民主共和而战;③俄国——避免革命的改革;④日本——武士领导的社会变革;⑤美国内战——为民族独立而战
A.①②③④⑤ | B.②③④⑤ | C.①②③④ | D.①③④⑤ |
11.
抓关键词是历史学习的方法之一。与“1732年-1799年”“大陆军总司令”“合众国之父”等关键词相吻合的历史人物是( )
A.托马斯·杰斐逊 | B.乔治·华盛顿 |
C.亚伯拉罕·林肯 | D.富兰克林·罗斯福 |
13.
运用数据进行分析是历史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下表反映出美、英、俄等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导致该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1800—1900年世界主要城市人口变化表(单位:千人)
1800—1900年世界主要城市人口变化表(单位:千人)
年份 城市 | 1800年 | 1850年 | 1880年 | 1900年 |
纽约 | 64 | 692 | 1912 | 3437 |
伦敦 | 959 | 2681 | 4767 | 6581 |
莫斯科 | 250 | 365 | 612 | 1000 |
A.资产阶级革命 | B.两次工业革命 | C.棉纺织业的发展 | D.电气时代的到来 |
14.
有学者认为,现代化主要有两种途径:一种是原发型,主要是内部因素积累,自发转变:一种是传导型,主要是外部刺激,进而同应和学习。以下属于传导型发展现代化的国家是:
A.美国 |
B.日本 |
C.法国 |
D.英国 |
15.
(题文)“1869年,(日本)第一次使用电报连通了横滨和东京。1872年,连接这两座城市的第一条铁路竣工。1870年,有了第一台纺纱机。”材料反映的成果出自( )
A.明治维新 | B.1861年改革 | C.百日维新 | D.伯利克里改革 |
16.
《全球通史》评述“日本领导人并不对西方文明本身感兴趣,而仅仅对其中增加了民族力量的那些组成部分感兴趣……他们现在提出了一个非凡的改革方案,宗旨在于建立一个强大的日本。” 19世纪中后期,日本政府“增强民族力量”的最主要措施是( )
A.发展近代工业 | B.实行征兵制 |
C.加强中央集权 | D.生活习俗的文明开化 |
17.
世界近现代史上,下列各国处理农民问题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俄国农奴获得解放时可以通过赎买的方式获得一块份地 |
B.俄国解放农奴的措施实质上是地主阶级对农民的一场盘剥 |
C.日本政府的改革措施是不允许土地买卖 |
D.斯大林实施的农业集体化政策,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 |
20.
一部纪录片中这样评述:“牛顿缔造了工业革命的钥匙,瓦特拿着这把钥匙打开了工业革命的大门。”下列关于牛顿的成就评价正确的是( )
A.他建立了完整的力学理论体系奠定了工业革命的基础 |
B.他的发明揭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 |
C.他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打开了电气时代的大门 |
D.他的相对论为原子弹的发明提供了理论基础 |
21.
“博物馆的外墙保留了历史的原貌,满目疮痍,墙面脱落,还留有弹孔……,然而,这里陈列的却是该地点燃第一次世界大战导火线的物件。”材料中的“博物馆”位于( )
A.伦敦 | B.莱克星顿 | C.巴黎 | D.萨拉热窝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选择题:(1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13
9星难题: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