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镇江新区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调研测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418661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9/11/18

1.综合题(共4题)

1.
思想是人类文明碰撞的火花,先进的思想能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
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他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

——恩格斯

材料二:“这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

——恩格斯

材料三:“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

——《产党宣言》

回答问题
(1)材料一中的他是谁?“中世纪"和新时代分别代表唧一社会发展阶段?
(2)材料二中恩格斯所说的变革是对世界历史上哪个事件的评价?“多才多艺的巨人指的是谁?请列举他的代表作品(一例即可)。
(3)结合这一时期文化巨人的贡献,概括这场思想解放运动的核心思想是什么?这场运动对当时的社会进步有什么意义?
(4)《共产党宣言》的作者是谁?这部文献的发表有何标志性意义?
(5)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先进思想在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的作用?
2.
从世界的被发现,到现在世界已成为一个共同的地球村,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500年以前,人类基本上生活在彼此隔绝的地区中。各种族集团实际上以完全与世隔绝的方式散居各地。直到1500年前后,各种族集团之间才有了直接的交往,从那时起,他们才终于联系在一起……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当地居民都跑来崖边,有人给我们送来食物。有一个老人坐船前来,许多人都来到了,包括妇女在内,每人都带些东西。

材料三:在美国,哥伦布被誉为全美洲移民之父,以哥伦布命名的州、城市、乡镇、历史景点达几十处。同样是美国,有人认为哥伦布是殖民主义强盗,哥伦布发现美洲对印第安人来说是一场灾难。

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
(1)世界开始打破隔绝状态,连成一个整体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2)最早支持该事件的是哪两个国家?
(3)材料中的“当地居民”,哥伦布称他们为什么?哥伦布所到之处现今称为什么?
(4)哥伦布是美洲的发现者,还是殖民主义强盗?
3.
16-18世纪,新兴资产阶级高举自由、平等和人权的旗帜,欧美掀起了反对封建专制、争取民族对立的斗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人民为自由而战,寻求真正的解放。女王的荣光,查理的断首,都镌刻着“王在议会,法为习惯”的字样。

材料三:独立与自由根植于美利坚灵魂深处,为此它不惜与母邦兵戎相见,经历战火洗礼之后,步伐更加坚定。

材料四:革命的烈焰将国王推上了断头台,巍峨的訉旋门见证了拿破仑创造的奇迹…这个民族从不畏惧硝烟和战火的洗礼,因为他们更爱自由和真理。

——摘自《图说天下》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三幅图片中的情景分别出现在什么革命中?
(2)材料二中的“查理的断首”是指哪件事情?“王在议会,法为习惯”体现出该国确定了怎样的资产阶级统治?确立该体制的标志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概括“美利坚与母邦兵戎相见”的目的是什么?领导此次斗争的领袖是谁?结合所学知识评价他的历史功绩。
(4)材料四中“革命的烈焰”开始燃烧的标志事件是什么?根据材料一、四,两国在革命过程中都克服了哪一制度的阻碍?在“拿破仑创造的奇迹”中,对后世影响最为深远的是哪一个?
(5)上述材料中,三个国家人民共同追求的是什么?
4.
历史是一个从感知历史到积累历史知识、从积累历史知识到理解历史的过程。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切时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

——《共产党宣言》

材料二:图表法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


——吴建中在上海图书馆的演讲

材料三:19世纪,“雾都”一词成为伦敦的标签。狄更斯的小说《荒凉山庄》描述了伦敦的雾,“那是一种沁入人心深处的黑暗,是一种铺天盖地的氛围。”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不到百年内生产力迅速发展和材料二中英国煤、铁产量数据的变化是因为这时期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该事件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2)1851年第一届世博会在英国伦敦举行,试举两项英国的发明。试从政治和经济两方面简析第一届世博会在英国举办的原因。
(3)这一事件中,为各种机器提供强大、稳定动力的发明是由谁完成的?此项发明把人类推进到一个什么时代?
(4)材料四中19世纪伦敦成为雾都,说明了什么问题?。该怎么解决?
(5)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

2.选择题(共25题)

5.
小明同学有幸到拉美国家游玩,他常常听到人们赞扬有解放者称号的英雄,那么由此他想到这位英雄是
A.华盛顿B.马克思C.玻利瓦尔D.章西女王
6.
在历史活动课上,同学们针对文艺复兴运动的实质展开讨论,最后认定其实质就体现在“兴”上。“兴”的含义是指(  )
A.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复兴
B.资产阶级文化的兴起
C.封建文化的重新兴盛
D.神学文化的复兴
7.
中央电视台历史纪录片《大国崛起》解说词写道:17世纪,英国“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了先机,已经率先到达了现代文明的入口处„„在下两个世纪里,它将傲视全球。”英国“抢占了先机”和“傲视全球”的典型表现分别是
A.完成了新航路开辟,资本主义经济得到迅速发展
B.确立了君主立宪制,通过《航海条例》加强了海外贸易
C.确立了君主立宪制,通过工业革命成为最发达的工业国
D.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确立了海上霸主和世界殖民霸主的地位
8.
依据所学知识判断,“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这一典故所反映的是英国历史上哪一时期公民权利的变化?(  )
A.斯图亚特王朝统治时期B.“光荣革命”期间C.《权利法案》颁布后D.英国共和时代
9.
关于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的共同点,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都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
B.都推翻了本国的封建统治
C.都对世界历史产生重大影响
D.都有利于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10.
电视专题片《大国崛起》:“绝大多数历史学家认为:公元1500年前后是人类历史的一个重要分水岭,从那个时候开始,人类的历史才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其主要原因是
A.文艺复兴发生
B.新航路开辟
C.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D.工业革命发生
11.
有人说14世纪和16世纪分别是发现“人”和“世界”的时代。这两个发现分别是指
A.文艺复兴 宗教改革B.文艺复兴 新航路开辟
C.文艺复兴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D.新文化运动 新航路开辟
12.以下自然资源的利用过程,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13.
哥伦布曾说:“如果我能得到他们(君主)一些小小的援助,我将把他们想要的任何数量的黄金,还有香料、棉花……都奉送给他们。”这段话反映了哥伦布开辟新航路是为了
A.获得财富
B.传播文化
C.倾销商品
D.和平交往
14.甲、乙两组各有三名同学,他们在一次测试中的成绩分别为:甲组:88、89、90;乙组:87、88、92.如果分别从甲、乙两组中随机选取一名同学,则这两名同学的成绩之差的绝对值不超过3的概率是{#blank#}1{#/blank#}.
15.
17世纪的英国创造了一种适合本国历史和政治传统的新的社会进步方式,那就是用和平变革的方式实现社会进步。这场“和平变革”的标志性事件是
A.查理一世被送上断头台
B.《大宪章》颁布
C.斯图亚特王朝复辟
D.“光荣革命”
16.
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共同原因是
A.阶级矛盾或民族矛盾激化B.国家财政问题严重
C.资本主义发展受到严重阻碍D.人民革命运动普遍高涨
17.
钱乘旦教授在《从历史学视角透视世界现代化进程》中指出:英国克服专制王权,实现权力向下转移,是其政治现代化的第一个目标。英国完成这一目标是通过
A.1688年宫廷政变B.《权利法案》颁布C.《独立宣言》发表D.《人权宣言》制定
18.
马克思称它为“推动18世纪欧洲革命”的“第一个人权宣言”。“它”是指(  )
A.《权利法案》B.《人权宣言》C.1787年宪法D.《独立宣言》
19.
“战争中的第一人,和平中的第一人,他的同胞心中的第一人”是独立战争时期一位老兵的话。话中的“第一人”指的是 (  )
A.华盛顿B.克林顿C.尼克松D.林肯
20.
比较、评价历史人物,是历史学科能力要求之一。华盛顿、拿破仑作为资产阶级政治家,其历史作用的相同之处是
A.赢得了民族独立
B.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进程
C.打击了欧洲封建势力
D.维护了国家统一
21.
我真正的光荣并非打了40次胜仗,滑铁卢之战抹去了关于这一切的记忆。但是,有一样东西是不会被人忘记的,它将永垂不朽——那就是我的
A.《人权宣言》B.《民法典》C.《商法典》D.《刑法典》
22.
对于如何读历史?***认为:“西洋史应特别留心法国大革命”。这主要因为法国大革命(  )
A.是一场“欧洲范围的革命”
B.取得了民族独立,同时走上民主政治道路
C.是工人阶级夺取政权的尝试
D.彻底摧毁封建制,广泛传播民主共和思想
23.
对拿破仑对外战争的性质理解最正确的一项是()
A.具有反侵略反干涉的性质
B.具有对外侵略、掠夺、争霸的性质
C.威胁了欧洲国家的主权侵犯了别国人民的利益
D.具有双重性,既有反干涉,反侵略的正义的一面,又具有侵略、掠夺、争霸的非正义的一面.
24.
英国的煤炭消费量从1800年的1000万吨,猛增到1856年的6000万吨。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水力纺纱机的发明B.飞梭的发明
C.珍妮机的发明D.蒸汽机的推广
25.
工业革命以后,社会生产高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这从根本上说明了(  )
A.工业革命消灭了封建势力B.工业革命提高了工人阶级劳动的积极性
C.科学技术是生产力D.机器使用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26.
恩格斯说:“当革命风暴席卷整个法国的时候,英国正在进行一场比较平静但威力并不因此而减弱的变革。”对这场“变革”表述正确的是(   )
①这场变革指的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②这场变革指的是工业革命
③认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缺乏彻底性 ④充分肯定了工业革命的影响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7.
1864年,为联合国际无产阶级,各国工人代表在伦敦成立(  )
A.国际工人协会B.第二国际
C.第三国际D.巴黎公社
28.
“分析了阶级和阶级斗争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巨大作用,提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美好理想……”这段话出自哪部文献
A.《资本论》
B.《共产党宣言》
C.《人权宣言》
D.《独立宣言》
29.
一百多年前,英国工人掀起规模宏大的宪章运动,当时他们的主要要求是( )
A.争取普选权B.增加工资C.改善劳动条件D.争取八小时工作时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选择题:(2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3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8