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山东省莱芜市凤城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检测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419151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7/7/19

1.单选题(共12题)

1.
下列诗句中,反映了唐代“市”的发展已打破时间限制的是
A.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B.夜市买菱藕,春船载绮罗
C.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D.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
2.
博尔顿认为,他和瓦特联手制造的蒸汽机,给人类带来了梦寐以求的力量。这种“力量”带来的最直接作用是
A.导致了大工厂制度的建立B.引发了交通运输工具的变革
C.打破了人类对自然力的依赖D.促进了许多工业城市的产生
3.
下列对世界市场的认识,错误的是
A.从16世纪起,资本主义开始主导世界市场
B.自由主义原则推动世界市场逐渐走向成熟
C.殖民扩张和商品贸易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D.经济全球化引导世界市场进一步走向规范化
4.
以下四幅书法作品中,属于“书圣”的是
A.B.C.D.
5.
李约瑟对古代中国科技作出这样的评价:“在中国完成的发明和技术发现,改变了西方文明的发展进程,并因而也确定改变了整个世界的发展进程。”以下可以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①火药推动了欧洲宗教改革   
②印刷术为文艺复兴准备了条件
③指南针使地理大发现成为可能
④造纸术推动了儒家思想的传播
A.③④B.①④C.①③D.②③
6.
成功地塑造了“智绝”“义绝”“奸绝”等人物形象、至今仍给读者以多方面启迪的我国古典文学作品是
A.《水浒传》B.《西游记》
C.《聊斋志异》D.《三国演义》
7.
康有为曾认为:“购船置械,可谓之变器,不可谓之变事;设邮使,开矿务,可谓之变事,不可谓之变政。”上述材料反映了
A.中西方差距在于武器和工业
B.中国还需要政治制度的变革
C.中国急需破除革命思想传播的障碍
D.中国已找到挽救民族危亡的正确途径
8.
新文化运动是一场全面的文化转型运动,它对中国的政治、思想、伦理、观念、文学、艺术等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其中最为显著的一个例子是
A.科举制的废除B.白话文的使用
C.列宁装的普及D.《新青年》的出版
9.
(1924年8月)孙中山指出:我们国民党的民生主义,目的就是要把社会上的财源弄到平均,不过办法不同。孙中山所说的“不同”办法是指
①建立民国 ②扶助农工 ③平均地权 ④节制资本
A.①②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0.
2012年11月,中共十八大召开,大会修改后的党章继续坚持***思想的指导地位。***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可以追溯到
A.遵义会议B.中共七大
C.中共八大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1.
下图是《人民日报》对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氢弹的新闻报道。对这一事件表述正确的是
A.发生于“文化大革命”时期
B.标志着中国开始跨入原子能时代
C.属于空间技术发展的第一个里程碑
D.反映了“科教兴国”战略实施的成功
12.
有学者认为中国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工育蚕技术。下列各项中最能支持该观点的是
A.甲骨文中出现象形字“丝”和“蚕”
B.《诗经》里对人工育蚕进行了描写
C.钱山漾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中出土的含有家蚕丝的绢片
D.山西夏县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中出土的半个茧壳

2.选择题(共14题)

13.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14.

据史书记载,周公在辅佐成王时“制礼作乐”,制定和推行了一套维护君臣宗法和上下等级的典章制度。这表明古代礼乐(    )

15.

《左传·襄公十二年》:“秋,吴子寿梦卒。(襄公)临于周庙,礼也。凡诸侯之丧,异姓临(临,哭也)于外,同姓于宗庙,同宗于祖庙,同族于祢庙。”材料反映了(    )

16.

公元前656年,周惠王欲废太子郑而立王子带。管仲对齐桓公说:“今应具表周王,言诸侯愿见太子,请太子出会诸侯。太子郑一出,他与诸侯之间的君臣关系已定,王虽欲废立,也难行其事。”齐桓公从之。惠王不乐,但因齐国强大,只得许诺。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

17.

唐代诗人杜甫在《望岳》中有:“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的诗句。诗中“齐鲁”的出现是源于西周的分封制。受封于“齐”的是哪一类(    )

18.

共产国际顾问李德在回忆录中写道:“渡过金沙江以后,在战略上形成了一种新的比较有利的局势。首先是摆脱了蒋介石的追剿部队,通往北方的道路畅通无阻了。”这表明李德(    )

19.

共产国际顾问李德在回忆录中写道:“渡过金沙江以后,在战略上形成了一种新的比较有利的局势。首先是摆脱了蒋介石的追剿部队,通往北方的道路畅通无阻了。”这表明李德(    )

20.

《南齐书·孔稚珪传》云:“所奏缪允者,宜写律上,国学置律学助教,依《五经》例,国子生有欲读者,策试上过高第,即便擢用,使处法职,以劝士流。”由此可知南朝时期(    )

21.

唐代的取士原则事实上兼顾着士人的平时才学与科场表现,有时主考官还派专人采访举子在社会上的才德声望,制成名录以供录取时参考。由此可见,唐代科举(    )

22.

(后改为中书省),魏曹丕始设,掌机要、发布政令的机构。沿至隋唐,遂成为全国政务中枢;门下省原为皇帝的侍从机构,南北朝时权力逐渐扩大,北朝政出门下,成为中央政权机构的重心。隋唐时,与中书省同掌机要,共议国政,并负责审查诏令,签署章奏,有封驳之权。这种演变表明(    )

23.

(后改为中书省),魏曹丕始设,掌机要、发布政令的机构。沿至隋唐,遂成为全国政务中枢;门下省原为皇帝的侍从机构,南北朝时权力逐渐扩大,北朝政出门下,成为中央政权机构的重心。隋唐时,与中书省同掌机要,共议国政,并负责审查诏令,签署章奏,有封驳之权。这种演变表明(    )

24.

(后改为中书省),魏曹丕始设,掌机要、发布政令的机构。沿至隋唐,遂成为全国政务中枢;门下省原为皇帝的侍从机构,南北朝时权力逐渐扩大,北朝政出门下,成为中央政权机构的重心。隋唐时,与中书省同掌机要,共议国政,并负责审查诏令,签署章奏,有封驳之权。这种演变表明(    )

25.

八年级同学王朋对同学说:“明朝的官员们没有隐私权,太可怕了!”他说的应该是明朝实行哪项措施带来的后果(    )

26.

八年级同学王朋对同学说:“明朝的官员们没有隐私权,太可怕了!”他说的应该是明朝实行哪项措施带来的后果(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12道)

    选择题:(1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