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1题)
1.
丝绸之路东起中国西安,西至埃及亚历山大。

陆上丝绸之路是东西方交往的重要通道,分为东西两段,东段主要在今中国境内,其正式开通源自张骞通西域。汉与西域的交往主要通过河西走廊;南北朝时期,由于河西走廊被割据政权占据,南朝与西域的交往主要通过今青海境内的青海道;唐朝统一后,又恢复了在丝绸之路中的主导地位;11世纪西夏崛起,青海道和河西走廊被切断,北宋只能向北渡过黄河,再由河套地区向西跨入西域。从元朝起,河西走廊成为中西方交往的稳定通道。
阅读图12和上述材料,从中概括古代陆上丝绸之路的历史特点。

陆上丝绸之路是东西方交往的重要通道,分为东西两段,东段主要在今中国境内,其正式开通源自张骞通西域。汉与西域的交往主要通过河西走廊;南北朝时期,由于河西走廊被割据政权占据,南朝与西域的交往主要通过今青海境内的青海道;唐朝统一后,又恢复了在丝绸之路中的主导地位;11世纪西夏崛起,青海道和河西走廊被切断,北宋只能向北渡过黄河,再由河套地区向西跨入西域。从元朝起,河西走廊成为中西方交往的稳定通道。
阅读图12和上述材料,从中概括古代陆上丝绸之路的历史特点。
2.单选题- (共9题)
2.
“在货币机能上,金属货币可以由别种材料造成的记号或象征来代替”。纸在北宋最早成为金属币的“记号或象征”,是因为
A.纸价昂贵,与金属币价值相当 |
B.交通便捷,纸币更便于流通 |
C.经济繁荣,票证信用得以发展 |
D.政局动荡,政府进行货币改革 |
3.
《中国古时的城镇化:最早的“城里人”是什么人?》一文指出,唐末以来城乡人口分别称作“坊郭户”“乡村户”。综合中外学者的推算,坊郭户占总人口比例如下图,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城市的数量在不断减少 |
B.全国总人口的不断下降 |
C.战争对城市的不断破坏 |
D.长期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
4.
清代律学名家薛允升曾指出,对于“典礼及风俗教化”等一般性犯罪,明律的处罚轻于唐律。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A. 商品经济的发展
B. 儒家信仰的重建
C. 君主专制的强化
D. 统治思想的转变
A. 商品经济的发展
B. 儒家信仰的重建
C. 君主专制的强化
D. 统治思想的转变
5.
据史料记载,唐朝时吐鲁番各地的税收,足够供应整个西域地区军资、行政费用的需要;当时有人一次就买丝25公斤、金0.5公斤,也有人一次买香料286公斤。这一记载反映出唐朝时的吐鲁番( )
A.成为西域军资、行政中心 |
B.盛产丝、金、香料等物品 |
C.成为东西方商业交流中心 |
D.收税成为行政事务的中心 |
6.
秦汉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趋势为“头枕三河(主要指关中地区),面向西北(草原地区)”,而到了唐(安史之乱后)宋则变为“头枕东南,面向海洋”。这是因为
A.政治中心的南移 |
B.经济政策的改变 |
C.四大发明的应用 |
D.经济重心的南移 |
7.
西汉初年实行抑商政策,规定:第一,商人及其子孙不得为官;第二,商人不能拥有土地;第三,商人不能乘车、骑马、携带武器。由此可见,该政策( )
A.贬低了商人的社会地位 |
B.是打击不法商人的权宜之计 |
C.起到了稳定市场的作用 |
D.规范了商人的从业行为 |
8.
(题文)汉武帝时期,改变了过去郡国贡献各自为政的办法,统一派遣官吏将所要征收的贡赋,折成当地出产丰饶的土特产品收上来,一部分运往京师供应朝廷,另一部分像商贾那样运往需要这些物品的地区转手获利。这一措施
A.解决了封国对中央的威胁 |
B.改变了政府税收的主要来源 |
C.体现了政府的抑商政策 |
D.抬高了部分地区的商品价格 |
9.
苏轼在《凫绎先生诗集叙》中赞扬颜太初的诗文:“先生之诗文,皆有为而作,精悍确苦,言必中当世之过,凿凿乎如五谷必可以疗饥,断断乎如药石必要以伐病。”这表明苏轼在文学创作上倡导
A.浪漫主义笔法 |
B.现实主义文风 |
C.音节和谐作品 |
D.奇特幻想著作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