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侨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19634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9/10/29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天赋最优良的、精力最旺盛的、最可能有所成就的人,如果经过教育而学会了他们应当怎样做人的话,就能成为最优良最有用的人。如果没有受过教育而不学无术的话,那他们就会成为最不好、最有害的人。”

——苏格拉底

材料二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论语》

材料三 作为一个百科全书式的伟大学者,他试图找到自然界和人类生活各个方面的秩序。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四  “通才教育是一种符合于自由人的价值的、使受教育者获得德行与智慧的、能唤起和发展那些使人趋于高贵的身心与最高才能的教育”

——弗吉里奥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并分析该教育思想的目的。
(2)依据材料二和材料三,比较孔子、亚里士多德在教育内容方面的差异。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这些差异所形成的教育传统对东西方近代科学发展的影响。
(3)依据材料四反映的教育思想,指出所反映的时代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这种教育思想出现的时代背景。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当我以博物学者的身份参加贝格尔号环航世界时,我曾在美洲看到有关生物的地理分布以及现存生物和古代生物的地质关系的某些事实,这些事实深深地打动了我。……在很长的时间里,通过自然力量的选择,即通过最适者的生存,我觉得生物的变异量是没有止境的,一切生物彼此之间以及与它们的物理的生活条件之间互相适应的美妙而复杂的关系,也是没有止境的。

——达尔文《物种起源》

材料二 一些被称为社会达尔文主义者的理论家抓住这一完全应用于生物学领域的观点,用其解释人类社会的发展。英国哲学家赫伯特·斯宾塞(1820—1903年)依据它解释强与弱的区别;成功的个人和种族已经在自然界取得竞争优势,并因此进化到比其他适应性较差的人种更高的状态,在这一推理的基础上,斯宾塞等人证明了帝国主义列强主宰世界是自然科学法则不可避免的结果。

——(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材料三 尽管达尔文主义受到宗教界和其他集团的敌视,它还是对西方社会有着深远的影响。它对最适者生存和生存斗争的强调极妙地与时代倾向相吻合!在政治上,这一时期正是俾斯麦“铁血”统一德国的时期。各国的民族主义赞美者认为达尔文主义给了他们支持和正当理由。他们认为在政治活动中和在自然界一样,最强者是得胜者,好战的品质决定谁将在国际“生存斗争”中获胜。经济生活中,这是自由经营和粗俗的个人主义盛行的时期。舒适的、心满意足的上、中层阶级激烈反对国家为促进较大的社会平等而做出的任何干预。……大公司对小公司的兼并是“生存斗争”的一部分。19世纪后期也是殖民扩张的黄金时期,达尔文主义被用来为帝国主义辩护。有人争辨说,殖民地是强国的繁荣和生存所必需的;还有人争辩说,按照世间的成就判断,诸土著民族软弱、低劣,需要优越的、较强大的欧洲人的保护和指导。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四 孙中山提出革命进化的观点。他说,欲救亡图存,“革命为唯一法门”。

——汤奇学《孙中山的社会进化思想述评》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达尔文进化论的主要内容。
(2)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进化论在西方的影响。
(3)依据材料三,阐释达尔文的进化论“与时代倾向相吻合”的含义。
(4)以进化论为例,结合材料三、四,概括说明自然科学成就的影响。

2.单选题(共23题)

3.
工业革命前,英国矿井里使用蒸汽唧筒抽水。1765年,修理过唧筒的瓦特发明了一种单动式蒸汽机,后在工厂主的合作和资助下,终于改进制成“万能蒸汽机”,并广泛使用到工业领域。该过程表明,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生产领域的主要发明创造
A.源自于劳动实践
B.依赖于科学理论的突破
C.取决于资金保障
D.得益于各阶层广泛参与
4.
13世纪后半期,佛罗伦萨市政府决定扩建一座小而简陋的教堂,并专门发布公告称,教堂要与“佛罗伦萨的众多市民的意志结合而成的高贵的心灵相一致”。这反映出,当时佛罗伦萨
A.工商业阶层成长壮大
B.人文主义广泛传播
C.教会权威进一步提升
D.新教理论初步形成
5.
《四句教》:“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由此判断该作者应是
A.孔子
B.孟子
C.朱熹
D.王守仁
6.
赫乔威尔斯认为:“他们反对教皇不是因为他是世界的宗教领袖,而是因为他不是这样的领袖;因为他本应该是他们的精神领袖,而他却是一个富有的世俗君主。”由此可见,宗教改革从本质上说是
A.反教皇的宗教斗争
B.反君主的民主革命
C.反宗教的民族革命
D.反封建的政治斗争
7.
孟德斯鸠指出:“有可能会出现这种情况,政体是自由的,而公民却毫无自由;或者是,公民可能是自由的,而政体却无自由可言。在这两种情况下,前者是政体在法律上是自由的,而事实上不自由;后者是公民在事实上是自由的,在法律上不自由。”其核心观点是
A.政体自由与公民自由相矛盾
B.公民与政体的自由均受法律制约
C.法律规定与公民权不可分割
D.法律规定的自由与事实不尽一致
8.
这是一个新思维不断涌现的时代,新思想几乎覆盖了各个知识领域,而在政治上他们开始质疑长久以来的君主制,通常将政府视为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订立契约的结果,这就逐步构成了对当时政治秩序观念的挑战。这一时代大致于
A.15、16世纪
B.17、18世纪
C.18、19世纪
D.19、20世纪
9.
在14-17世纪的欧洲和中国,都产生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其中《十日谈》和《水浒传》的相同之处是
A.歌颂农民起义的反抗精神
B.揭露社会的黑暗
C.推崇人文主义
D.反对天主教会
10.
14—17世纪,西欧出现的时钟、玻璃、眼镜、望远镜和显微镜等一系列代表性技术成果,主要缘起于大众的世俗生活。可见()
①世俗生活是文艺复兴的社会基础 ②技术发明彻底冲破了宗教束缚
③科学理论是技术进步的前提条件 ④技术革新蕴含着人文主义精神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11.
有西方学者指出:“政府权力扩展,新的理念使得政治变成了更为复杂的事情,信仰发生了变化,科学开始成为近代西方社会生活的核心,这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上尚属首次。”该学者所说的这些变革出现的深刻社会背景是
A.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复兴
B.宗教权威地位的不断动摇
C.启蒙运动思想的迅速传播
D.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壮大
12.
“苏格拉底论证道,以相同的模式,人们能够发现独立于人类欲望之外的正确和公平的恒久原则”。“正确和公平的恒久原则”是指
A.民主原则
B.理性原则
C.法制原则
D.平等原则
13.
“培根(1561—1626年)确立的实验观察和归纳推理法,牛顿提出的运动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不但奠定了现代自然科学的基础,而且引发了观念形态的革命。”上述材料旨在说明近代科学的发展
A.传播了地圆学说,推动了新航路开辟
B.导致欧洲宗教改革运动兴起
C.为启蒙运动倡导理性提供了科学依据
D.促进欧洲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14.
“既喜爱耶稣,也喜爱柏拉图;既尊重教皇的权威,也尊重理性的真理。”这段话最有可能描述的是哪场思想解放运动
A.智者运动
B.文艺复兴
C.宗教改革
D.启蒙运动
15.
金观涛在《探索现代社会的起源》中指出:“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是从不同方面刻画了同一过程。”“同一过程”是指
A.将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
B.摆脱教会对人性的束缚
C.宣扬俗权至上增进民族意识
D.全面批判封建意识形态
16.
《墨子》中有关于“圆”“直线”“正方形”“倍”的定义,对杠杆原理、声音传播、小孔成像等也有论述,还有机械制造方面的记载。这反映出,《墨子》
A.汇集了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
B.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
C.包含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D.体现了贵族阶层的旨趣
17.
下表为16世纪至17世纪中叶中西科技成就的比较,通过比较反映了当时的东西方
中国
西方
1596年刊印李时珍的《本草纲目》1637年刊出宋应星的《天工开物》1639年刊出徐光启的《农政全书》1642年刊出徐霞客的《徐霞客游记》
1543年刊出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1628年刊出哈维的《血液循环论》1687年出版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A.文化的交流加深
B.社会发展趋势不同
C.政体的本质差异
D.西方科技水平高于中国
18.
下图画作为明王室子弟朱耷于明亡后所画,画作中的树老干枯枝,鸟被拉长身子,紧缩一团,翻着白眼。能体现该画作风格的是
A.工笔重彩,追求绚丽
B.以形写神,形态逼真
C.注重写实,富有生气
D.意在笔先,趣在法外
19.
2010年春晚歌曲《龙文》描绘了一种传统艺术:“一弹戏牡丹,一挥万重山;一横长城长,一竖字铿锵;一画蝶成双,一撇鹊桥上,一勾游江南,一点茉莉香。”这种艺术形式是( )
A.书法艺术B.戏剧表演C.舞蹈艺术D.绘画艺术
20.
“魏王怒公子之盗其兵符矫杀晋鄙,公子亦自知也。已却秦存赵,使将将其军归魏……”这一时期“兵符”上的铭文应为
A.篆书
B.隶书
C.行书
D.楷书
21.
某中学研究性小组拟出一期题为“走进京剧”的墙报。同学们就栏目标题提出四组方案,其中准确的是()
A.乾嘉落户同光扬名民族瑰宝B.戏曲之祖生旦净丑曲苑奇葩
C.元末初创京城献礼声名鹊起D.四大徽班康乾京华独领风骚
22.
宋代图书传播迅速,时人笔记或言“即日传播”,或云“家至户到”,或曰“不日传都下”,或谓“落笔辄为人传诵”。此种现象出现的直接原因是
A.商品经济空前繁荣
B.科举制度的适时改革
C.雕版印刷业的发展
D.重教兴学的文化氛围
23.
下表中关于这三部著作的表述,完全正确的项目是
项目
体裁
作者
评价
特点
《诗经》
诗歌
屈原
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现实主义
《红楼梦》
小说
曹雪芹
中国古代最伟大的长篇小说
古典主义
《清明上河图》
戏剧
张择端
明清时期社会百态
写实主义
 
A.体裁
B.作者
C.评价
D.特点
24.
20世纪英国著名的科学史家W.C丹皮尔说:“当哥白尼把地球从宇宙中心的高傲地位上推下来,牛顿把天体现象收服到日常习见的机械定律管制之下的时候,许多构成整个神意启示理论基础的默认假设,恰好也遭到了破坏。”这段话表明
A.文艺复兴促进了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
B.天文学与物理学的进步颠覆了封建神学创世说
C.哥白尼否认了人类万物之灵的高傲地位
D.科学的进步拓展了人们的心理视野
25.
牛顿(1643—1727)临终前说:“我的工作与神的伟大创造相比,我只是在海边捡拾小石和贝壳的小孩子。”牛顿这一言论实质上表明
A.18世纪的科学发展还非常有限
B.宗教改革对牛顿产生深刻影响
C.工业革命没能严重冲击思想界
D.基督教文明对人们的影响根深蒂固

3.选择题(共2题)

26.单词拼写:根据括号内所给的中文提示,正确拼写单词,并将答案填写在对应的横线上。
27.

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生物是原核生物,后来才出现了真核生物.(判断对错)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23道)

    选择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6

    7星难题:0

    8星难题:8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